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理念下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2023-06-13 08:59汪霏霏
东岳论丛 2023年5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文旅文化

汪霏霏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经济前进的动力,也是现代化过程中必经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在经历剧烈的现代化变革,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截至2022 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2071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22%。这种高强度、大投入、短时间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我国城市的空间容量、组织体系和功能结构。由此也进入了我国城市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出现城市失控式扩张、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城市资源短缺等问题。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一方面城市不断扩张和延伸,另一方面城市内部的改造和更新激烈迅速。调整、配置、组合再开发后的城市体积日渐庞大到一望无边,但是城市记忆和城市意象却越来越模糊和虚幻,人在城市中的存在感和归宿感也愈发缥缈。当我们对城市新区宽阔的马路、雄伟的建筑、壮丽的景观叹为观止时,也常常会感慨城市记忆的一去不复返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冷漠。随着新兴服务业增值强劲和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和优化,城市化进入新阶段的新特点决定了城市更新需要有新做法和新思路。

一、文旅产业对城市更新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创造财富、宜居宜业的物质与文化空间。一个城市不仅发挥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开放包容已经成为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管理文明的重要尺度,城市中不同人群生活的和谐度和幸福感,是检验一个城市现代性、包容性和人文性的重要标准。面向基础夯实功能,面向未来塑造功能,面向全球拓展功能。要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要主攻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将人本价值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取向,创造更多创业平台、就业机会和事业舞台,提供更多的机遇给每个人,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

(一)理想的人民城市所具备的特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联合国《新城市议程》指出,要“共同建设更加安全的、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可见理想的人民城市必须兼具活力、宜居、可持续这三大特质。一是城市活力。“设计一个梦幻的城市不难,改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则需要有想象力。”城市活力表现为经济活力和人才创新,产业的延展性、成长性和高附加值性塑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化环境,激发经济发展热情。产业活力来自人的活力,严格说是来自于人的创新创造的活力,既包括全体居民积极努力的工作,又包括作为关键主体的投资者能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科研创新者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需要社会组织和社区参与者体现出来的活力。二是城市宜居。20 世纪60 年代,崇尚科学管理原则、技术理性至上、实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福特主义与倡导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盛行,而城市管理主义是福特—凯恩斯主义在城市层面的缩影。政治家与技术官僚掌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诞生了秩序严整、机械分割、横平竖直的城市功能区划,标准化、同质化的郊区化项目,这些规划设计或者管理方式符合现代唯理主义的生产需求和审美取向,但也导致了城市的“不宜居性”。城市宜居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感,其基本源泉是人民获得感,城市宜居的实现依赖于城市的便利通达和舒适的场景体验。从地理位移来看,宜居意味着城市内部“居”与“业”的通勤距离和“医”“养”“教”等的可达程度处于人民主观可接受范围内;从场景来看,宜居城市要同时满足人民的生理需要、社会需要以及心理方面需要,是符合人民健康生存下去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宜居体现品质,城市宜居代表幸福,城市宜居是城市最原本的属性,是城市质量的最高体现和生动写照。三是城市可持续。可持续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涉及城市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广义上说它也是一种社会观念,反映当下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模式以及所产生的空间结果。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三个层次的协调:一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协调;二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城市供给的协调;三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度协调。

(二)国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和要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行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十四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径,城市必须改变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模式,以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的城市更新之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解读文章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八大任务目标——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居住社区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①王蒙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城乡建设》,2021 年第23 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启动,代表我国城市更新已进入适应新时代要求、承载新内容、重视新传承、满足新需求的阶段,也代表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入由“重开发”向“重运营”转变的阶段。

