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银行的“中职、 高职、 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5-12 11:11张家鹤
关键词:职教学分学历

张家鹤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22)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2019 年印发了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提出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 “学分银行” 建设, 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制度, 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 可查询、 可认定、 可积累、 可转换, 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2021 年10 月13 日, 国办与中办公布了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 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的指导原则, 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明确了方向, 职教改革迫在眉睫。

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2.1 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 面临着难招生的问题

普通本科学校数量从2017 年的1243 所, 增至2020 年的1270 所, 普通本科在校生规模由1819 万人增至2000 万人。 在高考人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 本科院校扩招势必吸引更多的生源,相对降低了高职专科学校的吸引力。 在2021 年普通高考中, 各省高职(专科) 批最低投档分数线均在200 至400 分左右, 多所高职 (专科) 学校在江西省录取线仅为150 分[1]。 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人才的认知存在偏差, 对职业院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也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 另外,职业院校学历提升与技能等级的晋升存在制度瓶颈, 也是影响学生选择职业学院的原因之一, 即便选择职业教育, 部分学生也放弃了没有本科晋升渠道的专业, 使部分优质急需人才专业受冷落。

2.2 定位不准确, 职业教育学生难培养

有关数据分析, 中职教育的整体升学率和直接就业率各占50%[2], 但是, 传统中职学校办学只有一个就业主导方向, 而中职学校毕业生由于年龄小, 部分家长又不愿意低龄就业, 因此,学生的就业方向也不明确,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与学存在矛盾。 而在高职高专院校, 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多数超过了本科录取控制线, 这部分学生占比甚至超过50%, 他们因部分本科院校学费高昂而选择高职高专院校, 这部分学生有升学要求, 而通过就读职业院校, 继而专升本, 最后考取研究生的实例很多, 但受专升本专业限制, 影响了许多高中学生报考高职院校。 学生需求与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的差异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2.3 职业院校学生学历晋升与技能提升渠道不畅通

2021 年3 月, 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 新版《目录》 设置19 个专业大类、 97 个专业类、 1349 个专业, 其中中职专业358 个、 高职专科专业744 个、 高职本科专业247 个, 高职专科专业基本覆盖中职专业, 而高职本科专业相对中高职专科专业范围缩小, 又受相应的产业政策的影响, 部分中高职专科学生在选择升本学历晋升赛道范围受限。 从辽宁省来看, 本科院校2021 年后专升本专业限定为计算机等21 个, 没有涵盖全部19 个专业大类, 多数学生专升本需要跨专业报名, 增大了专升本考试的难度。 另外, 职业技能等级的社会化鉴定体系不健全, 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评定和薪资待遇脱钩, 使得学生对职业技能的价值缺乏认识; 在国家重大项目和成果的申报中, 应用型技能人才占比较低, 弱化了技能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 目前急需探索一套基于学分银行、 1+X 证书等制度下的 “中职、 高职、 应用本科”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学历晋升与技能提升渠道不畅通的问题。

3 基于学分银行的 “中职、 高职、 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 完善基于学分银行的学历晋升制度体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提出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 “学分银行” 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分银行 (school credit bank) 是借鉴商业银行零存整取模式, 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 学习地点与学习内容积累储存学分, 这些学分达到一定标准之后, 可按照既定的兑换标准兑换相应的学历和非学历证书。 学分银行建设应从非义务教育阶段作为积累起点, 实现学历教育的横向贯通与纵向融通, 同时结合1+X 证书制度,实现证书学分与非学历技能等级证书的有序衔接, 实现课程学分加证书技能学分兑换学历证书学分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3.1.1 高中学生二次分流, 普通学历与职教学历初次融通制度建设

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件要求, 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 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 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 学分互认。 初中毕业学生在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分流基础上, 开通普通高中向职业中学二次分流单项通道, 对普通高中文化素质课程与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进行衔接, 提前部分学科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时点,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可初次转换成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学分, 参加职教高考的同学在高中阶段可以分流至中职学校, 免修部分中职课程, 做到高中至中职的横向融通。

3.1.2 1+X 证书技能学分到学历学分的兑换制度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启动了1+X 证书制度, 截至2020 年1 月, 参与1+X 试点的培训评价组织第一批有5 家, 第二批有10 家, 第三批有76 家, 同时, 参加试点的第一批职业院校累计有1988 所, 第二批累计有3278 所[3]。

