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

2023-05-11 20:54禹四明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深度院校

禹四明

(长沙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2)

推动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是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1]。深度学习是以知识整合为基础,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式、探究式、理解性的学习方式[2]。混合式教学是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优势,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资源整合和相互融合,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深度学习是地方本科院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深度学习却面临着知识碎片化、中心错位化、内容脱节化、过程随意化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灵活地实现深度学习,是地方本科院校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亟待讨论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本科院校推进深度学习的现实意义

深度学习是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作为高阶思维的认知重构过程,深度学习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表征。促进深度学习是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深化教学改革的主动回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重塑学习的定义

掌握知识尽管是社会实践的必要途径,但并非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学生明确学习的定位:学习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社会成员。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静待接受知识、被动接受知识。推进深度学习,首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学习,更不应该止于知识学习,知识学习不是根本目的,而是促进“人的成长”的重要手段。其次,有利于重新认识学习过程:深度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领会、评判、体验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想”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而不仅仅是“写”下来、“记”下来、“背”下来,学习的过程是促进“人的成长”的过程。再次,有利于重新思考学习评价:深度学习既注重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不再单纯依据终结性考试分数,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重新认识教学的特征

将外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技能,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和目标追求。但外在的知识和教学内容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离不开教学互动和实践体验。推进深度学习,首先有利于突出教学的互动性:深度学习不仅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以及学生与社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并构建基于沟通交流、互动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只有构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互助学习机制和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的互动评价机制,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融合贯通[3]。其次,有利于突出教学的具身性: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人的认知是身体与环境接触并获得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的形成不可能独立于身体和世界而存在,必须依赖于身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活动方式。认知的发展取决于“脑—身体—环境”相结合的“具身行为”所产生的经验,学习的主体性和体验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度学习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具身体验,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获得感知并内化为知识,进而在反思、总结、创新、应用中持续提升高阶思维和能力[4]。

(三)有利于重新认识教师的价值

“教师”并不是“学习”的必备条件,没有教师同样可以学习,但不会有教学中的学习。教师的存在有利于引导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因此,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是决定学生能否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教师,将很难实现深度学习,也很难教出优秀的学生。深度学习是解决问题层次逐级提高的学习,这不仅需要学习者展开探究式、沉浸式学习,也需要教师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度参与、递进研究和学习投入,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建构。特别是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和施教者,教师在关注学生“多向需求”的同时,其努力目标自然是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深度,以满足不同经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是单纯地开展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或者单纯地整合(或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讲,推进深度学习将有利于强化教师对知识的个性化解读,真正将教师定位于促进学习者的改变,而非教学本身。

二、混合式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

混合式教学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尽管有利于弥补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资源不足、促进师生关系重构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还存在知识碎片化、中心错位化、内容脱节化、过程随意化等影响深度学习的因素。

(一)“知识碎片化”对深度学习的影响

网络在线教学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在线教学更具优势:不仅学习时间选择更灵活,课程资源选择更丰富,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从学生获取知识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显存在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学生很难在碎片化的知识模块中构建具有整体关联性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这是制约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5]。究其原因,首先是任课教师缺乏对混合式教学理念的认知,没有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是将网络在线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拓展性的教学途径,主要由学生自行搜集在线教学资源,或者浏览任课教师上传的电子教学资源来完成学习。教师缺乏对教学资源的规划、整合,加上学生缺乏系统的分析、归纳能力,造成学生知识获取“碎片化”。其次是学生缺乏对混合式教学的认知,多数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认为网络在线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只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知识,“刷够”学习时间就算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应付式的学习方式,自然容易造成知识学习的浅层化。

(二)“中心错位化”对深度学习的影响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将网络在线教学、线下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调整:教师由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方案的制定者、教学内容的引领者、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学习过程的管理者[6];学生的角色也要相应调整: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更是教学资源的收集者、学习计划的安排者、疑难问题的探究者、自主学习的实施者。师生角色的转变是混合式教学的本质要求,但在地方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仍然是教学资源的绝对提供者、教学过程的主持者;课程考核还是以终结性的卷面考试为主,学生仍然要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学习,才能把握考试重点,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在这种教学和考核机制下,课程设计中心仍然指向教师,不仅教师“教”的方式没有创新,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也没有改变,事实上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这种中心“错位化”,很难促成深度学习的有效实现。

