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的运用 *

2023-08-03 03:32杨雪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效果医学

杨雪飞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教研室,天津 300270)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在人类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的各个环节中,都贯穿着医学免疫学知识,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医学生至关重要。但医学免疫学知识具有复杂网络性的特点,内容抽象难懂,各章节之间联系密切,而且涉及很多分子和基因水平的知识,既难教又难学。根据我国高校对于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并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1])和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特点,探究课程思政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中的教学效果。

医学免疫学是推动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医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中蕴含诸多的思政元素,尤其适合实施课程思政[2]。但目前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讲授、轻学习,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3]。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医德高尚、救死扶伤、勇于担当的医学事业接班人,课程负责人首先提高自身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多次参加线上、线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并组织团队成员集中研讨分享经验,深入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具体知识点为承载点,精心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使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授课教师可合并讲授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2 门课程,更方便实现学科整合,锻炼学生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这种教学改革,从价值引领、传授知识和能力提升3个维度为祖国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18级护理学专业1~1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1~6班共157名学生设为实验组,7~12班共146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实验组男生54人,女生103人;对照组男生50人,女生96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已完成组织学与胚胎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实验组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法讲授,对照组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法讲授。2组学生授课教师相同,2组学生在年龄、性别以及医学课程学习背景方面无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对本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均已知情并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前问卷调查 对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17级眼视光专业、2017级护理学专业、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共650名学生进行开放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3个方面:(1)理想信念;(2)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及困难;(3)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结果:59%(383/650)的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69%(448/650)的学生认为学习医学免疫学很困难,60%(390/650)的学生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因此,基于本次问卷调查,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法,以期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

1.2.2 教学方案实施

1.2.2.1 实验组 根据学科特点,围绕以下3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法。(1)绪论中围绕传染病历史、免疫学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免疫学有关的诺贝尔奖等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免疫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列举中国在传染病史中为世界做了哪些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免疫系统整体知识框架,明确学习方向。(2)找出思政元素和免疫系统的共同点,用打比方、列举案例等手段,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系统化。以往课程思政主要注重德育教育,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涵盖了美育教育和体育教育。下面列举具体知识点说明:①研究发现,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动员学生们科学运动排汗,提高抗病能力,同时与全民健身战略相契合。②通过人们赏花、饲养宠物等生活中的美好画面引出超敏反应性疾病,实现了美育教育与专业知识自然结合。(3)课前引导实验组的学生预习,根据教师设置的关键问题,查阅资料了解重要免疫学发现及与目前所学理论知识的关联性。课堂教学中,将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结合,讲解免疫学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课后设置病例分析题目(花粉过敏症、新生儿溶血、移植排斥反应、青霉素过敏、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菌素实验),实验组每班分4个讨论小组,以病例为基础来分析免疫学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利与弊,以及具体临床表现。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锻炼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辩证思维分析医学免疫学的问题。

1.2.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前不引导学生预习,课堂全部由教师单方面讲解,不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学科整合,不设置病例分析,不布置课后作业。

1.3 观察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随机选取5 次课签到,计算每次课出勤率,取平均值。授课过程中由教师设置综合性问题,随机提问5 次,统计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百分比并计算平均值。2 组期末考试均采用纸卷、闭卷形式。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实验组出勤率、主动回答问题比例及期末成绩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 s)

表1 2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 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P值人数157 146期末成绩/分77.78±0.02 75.25±0.01<0.05出勤率/%97.72±0.01 95.87±0.02<0.05主动回答问题/%18.32±0.01 15.56±0.01<0.05

2.2 实验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8%(154/15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对医学免疫学的兴趣;96%(151/15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深奥的专业知识;96%(151/15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可以感受到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引领,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明确了学习目标。

3 讨论

3.1 课程思政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期末成绩、出勤率及主动回答问题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法很满意。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教师提供参考。

3.2 课程思政教学法可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课程思政的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5]。本课程中挖掘了思政元素和免疫系统的共同点,用打比方、列举案例等手段,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系统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例如:在讲授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时,把免疫细胞比喻为保卫人体的军队,把中枢免疫器官比喻为培养士兵的军校,把免疫分子比喻为军队的武器,免疫系统具有攘外安内的作用,正如一个国家排除外忧内患才能国泰民安。通过这种讲授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奉献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3.3 课程思政教学法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劳动的习惯”[6]。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进入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阶段[7]。以往课程思政主要注重德育教育,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教学过程涵盖了美育和体育,思政元素覆盖面更广。

4 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法符合我国教育方针,有助于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得到学生一致认可和好评,可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为专业课教师实现育人提供参考,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免疫学教学效果医学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