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江南水网地区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5-03 21:05柳巧云谷鲁奇
城市设计 2023年6期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柳巧云 谷鲁奇

摘 要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如何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推动形成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成为全新议题。本研究以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太浦河流域为例,在分析其在新发展时期面临关键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水文、生态、规划等综合技术解决江南水网地区的复杂问题,提出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尝试将研究结论与政策措施相衔接,探索“研究—项目”及“研究—政策”转化路径。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gree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ow to break the barriers of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ath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has become a new issue. This paper takes the Taipu River Basi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eco-green integrationdemonstration zon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problems, it faces inthe new development period. This study applies comprehens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hydrology, ecology and planningto solve the complex problems in the Jiangnan water network area, and proposes systematic and targeted solutions forthe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wo transformation paths includeing“research-project” and “research-policy”, so that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policies.

關键词:长三角一体化;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太浦河

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strategy;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aipu River

0 引 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孕育了世界级的城市群,却也因此对生态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水网纵横发达,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在生态文明理念要求下,传统发展方式亟需转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区域发展目标,“一体化”概念的提出也意味着地区关系步入新的阶段[1],因此从区域整体层面寻找统筹兼顾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路径迫在眉睫。作为我国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研究热点,众多学者就生态保护与治理[2-4]、发展模式转型[5-6]、跨行政区协同与合作[7-8]、协作机制构建[9] 等重点议题进行了丰富讨论,但仍不可避免地以既有行政区划作为叙事载体。本研究从流域角度出发,借助流域天然的跨行政区属性,探索如何共聚地区合力,平衡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及流域上下游间的利益关系。

具体来说,研究以贯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三地,即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的太浦河流域为例,探索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太浦河流域为例的研究既具有针对性,也具有广泛性。针对性体现在针对长三角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设的核心矛盾,提出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为长三角地区生态文明背景下发展模式转型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经验积累。广泛性体现在太浦河是江南水网地区众多跨行政板块的主要河道中的一条,如吴淞江、望虞河、頔塘河等河流同样都兼顾生态廊道、防洪排涝、重要航道和支撑沿线城镇发展等重要功能,对太浦河流域的探索将为这些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1 太浦河情况介绍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河流,西接东太湖,东注黄浦江,故以其起讫点命名为太浦河。太浦河全长57.2km,将上海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三地紧密串联。作为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太浦河于1958 年动工,1998 年竣工,工程跨越时间之长、动用人工之多在太湖流域水利建设史上是空前的。最初修筑的目的是根治太湖水患,作为排泄太湖洪水的专用通道,同时改善流域灌溉条件。后来经过数十年的治理,增加了航运功能,成为长湖申线的一部分,现状为Ⅳ级航道(图1)[10]。在2000 年左右,太浦河成为了下游上海市和浙江嘉兴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区域供水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沿线乡镇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团结治水、联合巡河、共治共管,成为了青浦、吴江和嘉善三地探索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工作。

2 太浦河流域的识别

太浦河位于太湖流域之中,流域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内部的河网密布,水系交错复杂。太浦河的研究远不止是一条河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十分复杂的水系统,所以识别太浦河的真实流域范围是开展一切研究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首次厘清了太浦河真实流域范围。方法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GIS 对水流流向、流量、河网链接关系进行了分析,识别出3 个层次的流域影响范围(图2)。一级流域是对太浦河的水生态具有非常强影响的区域,包括震泽镇、盛泽镇、七都镇、太湖新城和汾湖高新区的一部分以及平望镇的全部;二级流域为中影响区域;三级流域为弱影响区域。太浦河流域范围的识别,推动地方相关部门的治理思路发生了由“线”向“面”的根本性转变。

