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四维探赜

2023-05-11 20:17邹小娟
关键词:学段育人政治

侯 勇,邹小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①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06.,这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系统统筹和实践指引。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既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又体现二者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内在联系,是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础上的新发展新要求。学界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德育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整合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向度。分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实践境遇和实践理路,对于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

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守正创新。正是这些理论基础、理论源头和理论依据,为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哲学基础,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最优整合至关重要。第一,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应有之义。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和辩证发展过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思想与行为辩证关系的发展规律,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强调在观照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随着学段提升而不断深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思想基础—政治素养—使命担当”的有序过渡。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总体性,以“系统”“联系”“整体”“总体”等概念表述了系统的观点,强调“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6.,并强调要素之间的动态发展性、本质稳定性、功能协同性,要将其“放到它同宇宙的总联系中来考察”②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8.。因此,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提升过程性、系统性思维能力,运用唯物辩证的系统思维和思想方法,既站在系统整体和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又注重不同学段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整体性、连贯性,坚持系统观念,纵横贯通、接力培养、形成合力。第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指引。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现代化转型与改革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根据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断裂、错位、失位等现实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形成全员覆盖、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现实社会分析实际问题,从顶层设计、教育内容、工作队伍和评价机制等维度进行全篇谋划,注重人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螺旋式上升。

(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与时俱进地借鉴、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更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现代化发展。第一,传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教人,各因其才①孙培清.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9.。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其最大特点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各尽其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面对的是思维、经验、个性多元的受教育者群体,更需继承和发展创新这种方法,使之应用于立德树人的实践中,为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多元化、高水平人才。第二,坚持循序渐进、盈科而进的教育原则。朱熹最早明确提出“循序渐进”的命题,强调“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六条读书方法②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246.,其中,循序渐进即学习应按照能力,遵循梯次跃迁、循序渐进等原则。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究其根本在于“一体化”的构建,而“一体化”的关键就是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基本规律,不随意超越教学规律本身所要求的内在次第,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纵向衔接上与个人发展过程的适配性与渐进性。第三,优化社会教化和化民成俗的教育效果。传统教化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和民风民俗的“润物细无声”,将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化为一种无形的育人氛围,融入社会生活,发挥家校社协同的合力育人功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纵向衔接各学段,还需要横向贯通学校、家庭与社会各场域,充分利用各主体的育人优势和力量,建构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智慧,从中寻求中华民族基因性的精神和观念特质,不断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经过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也为开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格局提供了实践遵循。毛泽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不光是共产党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邓小平提出“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5.。江泽民强调“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6.。胡锦涛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阐明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强调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特别是从制度层面进行了系列政策性、制度化建设,为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各环节的要求;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全面规划部署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强调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大思政体系,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注重学段衔接,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见,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具体彰显为“循序渐进、整体衔接、梯级递进、统筹规划”等制度话语与治理目标,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更多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制度保障。

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的新路径,有助于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提供目标牵引,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聚势赋能,为构建循序渐进育人格局和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引领和资源整合功能。

(一)立德树人的实践性:统筹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顶层设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关键在于“继”,核心在于“自主培养”②韩杰才.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J].红旗文稿,2022(5):9—14.,本质在于立德树人。“立德”重在主体自身形成其德性、成就其德业;“树人”意为“助益于人,使之成人”,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戴锐,曹红玲.“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7(6):9—13.。“立德”与“树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德树人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首要使命,是一项“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根本目标是培养出品德优秀、政治过硬、知识丰富、多元发展的时代新人。在党和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方位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致力于统筹构建各学段学生分层分类的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将培根铸魂、协同育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并通过构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教育共同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治国理政的战略性: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程,承担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的重要职能,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与重要保障。首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启智润心、强基固本、铸魂育人的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②孙洲,朱春花.十月革命后列宁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月刊,2023(1):43—53.。其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主线。党和国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体性战略中,通过理论教化、实践养成、文化浸润和制度规训等多样形式增强青年学生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塑造能力,为治国理政提供价值标准和价值规范。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不断巩固治国理政的价值规范、认同基础和社会共识。第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以其系统化、体系化的思想引领性和教育目的性,贯穿于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承担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③白显良,周梦瑶.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多维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3(6):20—26.。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紧密结合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其置于更加宏阔的社会现实背景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之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汇聚磅礴伟力。

