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 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品牌建设研究

2023-05-12 11:11李良桃谭吟月
关键词:一校一品体育项目教学资源

李良桃 谭吟月

(苏州市职业大学体育部, 江苏 苏州 215104)

高校是培育高等人才的文化摇篮和主要阵地, 在众多学科中, 高校校园体育品牌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围绕体育品牌化的课程创建, 教师要在体育文化的浸润下, 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体育知识, 掌握更多运动技能。 围绕“一校一品” 的教学指引, 结合学校特色优势,从校园文化之中深入提炼教学主题, 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有层次、 有重点地展现高校校园体育教学优势, 提升体育教学的发展水平。

1 “一校一品” 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品牌建设的发展背景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历程中, “一校一品” 是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 所提出的一项具有突出特色和长远规划的重要举措。 它围绕“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 统筹推进高校育人方式、 办学模式、 管理体制的改革, 有效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进一步增强 “特色教育” 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优质和多样化发展[1]。

2020 年12 月14 日,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就 “十三五” 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并指出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一校一品” “一校多品” 的教育教学改革特色, 构建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 的体育教学模式, 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 进入2022 年, “十四五” 规划的全新布局, 推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生获得的课外锻炼时间逐步增加, 校园体育文化愈加多样, 高校校园体育品牌建设也因此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

2 “一校一品” 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围绕学生核心素质培育、 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 不同的体育品牌活动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富有影响和示范效应的个性化成果, 并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

2.1 目标性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来说, 品牌意味着教学质量、 师资力量和教育影响力, 它延续了经济领域的发展理念。”[2]在实际工作中, 体育品牌涵盖了教育资源、 学校思想等多个维度, 具有鲜明的目标机制。 校园体育品牌的建设是为扩大学校的教育影响力而服务的, 它并非普通的教学管理, 而是在培养社会高素质建设者的角度上强化品牌建设, 凸显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树立提升专业型人才建设、 健全大学生身心的重要目标。

2.2 导向性

如今, “一校一品” 在教育领域备受推崇,已经成为全员参加的一项教育活动。 在“建项目、创特色、 树品牌” 的教学导向下, 教师需要立足学校现有的基础, 结合学校长远规划, 通过反复论证明确项目计划。 在强化特色发展项目过程中, 拓展理论研究, 形成学校特色, 从而树立积极的战略品牌, 全面提高校园体育品牌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更好地发挥高校育人的溢出效应。

2.3 传承性

高等教育人才的培育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校园体育品牌建设中, 应依托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 结合现代的教学特点以及文化积淀,在传承学校特色的过程中, 谋求创新发展, 推动办学理念和品牌发展的前瞻性。 教师在引领大学生学习体育文化中, 应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加速体育品牌的全面优化。

2.4 发展性

“一校一品” 的建设有着阶段性的发展特点,在体育教师的引领下, 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要保持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入相结合的势头, 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加速提升。 本着 “循序渐进” 的发展脉络, 体育品牌活动要不断加速升级和更新, 在规模和质量上实现超越, 从而进一步提升校园体育品牌的内涵, 使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加现代和高效。

3 “一校一品” 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品牌建设的发展困境

在当前教学工作中, 高校校园体育品牌建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也面临着发展困境,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体育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一校一品” 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品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很多高校在开展“一校一品” 项目中, 将改革创新重点侧重于体育教育的某一领域或是某一阶段, 如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等, 而忽略了特色体育项目相关文化品牌建设, 对于学生的精神文化满足以及品牌项目相关的文化传承缺乏应有的重视, 从心理上对品牌体育项目建设持不支持的态度。

3.2 定位不准, 缺乏顶层设计

部分高校在选择品牌项目时, 未能准确定位自身优势及发展趋势, 也未进行调研, 没有加强顶层设计, 而是盲目跟风或是任意选取相关教学资源, 使得“一校一品” 在开展实施中无法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相衔接, 甚至与自身发展教改之路相冲突, 形成教学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教学成效的浮于表面。

3.3 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目前, 很多高校在开展一校一品中, 仍面临学校原有的体育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资源与一校一品项目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不相匹配的问题。 师资多是原有教师转化而来,对于品牌项目教学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和相关技能; 教学资源方面, 相关体育设备更新不足, 维护欠佳, 在体育设备更新维护中, 依然以篮球、足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 缺乏品牌教学相关的特色场馆, 相关设备的建设和维护。 这也导致“一校一品” 的硬件建设不足, 体育品牌建设缺乏深层次空间[3]。

4 “一校一品” 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品牌建设举措

在推动“一校一品” 教学项目时, 高校要创新发展理念, 依据自身的教学特色, 实施有效地拓展, 结合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和校园文化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品牌。

