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

2023-05-11 20:17叶方兴李若凡
关键词:精神状态中国式现代化

叶方兴,李若凡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愿景,并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关注物质文明建设,还关切现代化的精神维度,注重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从现代化的一般理论来看,人的现代化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甚至构成现代化的核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反映了这一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与实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主体支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的同时,也锻造着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品格。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逐渐成为学界热议的理论话题,学界从多维度展开对该论题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积累。其中,从人的现代化角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的内在逻辑,尤其值得进行专门研究。“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从人的现代化角度尝试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主体支撑。可以说,“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基于此,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不仅要展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要揭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生成的内在联系。

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能够提振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状态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更需要坚实的主体支撑。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民参与的现代化,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现代化的受益者、参与者,更是建设者、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只有以坚定的信仰、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主体,自然离不开合乎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的精神状态。换言之,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不仅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大业的顺利开展,而且塑造着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身份认同。

人民的精神状态关乎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构成。只有人的现代化顺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获得可靠保障,而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往往又诉诸其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强调“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形塑主体身份、促进主体行动、激发主体动力的精神基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牢固树立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极端重要的。”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33.党的十七大提出:“精神状态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问题”②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78.,要有“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③同②:579.。党的十八大强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党的十九大号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党的二十大更是指明了要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的昂扬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并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对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状态提出更为明确且具体的要求。它将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视为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应具备的精神特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固有特征。精神世界指向人之为人的存在意义,只有人才谈得上精神世界。马克思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不过,就人的存在方式而言,人在实践中生成多维的全面的社会关系,“人的生产是全面的”②同①.,进而塑造出的精神世界也自然是全面、丰富的。一般而言,“精神世界”既包括了多样化的形式,如理智、情感、意志等要素,又呈现为相对稳定的统一结构,位居其中的往往是观念系统,它具体包括人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等。对人而言,精神世界不只是呈现为人们对外部世界与自身的总体感受,更是反映人们对待外部世界与自身的价值态度和信念,体现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实践能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世界反映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蕴含了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意志、决心和内在追求。就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主体而言,其应该是能够承载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同时发挥实践变革效应的价值主体与实践主体。这里的价值主体与实践主体,就其实质条件而言,自然是具备人的现代化需要的观念系统和丰富全面的精神品质,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就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所需要的精神世界而言,其核心在于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用“精神状态”描述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它反映了其价值选择以及由此所展现出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信仰作为精神世界的“主心骨”,展现精神世界的意义性维度,反映着主体的憧憬、信念和不懈追求。信仰是一个人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并据此形成具有实践冲动力的意志,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力量,这种力量以终极关怀的形式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实践活动。信仰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非科学信仰,蒙蔽了人自身作为现实主体的存在,将外在于人的“神”“金钱”“名利”等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它只会让人们的精神状态趋于暂时性的高昂或即刻满足的状态,对于真正的现实的苦闷却无法从精神层面得到合理的宣泄和调适,更无法发挥人之为人的能动力量。在非科学信仰下,人的主体精神处于被压抑、被束缚的状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容易迷失自我,在“内卷”“躺平”中忘却自己的精神追求。可见,非科学的信仰会造成人的精神世界贫瘠化、精神状态萎靡化,无法对现实世界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之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信念”为主要构成,其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理想的追求”,“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信念”体现“使命的意识”,对主体精神世界和实践活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拥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自然能够形成诸要素和谐共生、有机协调的精神结构,这种良好的精神结构的外显形式便是主体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有了这种精神状态才有可能汇聚起精神力量并通过实践对现实世界产生能动的影响。正是通过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其“启发觉悟,激励斗志,使之奋起”①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的效用,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才能焕发历史主动精神,主动承担起历史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不仅决定了其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且能够由内而外形成磅礴雄伟的精神动力。“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②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2.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世界的核心。精神状态以其易觉察性,承担着风向标的作用,可视为精神世界的“屏障”,精神状态好不好,反映了信仰牢不牢,精神世界丰不丰富,影响着精神动力的生成。丰富的精神世界象征着健康的精神世界,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与坚守提供了沃土,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也保障了主体良好的精神状态。由于有着信仰、情感、意志相互协调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主体便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主导下,发挥主体的创造性,能动地改造现实,焕发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实现理想的光辉征程中。正如邓小平所言:“延安时候我们有什么? 物质条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靠有理想,靠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有决定意义。”③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27—228.人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主体积极性、创造性的高低,确证人的主体性存在,反映着人的内驱力,能否保持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是决定主体创造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民族生命力大小的集中反映。