(三)教育规律的指向性:为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格局提供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实践指向。一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铸魂工程”,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始终维护育人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二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大中小学不仅是独立存在的四个学段,更是一个一体化的有机整体,个体的接续成长有其严谨的过程逻辑和价值论证④刘宏达.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1):1—6.。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能不能引导他们自觉地扣好人生扣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直接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问题。要树立全局观和整体观,坚持围绕“以生为本”、为师“六要”和“八个统一”增强教育效度。三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强调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梯次衔接、一体化构建,就要依据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准制订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正确采用教学方式,摒弃“拿来主义”,贯通好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和适配性。总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所要遵循的规律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一个规律系统。要注重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遵循“三大规律”的内在要求,有意识地构建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格局,形成统筹兼顾和逐层递进的教育效应。

(四)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力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横向贯通学校、家庭与社会各场域,纵向衔接大中小学各学段的系统工程,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一体化”①王易,田雨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3(3):48—54.,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整体性发展与系统性建构的创造性实践。首先,一体化建设是提升学科队伍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命题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系统观念、问题意识和创新品格。在一体化育人实践中必然会培养出一批懂得融会贯通、承前启后的专业化的、一体化的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作为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范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其次,一体化建设是拓宽学科研究协作平台的实践推力。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搭建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的理论研讨平台、协同创新平台、集体备课平台等教研资源平台和教学资源数据库,通过对各类学科资源平台的深度整合,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最后,一体化建设是夯实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必要手段。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的研究力度,充分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资源、历史资源、实践资源,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一体推进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融通发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深化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完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体系贡献力量。可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问题。推进一体化建设对于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拓展学科实践领域,推动学科队伍、平台、体系创新发展,合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境遇

从总体上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要素结构方面仍然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需要进一步明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问题

在不同学段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要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强调育人目标一体化不是要求消除各学段之间的差异,而是让各学段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按照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构建起层层递进的工作逻辑,有效落实分阶段的目标任务。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存在总目标没有一以贯之的现象,也存在各学段具体目标没有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问题。一方面,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边缘化。面对各学段的升学压力,特别是初高中学段,部分学校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一体化目标体系有待阶梯式规划。《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大学阶段注重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注重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注重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注重启蒙道德情感。这也向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向上“托举”和向下“承接”的梯度衔接提出要求①陆道坤.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38—48.。我们不仅要倡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体化建设,更要将这种系统性思维纳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定位方面进行整体布局、科学构建、分段设计。

(二)需要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衔接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教育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层次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质量和性质方向。近年来,由于学段壁垒、队伍边界、课程藩篱等原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容进阶、连贯和匹配仍然存在不适。一是学段之间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在教育过程中,由于缺少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认同机理、接受习惯的基础研究,同一教育主题、内容和知识单元在原理解析、话语阐述、论证逻辑上存在重复雷同的现象。二是学科之间教育内容的反复重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存在前后学段之间简单重复的问题,还存在思政课上讲述的内容和历史课、地理课、语文课等课程内容重叠交叉的问题。这种“炒冷饭”式的教学内容不仅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审美疲劳,还会整体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学段之间教育内容的断裂脱节。有的内容断层缺失,前后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与过渡,不同学段之间难以实现知识的平稳对接;有的内容倒挂脱节,在学段过渡时教育内容超前或者滞后于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和思辨能力,没有实现理论深度的“步步高”“步步深”。这些在教育内容衔接上存在的问题,既不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和实际诉求,也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更不符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要求,理应采取措施构建“内容为王、圈层互动”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三)需要进一步健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协同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推进一体化建设的主导力量。然而,由于受责任落实、目标定位、空间区隔等复杂性因素影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之间存在“自说自话”“各自为营”的现象,影响着一体化建设进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队伍纵向衔接意识不强。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远意义的认识不到位,在实践中往往只专注于“守好一段渠”,对其他学段的教育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割裂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是教育队伍横向协同力度不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一个从小学到大学连续培养、渐次深入的过程,需要构建起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要素、每一个过程和每一方参与者都纳入全局来考量的整体框架①冯刚,徐文倩.把握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在规律[J].中国高等教育,2020(2):17—19.。然而,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育人主体相互融通、相互支撑和相互保障的育人格局尚未定型,各主体之间仍然存在各搞一套、互不了解等断裂状况。教育队伍的一体化意识直接影响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如何强化教育队伍的横纵联动,构建育人共同体成为“卡脖子”问题。

