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价值及开发策略

2023-07-21 23:08林美钦
家长·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绘本生活化幼儿园

林美钦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基础教育领域所倡导的理念,同样,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价值,并科学制定开发生活化课程的策略,结合幼儿的各项特征和身心成长规律灵活设定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使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价值及开发策略展开剖析,希望为幼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价值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主要是指在设计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期间,将幼儿课程与幼儿的感性经验和真实生活相互关联,引入有价值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增强幼儿教育的人文关怀,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增添生活意义和生活色彩。

开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能够促使幼儿健康成长,提升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幼儿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果直接让幼儿参与活动、学习知识,会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只有让幼儿园课程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用形象、具体、可感知的生活化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去感悟和实践,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身体。同时,构建和开发生活化课程,能够触动幼儿心灵,引发幼儿情感共鸣,带给幼儿良好的精神愉悦感,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积累更多生活经验,为之后参与学习活动做足准备工作。

幼儿园教育工作力求培育完整、本真的幼儿,要想实现以上教育目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构建生活化课程,让幼儿在真实的世界中收获知识和经验,增强幼儿的智慧,使幼儿收获快乐和幸福,滋润幼儿的情感,引导幼儿释放童心和天性,这样幼儿才能积极地参与幼儿教育活动,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质量。

二、当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开发误区

(一)片面理解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意识到将幼儿教育与生活关联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期间,存在片面理解课程与生活之间关系的问题,无法科学构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在“课程源于并高于生活”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会在课程中引入一些生活案例和生活素材,但是却没有关注幼儿的喜好和学习需求,只是机械、单一地将生活元素和课程内容糅合在一起,不仅无法体现出生活化课程的优势,而且无法帮助幼儿释放天性。

(二)缺乏整体考量,儿童立场失真

在构建和开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期间,存在缺乏整体考量和儿童立场失真的问题。当前教师重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成长规律,意识到了在构建生活化课程中要尊重幼儿的喜好和想法,在实施生活化课程活动过程中也会有意识、有导向地引导幼儿关注生活,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学习契机。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教师缺乏对生活化课程内涵的正确认知,在课程活动中只是单纯地为了展示生活内容,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策划方案,打击了幼儿参与生活化课程活动的自主性,无法体现出生活化课程的优势和价值。有的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程期间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设计生活化課程,但是幼儿却不感兴趣,这表明教师需要修正教育理念和模式,站在幼儿角度去探索生活化课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注重知识技能,忽视态度和情感养成

在构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期间,存在注重知识技能,忽视态度和情感养成的问题,无法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很多教师关注和了解生活化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将生活化课程作为一项独立课程,但是依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提出,幼儿总是有奇怪的想法,如果一直遵循他们的意见,那么很难管理幼儿。由此可见,教师依然追求显性和外在的教育效果,忽视了隐性经验的积累和生成。在构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存在教育功利性的行为,将更多关注点聚焦在幼儿学习成效方面,忽视了让幼儿真正去积累生活经验,不利于促使幼儿综合成长和发展。

三、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构建自然生态活动区,开展生活化课程

1.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生活化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要通过构建自然生态活动区的形式,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让幼儿在自然生态活动区中积累生活经验和技能,培育幼儿积极的情感,提高生活化课程活动质量。每一个幼儿都热爱大自然,这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童真之处,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幼儿构建自然的教育环境,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生活化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到,不和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教师要带领幼儿挖掘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通过原生态游戏区、沙水乐园、亲子农场等形式,带领幼儿感知春夏秋冬的更迭和变换,促使幼儿与大自然互动,了解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的生活规律,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以及劳动的传承和生息,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本质和生活本色。

2.巧妙融合自然环境。

在开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要注重巧妙融合自然环境,以丰富生活化课程内容和素材,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游戏活动中自然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素材,能够为幼儿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培育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喜爱有趣、生动的游戏,教师要重视游戏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巧妙融合,因地制宜地开发自然资源,如利用生活中的树桩搭建“森林大冒险”游戏活动场地,鼓励幼儿自主构思游戏情景,幼儿通过搭建独木桥、木桩走道等设定探索类型的游戏项目。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玩伴,在互相鼓励与合作中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环保话题,让幼儿意识到现在游戏中所使用的树桩原来都是一棵一棵的大树,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情感。

3.利用自然环境促使幼儿成长和发展。

在开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利用自然环境促使幼儿成长,为幼儿打造和谐、自然、温馨的生态活动区,促使幼儿自主探究。教师要将生活化课程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尊重并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掌握幼儿独特的探究形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从中积累更多生活经验和学习技巧。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用心领悟《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精神,为幼儿打造开放式的活动区域,改变以往保守的室内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自然生态活动区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培育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尝试、不怕困难、自主实践的品质。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动植物、行走崎岖的石子路等,从中获得独特的活动体验,为之后参与现实生活奠定基础。

