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机理与优化路径

2023-04-28 09:52高家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主旋律短视频紧扣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弘扬社会公平正义、传递拼搏奋斗正能量,又符合大学生社交、学习需要,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可能。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阵地、创新育人范式、提升育人效果,培养大学生国家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推动“单一视听”向“全身沉浸”变革、“情感脱域”与“角色共情”融合、“价值引导”与“行为生成”共生,助力形成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知行合一的层层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机理。为实现主旋律短视频高质量赋能,可从内容辨析、主体联动、情感共振、价值塑造等四方面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主旋律短视频;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0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5-000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以抖音、快手、火山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爆红”,同时历史虚无主义与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也利用短视频不时回潮,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摇中国人民国家认同,对大学生的危害不容忽视。主旋律短视频作为短视频文化的“塔尖”与“内核”[1],发挥着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运用融合新媒体、新技术的主旋律短视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针对性,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因而,研究主旋律短视频何以赋能、以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提升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潮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主旋律短视频主要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借助学习强国、抖音、快手、腾讯等平台进行传播的既具微观叙事、综合视听和碎片化传播特点,又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充分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人民勤劳奋斗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光明发展前景的短视频作品。于高校而言,融合新理念、新技术、主流价值的主旋律短视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深刻变革。

1.主旋律短视频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阵地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与社交方式转变及教人需要,高校、主流媒体等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纷纷进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因粉丝基数大、话题新颖、活跃度高,已成为传承革命精神与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绝对主力,开辟了高校育人新阵地。

第6期高家军: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机理与优化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不同类型创作者的加入,推动着主旋律短视频不断更新、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大范围的传播,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其一,高校、主流媒体在娱乐与严肃间将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正能量融入短视频,创作大量人们愿意转发点赞的“爆款”视频。如武汉大学挖掘校本红色革命资源,发布《怀念您,李达老校长》《听武汉大学讲述陈潭秋的故事》缅怀中共一大代表李达、陈潭秋,致敬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先烈;再比如清华大学112周年校庆发布短视频《敢为》,聚焦清华学子和教师群体,挖掘其中的感人故事,礼赞清华大学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家国情怀,吸引了广大校友和民众的转发与评论。其二,主旋律短视频交互性强、畅通沟通渠道,能够突破传统媒体版面与时空制约,为高校“走近学生,走进学生”提供了新契机。主旋律短视频用户粘性高,高校、主流媒体等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制作既满足社会价值宣传要求又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主旋律短视频,在发出主流文化号召的同时兼顾“反差萌”,更好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增加短视频内容的吸引力与说服力。其三,“草根”作者的不断加入丰富主旋律短视频创作。“草根”作者以第一视角讲述身边人、身边事,通过微观视角与生活化语言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文化等发生的深刻巨变,以小角度展现大情怀。如“阿木爷爷”“二更”等分别围绕传统木器制作与城市青年讲述中国社会发展变革中的人和事,点滴之间将“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与“中国智慧”传播给受众。高校、主流媒体与“草根”作者入驻短视频平台,创作主旋律短视频增加了主旋律短视频的数量、提高了主旋律短视频的质量,使得主旋律短视频能在与其他类型短视频的竞争中取得主导优势,让更多大学生可以从主旋律短视频中汲取正能量。

2.主旋律短視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范式

网络育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亮点,但高校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体验,重宣教轻沟通等问题,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范式创新。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创新,不是对既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全盘否定,而是结合短视频的时代背景,变革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理念、方法,吸纳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扬弃。

首先,主旋律短视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频+音乐+社交”的信息传播载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讲授有其优点,教师可根据立德树人目标选择典型相关人物、故事讲解理论知识,回应学生关注的政治焦点和热点,讲授细致、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理论性强。但教师讲授在平铺直叙中容易“失焦”,难以激发大学生对理论与历史的“共情共鸣共振”。而主旋律短视频通过原创或剪辑,以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相融合的方式实现传播媒介与视觉技术的有机结合,氛围的烘托与情景的再现给予大学生多重感官刺激,激发情感、启迪思想、陶冶性情,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所传递的正能量信息。同时,主旋律短视频既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暗示性,大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认知使主旋律短视频传播内容生成独特的意义。