总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从人的现代化角度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人民主体所需要的精神状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主体应该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它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发挥对多样精神形式的统合和引领作用,并为主体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活动提供内生的精神动力。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精神世界,犹如一片沃土滋养着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帮助其培育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而维持精神状态的稳定性与积极性,为奋进新征程、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锻造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价值标尺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之一,也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生成的价值标尺。在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否实现“现代化”,又如何体现“中国式”,往往需要借助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价值标尺加以评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从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来看,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最为深层的维度,只有当人的观念实现了现代化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②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2—3.;而就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惠泽人民群众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应该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不仅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而且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提供价值标尺。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的本质规定性。在马克思那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实现,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在这里,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的固有物,而更多展现为丰富性的生命存在。“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④同③:163.人作为实践主体同时表现为实现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人以其实践活动塑造出多样化的社会关系,以展现人的生存方式的丰富性。这里的丰富性首先具有现实的社会意蕴,与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社会身份相一致。“事实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⑤同③:523—524.此外,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物质生产的全面性决定了社会关系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相应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本质的复归,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丰富性”由此呈现为物质生活、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等多重维度。现代化显然摒弃那种单向度的社会发展形式,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重增进的社会运动过程,参与现代化进程的主体在此过程中生成“自由个性”,逐步培育起丰富的精神状态。人是感性之“身”和观念之“心”相结合的统一体,包括“肉体上和精神上”⑦同③:542.两个层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然也是“身”与“心”的全面发展。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人之为人的崇高性与超越性,物质世界的富足仅仅满足了个体感性的、肉体层面,精神世界的丰富才能满足个体心灵、精神的需求。精神世界是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的属人的主观世界,由物质世界决定,正如“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1.。

就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具备积极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此,“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塑造兼有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既以集体性、社会性的方式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尤其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磅礴的精神伟力,又以个体性的方式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他们作为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应有的精神势能。相应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应有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是主体精神领域个体性的呈现,还反映人的政治觉悟与思想境界,内蕴了社会规定性。精神世界真正的丰富,既联系着价值主体的精神成长,也塑造着中国式现代化中实践主体的精神特质;既是满足社会共同体内主体自身精神成长需要的个性化意义上的“个体丰富”,也是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层面的“群体丰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多”与“一”的辩证统一:“多”指向的是现代化的主体有个性化的精神需要,“一”预示着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以共同的思想基础、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凝聚精神伟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语境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能够合理把握个性层面精神需要的满足与社会化层面共有的思想基础之间的内在逻辑,实现个体的精神需要与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思想基础有机转化。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也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应有的价值向度。从历史上看,西方现代化注重物的现代化,资本和金钱对人类进行统摄,一切需要被同一化为对资本和货币的需要,并相应地形成了资本价值观、货币价值观,不仅难以保证人在精神层面上的富足,也让人的精神世界面临着单一化和贫瘠化的危机。马克思曾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43—744.西方现代化陷入了似乎是经济越发达,物质越丰饶,精神就越凋敝的悖论式境地,伴随着西方现代化的发展,人的完整性、真实性也随之消解。而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社会主义不仅是物质富足的、追求物的全面丰富,还是精神富有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提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推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⑤同④:229.方针,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致力于将“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两个文明”,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同时强调精神文明的引领作用:“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④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95.因此,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否合格的价值标尺。也就是说,对于中国式的现代化来讲,只有人民精神生活充实、精神世界丰富,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内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助于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不确定情形。应当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呈现出“时空压缩”的双重特质:一方面,“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大社会形态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的某些特质共存于当代中国社会;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加剧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但当前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浪潮此起彼伏,使得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外部境况。当前的中国现代化社会,正处于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渡阶段,人民的精神世界不免受到物性逻辑束缚,因此,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问题更显重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立足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我国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与此相伴的是人民需要层次的提升、需要对象的拓展,体现在个体从外在的物质生活需要向深层次个性化的精神需要的跃升。从外部环境来看,面对复杂、凶险、多变的世界局势,只有当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在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坚持思想文化主导权,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稳定、可靠的价值支撑和观念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有其鲜明的价值意蕴,它不仅是一个客观的历史演进过程,还是一个追求人的现代化的文明发展过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仅指向精神世界内容的多样性,展现着精神生活的富裕和满足,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还着眼于实践主体精神境界的跃升。它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状态的同时,也为之提供价值标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向着人的现代化应有的价值目标,“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体现为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创造实践之中,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这一过程既实现了个体精神世界的成长,也助推了政治共同体的发展。这样,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是否丰富往往构成了评判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标准,促进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致力实现的实践使命。