(三)文旅产业在人民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全国重点城市都在推进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基于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文旅产业对人民城市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旧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城市出现产城分离、产居分离、功能落后等问题,而文旅产业有助于优化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二是通过文旅产业向存量要增量。目前许多城市都已经开始做减量规划,文旅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用地、节省建设用地指标。三是优化社会关系和利益结构。城市建设意味着对于政府、企业和市民三方博弈者来说,城市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会发生巨大变化和重新建构。这其中常常造成社会基础的撕裂和损坏,文旅产业引导的城市更新将是对三方利益的重新平衡②于今:《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的进一步思考》,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6-01/22/content_37640818_3.htm,2016 年1 月22 日。。四是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城乡融合。在产业升级方面,文旅产业可以供应新型产业空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五是适应新世代、打造新城市。随着80 后、90 后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时代变迁带动城市转变适应世代族群变化。文旅产业有助于城市留住存量人才,吸引并承载增量人口。六是保护文脉传承。文旅产业赋能的城市更新并非纯粹的大拆大建,而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历史记忆空间保育活化的过程。

(四)文旅产业对城市更新的意义

芒福德的《城市文化》认为城市的本质就是文化,城市最早就是人类举行原始礼仪活动的聚点,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超越生存意义的一种文化存在。芒福德认为城市的意义和最终任务就是促进人们自觉地参与宇宙和历史的进程,通过提供生存、生活和心灵栖息场所,实现人的生存意义、生活意义和发展意义,也就是“(育)化人”。所以“城市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文化磁体和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版,第68-69 页。。文旅产业对于城市更新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物质导向的大更新过渡到文化导向的小更新。从字面意思看,城市更新就是对老的、旧的、不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地区进行改造、改善的活动。在城市更新开展较早的欧美国家,一开始多是为了解决战争或工业化革命带来的住宅改造、环境改善等问题,但由于导向以开发和物质空间改善为主,忽略了很多社会、心理和文化层面的问题而遭到批判。在美国,城市更新起源于二战后对不良住宅区的改造,但单纯物质空间环境的更新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受到社会严厉批评而不得不终止。后来开始进入小规模再开发并关注社会问题的更新阶段,如昆西市场等。二是有利于保护和激活并重。老旧城区的更新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历史建筑保护问题。对于历史建筑是静态固守还是激活重生? 历史建筑不同于花瓶等可移动文物,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可使用、可感知的时空意义,因此不宜把历史建筑的保护等同于某个历史时期原真物质形态的简单再现,它需要承载新时代的使用需求,并且在空间形态上能够体现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层层叠加。芒福德曾经批判过静态固守的乏味,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也不提倡僵化的固守建筑实体历史信息的真实性,而是强调“意”和“神”这些无形的、内在内容的传承和延续。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着既保护城市又激活城市的作用。三是有利于身边公共空间的用心营造。在文旅产业赋能的城市更新中,用心发掘、营造更多空间资源,植入更多文化服务,不断提升文化的覆盖度和适应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最近广受好评的几个社区营造案例,都是通过发掘社区公共场所和有温度的设计、有创意的活动,一点点地营造着、影响着居民身边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上海思南公馆的更新不仅仅是上海近代居住建筑演进史的恢复和固守,也是通过公共文化场所的营造赋予这个地区文化创生的各种可能性。思南书局、思南文学之家、露天博物馆、思南读书会,这些公共文化场所和品牌活动促进了市民与大师、学者的交流,成为文化滋养的载体,这也是思南公馆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二、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机理

对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来说,城市更新是机遇也是挑战。城市更新是以复兴衰败城市区域、节约利用能源和空间、提高城市融合特征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是对城市定位的重新发现和城市功能的重新塑造②李艳玲:《美国城市更新运动与内城改造》,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19 页。。城市更新必须力求更新后的城市要优于原先的城市功能,既实现城市新产业新业态植入后城市功能、城市经济的显著提升,也实现原有城市文化的保育、活化和原有用地低效的改善等。城市更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有效破解城市更新中的问题和矛盾。