其次,主旋律短视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既准确又深入,但若将思想政治教育限于依靠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的单向理论灌输则不利于教育内容与影响大范围扩展。主旋律短视频降低准入门槛,模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界限,大学生不再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大学生制作革命奋斗故事、建设创业故事、改革创新故事主旋律短视频,在资料搜集过程中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学习时代楷模的改革创新精神、感受中国社会的壮丽变迁,在资料筛选、取舍中提升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大学生创作的主旋律短视频在内容选择、呈现视角上更贴近大学生生活,更受大学生青睐,也利于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的传播。此外,各互联网短视频平台都开通了评论区和留言区,在现实中不愿轻易表达自身观点与立场的大学生在观看主旋律短视频时可通过点赞、转发与评论等表达观点与立场。主旋律短视频作者在评论区的及时回应,可以起到强化观点、升华价值表达作用,对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空间与潜力。

再次,主旋律短视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广撒网”向“精准出击”转变。主旋律短视频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崇尚革命英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前沿科技等,这些内容可以唤醒大学生内心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坚定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信心。精准推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准确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守好大学生精神家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兴趣点与兴奋点捕捉主要依据学生课堂的反馈,这种“广撒网”方式耗时且有滞后性。而主旋律短视频传播则在平台算法基础上根据用户特征、浏览内容、完播率与分享率等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主旋律短视频,有的放矢。高校、主流媒体、政府企事业单位官方账号与平台媒体进行联动,既发挥其在创作主旋律短视频方面特长,又利用平台媒体粉丝基数大、话题新颖与活跃度高等优势,构建主旋律短视频创作、传播立体矩阵,在精准投放基础上提高主旋律短视频的“可见度”。此外,拥有强大算法支撑的人工智能可以动态收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并结合教学实际分析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研析大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习效果,这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数据会为进一步精准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引导和能力培育提供依据。

3.主旋律短视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

主旋律短视频对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建设成就的书写,可以促進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与支持。在不同文化、思想与观念争锋的时代,主旋律短视频出场恰逢其时。

一方面,主旋律短视频以微观视角全方位展示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感同身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系统、连贯宏观叙事,主旋律短视频则聚焦个体,注重挖掘科技、文化领域平凡人,以人物故事、真情打动人。央视新闻等在进行短视频制作时就着重挖掘各行业普通人物,如医生、解放军等身上的感人故事,展现平凡人物的不平凡,其推送的短视频《共和国丰碑》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过程进行全景展现,致敬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辛勤奉献的先驱,向全社会发出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重英雄的强烈信号。这些思想深邃、情感表达丰富、艺术呈现新颖的主旋律短视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洞悉时代发展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主旋律短视频着力在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发挥引领作用,激起大学生同情共振。当前,每逢重大事件纪念日,网络中总有调侃、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人物的声音出现,大搞历史虚无主义,试图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而在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关键时刻发布大量主旋律短视频占领舆论宣传主阵地尤为重要。如在建党百年之际,人民日报发布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运用音乐、电影画面、图片资源和无人机拍摄等全景展现百年大党不忘初心带领人民持续奋斗、创新的波澜历史,令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主旋律短视频通过聚焦重大事件、节日,以多样化形式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与先进典型故事进行背景介绍,在挖掘情感、营造氛围、弘扬正能量中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决心与勇气,通过网络“点赞”和“转发”对叙述故事与英雄人物进行认可、支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3]。作为视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短视频,深刻影响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主旋律短视频融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及说唱等多种呈现形式,丰富了大学生课余生活,满足其多样化社交需求,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载体,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与广度,开辟了新的育人阵地。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体验从单一视听到全身沉浸,营造身临其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场感,打通视频内容与大学生之间情感连结,引导大学生产生情感共振与移情,对冲短视频碎片化、娱乐化、低俗化现象,传递社会正能量和主流价值。