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筑牢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语境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旨在通过弘扬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更为自觉地维护和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3.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了精神凝聚力。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只有在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凝心聚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价值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于,推进人的现代化,尤其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应有的共同性维度,发挥其聚合效应,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基础。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从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提出的要求,着力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世界”的共同性,塑造价值观念的一致性。虽然精神世界是指向个体的观念领域,但作为特定社会政治文化情境下的不同个体仍旧会形成具有一致性的精神需求,并据此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趋向的精神世界形态。人是社会性和精神性的存在,人的精神世界也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3.,人在现实世界的社会交往中也会逐渐形成更高层面的精神交往的需要。这就意味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能仅仅停留于满足个体层面的精神需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共有的精神形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需求、价值追求方面的共同愿景。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实践,“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正是以塑造价值观念的一致性为切入点,传递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价值理想,自觉为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注入精神动力。

从精神世界的作用方式来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主要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生成所发挥的适应、发展和超越作用,构筑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应有的共同思想基础,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根基。首先,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在思想观念和精神形式上必然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品格。“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从适应性的向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提供包括心理、情感、信念、态度、信仰、意志等各种精神要素,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指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民共识,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配得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其次,“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致力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实现多向度的提升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形成合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追求价值实现与精神成长,由此成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奋进。最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应有的超越性品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致力于调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价值主体应有的境界、使命和担当。恩格斯曾指出:“至于说到《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的最终胜利,马克思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共同行动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的发展。”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不局限于“小我”的完满,而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团结奋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丰富人民精神”筑牢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共同的思想基础,有助于凝聚思想共识,克服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代性困境”。从现代化的一般过程来看,其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分离化”的状态,社会分工、职业分化、领域分离等几乎成为现代性的共有特征。诚然,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逐步确证了个体的主体地位,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也确实解放了人的个性,但也由此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社会发展所需的共同信念和思想基础,使得社会的统一性或社会团结成为一项现代性难题。“现代性把每一个人的生活分割成多种多样的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与模式。”②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58.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类似状况,“我国大众意识形态领域似乎处于某种‘多’与‘一’‘实然’与‘应然’的两极紧张中……两极紧张必须消除,否则价值共识难以建构。”③樊浩.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J].中国社会科学,2014(7):4—25.如果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引领,那么精神世界的发展性和超越性向度也无从谈起,精神世界失去了多向度发展的可能性,也更容易遭受“无意义感”的侵袭。在这方面,“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可谓是克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分离化”局面的有力之道。它通过营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领域凝聚“最大公约数”,守护中国式现代化共有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就是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共识。“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从价值理念和实践层面上对人们进行引导,从而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价值观层面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②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的作用,也“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成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精神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不断增进投身实践活动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既有效满足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共识期待,也有力地从思想观念的角度将广大人民群众整合为强劲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中国式现代化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万玛才旦的寓言式小说——在深层意识对精神状态的叙述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饭气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