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及教育引导研究

2023-05-09 12:21王悦涵
理论观察 2023年12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引导思想政治教育

王悦涵

摘 要:话语是思想的承载者,网络是大学生的重要生活交往阵地。审视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伴随社会发展、技术升级以及个体需求的强化,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内容呈现出多种特征,这些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需要加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阵地、加强理论引领,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教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12 — 0057 — 0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新媒介,网络话语也随之形成。伴随着互联网兴起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自出生开始就搭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无一例外的受着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但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话语内容鱼龙混珠,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带来许多新问题。由于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网络话语中的一些不良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带来了许多挑战。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特征及教育引导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发展和完善教育话语、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育人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

由于民主观念、平等意识的崛起、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升级,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以及价值取向都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也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网络话语表达特征。

(一)网络话语内容:热衷于“饭圈”“动漫游戏”“二次元”

第一,当代大学生粉丝群体数量的增加带动饭圈用语的发展,致使“饭圈”成为该群體网络话语的主要内容。饭圈用语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按照表现方式可将饭圈用语分为如下几类:一为谐音用语。例如,“空瓶”是“控评”的谐音,即在提到偶像的信息下,粉丝会迅速点赞并进行评论,将有好感度的评论刷到前排。二为拼音缩写。例如“zqsg”为“真情实感”的缩写。最后一种是表情符号。用“柠檬”表示“酸”“羡慕”,用“锁”表示希望某两个人物能够在一起。[1]这些饭圈网络话语具有小众性、排他性、形象性的特点与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处世态度明确的性格特点相匹配。第二,二次元动漫、游戏的发展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多元文化需求,并成为该群体网络话语的主要内容。根据《2021年中国二次元产业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年龄较小的00后入学和触网,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泛二次元用户群体增长的内生动力。根据预测,2023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将达到5亿。”[2]二次元文化角度深入,可将网络话语来源分为如下几类:一为ACG,即动画、漫画和游戏。如,出自《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中“你指尖跃动的电光,是我此生不灭的信仰”便是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二为出自轻小说,例如《阴阳师》中“一念思悠悠,再念恨悠悠”。三为CV即声优,最典型网络话语为“桥都麻袋,这样说话有什么错吗?”。这些二次元话语的出现,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成为大学生网络话语的重要内容。

(二)网络话语表达:具有调侃性和讽刺性,不屑于做“沉默用户”

《北京日报》发表的《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一文指出,30%的大学生认为调侃和幽默是他们使用网络语言的首要原因。例如,使用“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表达对自我坚持的调侃,这句网络话语也被用来讽刺顽固坚持己见的组织领导者。大学生也会选择用含蓄调侃的网络语言来表达不光彩的事情。如,用“今天老师请我喝茶了”来调侃“自己今天被老师单独批评了”。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群体深受多元文化传播的影响,加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容创作和分享意愿,不屑于做“沉默用户”。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有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当互联网中出现各种八卦、小道消息时,这些小道消息传播速度惊人、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甚至颠倒黑白。比起过去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更愿意去辨别是非,并在互联网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力求用自己的力量让谣言止步。

(三)网络话语功能:呈现出解构性特征

网络话语的创作主体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一代,他们对于流行和个性有着极大的热情,这使得以他们为主的网络话语主要呈现出新颖和潮流的特征。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流行的网络话语都是建立在对传统话语解构的基础之上。例如,将古诗句进行编造或者重组用来反应现实的社会事件,“马腾驾祥云,航行阔海郡。失于蓬莱阁,踪迹无处寻”。将这首诗的首字连接起来就是“马航失踪”。除了对传统文化进行颠覆性解构,大学生网络话语还对当前主流媒体、主流文化进行解构。比如,将各主持人、记者的出错画面进行恶意拼接和剪辑,以广泛吸取热度和流量为目的,制作成系列恶搞视频并在微博、B站等大众媒体进行传播。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形成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的表达深刻地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价值取向,只有全面剖析其网络话语特征形成的原因,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导向性,给予他们以正确引导。