(三)“内容脱节化”对深度学习的影响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是单纯地以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也不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分场景呈现。两者既不是平行关系,也不是互补关系,需要教师在统筹安排中营造有效连贯、有机融合的教学情境,以此促进知识建构并实现深度学习。事实上,由于缺乏对混合式教学的经验积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以线下教学、课堂面授为主,在线教学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导致两种学习情境低效衔接。一方面,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考虑,普遍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有利于规模化地开展教学活动、规范化地实施教学管理、有序可控地推进教学进度,因而很少真正从制度设计层面将在线教学纳入教学、考核的必要环节,是导致两者低效衔接的制度根源。另一方面,从教学组织的角度考虑,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面授教学,仅仅在必要时在简单整合线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呈现课程知识,由于缺乏对课程教学内容与线上教学资源的规划整合,两者在内容上存在脱节,学生难以在不同教学情境中获得知识延续,是导致两者低效衔接的现实约束。可以说,地方本科院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融合,学生难以获得可持续的知识建构,因而难以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四)“过程随意化”对深度学习的影响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兼顾个性化培养、各个要素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营造深度参与的学习体验,是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但从地方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尽管各个高校都在极力推进,不仅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设计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教学程序上,基本上是按教师在课前分享在线教学资源以导出教学内容、课中以面授方式讲解课程知识、课后以作业形式巩固知识点,最后结合课程作业和终结性考试作出学习评价的常态化模式展开,很少结合课程教学预期目标进行反向教学设计且缺乏过程性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二是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程资源的选取、教学情境的设置、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由任课教师决定,较少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诉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混合式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推进策略

结合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碎片化、中心错位化、内容脱节化、过程随意化等影响深度学习的因素,应做好整体教学安排,在课前优化课程设计、强化资源整合;课中改进课堂教学,强化能力培养;课后改进学习评价,强化教学反馈。

(一)课前:优化课程设计,强化资源整合

一是优化课程设计,这是推进深度学习的前提。优化课程设计是彰显高校价值和使命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优化课程设计,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使命,其课程设计要依据混合式学习的原理与方法,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创新性,积极探索构建课程改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互动机制。其次,要突出课程综合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科的交叉性、知识的综合性、能力的发展性、人格的完整性,并注重课程的相互渗透,才能为深度学习提供优质的课程体系。再次,要持续推进课程革新。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且永无止境,只有顺应知识变化与更新潮流,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框架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才能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更好的课程保障[7]。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这是推进深度学习的基础。缓解教育教学资源不足,是地方本科院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教学资源日趋丰富、数量不断增加,但质量良莠不齐。任由学生随机、简易、即时地获取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是很难实现深度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应结合专业和课程特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因素,按照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制作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反馈的知识建构规律,整合课本知识、慕课资源、案例赏析、影像资料、习题集等教学资源,形成难易程度适中、内容结合紧密、重点难点突出的结构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探寻深层知识的兴趣,达到促进深度学习的目的。

(二)课中:改进课堂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一是改进课堂教学。首先是营造多层次的学习情境。深度学习是集理论认知与实践运用、结构与非结构性知识构建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契机,发挥深度学习所具备的强交互性特征,营造符合深度学习目标的“智慧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获得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与真实情境高度相似的多维虚拟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其次是构建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讲授模式,结合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自我探究、团队合作等学习方式,使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融合、延伸、重组和提升,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二是强化能力培养。首先,要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深度学习理念的重要举措。教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充分了解,从中挖掘出重要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围绕这些知识点收集资料、开展学习,以此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要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意识,以此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提升认知。其次,要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以地方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突出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优势,构建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深化,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课后:改进学习评价,强化教学反馈

一是改进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客观、公正、全面的学习评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还有利于教师利用学习评价的反馈功能改进教学。具体来讲,首先要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以重视实践能力的情境化评价为原则,通过改进学习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使学习评价能有效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其次,要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重点是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元化,形成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统一评价标准与个性化评价标准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使学习评价成为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8]。再次,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学习评价更能体现深度学习的内在要求,成为深度学习的重要推力。

二是强化教学反馈。深度教学是深度学习的前提,教学反馈不仅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深度教学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混合式教学改革推动了授课理念、教学设计、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变革,只有强化教学反馈,才能更好地满足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的要求。具体来讲,首先要提高思想认知、明确反馈特征。有效的教学反馈离不开教学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认识教学反馈作用、把握教学反馈特征、研究教学反馈规律,才能构建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为促进深度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要拓宽反馈渠道、提高反馈效果。主要是在加强反馈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将教学反馈工作纳入日常教学考核体系之中,结合专业和课程特征拓宽反馈渠道和解决机制,确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为实现深度学习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深度院校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