1.身临其境:从单一视听到全身沉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传播的社会价值观与意识形态需要教育者不断进行引导,以科学的理论与新颖的形式去感染人、影响人,巩固其主导地位。相较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主旋律短视频综合运用无人机拍摄、虚拟现实、3D、动漫等新技术,融合镜头语言、视频、图片、音乐、弹幕、剪辑、评论等新形式实现了理论化内核与趣味性方式有效结合,突破原有仅依靠声音、图片单一视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通过“沉浸”方式将一个个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再现给大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与正能量,回应社会中存在的“共产主义渺茫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中国崩溃论”等。

一方面,交互技术对主旋律短视频的赋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在场感。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塑造的环境是现实世界“镜子式”的再现。主旋律短视频通过虚拟现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了对英雄人物、先进典型、重大历史事件拟态环境塑造,视频制作者在创作视频时就进行不同场景设计与价值观赋能,观看者不再只是旁观者,而就是其中的角色。大学生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不断的抉择与取舍中找寻正确的信仰。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在主旋律短视频所构建的场景中完整经历认知、辨析与求证的过程,通过独立自主的选择深化对视频内容和价值观念的认知与理解。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理论接受者,而是可以在立体化、多元化场景中选择不同的脚本,结合现实细节,放大对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知,强化社会主流价值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综合视听对主旋律短视频的赋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沉浸感。主旋律短视频营造的沉浸感,使其相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首先,主旋律短视频通过对音乐的选择,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氛围。虽音乐本身看不见摸不着,需依靠听觉激发收听者的情感与想象,而其与短视频内容的结合可以增强情感体验。主旋律短视频的配乐发挥着情感传递、氛围营造以及知识传播的作用,在主旋律短视频构建的场景中,背景音乐的高低起伏、缓轻重急引发受教育者的共情。其次,主旋律短视频综合运用视频、镜头、虚拟现实等构建了媒介现实,模糊了网络的虚拟性,实现了受教育者个人场景与私人场景的交汇,帮助受教育者在营造的虚拟场景中完成自我想象和自我满足,在视频中寻求到认知重构和信任构建。再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特别是可穿戴设备发展,主旋律短视频提供了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在内的沉浸感,更好地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场景,让受众有情感共鸣,增强了短视频传播效果,让大学生更觉得有趣和放松。

2.感同身受:从情感脱域到角色共情

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依托于课堂互动、校园文化与奖惩措施等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认同和情感生发至关重要。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和互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也产生了情感的脱域。而主旋律短视频的出场则实现了通过情景营造实现受教育者情感与叙事空间的联结,实现角色共情。

一方面,主旋律短视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再构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和互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也产生了情感的脱域。而这并非一蹴而就。从时间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次性的,要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去感染大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从空间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全覆盖,实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深刻浸润。主旋律短视频通过对微观主体的关注,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将内容、情感和意义融为一体,更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与视觉情感体验。主旋律短视频将抽象的价值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将抽象讲理转化为温柔叙情,借助脱域化呈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现实空间联结在一起,且融合更多大学生喜爱的内容和形式,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主旋律短视频作为当今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传播中介,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文字、图片灌输更加生动形象,用动态的主旋律短视频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更能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着帮助大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感知作用。此外,主旋律短视频可运用对比、夸张等呈现形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人情味、艺术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主旋律短视频实现大学生的角色共情。主旋律短视频是现如今大學生每日都接触到的文化形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利用和拓展的载体和阵地。主旋律短视频通过精心的制作、用心的选取展现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地革命奋斗、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内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主旋律短视频塑造的教育场景,可以随时随地将大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有利于大学生情感的调动、认同的激发,有利于党的最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换言之,人们在享受视觉文化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等的认同和热爱。

3.知行合一:从价值引导到行为生成

现今,各类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其已经习惯于这种表面化的娱乐和直接性的刺激。因而,部分创作者为抓住观看者“眼球”,以夸张、情绪化内容迎合大学生“猎奇”心理。甚至少数创作者以娱乐化、碎片化方式重构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在引起大学生关注,激发大学生情绪的同时,冲击着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信仰等。因此,运用传播革命历史文化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兼具思想性与理论性的主旋律短视频去压缩庸俗化、戏谑化短视频传播空间,对实现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认同与行为生成至关重要。