(一)有“声”力量:中国社会民主观念、平等意识崛起

在当代中国,民主观念和平等意识在社会中日益得到普遍认同,公民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尊重。与此同时,社会观念的开放性、包容度在不断增长,尊重观点与表达的多元,提倡个性的解放和独立。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相较于过去,他们更具民主意识、开创精神,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强调平等观念和自我意识。因此,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在互联网络中的表达发声权,更愿意在互联网阵地中证明自己的网络公民身份。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与过去大学生不同,当代大学生多出生于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公民都可以利用自媒体发声,对某件事情发表意见看法,发出的声音甚至可以在互联网中引起舆论风波。于是,权利话语和个人话语都在悄无声息的发生转变。官方主流媒体逐渐改变了官方叙事式描述变得更加接地气,开始使用正能量的网络话语,更加注重与网友的互动,增加与网友的亲密感。个人话语也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话语权的表达。从草根文化到公共网络话语体系的形成,互联网用户公共话题的参与度愈来愈高。越来越多的人也会选择在互联网络为自己发声,无一不在彰显一个话语民主、平等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正是在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话语表达时所形成的话语体系。

(二)“声”“声”不息: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有力支撑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声音,它是分辨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首先,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内容的丰富提供了极大的包容性。当代大学生所处时代网络发展更加迅猛、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创意更加突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如日本的动漫、二次元,美国的迪士尼以及中国本土的各种流行等都以不同的方式走进当代大学生的世界,他们能够多渠道、广范围的接受各种信息资源,使得他们网络话语的内

容丰富多样且更新换代速度快,具有极大的包容

性。

其次,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为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过去大学生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当代大学生“人手一手机、人手一电脑”已经逐渐成为常态化趋势。这在极大方便了学生日常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小群体对流行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丰富了网络话语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从论坛到微博、从贴吧到知乎、从长视频到抖音、快手、B站,这些当下最受欢迎的网络载体形式多样、内容新颖、题材创新、传播速度惊人,为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三)与“声”俱来:当代大学生迫切发声,个性解放,寻求小群体融合

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当代大学生是开放的一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积极且富有个性。他们渴望融入兴趣小群体,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这也是他们彰显个性、寻求身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过程。[3]同时他们也成为最迫切、最频繁发声的群体。

首先,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展现的个性化特征是其独特网络话语形成的首要原因,个性化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在思想方面,他们大多出生在一个崇尚开放、独立和个性的时代,因此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二,开放是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征,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话语内容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引进来”迈向了“走出去”的新阶段,中国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央。乘着互联网发展快车的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向世界,拥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开放的心态,从而使得他们更加善于接纳、善于表达。网络话语便是这些大学生开放的产物,他们吸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流行因素,丰富网络话语内容及形式,使网络话语的发展更具包容性。

三、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教育引导策略

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话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创新性、流行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机遇;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也增加了教育主客体话语沟通障碍,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的正负面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指出,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网络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也应看到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质量参差不齐,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带来了许多挑战。

1.增加师生沟通难度,引发教育者教育困境

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通过直接传授的方式将教材中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正确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将知识和理论以典型话语的方式直接传授给受教育者。为了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必须进行良好的话语沟通。但是随着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话语体系的出现,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话语沟通和情感沟通方面的难度在逐渐增加。

高校思政课内容单调乏味、话语形式僵硬,大多是以直接灌输的方式进行传授。而大学生思想开放、个体意识强烈,传统话语表达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满足多样的教学需求。思政课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脱离了时代的发展,不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话语,就不能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将书本的理论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加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沟通难度,引发教育者的教育困境。

