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育人研究

2023-04-28 09:52谢桂花张正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辅导员

谢桂花 张正阳

摘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为重要的两支队伍,前者育根,后者铸魂。如果根与魂分离,思想政治工作就难求实效。只有将实践育根与理论铸魂相结合,实现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育人成效。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2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6-0164-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育人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是重中之重。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课程、实践、科研、文化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形成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主力军,分别承担着育根和铸魂的重要使命,两支队伍的培养主体相同、目标一致,方法和途径不同,工作内容交融,相辅相成。[1]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主要承担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行政事务性工作较多,教育活动的思想引领有待加强;思政课教师则主要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在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方面做得不够,思政课实效性有待加强。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成效不足,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存在“两张皮”现象,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不强、效果欠佳。本文依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特点,以目标为导向,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将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有效融合、协同联动,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中理论教育“悬浮化”、实践教育“空心化”,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一、队伍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育人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2]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思想育人的道路上同向共行,两者有着共同目标、共同意愿、共同担当,高校顶层设计者应让两支队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统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壮大工作队伍,严格全程把关

高校应加大力度做好两支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师生配比要求,从“持续优化队伍规模”和“持续提升队伍能力”两个维度,双管齐下,有计划逐渐提高优秀师资占比。此外,要广泛加强校内外合作,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融合交叉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沟通协作,将热爱并能胜任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汇集到一起,多角度吸纳人才,建立“2+n”师资体系。其中,“2”为两支队伍,“n”为其他兼职队伍,以此增强队伍实力。如聘请校外专家和党政领导干部为兼职思政课教师,来校授课、作形势政策报告和学术讲座;聘请先进模范、英雄人物、杰出校友、优秀学生、教学名师等为兼职辅导员,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见图1。图1“2+n”师资体系

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立场坚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举行新进辅导员和新进思政课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增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新进辅导员和新进思政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筑牢政治立场、提升理论素养、传授工作方法,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素质。选择优秀辅导员兼职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优秀思政课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实现两支队伍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加强过程培养和监督,建立不合格教师或辅导员强制退出制度,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第6期谢桂花等: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育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2.加强学习培训,实现共同提高

无论是政治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培训,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都有自己的阵地和特长,将两者有效融合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互相取长补短,必能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达到效果最优化。

加强理论武装。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结合实际,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研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把党的方针政策吃透弄懂,共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全面领会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面进行交流探讨、思维碰撞,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方向。按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立足实际,选择和参照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结合国际国内环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加强实践培训。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实践共享,双方共享各自的特色资源,从而实现互惠互利。辅导员在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国防教育、支教和日常实践等活动中建立了许多实践基地[3],并形成了“品牌效应”;思政课教师通过赴红色基地考察调研等活动,拥有丰富的红色育人经验资源。将双方资源加以整合,建立实施实践考察研修制度,并有计划地组织两支队伍赴红色教育基地、中华文化名胜古迹、行业龙头企业和各优秀高校进行考察、调研、学习、交流,使他们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通过切身体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育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同时,也可以组织到国外进行考察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实践认知中進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坚定“四个自信”。通过考察实践来了解中国、了解世界,从而在具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二、工作协同,提升育人实效

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分工明确、各有侧重、扬长补短、相互配合,实现工作措施最优化、教育效果最佳化。

1.协同做好课程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多以理论教学呈现,实践教学部分相对薄弱,效果不佳,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十分必要。思政课教师要与辅导员研究探讨,依据相关课程的内容和目标,结合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若干实践教学单元和考核方法,共同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践项目。例如,将学生日常组织的实践活动进课堂,开展主题演讲、事迹报告、读書交流、作品展示等。

以《军事技能训练》课为例。《军事技能训练》课既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又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上好这门课,能够为大学生今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要深入训练场、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交流谈心,解答学生疑问、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思想工作,鼓舞训练士气。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组织纪律观念、雷厉风行作风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还可以共同谋划组织举办“思政课实践教育月”,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读书会、主题汇报表演、歌咏比赛、道德实践等系列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协同做好日常实践

两支队伍注重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同指导学生组织活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作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根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各自专长分别指导学生社团活动。辅导员负责组建学生理论社团,思政课教师作为理论指导教师,定期开展理论宣讲与实践锻炼,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促发学生骨干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能力,再由点到面,由学生干部辐射带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交流谈论,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党忠诚,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自信、观点自信和方法自信,使学生社团在开展社团特色活动的同时,更加重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从而强化学生社团组织的理论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开展主题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教育中,结合“主题党日+重要节日纪念日”,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可以共同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着眼于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树立爱国爱党爱家情怀,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

在服务中育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相互配合,积极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单纯的理论引导转向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使学生在接受热情服务中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建设名师工作室、学业规划咨询室及心理健康畅谈室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学业规划、创新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及心理疏导,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他们制定职业目标,激发自身潜能,引导制定实施路径,最终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业,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人生价值。

