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 课证融通的华为ICT 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5-12 11:11
关键词:产教华为校企

贾 睿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

1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背景, 产业的变化和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产教融合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深入分析各国职业教育现状, 职业教育逐渐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更加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转变。 例如,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新加坡的 “教学工厂” 模式、 美国的社区学院等[1]。 尽管在实施方式上有所差异, 但都是通过引进企业的需求,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人才。 全球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证明, 产教融合可以将企业的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中,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贴近性,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方面普遍存在“政策环境不完善、 市场需求不明确、 企业购入不足” 现象, 各职业院校重视校企合作, 但在人才培养、 专业规划、 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缺乏产业经验[2]。 校企合作仍停留在签署合作协议、 定期交流、 提供学生实习实训机会、 举办讲座交流等方面, 处于局部、 单维度和粗放的合作状态,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企业缺乏对于职业教育深层次认知, 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要求不够清晰, 对于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 导致出现 “学校热, 企业冷” 的现象,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 动力不足, 产教融合还没能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要想做到实处, 需要双方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 服务于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诉求, 并制定更加细化、 具体的政策体系,为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推进提供保障[3]。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对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 育人提出了详细的实施路径和目标要求, 产教融合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促进就业的稳定器和人才培养的催化器。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标志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 增值赋能、 以质图强,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需要政府、 学校、 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 形成合力, 加强合作,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能力[4]。职业院校应与产业良性互动, 建立产教融合长效合作机制, 对接专业链与产业链, 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趋势, 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融合, 以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 ICT 产业学院建设思路

当前, 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 新的行业、 新的职业不断涌现, 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 国家在政策导向上积极促进产业人才培养,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依托本科院校、 职业院校等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联合ICT 产业领军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共建ICT 产业学院为依托, 以ICT 产业链需求为抓手, 结合经济发展、 区域规划和产业用人需求, 构建 “产教融合、 课程融通、 能力递进、 精准育人” 的产教一体化育人模式。 学校深入分析产业需求和华为认证资源, 聚焦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互联互通、 相向发力, 将企业标准、 岗位要求、 实践技能引入教学全过程, 按照企业工程师标准开展专业化的人才培养, 推动信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和培养质量。

3 ICT 产业学院建设实施维度

聚焦高职院校数字经济生态的人才培养, 面向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整合华为在ICT 全技术领域的产业资源、 先进的技术资源和优质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 建设集“服务教学、 社会服务、 应用研发” 于一体的ICT 产业学院。 ICT 产业学院建设实施体系如图1 所示。

3.1 标准对接、 课证融通,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抓住“课程体系” 与 “华为认证” 两个核心关键点, 通过深入分析产业需求和华为工程师认证体系, 对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 技能进行模块化分解,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使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不断紧跟产业发展趋势, 保证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契合。

重构课程体系, 设计分层分模块的课程体系, 包括: 通识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应用导向, 在教学安排中通过案例实践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依托华为认证体系线上线下资源, 校企教学团队共同建设课程资源, 共同实施教学过程, 共同评估教学效果, 开设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技术同源、 理实一体, 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以“学生” 学习为中心, 整合华为ICT 全技术领域职业认证资源, 引入业界认证标准、 贴近实际生产环境、 模拟真实应用场景, 择优选配市场主流先进设备, 建设理实一体化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云计算技术应用、 大数据技术应用4 个实训室和ICT 产业学院数据中心, 深度优化了教师教学体验与学生学习体验,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利用智慧屏幕、 在线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工具, 全面改进教学内容呈现、 教学实时互动、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环境管理等方面。 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综合性智能评价体系,构建“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成果评价-智能优化”的完整质量评价反馈循环。 对教学全过程全要素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更好地满足学生智能化学习、 自主性学习、 个性化学习等需求。

3.3 认证驱动、 训战结合, 培育高水平专业化师资团队

以华为ICT 工程师认证为驱动, 建立ICT 产业学院“双师” 教师能力标准[5], 积极引导原有师资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转型升级, 组织专业师资考取产业权威证书。 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引入企业“训战结合” 理念和优质师资, 培育专业融合、 技术领先、 理论与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团队。 三年来, 校企联合培养师资28 人, 全部通过华为工程师与ICT 学院讲师认证, 其中大数据专家级工程师1 人, 人工智能、 路由交换和大数据高级工程师认证12 人。

校企双方定期开展教研实践活动, 将企业讲师拥有的丰富实践案例、 前沿行业资讯、 企业真实环境教学与专业教师在教学规范性、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相融通结合, 加强彼此间沟通和交流, 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与实践能力。

3.4 标准统一、 分层分向, 面向华为生态链企业定制育人

针对ICT 产业业务领域分工与人才需求特点,确定了“一校多企、 标准统一” 定制培养方式。 整合汇聚华为生态链企业用人需求, 实施 “校企协同、 课证融通、 分层分向、 能力递进” 的定制式培养。 以高标准育人、 高质量就业为目标, 制定“华为卓越实验班” 专项培养方案, 培养数通、 云计算、 大数据三个方向华为专家级人才, 目前已有33名同学成功考取华为HCIE 专家级工程师认证, 成为辽宁省首批考取该认证的高职院校学生。

从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 社会培训三个方面, 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成熟的校企师资队伍、 先进的ICT 产业实训基地、 行业认可的认证课程资源, 服务于区域内高职院校的信息人才培养、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 职业技能大赛举办、 企业应用研发等服务, 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术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 结论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 ICT 行业的发展涉及硬件、 软件、 内容、 服务等多个领域, 各个领域的技术高速发展, 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 特别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为适应ICT 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 高职院校应坚持产教融合、 适应产业需求、 培养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为目标,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

本文以共建ICT 产业学院为依托, 构建 “产教融合、 课程融通、 能力递进、 精准育人” 的产教一体化育人模式。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体系、 共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共育专业化师资团队等建设路径, 将企业标准、 岗位要求、 实践技能引入教学全过程, 按照企业工程师标准开展专业化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产教华为校企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华为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