3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太浦河流域面临的关键问题

3.1 本底问题——如何保障流域水系统安全与清洁

面对错综复杂的江南水网系统,如何科学保障流域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是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太浦河流域为代表的江南水网地区水系密布、水文条件多样、水流流向复杂、季节性变化明显,其流域治理应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全局性出发,秉持生态优先的视角,就如何保障流域水安全、提升水环境、保障区域供水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作为上海市四大水源地之一的金泽水库及嘉兴市八大水源地之一长白荡水源地的主要补水源,太浦河担负着上海市1/3 及嘉兴市1/10的供水任务。因此,太浦河下游的上海市和嘉兴市更多从保障用水安全的角度对太浦河提出以“保护”水环境为主的诉求,尤其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把太浦河打造成一条水质稳定在Ⅲ类水的清水廊道。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太浦河水质情况却不乐观,由于太浦河沿线地区经济发达,流域面积大,且流域内水系交织、水流流向复杂,影响水质的现实因素非常多,因此水质的稳定性较差,通常在春秋季水质相对较好,可达到Ⅱ~Ⅲ类,而夏冬季水质较差,仅为Ⅳ~Ⅴ类。具体到不同分段来看,目前青浦和嘉善境内太浦河沿线地区多以生态涵养和乡村为主,污染物排放较少,而吴江境内太浦河沿线多以工业和城镇村建设为主,控污压力很大。

3.2 发展问题——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地方建设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地方建设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之二。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高,地方发展建设动力强劲,但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很大,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以太浦河流域为例,其流经江、浙、沪3 省市15 个乡镇,沿线情况错综复杂。对下游上海和浙江来说,太浦河是重要水源地,需严格管控沿线生态环境。但对上游江苏吴江来说,近数十年来,太浦河沿线区域是苏南传统乡镇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作为江南水乡地区的重要水脉,早在20 世纪90 年代,众多乡镇、村庄、企业依水而兴,发展最盛的时期太浦河周边分布了上万家纺织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时至今日,太浦河沿岸仍有大量企业、码头、堆场等,是吴江传统经济的重要承载空间。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就如何处理好流域上下游“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太浦河沿线地区具有突出性、典型性。

3.3 特色问题——如何彰显江南地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如何解决流域内百姓面临的民生生计问题,同时彰显地方特色文化和底蕴是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之三。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典的江南水乡,文化價值很高。太浦河流域的吴江地区乡镇发育成熟,分布有大量居民,形成了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空间与城乡交融共生的诗意栖居、美丽江南。同时,太浦河流域也孕育了江南古镇文化、吴越文化、蚕桑文化、丝绸文化、溇港文化、运河文化等江南特色文化,也涌现了费孝通、南怀瑾等一批著名人物,并且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随着青浦、嘉善、吴江三地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太浦河沿岸地区还要响应时代要求,承担起彰显生态绿色新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全新任务,因此需在强化生态管控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保障民生、彰显特色水乡风貌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新路径。

3.4 落地问题——如何推动研究结论与政策措施相衔接

如何强化规划的政策属性,让规划能落地、见成效、可推广是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之四。针对太浦河流域开展的一系列规划及研究工作需要转化成切实可行的地方政府施政纲领和政策抓手,要创新探索有效的流域联防联控及生态补偿机制;并且要将规划成果行动化、项目化,推动生成一批可落地、见成效的实施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规划实施经验。

4 太浦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研究结合生态文明新发展语境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要求提出太浦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以实现“生态之河”与“活力之河”的双赢目标。

4.1 锚固生态,系统提升流域水安全、水环境

水系统保护与治理是太浦河流域生态绿色发展的基础保障,尤其是水安全和水环境状态对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生产生活有序运转具有重大影响。

4.1.1 通过构建太湖流域水动力模型保障流域水安全

为避免沿线生产生活对太浦河水质的影响,曾有声音提出可关闭沿线闸口以保障河道水质,为研究该方案的可行性,构建太湖流域水动力模型加以分析。研究发现,沿线闸门关闭将使周边水网地区的水位线显著升高,尤其是在每年5—9 月份的太湖流域汛期,关闭闸门将导致阳澄淀泖区、杭嘉湖区等地区的水位明显升高,其中太浦河两侧水位将抬升10 ~ 55cm,在东西方向越靠近太湖水位上升越明显,在南北方向越靠近太浦河水位上升越明显(图3)。