一方面,主旋律短视频可以增强大学生价值认同。主旋律短视频内容积极向上、表现形式新颖、情感烘托精准,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精准运用主旋律短视频,可以让大学生轻松地了解某段时期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提升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恰当运用展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改革先锋奋勇争先、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主旋律短视频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提升大学生国家、民族认同,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另一方面,主旋律短视频的虚拟交互性影响大学生行为生成。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虚拟与现实、时间与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为网络空间大学生的行为生成提供了支撑。大学生不仅倾向于通过观看主旋律短视频接收来自外界各种的信息,也喜欢利用虚拟空间表达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主旋律短视频的点赞、转发与评论等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在虚拟空间的行为表达需求。大学生在虚拟空间的行为表达是现实价值观念的映射,也是大学生行为方式在虚拟空间的生成。如在主旋律短视频的评论区,他们或使用内涵丰富、形式简单的表情包、动态图来表达支持、肯定态度和情绪,或发表精彩评论以获得点赞认同。因而,主旋律短视频的虚拟交互性迎合了大学生需求,在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生成方式。

三、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主旋律短视频作为新的主流价值传播载体,既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也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基于对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机理分析,可从内容辨析、主体联动、情感共振、价值塑造着力,优化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去伪存真: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主旋律短视频和一般短视频有所不同,它既要引起受教育者情感共鸣,也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启发与价值观塑造,因而必须保持主旋律短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契合性和有效性。

首先,加强平台监督把控,确保主旋律短视频内容的真实性。主旋律短视频作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发大学生情感、认知和价值共鸣的视频作品。多数主旋律短视频内容是真实的,但随着短视频产业发展,主旋律短视频创作者来源也愈加广泛,这就要求平台提升内容审查能力,在简单的主题、关键词辨别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对传播内容真实性以及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观进行分析,避免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的短视频广泛传播,误导大学生。

其次,提升创作者素质能力,提升主旋律短视频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性。大学生对发生在身边,贴近现实生活的短视频有亲近感,能更好理解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观念。但部分创作者创作主旋律短视频时,容易陷入工具理性误区,缺乏新媒体意识,内容更新慢、实效性差,与大学生生活学习距离较远,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旋律短视频创作者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选择理论深度、内容形式与大学生贴近的内容,增强互动性,提高主旋律短视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再次,增强教师媒介素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与有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关注国家、社会发展新变化、新趋势,选择展现我国科技领域成就的主旋律短视频,并分析其背后成功原因,引导大学生既心怀梦想又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对于诋毁英雄,抹黑、唱衰中国的网络杂音,教师要敢于“亮剑”,用新颖的主旋律短视频来驳斥错误言论与思想,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平等身份参与互动讨论,及时发现偏差,以渊博的学识、清晰的逻辑和正确的观点揭露部分短视频的错误,去伪存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2.主体联动: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要实现主旋律短视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赋能,需要不同主体进行联动,构建起以高校、主流媒体、政府机关为核心创作层和传播平台,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为外围创作层,以大学生、校友等转发为分享层的传播矩阵。

一方面,建立高校、主流媒体、官方机构协同发力机制,打造主旋律短视频传播平台。高校、主流媒体和政府机构等进驻短视频平台,将短视频平台打造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弘扬社会正能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要积极进驻短视频平台,将学校、学院、专业特色等融入到视频内容中,运用各种接力、快闪活动,“量身”创作和发布新颖内容,将主旋律短视频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粉丝过亿,粉丝过千万的主流媒体账号也不胜枚举,主流媒体主旋律短视频创作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严肃和娱乐间寻找平衡,用微观视角阐释有人情味的故事,发挥主流媒体“领头雁”作用;对于政府机构而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继微博与微信之后,又一个发布政务信息,与民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政府机构要转变理念,围绕重点工作和热点话题主动策划和协同发声,以轻松、贴近群众的内容扩大影响。高校、主流媒体与政府机关既是主旋律短视频核心创作者,也是主要的传播平台,在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和重大节日必须主动发声,同时與观看者积极互动,提升大学生对核心创作者的忠诚度与粘性,实现主旋律短视频更大范围传播,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和大学生等参与主旋律短视频创作,担当主旋律短视频传播主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加入主旋律短视频创作中。思政课教师尤其是专家、教学名师要走出舒适圈,建立短视频账号去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交娱乐,调整心态、转变表达、转化语言,根据大学生特点打造适合短视频传播的主旋律短视频;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多,也最了解学生,可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问题,并制作和发布短视频进行有针对性引导;专业课教师也承担着教书育人责任,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从法律、财经等领域阐释党和国家发展,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好、思维活跃且创新力强,因而应成为文化传播的先行者和实践者”[4],应鼓励大学生进行短视频创作,感悟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奋斗的艰辛历史,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时代青年。

