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工程类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思考
——基于《材料工程》杂志的实例分析

2023-05-10 20:07
关键词:科技期刊论文期刊

赵 淼

(中国航发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

一、 中文科技期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科技期刊是一种发表自然科学和技术突破成果的杂志,是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发展和推广具有明显的影响[1]。虽然,科技期刊从受众群体、市场规模、行业产值等总体来看很小,但在国家学术研究体系、学科建设体系以及话语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科技期刊具有学术成果认证、同行评议把关、科研学术交流、学术成果推广、优秀文明传承等功能,能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和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文科技期刊发表了许多具有开创性、世界性的创新成果,成为学术成果发表的主阵地。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之间,钱学森写了大量文章,全部发表在中国的科技期刊上,钱学森表示:“不会向国外任何刊物投稿,他们可以译登我在国内发表的文章”[2]。坚持用中文传播和记载我国的科技成果,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3]。中文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主力军,代表着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在中国科技发展和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作者所在的《材料工程》为例,1956年8月,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负责编辑出版的《航空材料》正式创刊成立,这即是《材料工程》的前身。创刊初期,我国的航空工业还很年轻,《航空材料》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便是报道研究成果和传播经验,明确生产和研究工作必须要密切结合。改革开放后,《航空材料》正式更名为《材料工程》,报道内容以反映材料工程应用为主,突出新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及其他材料),新工艺(精铸、精锻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热涂镀、粉末冶金技术、复合工艺等各类分金属材料成型工艺),新测试技术及材料标准的发展与应用,推广应用科研成果。《航空材料》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系统的第一种技术期刊,在各航空研究所、工厂、空军、民航有关单位之间发挥了技术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载了我国航空先进材料技术应用发展的历史,为我国航空材料事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 新形势下中文期刊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一) 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

进入新时代,站在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交汇点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指引下,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全面繁荣、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中国科技论文数量位列世界第一,这些积极向好因素给国内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中文科技期刊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学术和出版质量上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看齐;二是中文科技期刊要增强科技成果传播力和影响力,坚持“走出去”,用中文宣传中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用中国文化影响世界文化;三是中文科技期刊要坚持走数字化融合发展道路,充分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出版发行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 中文工程技术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中文科技期刊一般是以国内读者为受众主体,面向我国科技发展,记录国内科研成果并用来进行学术信息交流的载体或平台。而中文工程技术类期刊应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重大工程,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刊登有关工程技术类科研成果,并吸引有关行业技术人员开展有关问题的研究,撬动多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5]。这“四个面向”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是实现科技强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中文工程技术类科技期刊应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国家科技发展最前线,解决制约我国科技高水平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材料工程》自1956年创刊之初,就明确了生产和研究工作密切结合的办刊方针。当时,我国年轻的航空工业刚刚成立,期刊主要报道材料科学及工程应用技术的进展,反映我国材料行业科研、生产、使用和管理水平。在栏目设置方面坚持大胆创新,设立了技术问题解答、航空材料消息、技术讲座、专家建议、国外新书介绍、专题讨论等有特色的专栏,加强了编委、专家与读者的广泛联系,助推了我国航空工业技术的起步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材料工程》期刊办刊宗旨为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转让及技贸活动,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服务。刊登内容围绕推广应用科研成果,交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传递科技情报和民品信息,以及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的效益等。近些年来,《材料工程》期刊主要围绕先进材料技术的工程应用,关注材料领域前沿技术发展,促进交叉学科领域融合,推进材料技术创新发展,服务国家重大工程。

三、 中文工程技术类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全球出版行业来看,作为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紧跟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数字出版、互联网传播、科技成果快速更新迭代的助力下,处于时代发展的潮头,这给期刊行业及期刊人以更多发展和创新空间,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上看,在西方对我国技术封锁日益加剧的国际形势面前,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和鼓励发展国内学术期刊的政策引领下,以及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的良好态势下,我国本土科技期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文工程技术期刊应发挥工程技术集成创新优势[4-6],掌握关键技术与工程技术首发权、知识产权,实现创新驱动、推进科技强国[5-9]。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中文期刊有利于保护优质工程技术信息资源和关键大数据,保障国家对行业动向及信息情报的把控等[4,10-11]。此外,中文作为科研人员的母语,在国内学术交流和科研写作中具有天然优势,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更有利于发表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我国中文期刊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2年底,国内收录的中文核心科技期刊总量为1977种,占国内中英文核心期刊总量的93%,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897种,占中文核心期刊的45%[1]。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学术论文产出国,在高水平国际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第1,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首位[12]。但我国科技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及学者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上,近年来中文科技期刊大都陷入发展的困境,其中有政策导向偏颇的不利影响、期刊定位的偏差以及期刊出版理念落后等原因。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2020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549 845篇,其中仅有25 766篇(4.69%)发布于中文科技期刊。目前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仍然普遍存在优质稿源少、影响因子低、期刊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深陷发展困境[12-14]。2020—2022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刊均年载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15]。