由此可见,太浦河与流域其他水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水安全系统,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工程手段阻碍水系统的联通以保障供水,势必会对整个流域水系统带来大幅扰动,给下游地区带来防洪压力甚至是洪涝灾害,因此保持太浦河的开放性是保障区域水安全的关键前提,要立足开放的水系统进行流域综合治理。

4.1.2 采用示踪剂模拟技术精准提升流域水环境

在开放水系统网络前提下对太浦河流域的水环境进行治理,需着重研究影响太浦河水质的三大主要因素:一是太浦河源头太湖水质对太浦河的决定性影响;二是京杭大运河和頔塘河两条重要汇流水质对太浦河的重要影响;三是太浦河流域大量水系的污水排放对太浦河的长期性影响。研究采用示踪剂模拟技术,在分析太湖来水影响时,叠加太湖风场分析和湖流运动模拟,发现每年夏季盛行东南风和秋季连续吹西风时,太湖的污染物易对太浦河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图4)。针对京杭大运河及頔塘河等主要交汇河流来水的分析发现,一年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太浦河水位高于京杭大运河,此时京杭大运河对太浦河水质没有明显影响,在其余时间段,通过对两条河水流量、流向的模拟,发现由于太浦河水流流速较大,京杭大运河来水进入太浦河后主要集中在沿岸地区,对主河道的水质没有明显影响(图5)。但頔塘河则不同,分析发现頔塘河带来的化学需氧量占太浦河总化学需氧量的50% 左右,氨氮量占太浦河总氨氮量的30%,可见頔塘河对太浦河水质存在较大影响。针对流域内其他区域来水的分析发现,太浦河流域大量的纺织印染企业是太浦河水域主要污染物锑的主要来源,对水质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精准发现太浦河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是每年夏秋季节的太湖来水,全年的頔塘河来水,以及含纺织印染废物的其他区域来水,为太浦河水生态和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和抓手指明了方向。

4.2 先底后图,保护流域蓝绿生态网络格局

太浦河流域生態保护不仅要关注水本体问题,还应协调处理好城镇村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关系,构建高效的生态格局及健康的图底关系。

4.2.1 识别关键生态要素形成高效生态网络格局

首先,利用生态网络要素识别技术及生态效益量化技术构筑最高效的流域生态空间格局, 基于ArcGIS 进行生态空间网络分析,识别出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具价值的生态核心区、桥区、孤岛、孔隙、边缘、环道、分支等七大类生态要素,并构建生态效益赋值模型,形成科学的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格局,梳理出真正影响太浦河流域生态效益的重要生态空间,具体包括东太湖浦江源、长漾、北麻漾、雪绿漾、莺脰湖、草荡、汾湖、元荡等重要的生态源,以及太浦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重要水系等生态廊道。通过对上述关键生态要素的管控和治理,形成太浦河流域生态网络格局,达成在同样保护面积下产生最高生态效益这一目标(图6)。

4.2.2 构建低影响的江南水乡城镇村空间组织模式

同时,利用生态遥感多波段解析技术分析城镇村建设对生态空间的干扰情况。基于1987—2017 年40 年间遥感影像显示,2000 年后太浦河北岸以太湖新城和开发区为中心,南岸以盛泽为中心,建设用地向太浦河方向快速扩张,形成两岸夹击态势,且从植被绿度和地表能量的分析看出,城镇村用地的快速增长不仅带来生态空间的压减,导致整体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更造成生态网络的破坏、生境的蚕食和种群迁徙路线的阻断等问题,使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变得更加脆弱(图7)。

由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城镇村建设模式对植被绿度和地表能量的影响,选取出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空间组织方式,即以“组团集聚、蓝绿交织”为典型特征的低影响的江南水网地区建设模式,促进城镇村和生态空间和谐共生(图8)。

