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竹”工研坊创意课程的建设

2023-05-05 07:19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程小学刘家龙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学生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程小学 刘家龙

竹程小学地处南京市北部丘陵山区,是一所乡村小学。多年来,学校利用学生身边易于采集、成本低廉的竹子等材料,设计创意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发面向未来的“亲竹”工研坊创意课程,让学习有趣味、有意义、有挑战,以乡村学校独特的方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校发展,让校园文化逐渐厚实起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亲竹”文化的深度重构

(一)“亲竹”文化三大核心内涵

固本树德以培其根:小学教育应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是塑造孩童生命之基、德性之根的教育。风清雅正以化气质:教育是“琢玉”的过程,意图通过教育将学生塑造为彬彬有礼、举止文雅、谈吐不鄙的小君子。济人利物以塑价值:教育的重要目标即是塑造学生的生命价值,使其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国、能济人、能利物的栋梁之材。

(二)鲜明提出 “为培育有根有节之人奠基”的育人目标

“根”指人的生命成长之根,核心内容包括“道德、性情、价值”;“节”体现的是个体对生命德性的坚持,对自我价值观的坚守,从引领生命、完善生命的视角开展教育。

(三)“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的学生发展愿景

此真态与学生核心素养相关联,即培养具有劳动意识、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等实践创新素养,形成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课程目标得以明晰。

二、创意课程的扎实落地

(一)建构“四大领域”,内容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

创意实践分为“饰物”“游戏”“学具”“乐器”“烹饪”五类,分别指向“让生活更美好”“让课余更有趣”“让学习更快乐”“让世界更动听”“让舌尖更美味”等,具体内容包括“竹贴字画”“组合竹筒花瓶”“竹管小炮”“竹蜻蜓”“竹片书签”“活动日历表”“竹风铃”“竹筒蒸饭”等。

在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对课程原有60个项目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删重加新,再拓展、再深化,进而构建“工创”“研创”“美创”“E创”四大领域的课程内容(见表1)。“工创”是指工程设计制作创意实践;“研创”是指创造性科学探究实践;“美创”是指竹材工艺美术创意实践;“E创”是基于新技术的创意实践,并对每个领域学习的总体目标明晰化。

表1 “亲竹”工研坊课程内容“四大领域”的总体目标

(二)探索“四步流程”,主张“连接生活、用手思考”

“亲竹”工研坊课如何上,环节有哪些?从当下学生的课程学习现状来看,过程单调乏味,知识抽象,学习内容过于符号化,学习思维不够深入,能力难以综合运用,课程离学生生活较远。我们经过实践,努力探索并形成了“亲竹”工研坊课堂的“四步流程”,从而实现“连接生活、用手思考”的课堂主张(见下图)。

(三)PBL项目化学习,积极推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1.基于“T”的项目化学习:三大基础技术

“T”为英文单词technique的首字母。创新实践需要技术支撑,技术使创意的火花落地,从而实现为生活服务。“亲竹”工研坊致力于指导学生获得“能创”“能研”的三大基础技术,即手工技术、数字技术和思维方法。

手工技术:学生在实践中经常运用到的劳动技术主要包括剪、粘、编、削、折、磨、锯、钻等。这些技术的掌握是在多个项目实践中不断巩固、螺旋式上升的。在手工实践中,学生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见表2)

表2 手工技术及硬件设备使用

信息技术: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会运用简单的电路设计与连接技术,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声音、图像、温度等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见表3)

表3 信息技术及硬件设备使用

思维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寻找身边竹与生活的联系,并发现问题,为寻求问题解决提供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将问题清晰化与聚焦化,亲历选择主题、调查统计、设计图纸、分析研究等过程,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对作品进行优化迭代,从而优质高效地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2.各年级项目化学习内容(见表4)

表4 各年级项目化学习内容

在工坊课程项目的学习中,我们通常采取三种情形,即教师带着学生学习,学生从边缘性参与走向中心实质性参与;师生互动、合作讨论共创;学生自由发挥创意。项目学习预期成果主要有手工作品;小论文、小研究报告、小建议;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

