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银江河的歌声

2023-05-30 19:28杨艳玲
大理文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永平江河

杨艳玲

薄雾笼罩在永平县博南大地的时候,博南镇就在雾气笼罩中开始如梦如幻起来,银江河两岸,雾气更为浓郁,魂牵梦萦之中,浓雾散尽了,还是浓雾。

重游银江河,必须要去的就是银江河畔的老街,老街自明代以来就是永平县的县城所在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老街上繁衍生息,并留下了鼎鼎大名的“新光遗址”和灿烂文化。重温历史,必须打卡的就是银江河西岸、铺满青石板的新华街。

只见一座气势恢宏的石牌坊就坐落在新华街街口,石牌坊修建于2017年,门宽12米、高8米,正面镌刻着“新华街”街名、背面镌刻着“德化”二字,新华街是永平历史上的主街,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在阳光的映衬下,石牌坊映衬着新华街上的红灯笼、马头墙、小青瓦等乡愁元素,像是在诉说着它的久远和韵味。随着县城向南扩张,新华街上旧时的繁华了无痕迹,昔日的辉煌和灿烂,以及银江河两岸的文化碎片,在石牌坊旁边那栋永平县图书馆里才有迹可循。

进门,沿着水泥台阶上二楼,在星星点点的墨香里探寻,那里面装着无数生命在绽放、衰败、重生之后的生生不息。在字里行间,可以找到银江河两岸市井烟火的延续,那些专属于银江河的记忆就隐藏在某个书架的一角,新旧不一、厚薄不等的书籍中,偶有墨香扑面而来,夹杂着一幅幅历史画卷会在脑海中开成花海,淡淡的香,盖过了策马奔腾的气势,盖过了你来我往的繁华。庆幸的是,手里的这些书籍在图书馆里得以保存,只要有文字存在,历史的记忆就不会被阻断,一切过往都会在逝去的时光中涅槃重生。

拿了一本书,心变得软软的,在图书馆淡蓝色的长椅上晒太阳,吱吱作响的长椅,像儿时唱片机里的杂音,把小镇里厚重的文化符号零星播放,灰尘在阳光下四处突围,瞬间又消失在书籍的缝隙里。触手可及的墨香之外,是图书馆门前那条银江河。

或许,从我离家远行的那一天起,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现在更好地接近这些独属于银江河的记忆,对于游子来说,生活就像顺流而下的小舟,漂走之后,即使再一次次回首,与银江河有关的记忆就在时间的网兜里,剩下斑驳的碎片和模糊的点滴。或许,每一个离开小镇的人,心里都装着一条河,一条随时能唱起乡愁之歌的大河。

走出图书馆往东50米就是银江河,那是一条蜿蜒着穿过新华街、穿过整个博南镇的大河。作家苏童在《河流》一书中说:“河水是会说话的。”银江河就是这样一条会说话的河流,银江河流经龙门、博南、厂街、水泄4个乡镇,由北向南纵贯,在永平坝子绵延近百里,辉映着天河星光,携文明的灿烂,出深山、奔澜沧,奔腾于高山峡谷的腹心地带,勾连起博南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灿烂辉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这样描述银江河:“每岁孟冬近晓,有白气横江,恍若银龙,故名”。银江河对于永平人民来说,是一条生命之河,润泽了永平大地,滋养了各民族的繁衍生息;是一条文明之河,浇灌出了“新光遗址”、永平边屯文化和碟谱文化;是一条文化之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3位旅行家马可波罗、徐霞客、埃德加·斯诺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方向穿越博南古道,蹚过银江河的水,在永平留下星星点点的文化符号。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骆宾王、童轩、杨慎、王昶、桂馥都曾行于古道、驻足永平,留下了许许多多流淌在中国文学史上辉映千古的华彩诗篇,他们看山、品茗、濯足、吹风,不在乎时局的纷纷扰扰,只在乎人生的豁达与从容,或仰天大笑,或悲歌一曲,或赋诗一首,在博南大地上纵情山水、笑看人间,他们的灵魂清澈而明亮,他们用文字,点燃星辰。银江河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带着千年文化的种子;每一朵浪花,都泛着文人的风骨;每一缕风,都携带着时间的掌声,那哗哗水声像一首首老歌,指引我一次次梦回银江河。