(一)产业升级推动城市更新

马克斯·韦伯认为城市的重要特性在于它是一个“市场中心”,由此支撑的交换构成了当地居民的生计和需求满足的实质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城市本质就是一个以商贸为主的“市场聚落”或“市场社区”,而非以农耕为主的“自然聚落”。秉承这一思路,把城市当做经济活动的动力来源的分析模式逐渐占据了现代城市理论的主导。城市被看作是一个为生产、分配、消费物质产品而提供的某种特殊空间,它既是资源本身,也是一个便利的场所,在这里,人们追求用最佳的方式实现生产和分配效率的最高。所以城市更新不能简单理解成一个清理或者修补城市衰败部分的项目,或者是地方管理者借助投资人和开发商之力而采取的政治经济振兴策略。某种意义上,城市更新的内在本质之一是我们关于城市生活及其憧憬的价值再造与价值实践。

中国的城市发展逐渐进入存量市场,一方面依旧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围绕着人的需求,经济内容需要迭代升级。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可以为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从而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也能够进一步实现人才聚集。城市更新产业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一些依托人才、信息、资金的都市型高端工业上游产业,比如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等;其次与现代工业相配套的、适合在城市里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金融、租赁、营销、维修、广告等;还有一类就是衍生出的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消费性服务业,主要包括教育、商业、展览、餐饮、旅游等。

城市更新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而是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探索纠偏不断迭代升级的持续过程。城市为人而建,所以城市更新关键是要满足人的需求,产业升级则是城市更新的核心驱动力,彼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空间的全面复兴,文旅引导的城市更新也不例外,不能只强调历史文化保护和文化场所营造,而应以文化为引擎,通过文化的发掘或文化活动的策划等综合手段,植入产业业态,促进城市空间、文化和经济的共生,推进城市全面复兴。葡萄牙里斯本河岸市场通过挖掘旧海鲜市场几百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一栋文化建筑的更新为引子,通过持续引入商业、美食、休闲、办公、创意文化等多种业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实现了旧市场的重生和经济增长。“超级文和友”虽褒贬不一、成败难论,却给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提供了一种思路。Z 世代消费者喜欢美食背后有一个时空错位、戏剧感十足的场景,文和友正是抓住了当代人对文化消费、文化体验、符号消费、流量价值的追求,把怀旧文化作为引子,吸引游客,从而带动消费,为地区带来活力。

(二)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运作逻辑和机理

中国在逐步丧失以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口红利”之时,实际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消费“人口红利”——14 亿人口大比例跨入中等收入阶层而引起的爆发性消费增长,是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在总结40 多年快速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城市更新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动机。“协调”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理念: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工业化、农业化和信息现代化的协调;人口聚集、公共服务和本地就业的协调。文旅产业强大的引擎效应和综合协调能力决定其在城市更新协调元素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1.泛文旅产业发展是基础

城市更新的第一基础就是产业发展。据统计,21 世纪以来,我国文旅产业和文旅消费总收入增长速度基本每年都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疫情前的2019 年,6.63 万亿元的文旅消费收入占整个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11%;4.5 万亿元的文旅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4.56%。以“消费者搬运”为经济本质的文旅产业产生在本地或异地进行终端消费的经济效益。这种搬运的过程就是把市场搬到目的地的过程,除了进行基本的观光消费,文旅消费者还要进行购物、娱乐、交通、餐饮、运动等消费,进而延伸到养老、养生、医疗、保健、会议、展览、培训等休闲消费。消费者非日常的消费热情将目的地文旅消费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起来。

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文旅产业极大地突破传统文旅产业范围,广泛渗透到众多相关产业和行业中,经过产业集聚和产业整合形成泛文旅产业,进而构成要素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基础和前提。城市更新中传统与新兴业态融合共生。通过“点式”街巷的改造,促进城市的有机微更新,产生网络化触发效应,促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和主动改造。城市更新不意味着社区居民不再需要早餐店、洗衣店、杂货店、修理店,城市更新是多维度的文化叠加,是将多维生活、多重居住、共享办公、创意餐饮、多元活动融为整体的一体化设计。解决和提升本地市民的生活需求,适当地引入创新业态,吸引时尚年轻消费群体。目前我国文旅产业有2825 万直接从业人口和7987 万相关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5%,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文旅产业涉及面广、就业层次多、市场广阔,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我国社会的就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部分城市的更新成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城市更新首先要服务于本地市民生活,并且合理恰当地商业运营,进而吸引本地休闲和外地旅游消费者,引进更多年轻载体和鲜活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活络老街老区。