3.情感共振: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其能促进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知共享,进而促进受教育者的情感共振。

一方面,转换主旋律短视频话语表达,促进大学生认知的共享。大学生易对严肃、古板的短视频内容产生厌烦,而对贴近现实生活,充满趣味、幽默感并能身临其境的短视频内容充满兴趣。主旋律短视频创作和传播要多加运用画龙点睛的俗语警句、活泼可爱的网络流行语等,利用宿舍、教室、操场、街头等场景,将严肃、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生活化、欢乐化方式传递给大学生;运用标题、镜头、字幕、字体、背景等对要视频表达的内容进行再度彰显,引导大学生认知与创作者引导方向保持一致;通过镜头空间切换和场景再现,营造身临其境的在场感,促进大学生认知的共享。

另一方面,转化主旋律短视频艺术呈现,促进大学生情感的共情。“短视频社交的本质是获得情感沟通与连接,温情和感动是热门短视频唤起的主要情感。”[5]主旋律短视频既要有宏大叙事,也要着力微观叙事。主旋律短视频创作应基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学习场景,对奋斗、热血、微笑等感性符号进行重组,拉近主旋律短视频与大学生距离,起到情感凝聚作用;主旋律短视频要运用背景音乐烘托主旋律短视频内容,视觉与听觉刺激双管齐下,催化兴奋、悲伤、同情等情感的生发。主旋律短视频催人泪下的故事带动大学生个体情绪感染,随之而来进行的点赞、转发、评论,带动大学生群体情绪的升温,产生情感共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群体情感和主流价值追求得到巩固。

4.价值塑造: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的不稳定、不成熟使其有时无法过滤有害信息,辨别错误思潮。主旋律短视频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贴近学生,在培育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大有可为。

一方面,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奠定主旋律短视频的发展基调。主旋律短视频作为大学生社交、获取资讯重要平台,在价值观塑造上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新场域。“价值引领是促进抖音健康发展的培根铸魂之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抖音短视频深入发展的壓舱石、定盘星和度量衡”[6]。过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管制薄弱,网络空间出现消费英烈、诋毁英烈的行为,将党史中的事件同现实问题进行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所以,必须实现短视频内涵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短视频发展的引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纠正对党的历史、英雄人物的错误认知,明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提升大学生的欣赏水平与辨别能力。

另一方面,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增强主旋律短视频的价值塑造。主旋律短视频的传播速度、效果与其内容和形式有密切关系,只有好的内容、创新的形式才能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因而主旋律短视频要坚持内容为王、创新策划思路、转化创作视角,以微观视角、群众视角挖掘历史背后真实感人故事,实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勤劳奋斗精神等社会认知的主旋律短视频与大学生情感的连接,增强内容的情感感召和思想启迪,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同时,优化平台目前根据浏览习惯、观看内容、分享率等进行推送的算法,借助平台优势,实现主流媒体、高校与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的同频共振,增加主旋律短视频的能见度,将有价值、有意义的高质量主旋律短视频推送给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永福,王小梅.提升主旋律短视频国际传播力研究[J].理论与评论,2021(3):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1.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173.

[4]王萌苏.逻辑、困境与提升:短视频热潮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128.

[5]罗青.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J].传媒,2020(22):45.

[6]唐亚阳,黄蓉.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价值、矛盾与实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

猜你喜欢
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大学生之歌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