为促进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近五年来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19年8月,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16],同年9月,七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0年2月,科技部发布《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17],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18]等。随着科研评价政策导向的改变,国内期刊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逐渐有越来越多的论文成果回流至国内期刊刊载,特别是近几年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被列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稿源质量和数量有较大提升,期刊载文量、引用频次等指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15]。然而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的科技期刊毕竟有限,根据有关统计,工程类中文科技期刊获得卓越行动计划的资助率不到20%[19-20],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仍然难以摆脱优质稿源少的困局[21]。

四、 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工程类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低,提升影响力难度大

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对期刊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衡量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和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分区分级等。我国科技期刊进国内学术期刊评价机构核心的主要有北大核心、中信所科技核心、中科院CSCD三大数据库。然而作为偏应用的工程类科技期刊,期刊论文主要定位于工程应用进展、科学理论的应用验证、应用技术成熟度的提高等,主要服务于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突破性技术的交流,内容具体实用,其面向的读者人群大多是生产与建设一线的工程和技术人员。他们通过期刊获取所需行业信息和技术研发进展,为产业发展方向、生产技术改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提供技术支撑。这些工程科技期刊的受众群体一般以生产任务为主,并不经常撰写和发表论文,虽然读者阅读量大,但期刊他引频次、他引率往往不高,影响因子低。由于期刊影响因子低,即使论文很有应用价值,且论文对于解决工程难题具有借鉴和促进作用,也很难被评价为优秀论文,这就进一步打击了写工程类论文作者的积极性。工程类论文大多不被研究界重视,因而工程类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提高难,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提升其影响力。作者所在的《材料工程》杂志是偏工程技术的材料类科技期刊,且是EI收录的学术期刊,但同样面临优质稿源短缺的问题。工程类科技论文本来数量就少,在目前不合理的科技论文和人才评价制度引导下,能在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论文水平降低,给作者和读者留下不良印象,形成作者不愿发、读者不想读的尴尬局面。

(二) 过度追求热点,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日渐缺乏特色

国内部分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稿源和提升影响力,有些过度追求热点,大比例发表学术前沿热点的论文,期刊所刊载论文同质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一是工程类文章投稿通过率不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程类科技期刊遴选的审稿专家大多来自高校,基本都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文章的审阅评价常常是从基础科学研究角度考虑和给出的,但由于工程技术类的稿件大多缺乏足够的基础理论探究,因此,即使是文章中呈现的有价值的工作也很容易被忽视,审稿人往往评价不高,导致来稿被拒。二是期刊栏目及内容没有很好地规划设计,缺乏工程特色。由于缺乏统筹策划,往往是来什么稿,就登什么稿,内容散而乱,即使组织专栏,也是什么方向热门就组织什么热门稿件,对工程类期刊定位和收稿范围缺乏全局考虑,重学术、轻技术,导致期刊逐渐丧失特色。其既不像专业学术期刊,也缺乏工程特色,原有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读者群明显流失,而关注学术前沿热点的读者也没有被大量吸引过来,导致读者关注度低,从而削弱了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三) 期刊论文发表周期长,新媒体传播手段运用不足

相较于英文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对中文期刊论文发表规范更加严格,论文发表前编辑校对工作量较大,加上编辑部人员不足,导致论文出版周期较长,平均出版时间在1年以上,远比英文文章发表周期长。此外,“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经过去,目前部分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仍只注重传统纸媒介的编辑出版,周期长、效率低,网站、微信、抖音、B站、短视频等新型社交媒体工具还运用得不充分,“圈粉”、“吸粉”力不够,即使有些创刊很早的期刊,由于没能及时跟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要么勉强维持,要么不得不永久停刊,这就难免造成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损失,是非常可惜的。

(四) 编辑队伍的服务创新意识不够,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期刊的编辑质量,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是编辑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编辑的职业素养关系到科技期刊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科技期刊在国内长期被置于科研的附庸地位,其受到的重视程度与科研工作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科技期刊编辑队伍被边缘化现象严重,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科研人员做编辑的很少。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编辑工作,导致科技期刊编辑队伍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化的编辑队伍常常缺乏创新服务意识,也无法适应如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期刊编辑部专业编辑配置不足,编辑工作激励机制缺乏,导致编辑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十分不利。