4.3 绿色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对于经济活跃、开放程度高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乡镇密集、历史悠久、江南水乡文化积淀丰富的太浦河流域地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还需积极探索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本研究提出以“优”“美”“活”3 方面为突破点,将生态和文化特质转化为绿色发展动力源。

4.3.1 优化流域空间格局

以流域生态空间网络格局为基础,提出“黑白灰”三度空间管控策略。其中“黑空间”即重要的生态源和生态廊道,需进行刚性管控,“白空间”是未来重点发展地区,可进行适当的增量发展,“灰空间”是流域特有的人与自然共融的水乡空间,应采取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低生态影响的建设模式进行存量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一带、三片、四节点”的空间布局结构指引,包括太浦河生态活力带、汾湖桥头堡发展片、平望活力游憩片、环长漾美丽乡村片以及多个特色节点,针对性地引导空间功能布局(图9)。

4.3.2 美化沿河特色活力带

同时,以太浦河为纽带,整合流域资源,对太浦河沿线地区进行重点引导。一方面结合太浦河流域的生态资源、空间形态和功能特征,将沿线地区分为乡村生态风貌、人文古镇风貌、现代城镇风貌三大风貌区段,提出差别化的管控引导措施。其中乡村生态风貌区以生态保护和文旅休闲为主体,新建项目以环境友好型和低强度开发为主,塑造开敞活力的生态游憩岸线,人文古镇风貌区以古镇体验和文创活力为主体,整合沿线历史人文资源和风貌特色,提供连续的文化体验,现代城镇风貌区以水绿融城和现代活力为主体,布局低层高密的中式街区或高度渐次递进的现代商务中心区,打造带领未来长三角转型发展的前沿地带。

同时,引导形成多个活力节点。系统挖掘太浦河沿线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滨水绿化带和生态斑块,建立滨河慢行通道,形成网络化的公共空间布局,打造多样活动集聚带和人文休闲游憩带(图10)。

4.3.3 活化特色产业和功能

在产业功能引导上,需利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结合新经济发展趋势,在生态优势显著的地区布局适宜的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太浦河流域的产业转型。重点布局具有极强区域分散效应、自然资源节约及生态环境友好以及具有上下游带动效应的业态,如科研学镇、会议会展、文化博览、康养产业、主题乐园、花园企业坊等,将有风景的地方打造成为有新经济集聚的地方,培育生态绿色新经济增长点。

5 太浦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抓手与政策建议

太浦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以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为导向,做好空间上的文章,更需要将研究结论转化为政策措施,让研究结论可操作、可落地。

5.1 推动“研究—项目”转化

探索将空间对策细化为具体建设实施项目,形成分类、分期、有序的项目建设指引,推动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结论能落地、见成效。强化与相关部门和规划的对接,谋划生成太浦河流域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计划重大项目,包括整治优化类、生态保护类、产业提升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类等几大类型,从多个维度重点突破,率先推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示范效应的节点项目,为流域整体保护与提升的具体推进提供切实有效的抓手。

5.2 推动“研究—政策”转化

同时,探索将研究结论转化为政策语言,为太浦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政策支撑。一是要建立全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建议吴江、青浦、嘉善三地政府紧密联动,打破行政界线藩篱,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监测、联合溯源、应急处置、联合治理等机制,推动形成长效管理的公共政策,实现长三角地区生态的“共治共保”;二是要建立跨区域生态经济利益协调机制,明确跨区域补偿依据、补偿要素、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支付模式等内容,尤其补偿标准是协调机制的重点内容,要构建不同水资源利用方式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模型,建立一套污染赔偿和生态补偿评估方法的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调节好跨区域生态保护与地区发展的利益冲突。