2.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弱化教育者主导地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受到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理论知识、课外参观实践等方式,通过教育者“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进行填充式灌输教育[4],显然这种单调灌输性教育方式无法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随着网络话语在大学生小群体中普及和流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制和排斥。高校思政课结合大学生网络话语,以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为载体进行授课的方式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受到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多以官方叙述为主,其更加注重对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等论述的准确描述,却缺少了一些通俗性和趣味性。网络话语因为其个性、流行等特点为当代大学生所使用和广泛传播,因此他们渴望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表达与网络话语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少一些枯燥,多一些诙谐趣味;少一些官方正式文本的敘述,多一些易于接受的网络话语。这种表达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表达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3.网络话语与传统话语之间产生对抗,增加教育者传递主流意识形态难度

网络话语作为当代大学生日常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载体,一经出现和流行便会在小群体中迅速传播。在这些网络话语中,不乏存在迷信、暴力等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接收到的德育信息也较为有限,因此,互联网中的低俗化、娱乐化的网络话语以及携带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低俗观念便很容易趁虚而入。这些低俗的网络话语偏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大学生由于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话语体系认识的匮乏,加上他们求新求奇的天性,会盲目吸收一些潮流信息,摒弃传统知识,引起网络话语与传统话语之间的对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极大地离心力,增加了教育者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难度。

(二)基于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的教育引导策略

网络话语是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晴雨表”,对大学生网络话语进行规范引导,要在充分了解其网络话语特征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化、因势而新”,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在内容、表达、功能方面的特征,从理论引领方面展开构建,全方位对当代大学生展开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网络话语内容:重构新型育人环境,倡导教育主体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阵地的建设者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应通过网络氛围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等措施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进行规范性引导。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定不移地弘扬社会主义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话语传播氛围。各高校可构建相关网络平台,在平台的创建和运营过程中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在平台中将“饭圈”“二次元”等内容的网络话语与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结合,并大力进行推广,让这些主流文化走进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之中,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其次,要利用网络话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阵地。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达个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引用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视频、图片、歌曲等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2.网络话语表达:重构新型育人方式,倡导教育主体做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洞察者

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直接反应。因此,教育工作者掌握了网络话语也就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教育主客体的交流与互动。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增加对网络话语的敏感度。由于成长环境和时代的差异,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网络话语的接受度和熟悉度存在着差异。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特且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对于网络话语的出现他们可以迅速了解并传播使用。而一些教育者却由于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影响,他们对网络话语的接受度、认可度都较降低,甚至比较陌生。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在微博、抖音、QQ等网络话语阵地增加游览,主动涉及了解。大学生网络话语更新速度频繁、周期较短,大学生可凭借精通的新媒体技术第一时间了解到当下最新的网络话语和流行趋势,保持对网络话语的敏感度。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网络话语的研究。要想真正掌握网络话语,光靠认识网络话语是不够的,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了解网络话语出现的原因、背景以及使用场合。加强对网络话语的细致研究,从而提高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话语的甄别能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提升育人能力。

3.网络话语功能:重塑新型理论空间,引导当代大学生做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信仰者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网络话语在呈现出新颖和潮流特征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主流意識形态和价值观进行了解构,存在网络话语失范现象。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进行规范引导,最重要的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引领,确保引导的正确方向。

第一,应该在当代大学生日常教学中继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普遍掌握思想的核心观点、思维逻辑,并应用于他们日常网络话语的使用中,努力提升理论素养。同时,用主流意识形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话语,可以自觉辨别不良网络信息,用健康的网络话语规范自身行为。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大学生网络话语的“再生产”。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要与时俱进,要在互联网信息飞速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传统思想理论进行创新诠释,避免因循守旧的现象出现。其次,要以网络话语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通过传统话语与网络话语的结合,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官方话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平民化语言,对当代大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话语表达,才能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话语是思想的直接反应,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是其思想状况、价值取向的映射。因此,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增进高校师生的双向了解和互动,从而针对网络话语表达特征得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创新工作方法、防止网络话语言语失范行为起到巨大的作用。〔参 考 文 献〕

[1]程盼婷.从亚文化角度看“饭圈”用语[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113-114.

[2]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二次元产业研究报告[EB/OL].(2021年).https://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 id=3865.

[3]项久雨.品读“00后”大学生[J].人民论坛,2019(09).

[4]陈槟槟.网络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引导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