结合1+X 证书制度, 各省及评价组织开展了书证融通工作, 以辽宁省为例, 结合1+X 证书制度, 开展书证融通工作试点, 探索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标准, 再到证书考试积累学分的学分银行工作模式。 试点工作包含梳理1+X 证书课证融通知识及单元认证要点, 确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所对应的初中高级等级证书考核要点, 确定证书对应的考核绩点确定学分, 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可获得相应的课程学分。 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 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 改革教学方法,开发多样教学模式, 高级别职业院校开放对低级别院校考试培训, 学生取得证书学分, 升学后可免修晋升后高层次院校的部分课程学分, 实现证书学分与课程学分的互换。 真正实现弹性的学制管理模式, 构建与企业对接的学分数据库, 学生的具体学习成果在学分数据库中可以存储、 转换、 提取。 目前专升本培养多采用 “3+2” 模式,即高职三年本科两年的五年制培养, 实行学分银行制度后, 对取得证书获得免修学分的学生可采用四到五年的弹性学制, 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3.1.3 特色化的职教高考制度建设

两办印发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 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加快建立 “职教高考” 制度, 完善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考试招生办法, 加强省级统筹, 确保公平公正, 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 职业教育的 “类型教育” 属性, 总是通过比照普通教育内涵来界定职业教育[4], 普通高等教育涵盖“专本研” 三个层次, 随着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 年)》 公布, 到2022 年, 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职业教育应打通“中高本研” 学历教育晋升最后通道, 实现职教学历与普通教育相对应的不同层级纵向贯通。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 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迫在眉睫, 目前高职学院的生源主要有普通高中毕业生、 中职学校毕业生、 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 企业在岗人员、 退役军人、 下岗失业人员、 农民工、 高素质农民等, 不同生源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同, 职业规划目标也不完全相同。 根据不同的要求职业院校可设置文化素质学分与职业技能学分课程, 以学生积累的学分银行学分为基础,针对职业教育的特色设计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学历晋升通道。 为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 职教高考体现了职业教育终身化的特色。 以学分银行学分为基础, 分层次设计职业教育各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学历晋升纵向贯通职教考试设计中, 强化职业技能在考试中的成绩构成比例, 体现操作过程与成果的实践考核, 强化 “做到而不是知道”的考核理念。 随着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越来越受重视, 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考试制度设计中, 应设计双向贯通的考核方案、 考核标准, 职业学院学生参加普通高考, 同样普通高中学生也可以参加职教高考, 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融通考核学生可参加对应层次的国家统一考核,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融通要考核学生 “能做到并已知道”。

3.2 建设“中职、 高职、 应用本科”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3.2.1 以教育部门为主导, 以行业组织为引领

职教高考制度作为一种以标准化、 统一性为特征的人才选拔制度, 与区域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存在天然的矛盾, 这就使得职教高考制度设计面临一个统筹层次难以确定的困境[5]。 按《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区域性和全国性的职教集团逐渐成立, 应充分发挥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 参与职教高考标准化、 统一化的制度设计, 用先进的教法带动落后地区职教水平的提升, 做好横向教学标准与考核标准的统一。建设区域性的专业协作体, 吸引中高本职业院校参与协作体建设, 衔接不同层次的职业学院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 做到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考核, 分层次设计课程学分, 最终实现同层次不同区域的职教高考标准统一。

3.2.2 以“岗课赛证” 为模式, 以学分积累、 学历提升为目标

基于“岗课赛证” 的育人模式, 认真梳理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以及各项技能大赛赛项规程, 针对性的设计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的课程与技能体系按中职、 高职、 应用本科分层次引入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同时, 将新技术、 新工艺、 新规范、 新方法按难易程度融入不同层次的教学, 并对应不同的课程学分。 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学分奖励体系, 促进终身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学历证书纵向贯通机制的形成, 对在高水平技能竞赛中获奖学生可按成绩的高低或奖励级别赋予不同的学分, 既能激发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 又能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对课证、 赛证与技证等学分达到最低标准的学生可直接进行学历教育层级晋升奖励, 乃至直接授予高层级的学历证书。

3.2.3 以“双师型” 教师队伍为基础, 以师资双向挂职纵向流动为方向

职业教育技能提升离不开优质企业的参与,职教集团与行业指导委员会吸引企业参与建设同时, 要积极指导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 促进校际交流。 行业标准不是教学标准, 但二者在教学用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 职业院校引进行业一流的企业技能人才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 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 了解、 熟悉并掌握岗位技能, 实现“走出去, 带回来” 的企业实践目标。 同时, 为做好中职、 高职、 应用本科一体化教学设计与职教高考考核标准的制定, 鼓励教师在专业共同体内上下层级之间纵向挂职任教, 熟悉不同层级之间学生需求与教学内容, 最终形成课程学分转换标准与学历晋升的考核标准。

4 结论

“中职、 高职、 应用本科” 一体化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终身培养的现实路径, 基于学分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一体化培养的有效手段,职业教育改革是系统的工程, 割裂各项改革之间的联系将大大增加改革的成本, 浪费教育资源。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借鉴课证融通与书证融通的改革成果, 以此形成课程学分、 证书学分, 为学历晋升提供知识与技能基础,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并以学分银行为基础构建学历晋升课程与制度框架体系, 统一基于学分绩点考核的职教高考考核内容与标准, 最终形成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

猜你喜欢
职教学分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学分美食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知识无力感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