4.1 增强体育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围绕 “面向本校、 服务师生” 的导向原则,高校应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继承和发展体育文化, 以特色项目和品牌学校建设为抓手, 强化高校和师生的体育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具体实践中, 高校应加强校内外的交流合作, 借助科研引导、 项目驱动、 专业指导等方式, 对课程项目实施高效的分类指导, 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科研意识和教学意识; 因地制宜, 结合地域体育文化特色, 制定体育品牌常规项目, 并准备好预备项目以及创新项目, 不断丰富完善高校特色体育项目文化的品牌建设。 例如, 北方高校可立足自身优势, 结合冬奥会比赛项目, 在学校“一校一品” 的构建中设置 “冰壶” 品牌体育教学科目, 通过和当地的冰雪馆、 体育馆合作,为学生开放冰雪场所, 组织开展 “冰壶大赛”,参照冬奥运的组织构建, 让学生能够在比赛之中感受冰壶的运动价值, 并且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强化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调配,积极开展各种或是鼓励学生参加特色体育相关赛事, 在满足学生身体素养、 身体协调性以及各项学习需求之余, 提高学生参与特色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积极性, 构建更为融洽、 和谐、 有序的特色体育教学氛围。

4.2 准确定位, 强化顶层设计

要想实现高校校园体育品牌的多样化建设,高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 紧密围绕 “一校一品牌、 一校多特色” 的发展导向, 以 “特色体育品牌” 为发展核心, 为体育教学工作设立明确的办学目标和育人导向[4]。

高校在开展 “一校一品” 项目中, 首先要准确研判高校自身优势、 教学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立足现状, 将特色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深度、 有效融合。 例如, 高校可以组织学校体育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体育品牌规划, 凸显学校人才培育特色。 要本着 “分层制宜” 的教学核心,将大一、 大二、 大三的学生进行层次性、 阶段化的设定, 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 开展调查研究,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开展学生喜爱, 感兴趣的特色体育项目。 此外, 除了研判高校自身, 还应该与其他同类型高校进行横向对比, 以能够更准确地定位, 并通过总结经验, 查找自身不足,强化项目特色。

在准确定位后, 高校应严格遵循 “一校一品” 建设目标, 强化顶层设计, 动态完善特色体育项目教学, 以学期为节点, 定期追踪 “一校一品” 项目建设效果, 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对教学模式进行动态调整, 以打造独特体育教学体系, 凸显特色体育项目的品牌价值。 此外, 高校还可以实现特色项目的分层教学和 “因材施教”, 如在 “一校一品” 项目拓展中, 可将A 班设为 “××培养班”, 大批量吸纳对该体育项目热情度不高的学生, 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B 班设为 “××兴趣班”, 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从文化、 技能上进行普惠式教学; C 班级划定为“××提高班”, 围绕体育运动的专业技能和项目进行强化训练,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开展个性化的特色体育项目教学。

4.3 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一校一品” 项目实施背景, 高校应根据特色体育项目,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 对于目前高校特色体育项目相关师资不足的现状, 应多措并举, 尽快从人才引进、 人才培养方面强化师资队伍力量。 首先是从外部引入优秀的特色体育项目专业人才, 如传统体育项目继承人、 相关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等, 让他们参与到“一校一品” 项目建设以及教学实践中。 其次高校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外出访学、 参会交流, 并鼓励教师参与到国家、省市的各级科研项目中, 快速积累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最后, 高校还应定期进行特色体育项目教研室专项研讨或是师资专项培训, 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定期分享优秀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

高质量的“一校一品” 离不开完善、 充足的教学资源储备。 首先, 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特点以及特色体育项目育人目标, 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相关教材的编订。 特色体育项目教学内容和相关教材编写既要符合高校自身教学特点, 又要符合国家教学大纲, 同时凸显品牌体育项目自身特色。 其次, 高校要不断完善特色体育项目相关场馆建设以及体育设施的维护。 例如, 山东大学就建成为学生服务的高标准体育场馆, 充分拓宽排球、 手球、 羽毛球、 游泳等体育项目的品牌影响力, 为高校“一校一品” 特色体育教学品牌的创建带来强大推助[5]。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一校一品” 视域下高校体育品牌建设既推动了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 又创新了高校体育教学方式。 基于此, 高校应从强化体育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准确定位、 强化顶层设计、 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多方发力, 结合自身优势, 拓宽“一校一品” 的发展视野, 积极总结和评估体育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打造既具备校园文化特色、 也具备深厚教育功能的校园体育品牌, 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 提升体育教学效能。

猜你喜欢
一校一品体育项目教学资源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校一品”展学校体育品牌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学校体育特色(一校一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运动技术教学衔接性与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