3.项目式学习课程评价:主张四个价值导向

思维挑战:比现有水平高,对学生具有挑战性,避免唾手可得的成果。

科学探究:亲历过程,培养科学探索能力;重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

作品设计:以作品为导向,可以是小论文等,也可以是创意制品,而不只是单纯地获得一个答案。

服务生活:服务于学生家庭、学校、社区生活,服务于他人,体现科技创新的价值,发挥立德树人的价值,实现综合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

(四)建设平台与资源,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与互动

1.学校依托区域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校本资源库,让教师将教案、课件及学生实践作业等上传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利用身份认证账号登录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云端一体化。多年来,学校坚持利用CCTALK“成竹空中课堂”直播名师课程,“线上交流分享+线下实践活动”,共生成600多节视频资源课程,可供学生回放学习;学校基于网络学习,配备了“智能教学控制系统”,其具有录播与平台课程功能。

2.高度重视“亲竹”工研坊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学校重视国家课程教学,执行课程计划,并在数学、语文、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国家课程教学中,融合“亲竹”工研坊课程内容以及“竹”文化内容的教学。如开设了竹烹饪课程,丰富了综合实践劳动教学内容;将葫芦丝课程引入音乐教学中,学习成效好;美术课上,学生利用校园竹枝叶进行剪贴画等;语文课堂背诵“四君子”诗词,帮助学生增加了诗词积累;等等。

3.倡导人人做课程的开发者。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助推学生拔节孕穗,组织教师开发编写“竹娃讲故事”(上、中、下三卷),包括“熊猫让竹笋”“郑板桥画竹子”“王阳明格竹”“韦编三绝”等36个关于竹子的故事,内容生动,每个年级安排一个主题活动。教程的编写还从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的现状出发,强化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在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博士哥哥、姐姐的影响下,本校高年级学生做起了竹课题小研究,他们把自己观察、测量、实验的相关资料记录下来,编写了“小小竹课题研究”报告。

三、课程文化的物态解释

(一)文化是需要解释的,物型空间便是其语言

从儿童立场及课程学习需要出发建设多样态工坊空间。“亲竹”工研坊、“亲竹”文化馆、Stem创意制作室、品竹馆烹饪实践区、空中课堂直播室、3D打印体验区、图书智能漂流柜、竹栏守护的龙柏树、熊猫园、雅竹园、竹文雅集壁等均已建设完成,做到无线网络全覆盖。我们还主动联系将附近的盘山毛竹林以及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实习林场、白马竹种园基地等作为师生校外考察、学习的场地。在校园环境布置中,我们陈设了学生的相关学习作品,如创意竹筒培育植物、太阳能水车、“竹箨画”“竹筒花瓶”、竹诗词等,呈现了学生学习的历程。因此,在校园里,竹文化是生动具象的,学生是这些具象的创意实践者。环境空间让课程落地,学生在环境空间中实现课程的再学习。

(二)校园内外“幽篁百品、翠竿累万”的幽美场景

学校地处丘陵地区,茂密的竹林随处可见,这里北有绵延四十里长山,东有金牛湖碧波浩渺,西有滁河支流水波潋滟。这也正应了王羲之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竹子也是校园主要的绿化植物之一,学校分区域栽植了佛肚竹、锦竹、斑竹、矢竹、箬竹、鹅毛竹等39种竹子,散布在校园各处。

漫步校园,或坐或立,或行或止,学生都可赏竹、悟竹。竹根之茂,竹节之坚,成为立体而直观的教材。无须语言,师生即可感受“竹”文化的生动内涵。“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竹林雅苑成为竹特色课程的重要呈现方式。

学生在“亲竹”工研坊里创造出了原始图腾艺术创想、中国京剧脸谱、动物造型等一大批更具美感的作品,作品获得2021年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亲竹”工研坊为每个农村学生也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助力乡村学生的拔节生长,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课程学生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把我哥带走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