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2023-07-21 16:30方琼汕
家长·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资源生活

方琼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必修课,对小学生知识、技能、思想的培养提升有重要作用。项目式学习强调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和牵引,根据任务发现问题、思考探究、设计产品、解决问题,注重提升实践的探究性、可行性和应用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项目式学习作为与之相契合的新的学习方式备受重视,因此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备可行性。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效果,开发丰富、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是必要前提。当前教师对学生身边资源以及校内校外资源的开发存在不足,因此,教师要以项目式学习为指引,科学开发生活、校园、社会中的各项资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课程顺利开展,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开发价值

开发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工作,基于项目式学习开发实践课程资源能够保证资源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研究小学“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指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出发,从学习、生活、社会中提取素材,并将其设计转化为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在这一主题下思考、探究、实践、体验等,该课程通常具有跨学科性质,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新课改中提出的概念,指具有教育价值的,能够应用于学校实践课程的物质或精神等方面的资源。资源中可以包含文化、生活、社会、自然等各方面内容,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多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程资源,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又需要大量资源支撑和辅助,因此,课程实施过程中通常需要学校或教师自己搜索、筛选、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内容、形式、质量等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学生发展,并且每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方法、学生特点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发、选择和利用实践资源方面,学校和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个性化、特色化的实践资源。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完成实践育人目标的核心课程,开发优质的实践课程资源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小学生面临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加多样复杂,个体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日益增大,为适应社会、获得长远发展,须掌握足够的知识、具备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开发优质的实践资源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信息和生活信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往往仅关注书本内容,对社会、生活等关注较少,不利于提升认知和拓宽视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及规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所裨益。

二、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一直非常重视,旨在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课程资源開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课程资源质量和课程实施效果,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生活资源未得到科学有效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需从生活情境中提取素材并确定实践主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差距,不同地区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化发展等各有特色。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各地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关注学生发展需求,针对性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践素材,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小学所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如有的教师直接使用课程中附带的资源包,未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有的教师仅从网络中搜索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感受,与学生生活和发展需求相去甚远,致使课程资源的实践性达不到预期。

(二)学校实践资源未得到深入全面开发

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教育、成长发展的核心阵地,学校中包含教师、教材、设施、实践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需要依赖各项学校资源的支持。在这些教学资源中,实践资源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的必修课,学校是学生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校资源没有得到深入全面的开发,一是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实践课程不够重视,仅关注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认为实践课程可有可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流于形式,校内实践资源开发也就可有可无。还有部分教师资源开发意识薄弱,认为校内缺乏有价值的实践资源;二是虽然很多学校鼓励教师开发校内资源,但是部分教师能力有限,尚未将自身角色从课程的执行者转为开发者,资源开发无处下手,或所开发课程资源随意性较大且质量不高,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三)校外实践资源未得到广泛深入开发

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目的是使他们更好适应社会生活,能在实际生活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具备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因此,校外是小学生实践的必备场所,开发和利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至关重要。校外存有丰富的实践资源,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重要作用,如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俗、社会生活等,教师可以从这些社会资源中挖掘开发丰富的实践课程资源。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校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不足,一是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存在局限性,开发利用资源时仅局限于学校或住所周围的社区、街道、特殊机构等,导致学生的实践内容和认知受限,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二是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当地特色实践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虽然不同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有差距,但各地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农村地区的山野、养殖场、田地等,这些都是具有特色的天然实践基地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和科学开发。

三、小学“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欠缺科学性和深入性,导致实践课程资源质量不高,而“项目式学习”可以将实践课程目标分解为不同的项目,教师可以在项目的指引下,针对性地开发实践资源,提升课程资源质量和实践活动效果。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贴近学生生活,开发实践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实践的任务之一是带领小学生发现生活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生活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资源开发途径,对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師要重视生活中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中选择可用于实践的资源,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思考、探究和实践,自然而然地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亲人、家务、饮食、职业、生活环境等都可以作为实践的素材资源,教师可以依照这些内容设计实践项目,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设计“为全家做一道菜”实践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要获取所做菜式的菜谱,可以通过上网或看书查询,也可以询问家长亲人。在这一过程中,很好地锻炼学生搜集信息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获取菜谱后,需要按照菜谱准备食材,要列出菜单并到市场或超市买菜,对学生梳理信息以及对外沟通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食材准备好后,需要按照菜谱一步步地完成菜品的准备、制作等,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得到有效锻炼。因此,贴近学生生活,开发“项目式学习”实践资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深挖学校素材,开发实践课程资源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主体,学校和教师肩负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但在开发实践课程资源时,学校资源容易被忽视,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学校的实践资源有限,不适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中存在很多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实践资源,如硬件资源中的花草树木、实验室、体育场、网络中心、展览馆等可以作为实践场地;软件资源中的学校历史、文化、特色、优势、课程资源等可以作为实践活动的思路和资源。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校园资源和素材,根据校园资源的内容设计“项目式学习”,再以“项目开发和利用”实践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的植物或土地资源设计“探究植物”综合实践项目,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自行讨论将要研究的植物,要求学生制定植物的种植、观察、记录计划并分工实施。在项目任务和行动计划的指引下,教师会自觉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实践资源,如学校的土地、工具、网络、书籍等。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准备植物种子,进行土地整理、播种、施肥、浇水、记录生长情况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搜集信息、团队合作、动手实践、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同时学校的实践资源也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依托现实社会,开发实践课程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探索、适应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要落脚于社会生活。当前社会中包含诸多适合小学生实践的资源,相比生活中以及校园中的实践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的类型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对小学生认知、理解、思考、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有效。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社会中的实践资源,引入“项目式学习”,利用项目带动资源开发,如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文化、风俗、新闻时事等都可以作为实践课程的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了解台风”“了解暴雨”“地震来了”等项目,开发社会自然资源,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学生通过观察、网络查询等方面了解这几种自然现象的表现特征等,研究自然现象的成因、危害、预防措施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探究、思考分析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再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项目式学习”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如“研究当地方言”“寻访当地美食”“探索历史古迹”等,这些项目任务可以很好地带动和指引学生自主查找搜索相关资料、实地探访或询问当地人员,促使社会特色文化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实践课程资源也得到有效拓展。

四、结语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积极开发实践课程资源是提升实践质量和效果的必经之路。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项目式学习”教学策略,开发生活、学校以及社会中的各种实践资源,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资源生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