2.消费聚集是文旅产业促推城市更新的直接方式

文旅产业的直接消费包括交通、餐饮、住宿、门票、娱乐、购物、休闲等。中国是人口大国,在人均GDP 超5000 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文旅消费支出能力与意愿增强,文旅人口大幅度增长,这是世界文旅史上最大规模和最快增长的市场。带动相关产品供给的文旅直接消费带来很大的拉动效应,形成“本地型消费经济”和“出游型消费经济”,对税收和就业做出很大贡献。由于文旅产业涉及的面较广,与其他产业之间也存在相互交叉现象,因此文旅消费的统计并不是很全面。文旅消费不仅是消费者在传统观光休闲度假过程中的直接消费支出,还包括农产品、艺术品、收藏品、文化纪念品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娱乐活动、运动康体、养生理疗、养老服务、会展培训、研学修学等服务消费①张采青:《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湘潭大学2015 年硕士论文。。人们文旅消费行为已经超越一般理解的消费,成为一种复合消费方式。

实际上文旅产业具有两个面,一个面是产业,因为消费规模的聚集构成的服务业聚集。另一个面是服务,文旅消费的发达也是消费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准、生活文明程度提高的充分展示,对城市品质提出新要求。从文旅产业到城市更新的主要机理,就是沿着文旅消费、文旅产业、文旅产业集群、文旅产业带动城市更新这条线索去探索发展规律,理清“通过产业整合与产业带动,深度参与城市更新主题,并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路线图。文旅产业在推动城市更新的机理与价值取向上,拥有明显的动力性和未来性,即文旅产业能够引导消费、形成聚集、改善环境、提高幸福值,具有城市更新优选推进产业的典型特征。比如2012 年耗时8 年的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街区改造工程完工,实施主体通过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塑造、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以及引入伦敦艺术大学,营造了良好的街区文化氛围,目前已成为一个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又有鲜活的商业气息的城市更新典范。就像芒福德所说,“城市必须回归丰富人性、发展人的潜能和提供心灵的栖息场所的意义。”②[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版,第102-103 页。

3.泛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促推城市更新

和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文旅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综合性强,复合型结构的文旅产业的产业要素包括服务性要素,即观光、餐饮、购物、娱乐和交通等,以及生产性要素,即旅行服装、旅游酒店、旅行装备和旅行车船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多种要素和产业类别都是文旅产业能产生的深远带动作用。每一要素都能单独构成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在泛文旅产业整合的架构下,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据联合国统计署的具体测定:文旅业拉动的相关行业达110 个,文旅业对各行各业的贡献率可以量化,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客运的贡献率超过8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③摘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文旅引导的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形成本地化产业的集聚。例如,茶叶、竹笋、奇石、饰品等作为特产,基本都依托于文旅的带动,形成优势化的集群产业。

泛文旅产业整合发展,形成了产业的聚集、集成与集群化,由此带动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逻辑加以说明:文旅产业要求场所,这些空间形成了文旅区;文旅区是一种产业发展区,与产业园区相似,同样需要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吃住玩的场所、为员工提供住宿设施、为拆迁的市民提供安置社区,这一切形成了文旅区作为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化发展。

图1 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机理

4.文旅产业赋能的城市更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近年随着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文旅除了成为具备居住价值提升城镇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外,也具备产业要素,为城市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我国文旅产业开发和其他产业发展趋于融合,进而与城市更新和区域发展全面结合,形成文旅产业引导下泛文旅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市更新综合开发模式。产业聚集与聚合是区域发展的主体模式。在后现代社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聚集与聚合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升级的标志。依托于现代服务业的城市更新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与方向。例如,上海、广州、长沙、青岛等地的城市更新,充分体现了文旅产业带动下的城市新业态与新风貌的巨大效应。城市更新是以产业发展为前提的,而文旅休闲度假以及由文旅引导的泛文旅产业聚集(休闲农业、养老康疗、会议会展、餐饮住宿等),是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文旅产业带来的景观环境改善、休闲服务提升、文化交融、居民幸福指数增强等,都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升级要素。在内需消费产业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方向下,以文旅产业为引擎的城市更新,将大大推动中国休闲度假时代城镇化的进程。