(二)基于生活化课程开发,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在构建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要创新幼儿教育理念,积极开展绘本阅读活动,让幼儿成为生活化课程活动中的主体对象,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等,体现生活化课程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1.基于生活,选择内容。

在构建和开展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要重视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围绕生活案例和元素选择绘本内容,让绘本阅读成为生活化课程的一部分,讓幼儿在阅读中积累并获得生活经验,能够联系、回忆、想象生活情境,积极地参与绘本阅读,获得良好的阅读感悟。教师要善于捕捉一些热点话题,把握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契机,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融入生活元素。教师要意识到“一日生活皆课程”,将生活作为构建绘本阅读课程的重要支点,时刻解读和关注幼儿的言行举止,聚焦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感兴趣和发生的问题来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绘本素材,并提出问题:“你们了解端午节吗?端午节时你们都是怎样度过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探究,之后再让幼儿参与绘本阅读,积累更多生活经验和知识。如在《小艾的端午节》绘本中蕴含着浓郁的中国特色,主要讲述了小艾到古镇过端午节的趣事,绘本画风淳朴,蕴含着优良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带领幼儿用心挖掘绘本中的生活元素,如做香囊、放河灯、包粽子、赛龙舟等,这些都传递着浓烈的亲情,从而让幼儿感知实际生活中传统节日的美好和温馨。

2.优化过程,再现生活。

在开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要重视优化教学过程,将生活化教育作为导向,在讲解知识和开展活动期间再现生活案例和元素。教师要围绕幼儿的情感需求、学习逻辑和年龄特征选择绘本素材,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之前为幼儿阅读绘本内容的形式,通过拓展阅读、完整阅读、集体阅读、自主阅读、师幼共读等形式,鼓励幼儿主动思考,促使幼儿与绘本故事间深度对话。例如,在《小艾的端午节》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展示绘本封面,让幼儿结合封面内容猜想绘本故事,以引入端午节话题,让幼儿想象过端午节的情景和习俗,引入生活元素。其次,在构建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要让课程活动回归幼儿的现实生活,如在阅读《小艾的端午节》绘本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包粽子,从中感知节日的温馨,升华幼儿的情感,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构建生活化美术课程,提高教学成效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课程活动中,通常都是教师为幼儿展示作品,让幼儿模仿、观摩,或者通过手工活动的形式,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多美术教育内容幼儿无法理解,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美术知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重视构建生活化美术课程,以提高美术教育成效。

1.精选幼儿熟悉的生活素材。

在正式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精选幼儿熟悉的生活素材,以点明主题,让幼儿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活动形式有初步认知,唤醒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自主性,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例如,幼儿对动物和植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花卉和绿植,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的联想和回忆,增强幼儿的自主创作意识,将所见所想用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同时,教师要围绕幼儿的喜好选择生活化的教育素材,如幼儿活泼好动,对球类项目和游戏项目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中展示足球和篮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自主参与美术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如百变校巴、变形金刚、米老鼠等,教师可以引入这些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卡通素材,鼓励幼儿自主创作,积累更多绘画技巧。

2.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幼儿学习动力。

在开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要重视创设生活情境,以开展生活化课程活动,唤醒幼儿的学习动力,使幼儿更专注参与美术活动。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熟悉的情境,让幼儿自主绘画和欣赏。例如,在美术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梦中的小孩》卡通绘画作品,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轻音乐,对幼儿进行提问:“你们在睡觉时会做出哪些行为呢?”幼儿立马可以联想到做梦,教师再引导幼儿回忆做过哪些梦。教师让幼儿用心欣赏《梦中的小孩》卡通绘画,鼓励幼儿绘画《梦中的小孩》。为幼儿营造熟悉的情境,能够让幼儿自主绘画、想象、思索,训练幼儿的想象能力。

其次,教师要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开展美术活动,如幼儿园中的植物开花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赏花,让幼儿观察木棉花、杜鹃花、牵牛花等,幼儿在闻一闻、看一看、讲一讲中感知大自然的美好,之后融入情感去绘画,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美术生活化课程活动效率。另外,在开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要引用一些幼儿熟悉的美术素材和生活素材,这样幼儿更容易理解,唤醒幼儿的学习动力,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生活化教育资源,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课程的重要意义,重视生活化课程的开发工作,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让幼儿回归日常生活,时刻关注幼儿的身心成长,引导幼儿积累经验知识,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同时,在构建生活化课程期间,教师一定要参照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构建生活化课程,将日常生活资源作为教育内容,引领幼儿走入生活世界,体现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幼儿教育活动质量。

猜你喜欢
绘本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绘本
绘本
绘本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