3.协同做好社会实践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布局。[6]两支队伍群策群力谋划课程,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将实践教学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支教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社会,认清国情,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在项目运行方面,设计完善的方案,建立规范的组织,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如思政课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来明确主题,组建小分队,吸收辅导员参加,确定实践计划,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带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由辅导员组织的社会实践应吸收思政课教师参与,明确实践意义、确定实践主题。社会实践可采取社会调研、参观、体验、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形式,内容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等多方面,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做出贡献。

4.协同开展教学与科研

优秀辅导员与优秀思政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组建教学团队,开设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学生喜爱的精品选修课程,成为思政课程的有力延伸和有益补充。将教育引导、价值引领贯穿于思政教育全过程。

组建科研团队,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科研工作。项目推进、成果验收有着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标体系和责任落实办法。建立专项引导激励机制,鼓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把教学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或与教学和实际工作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科研课题立项研究,其研究成果又能促进教学和工作实践;加强对国外社会思潮及动态的比较研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多元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流派,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5.协同开展文化育人

文化引领人、文化培育人、文化塑造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融入中国元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将理想信念贯穿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在学校精神的挖掘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宣传解读,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文化景观的设计建造等方面积极发挥育人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自媒体等新兴媒介,用符合学生需求和青年特点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举办讲坛、论坛、沙龙,以及文艺、体育、竞赛等活动,活跃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三、制度协同,保障规范运行

用制度保障运行、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激励上进。在现有相关制度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探讨建立完善的两支队伍协同工作相关制度,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使两支队伍在形成合力时有据可依、循序渐进、合理有序地开展工作,以保障协同育人工作稳步运行,取得扎实成效。

1.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在推动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项工作和活动等各方面,形成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育人体系。[7]例如,制定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相互反馈学生思想制度、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开展教育研究制度、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制度、辅导员深入课堂听课看课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学生制度。[8]在制度实施下,建立两支队伍随机沟通和定期会面制度,及时就课堂教学表现和日常表现及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等进行交流,共同研判形势,共同制定措施,从而实现良好育人目标。

2.建立互学互助互評制度

一是互学制度:定期开展优秀辅导员指导思政课教师培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知学生、懂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定期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为辅导员培训,增强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理论基础,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互助制度:在学生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中,两支队伍互为伙伴、互为媒介,在疑难问题、突发问题上,在学习交流中,互帮互助,相互补充,在思想上共同进步,相互理解,达到思想一致性,教育一体化。三是互评制度: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举办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相关领域的职业能力竞赛和教学竞赛,两支队伍相互指导、观摩、评价、总结,以赛促进、以评促融,从而实现两支队伍的进步提高。

3.建立教育教学导向的成果评价和职称评聘制度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把育人功能发挥和育人效果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出台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考核、评职、评优等相关制度,制定岗位界定说明,制定责任落实方法,明确岗位育人职责、内容、目标和路径。对各项制度的履行情况与考核、评价及评职、评优等挂钩。表彰奖励爱岗敬业、业务突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对教育教学贡献突出的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对于有突出贡献者,在评职过程中学校可以开放绿色通道,依据国家导向、学校政策和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工作实际来制定职称评聘标准,把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工作实效作为重要参考指标,鼓励引导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把更多精力真正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提升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4.建立跟踪问效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在工作岗位的现实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最好体现,要力戒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建立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跟踪问效制度,形成工作闭环。由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共同组织实施。

对在校生进行跟踪问效。向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内容、方法、手段和效果,征求对工作的意见建议,掌握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表现;向同学和父母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综合表现情况,征求对工作的意见建议。对毕业生进行跟踪问效。通过毕业生问卷、用人单位问卷、就业走访等形式,了解毕业生在岗位发挥作用情况和综合表现,以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准确把握,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增强育人实效。

根据在校生和毕业生的综合表现,以“理想、信念”为主题,分专题组织编写《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系列丛书,如《学子中国梦》《学子热爱党》《学子爱校园》《学子爱岗位》等。这些成果既可反映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又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鲜活案例。

结语

思政课教育教学是铸魂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是育根的。根之不存、魂之焉附,魂之不存、根之焉固,根与魂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教育实效。积极构建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联动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协同服务机制,见图2,对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固本铸魂的重要意义。坚持理论铸魂、实践育根,办好思政课、做好日常教育,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2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育人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徐振剑.高校开展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4-115.

[2][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9,21-22.

[3]谢桂花,杨剑锐.基于智能切换控制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2):165-166.

[5]张彦.”大思政”需要”大评价观”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2):3-4.

[6]周杰,韩喜平.把“终身受益”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7(8):45-46.

[7]杨涛,丁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思考[J].大众文艺,2020(20):161-162.

[8]王倩.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