城市更新不是一锤子买卖,往往会面临一个“未旧先衰”的情况,因为我们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升级也较快,有些地方的城市更新做完后,可能外观上看着还可以,实际上从产业内容、适配度以及对于人的需求满足来看,已经是落后了。城市更新的核心目的除了让人觉得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解决民计民生,激发社区活力,让更多的人愿意进入,最终使业态需求得以复苏,能够持续性地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主动改造,老城区才能算是真正被激活了。文旅的运营、文旅的置入,能够真正让整个空间不会是在改造完成之后还是一个死空间,它会整体让我们的空间体系变得活灵活现,会有新的和原本的居民参与到这个空间里来。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设计需基于现状出发,对城市进行重新解读与包装,不仅满足原有居民的生活功能,服务于本地市民生活活动,还需增加更多可能性的场地功能,让居民在这个空间里唤起记忆,延续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时满足更多年轻人的审美喜好。

三、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路径

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对城市功能优化提出宜居、宜业、宜游、宜享四个新要求。宜居是对城市的基本要求,城市要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在城市更新行动中,最基础的是要改善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加快补齐生活设施短板,提供完善的便民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市活力。宜业是城市发展要点,城市要强化产业导入和转型。在城市更新行动中,产业更新最重要的是对老旧厂区的改造,要把存量产业用地纳入提质增效范围,加快转型升级或打造新兴产业空间,实现动能转换,营造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并对工业遗址进行释放的活化利用。宜游是城市文明标志。在城市更新行动中,要特别注意主客共享空间的打造,一方面推动城市商业步行街、古城古街向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文旅品牌塑造、城市风貌展现,来构建宜商宜游的城市空间,让游客也能触碰到城市的新气质和新活力。宜享是未来城市面临的重点课题。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和“百岁人生”的到来,享老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城市更新方向,除了街心公园、街边公园的慢行城市停驻空间的改造,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方面是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提升环境的安全度、舒适度和便利性,与老旧小区升级等无缝结合,另一方面则是医疗、康养产业及服务业态的充分导入。

(一)文脉价值的时代赋新

城市更新是在已有的城市格局里选择性地实现“新城代谢”,其中城市文脉是城市肌理中的精髓。一个城市在其历史长河中,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性格”。城市更新的文脉传承,既要有文化传承发展的国际视野,又要有文旅融合创新的市场导向,契合时代发展、符合人的需求、实现经济价值。从宏观角度来看,一定要做好城市更新规划,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系统化梳理城市历史文化体系,明确城市文化品牌方向,统筹塑造城市精神、基调和风格,并制定相应的文化传承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微观上,形成一系列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微”项目,与历史遗迹、历史文化街区、知名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并将城市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纳入线路的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在文旅融合中盘活城市文化资源,讲好城市文化与城市更新故事①赵峥:《城市更新与文化活力:多维属性、形态特征与实现路径》,《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9期。。

(二)景观风貌的特色更新

城市风貌是城市物质形态、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的综合集中体现,是长期积淀呈现的结果。其特色风貌落实在载体上,主要是通过建筑和景观体现的。文旅要素的融入将更加有效地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积极引导老建筑活化利用,引入文化、商业、创意产业等业态,逐步焕发老城区活力,实现我们对宜居城市的构想。一方面是“风”的构建。即人文取向的软件系统构建,包括构建历史文化之风、自然生态之风和市民生活之风。历史文化之风是城市风貌的源泉,是促进城市风貌形成的内因。自然生态之风是城市风貌的基础,是城市风貌多样化的前提。市民生活之风是城市风貌的主体,维系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是“貌”的更新。即城市总体环境硬件系统的构建。围绕城市文化主题,提升天际线、色彩等城市街区和景观构筑等公共界面设计,重点把控历史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和提升等。“貌”具体包括城市自然景观系统、城市建筑景观系统、公共空间景观节点、城市街道景观系统、城市色彩营造系统、城市亮化系统等。