(四)需要进一步优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总体要求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基本适应的,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一是评价目标相对单一。这主要是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依然是以教育客体的静态衡量和考察为主,把教育评价视为一个线性过程,用静态的眼光评价学生,并侧重于对学生的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政治价值取向、思想道德变动等主观性内容,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应有的跟踪检测。二是评价结构相对失衡。在评价结构上,通常采用自上而下、行政指令式的评价方式,形成了传统的“上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结构,仅靠行政上的科层评价主体实施评价难免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客观性、真实性和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三是评价方法相对机械。教育评价的“科学”范式深受现代科学主义技术逻辑的影响,主张运用“自然科学范式”去研究德育现象②苏启敏.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推崇“指标+权重”这种“一刀切”式的机械化标准,并对照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尤其重视课程时长、班级优生率、考试升学率等显性环节的量化指标。这些问题逐步造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陷落到形式化、片面化、表面化的偏畸中,评价结果逐渐“失真”和“异化”。

(五)需要进一步整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空间问题

随着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大踏步迈入大数据时代,社会活动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展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整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价值追求①叶方兴.论思想政治教育形态[J].学术论坛,2019(4):122—130.。在具体实践场域中,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空间有待进一步优化建构。一是空间力量整合不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同领域的群体、开放多元的社会思潮与人工智能时代复杂的媒介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力量成为一体化建设的突出变量。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建构性和社会性认识不清晰,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实践中对物理依托空间、社会交往空间、思想观念空间等空间力量整合有待强化。如何有效建章立制,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引导力、内外生动力和平衡力等多元力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空间场域单一孤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场域中进行,如校园生活空间、社会实践空间、网络媒介空间等。然而,多元功能空间之间尚未构建起交融协同、关联互动、显隐并举的新发展格局,思想政治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维空间协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空间资源存在闲置。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资源内涵丰富,但当前对于空间内资源的发掘利用还停留于表层,局限于单独、少量的空间形态和资源类型,最突出表现就是仅将空间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载体,而对空间本身特别是空间形态设计、空间结构布局和空间所含教育元素有所忽视,从而导致资源长期闲置②徐业坤,曹文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空间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2022(12):53—59.。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需要遵循“大思政课”理念,形成“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融会贯通的协同育人效应,还要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形成“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理路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应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开放性思维,既要解决学段隔阂断裂与错位问题,又要做好邻学段、同学段和跨学段的衔接与进阶工作,使阶段性目标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要以“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为原则遵循,在目标设置、教育内容、评价体系、队伍建设、空间整合等方面协同发力,探索系统化、一体化育人体系,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一)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组织运行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必须要强化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首先,要建立一体化领导体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牵涉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的学校组织,又牵涉到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和院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校牵头作为、各部门落实推进的一体化领导机制,形成全社会协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其次,构建循环渐进的教育目标体系。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且漫长的过程,具有精准着力、螺旋上升的内在要求。推进一体化建设既要“守好一段渠”,又不能只局限于琢磨本学段的“一亩三分地”。要坚持一体化与阶段性相统一,建设依序递进、高度耦合的教学目标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第三,构建科学有序规范的管理机制。对不同主体的整体性、交叉性以及统合性的设计思想和实施要求是管理机制建设的关键①王锋,周晶.如何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2021(7):42—44.。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完善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提供组织保障和动力系统。例如,建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领导与指导机构、完善动态教学反馈与调整机制、健全多维持续的教育评价机制,避免顶层设计与人才培养“两张皮”的梗阻,打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二)协同整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内容体系