五、 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之路径

国家层面科技论文和人才评价机制政策的改革、国内研发投入的稳步增长、世界第一的论文数量、健全的出版体系和丰富的出版经验等,为中文工程类期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中文工程类期刊通过准确定位、形成特色优势、提高论文质量和传播效果等措施,能够实现影响力的有效提升。

(一) 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准确定位是提升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核心关键

科技期刊的定位决定了期刊的核心价值。科技期刊要提升影响力,准确定位是前提。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与外文科技期刊的定位及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应聚焦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难点,以国内技术突破成果交流为主导,以服务国家大局和国家重大需求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为目标。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定力不浮躁,不盲目追热点,不设置过高的目标,不急功近利,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准确定位,这样才能逐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二)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形成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的独有特色优势

工程类科技期刊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工程,瞄准重大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凝练相关共性技术基础问题,深入挖掘期刊优势,扬长避短,借助主办单位资源优势,专题专稿交流相关技术基础的进展和突破,推动促进技术基础的发展。搭建技术基础与工程应用技术人员交流的平台,坚持技术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促进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形成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的独有特色优势。通过期刊的特色吸引作者将创新技术成果首先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引领形成当年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倡导的“中国人的成果就应当发表在中文刊物上,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应当优先让自己人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新局面,以期刊的特色优势吸引更多的读者,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三)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特色专题,丰富栏目种类,打造期刊品牌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工程发展急需突破的重点难题,通过调研凝练技术专题,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栏目种类,实现快速发表相关研究和技术突破成果,促进相关科研人员之间的互相启发,推动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真正突破,同时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如作者所在的《材料工程》期刊,针对航空发动机研制急需突破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3D打印技术,组织专栏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相关研究论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网络首发后下载量极高。此外,深入科研生产单位一线,通过点对点约稿形式,以工程应用需求为导向,为工程技术人员开设短文栏目,快速报道工程应用进展,吸引专家学者阅读,并开展进一步理论基础研究,形成期刊品牌特色。

(四) 发挥“产学研用”黏合剂的作用,完善论文发表后服务,提升期刊传播效果

论文见刊并不是期刊人工作的终点,做好期刊论文推广服务,使论文成果落地生根才是要义。一方面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对科研生产单位、应用单位提供专业对口的推送服务,在微信公众号、期刊官网等网络媒体撰写科普类文章对作者的科研成果进行宣传报道与推广。另一方面,可组织工程技术专家对刊登的论文成果在应用价值及工程意义方面进行较为权威性、客观性的评估,召开论文评审会,评选出年度有价值的优秀论文,搭建优秀论文作者与应用部门技术专家交流的平台,促进沟通合作,也可为优秀论文作者提供绿色通道,鼓励发表更多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从而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吸引更多学者将相关成果发表在自家期刊上,引导面向工程需求的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用”联动,推动国内学术科研的良性发展,提升国内中文工程技术期刊传播力。

(五) 加强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扩大期刊影响力

加快编辑部业务的转型,从坐等来稿、简单处理加工稿件的普通编辑业务,扩展为主动介入学术科研活动,跟踪前沿技术。根据各个编辑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各尽所能,发挥每位编辑的职业优长,营造风清气正的团队文化,提升期刊发展软实力。培养多元技术的创新人才工作模式,提升编辑职业素养,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扩展编辑部业务,扩大期刊影响力。

当今社会科技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成果论文的及时发表甚至会对科研工作和研究经费的保障产生深远的影响。期刊编辑部要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紧跟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优化论文出版流程,加强在出版过程中和作者的沟通,及时给作者提供建设性的论文处理意见反馈,提高出版效率,满足当代科研工作者对期刊的需求。

(六) 持续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全面繁荣发展

持续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要注重期刊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的作用,完善分类多维度评审标准,将更多较好的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纳入资助范围。目前国内卓越期刊的载文量有限,导致论文发表周期过长。因此,相当数量的论文作者为了快速发表研究成果,不得不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资助的论文成果发表在海外期刊上。而大量未列入卓越行动计划的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由于其刊发的论文不算“三高”论文,因而其稿源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国内高质量论文成果外流的现象无法改变。因此需要加大力度,持续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扶持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鼓励和实现更多的应用成果在国内快速发表,推动中文工程类科技期刊全面繁荣。

总之,中文工程类期刊的发展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刊之路。一是要借鉴国际上的期刊出版经验,为我所用,紧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步伐。二是要传承我国期刊发展优秀传统,坚持自立自信,守正创新,不盲从、不跟风,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中文期刊繁荣发展的道路。三是在国家层面要持续调整并完善政策制度,促进科技期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的形成,让中文科技期刊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论文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