(三)游憩导向的设计更新

游憩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33 年《雅典宪章》中,并将其列为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居住、游憩、工作和交通)之一②《雅典宪章》,1933 年8 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 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文件。。随着大众休闲生活方式的深入,城市作为游憩需求和供给的集中地,其游憩空间的载体作用将越来越大,因此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游憩活动及游憩空间的活力更新。游憩更新最终应构建出主客共享、要素集聚的慢生活吸引力系统和休闲化氛围。可归纳为“基于三个基础,关注六个层次”。三个基础是指环境的舒适、文化内涵的梳理、游憩空间的形成,即“慢生态、慢神态、慢仪态”;六个层次是指主客互动的游憩模式、主题明确的游憩线索、富于变化的游憩节奏、功能复合的游憩内容、立体塑造的游憩氛围、深省顿悟的游憩效应。通过游憩的六个层次创新,最终将游憩落实到空间设计、建筑改造、景观提升、游乐互动、照明设计上,将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游憩作为民生工程和社会服务,有效地提供给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

(四)科技赋能的智慧更新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城市更新行动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创新,并积极打造城市数字文化产业、更新数字化体验场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更智能。一方面鼓励文旅企业和科技企业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园区、高科技园区、文化社区等城市文化发展载体的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到城市更新行动中,提升城市文化资源配置、优化城市文化生产方式、美化城市文化建设形象。另一方面是借助新技术革命,推动文化产业布局与存量空间的改造提升相结合。抓住老城区、老厂区、老商区、老住区四大城市更新场景,围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深度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娱乐、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产业新业态①赵峥:《城市更新与文化活力:多维属性、形态特征与实现路径》,《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9期。。以科技驱动激活旧有城市空间,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结 论

总而言之,城市更新在于我们要保有对城市生活的理想,而城市更新的实施关键在于有效地把居民生活和空间结构落实到活的业态上,落实到能够互动和可持续的产业内容上,而不只是就文化做文化,就价值做价值。它一定是结合了生活本身的经济逻辑、文化逻辑以及一体化的结构,通过文旅创新推动城市更新进而实现我们对未来城市的构想。文旅产业赋能的城市更新关注文化、空间和经济的共生共荣,重视新业态植入、跨界运营以及文旅产业引擎带动的城市功能优化,实现城市长远价值效益。这种城市更新坚守可持续发展,以城市文化为线,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改造和重新利用,挖掘空间的多元价值,改善人居环境、修复生态,赋予城市新的生命与价值,并期待探索更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个城市的兴衰其实并不取决于它的自然条件能养多少人,而在于它有什么理由吸引并留住这些人,城市是因人而兴,也是因人而衰的。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再来谈城市更新的机理,才会明白为何我们要说“城市更新不是房地产,不只是旧城改造,不是简单的拆除重建,或者涂脂抹粉”,因为那些建筑层面的东西无法完全承载一个城市的命运。回到城市发展的本质,城市更新只能是“因人而新”,要激活那些砖头瓦片背后的经济,让那些闲置的、荒废的、低效的城市资产重新注入内容、创造就业、完善生态、恢复活力。城市更新应该做的是提质增效,而不是盲目扩张,在根本不需要的地方制造新的城市垃圾。工业革命时代是劳动溢价的时代,科技革命时代是知识溢价的时代,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认知溢价才是核心推动力。拥抱变化,改变认知,才能建立发展与文化的链接。把人当做目的,而非手段,以文化为城市更新的脊髓,才能让文化熔铸进城市的每一角,才能让城市成为承载时光之所在。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文旅文化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TOD/城市更新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