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梯次发展和渐进提高的过程。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情感伦理出发,考虑教学内容的适配性与渐进性,不断寻求教育内容的灵活多变和“量身定制”。一是构建螺旋式的教学内容转化机制。统筹构建精准对接、组合合理的内容体系,保障低年级能打好基础,高年级能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对教育内容进行层进式设定与开发。二是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各类课程是关键载体。推进教育内容一体化建设,从宏观层面就是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大格局②石书臣.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发展[J].青年学报,2023(1):22—27.。从微观层面就是要在设计内容时处理好教学的整体性和不同学段教学规律特殊性的关系,推进“思政课程一体化、课程思政一体化、日常思政教育一体化”③杨晓慧,弓昭民.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1):119—125.。三是健全一体化的教材内容联动机制。教材是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直接的渠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载体④胡新峰,陈麒.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4):75—79.。教育内容的质量是关乎教育是否合规律、是否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教材的编排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各阶段教材内容能够承前启后、层层递进,实现启蒙性、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在各学段的有效衔接。

(三)强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由育人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一要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挖掘不同学科思政因素,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教育工作队伍接力施教,强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学理支撑和学科支撑。二要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从纵向角度统筹教育时序,加强大学、中学及小学各阶段教育队伍的彼此关照和守渠到位意识。通过举办学术沙龙、学术研讨、同课异构教学竞赛等活动,探索共建、共享、共研、共育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打通大中小学教育队伍的地域性、阶段性区隔,帮助教育队伍一体规划、一体成长,推动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上下贯通。三要凝聚多层次的育人合力。从横向角度着力打造同向同行、通力配合、立体联动的主体协同机制,推进政府、大中小学、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思政课的课程建设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学段衔接一体化、多元主体一体化的新格局①张曦琳,唐忠宝.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推进的逻辑、框架和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3(7):118—124.。总之,要构建系统衔接、相互赋能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与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落地落实落细。

(四)统筹优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评价机制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开放性运行过程,这就决定了其评价是动态、发展的。革新教育评价机制是形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调整—再教育”良性闭环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跨学段评价目标衔接机制。学生的思想素质变化与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外显的。在评价目标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量化成绩,而且要构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跟踪评价机制,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价值取向、思想道德等多方面隐形素质的考察与测评。二是搭建多元化评价主体联动机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评价不是简单的学科内部评价,不是单纯的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的评价,而要置身社会发展环境和立德树人情境之中,搭建学校、学生、教师、社会、政府、家长等主体交叉互评的评价机制,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更加客观科学。三是形成多样化评价方法融合机制。要统筹学校、同行、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估主体,综合运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等科学评价方式,加强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考核评价。同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充分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数字化测评体系,从而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②赵丽涛,于露远.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价及其优化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3(5):26—31.,构建动态化、科学化的效果评价体系。

(五)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多维空间系统化整合

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以及大思政工作格局整体构建,集聚空间资源、积聚空间力量,成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点。鉴于此,为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从网络虚拟空间、实践工作空间、思想精神空间等方面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规划整合。第一,网络虚拟空间整合。当前,基于5G 算法、大数据、ChatGPT 等信息技术而衍生的智慧云课堂、无感借阅、虚拟学习社区,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变革。健全多样化网络虚拟空间智慧平台,推进教育数字化能够满足人们从职场技能到兴趣喜好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第二,实践工作空间整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空间就是既要建构大中小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主体,即高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社团等具体工作组织协同模式,也要整合形成校党政领导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领导责任的体制机制,打造校际联动、家校联动、校地联动的整合与协同机制。第三,思想精神空间整合。在社会空间与个人空间的冲突下,衍生出众多的宅文化、二次元、佛系、躺平等边缘空间、亚空间。在这些衍生出来的空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壁垒,并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因而要从落实落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等方面着手,科学把握、精准定位、融通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精神空间。

总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对立德树人工作新局势、新态势的系统把握,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务实之举,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在推进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确保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横向覆盖、纵向贯通,借助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治理,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学段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