6 結 语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生态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期的关键目标,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整合地区合力共同达成这一目标亟需探索。本研究以流域这一天然具有跨行政区属性的地域单元为研究目标,选取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太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识别其流域范围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新时期面临的关键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在保障流域水系统安全与清洁方面,利用水动力模型和示踪剂模拟技术提出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在平衡生态保护与地方建设以及彰显江南地方特色方面,应用多种生态分析技术构建高效生态格局及健康图底关系,筛选出适宜于江南水网地区的城镇村空间组织模式,并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美化沿河特色带、活化特色功能等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强化研究与政策措施相衔接方面,探索“研究—项目”与“研究—政策”转化路径,提高研究结论转化为公共政策的可行性。本研究为长三角一体化新背景下江南水网地区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生态保护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探索了相关经验,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推广验证和研究,结合更多地区的探索提炼出更具普遍价值的经验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崔功豪. 长三角: 从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发展[J]. 上海城市规划,2018,143(6):7-8.

[2] 孙娟, 林辰辉, 陈阳, 等. 长三角生态型发展区空间治理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20,257(3):96-102.

[3] 马晓武, 徐昔保. 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连通性优化与管控: 以长三角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088-3101.

[4] 刘迪, 赵宪峰.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跨界地区生态治理实践反思: 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治理规划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22,163(2):126-132.

[5] 王垚. 从“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均衡”: 长三角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动的网络空间与规划引导[J]. 城市规划,2022,46(7):68-77.

[6] 王剑, 李锐. 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建设探讨: 促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J]. 上海城市规划,2019,145(2):11-17.

[7] 郑德高, 刘迪, 赵宪峰, 等. 跨界地区一体化规划编制创新: 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22,274( 增刊2):3-8.

[8] 陈雯, 杨柳青, 张鹏, 等. 长三角区域合作类型、障碍和治理路径[J]. 城市规划,2021,45(3):15-20.[9] 王梓懿, 张京祥, 周子航.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2020,153(4):26-32.[10]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水利志[M].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年.

SYNOPSIS

Study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o f J i a n g n a n W a t e r N e t w o r kArea Under Yangtze River DeltaIntegration Strategy:Take Taipu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Qiaoyun Liu, Luqi Gu

The rise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 national strategymeans that Chinas largest urban agglomeration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ecological gree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sbecome a key goal in the new era. How to break theboundaries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integrateregional efforts to achieve this goal urgently needsto be explored. This paper takes the basin, a naturalregional unit with trans-regional attributes, as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s the Taipu River basinlocated in the eco-green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zon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the researchobject, analyzes the key problems. It faces in thenew era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its basin scope,and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technologies suchas hydrology, ecology and planning to solve thecomplex problems in the Jiangnan water networkarea. Systematic and targeted solutions for basin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thatthe Taipu River Basin faces in the new developmentperiod including: first,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and cleanliness of the basin water system; second,how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protection and local construction; third, how tohighligh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heritage of Jiangnan area; fourth, how to promotethe convergence of research language and policymeasure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ath of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in Taipu River Basin is proposed. In the aspect ofensuring the safety and cleanliness of watershedwater system, hydrodynamic model and tracersimulation technology are used to put forward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water safety andimprove water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balance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local construction andhighligh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nanarea,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analysis techniquesare applied to build an efficient ecological patter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th map andthe bottom, screen out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model of towns and villages suitable for theJiangnan water network area, and propose highqualitydevelopment paths such as optimizing thespatial pattern, beau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 beltalong the river, and activating the characteristicf u n c t i o n s . I n t e r m s 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connect ion bet w e e n r e s e a r c h a n d p o l i cymeasures, two conversion paths of “researchproject”and “research-policy” are explored to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ranslating researchconclusions into public policies.

T h i s s t u d y e x p l o r e s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o f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in Jiangnan Water network area with river basin asorganizational unit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of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In the next step,we will combine empirical studies in more regionsto refine experiences and paths with more universalvalue.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下苏州市城市候机楼发展研究
重议城市边界的空间属性及其变迁
长三角一体化:省界毗邻基层政区治理的发展路径
上海青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未成年人考察帮教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盛泽思考
关于长三角地区吸引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研究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