走上横跨两岸的映月桥,感受“一弯新月一弯愁”的意境。夜晚的银江河更加充满宁静的韵味。曾经,在银江河上会出现“永平八景”之首的“银江夜月”奇观,据《永昌府志》载:银江即银龙江(银江河),每月中时,江底忽见满月一轮,明晃动荡,经一二时许,然见之不易。“银江夜月”的奇妙之处在于,天清星朗,天上没有月亮的时候,水中会出现月亮,如今没有听说过谁看过这一奇观。但这一奇观或许明代才子杨升庵看过,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看过,他们留下了许多描写“银江月夜”的诗句。如“宝气呈祥瑞,银江夜未阑。一轮金月朗,两岸玉人看。”这些诗词为“银江月夜”奇观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银江河东岸,杨升庵的雕像在月光下气定神闲,杨升庵千里迢迢而来,在博南大地上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在这条银江河上,他找到了梦里原乡,在博南大地上,他用山水疗伤,用豪情笑看人间。偶尔,想念银江河的时候,我也会像今天一样,回到银江河边,静静地听银江河水冲刷岸边的声音,似乎只要听到浅浅的波浪声,所有的不愉快都会随着水流漂走。遇到实在走不通的困局时,我会在异乡,放一首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词出自杨升庵所作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会在单曲循环中,感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豪迈,整首词表达了杨升庵在豪放中含蓄,在高亢中深沉,在蒼凉悲壮中淡泊宁静,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的大彻大悟,让我更加豁达地面对生活。

走下映月桥,坐在岸边,静静地在夜色中感受四季之美、银江河之秀,只见银江大桥、新华桥的景光灯,在夜色中流光溢彩,美不胜收,银江河两岸夜色美如画卷。看过了风景,走累了路,这银江河边的石头,是否可以让我把我的余生靠一靠。

眼前的银江河水看似柔弱无骨,却在一台一台的景观石上或翻卷着小浪花,或在水草间东奔西突,有时躲藏在岸边的小溪里歇歇脚,甚是有趣。儿时就读的小学就在银江河边,儿时,银江河岸边就是我和小伙伴的游乐场,捡石子、堆城堡,坐上轮胎漂流,每每看看银江河水,笑声、歌声、水声就在记忆深处融合成一首首快乐的歌谣,贯穿在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里,后来,这些歌谣成了平缓心情的一剂良药。

银江河只有一个走向,那就是澜沧江,无论是矗立在澜沧江边,还是徘徊在银江河两岸,心头总有千般滋味涌上心头,走诗人走过的路,吹祖先吹过的风,在潺潺的水声中探寻历史。我的家族,已在这银江河岸边扎根了一百年,这一百年中,有为永平中西医奠基的点点滴滴,有发展壮大永平教育根基的史料记载,有纵情永平山水的艺术留存。无论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或是引吭高歌的老者,都随着这眼前的银江河水,消失在茫茫博南山之中,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为永平留下了文化的种子,一代又一代家人在银江河两岸传承家风的故事。逝者如斯,人生有限,河水不息,青山常在。

从银江大桥往北,老墙上的竹子,于喧嚣中若隐若现,“穷不卖书留予子孙读,老犹栽竹留予后人看”的家训在银江河畔传承了百年。以前,竹子在银江河边随处可见,现在因城镇化的推进,被一排排景观树所取代。银江河穿街而过,温润如玉的水流在大地母亲的掌纹中,肆意流淌。徜徉在河边,无数过往浮现在眼前,打湿了眼前的石桥,我试图用君临万物的高度,把银江河边的灿烂文化向世人铺展,众生灵侧耳倾听,仿佛在我的字里行间解读一个小镇千年延续,生生不息的力量。身处盛世,每个人都值得突破内心的边界,在一次次远行和回归之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生活过成一首诗,因为,热爱生活的人,终究,会被生活所爱。

这时,银江河两岸,有人在夜市烟火中高歌喝酒,有人眼波流转迎面撞进春天的晚风,就像作家余秋雨说过的:“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

当一盘香气四溢的黄焖鸡抬上桌的时候,我瞬间明白,在银江河边,有人等候、老屋还在、歌声悠远、一碗烟火,便觉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猜你喜欢
永平江河
教师节
踢球
江河里的水鸟
认识形近字
江河 万古流
段永平:从企业家到幕后教父
Effects of Maixueka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on Serum MMP-9, S-100β Protein Level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