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肺开窍散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

2023-08-03 03:31康昭河刘晓春贺小飞许小林邓军华司马贞华王玉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热型严重者温肺

李 奇 康昭河 刘晓春 刘 毅 贺小飞 许小林 邓军华 司马贞华 王玉玲

(1.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中医科,江西 吉安 343000;2.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骨科,江西 吉安 343000;3.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药剂科,江西 吉安 343000;4.江西省吉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西 吉安 343100;5.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吉安 343000;6.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呼吸科护理部,江西 吉安 343000)

变应性鼻炎是指肥大细胞结合初次接触变应原形成的IgE 抗体,在与变应原再次接触时,IgE 抗体与经抗原提成细胞改造后的变应原立刻结合活化,刺激炎性介质激发释放引起鼻黏膜发生慢性非感染性炎性病变的一类病症[1]。

变应性鼻炎归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灵枢·五阅五使》云:“鼻者,肺之官也”,指出肺在窍为鼻,肺津充足、肺气宣畅,鼻窍得养而通利;肺津亏虚、肺失宣发,则鼻窍失润而致病[2]。目前国内临床将中医特色疗法普遍运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案中,中药穴位贴通过在皮肤特定穴位上直接贴敷膏状或药饼状等剂型的皮肤刺激性中药,利用药物对皮肤穴位的刺激从而发挥外治法的整体调节作用[3,4]。本研究针对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开展温肺开窍散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以探究其临床作用。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4 月—2022 年5 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就诊的60例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抽签法均分为穴位贴敷组和中药组,各30 例。其中穴位贴敷组患者男17 例,女13 例;年龄19~56 岁,平均年龄(27.24±3.65)岁;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5.34±1.48)年。中药组男15例,女15 例;年龄19~53 岁,平均年龄(28.17±3.54)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6.05±1.52)年。对比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干预前2 周均未经口服或其他方式使用抗过敏药物者。(2)所有患者年龄18~60 岁。(3)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肾病变者。(2)合并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哮喘、鼻窦炎者。(3)无法配合治疗,或伴随残障者。(4)鼻中隔偏曲明显或先天性鼻畸形者。(5)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穴位贴敷组: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细辛8 g,白芥子10 g,枳壳10 g 等。贴敷取穴:胃俞(双)、脾俞(双)、膏肓(双)等。制作存放:将全部药物研粉,鲜姜汁调成稠糊状,在容器内密封存放待用。使用方法:取约0.5 g 黄豆大小的生药并将其压成饼状,随后采用大小为2 cm×2 cm 的透气胶布将药物在需要贴敷的穴位上进行固定。设定一次贴敷时间为6 h,每周1次,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周。中药组:在中药穴位敷贴基础上配合温肺开窍散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地骨皮10 g,桑白皮10 g,地肤子10 g 等。随症加减:咽痒严重者加蝉蜕6 g,牛蒡子15 g;咽痛红肿严重者加金银花10 g,罗汉果10 g;无涕严重者加南沙参15 g,黄精10 g;流浊涕严重者加鱼腥草15 g;咳嗽严重者加款冬花10 g,射干8 g;多汗严重者加浮小麦12 g,碧桃干8 g;清涕如水严重者加干姜8 g;畏风恶寒严重者加桂枝10 g,川芎10 g;大便溏薄严重者加益智仁8 g;脘腹饱胀严重者加枳壳10 g,木香8 g,砂仁5 g;四肢倦怠乏力严重者加升麻8 g,黄芪10 g。服用方法:取500 mL 清水,采用大火煮沸后调至文火继续煎煮至汁液300 mL,将上层清液200 mL 盛出,患者于早、晚温服。每日1 剂,3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周,其余治疗措施与穴位贴敷组保持一致。

1.4 观察指标干预期间中医次症单项积分应用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进行评估;生活质量测评选取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估;干预前后观察2 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次症单项积分对比干预后,中药组患者便溏、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腹胀、头昏头重、乏力及口苦口黏等中医次症单项积分均低于穴位贴敷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干预前后中医次症单项积分对比 (± s,分)

表1 2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干预前后中医次症单项积分对比 (± s,分)

注:与穴位贴敷组干预后比较,1)P<0.05。

项目穴位贴敷组(30例)干预前1.08±1.05 1.42±1.12 1.43±0.92 1.26±0.83 0.95±0.83 0.98±0.72 0.87±0.81干预后0.81±1.02 0.92±0.91 0.88±0.81 0.85±0.62 0.73±0.46 0.83±0.43 0.77±0.48便溏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腹胀头昏头重乏力口苦口黏中药组(30例)干预前1.09±0.78 1.07±0.92 1.58±0.91 1.25±0.88 1.25±0.84 1.16±0.76 0.92±0.79干预后0.17±0.531)0.25±0.771)0.48±0.341)0.63±0.221)0.54±0.221)0.54±0.171)0.44±0.311)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对比干预后,中药组患者情感、眼部症状、鼻部症状、实际行为、非鼻部症状、睡眠及活动等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穴位贴敷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对比 (± s,分)

表2 2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对比 (± s,分)

注:与穴位贴敷组干预后比较,1)P<0.05。

项目穴位贴敷组(30例)情感眼部症状鼻部症状实际行为非鼻部症状睡眠活动干预后1.36±1.351)1.34±1.131)1.46±1.271)1.44±1.151)2.56±1.341)1.26±1.161)1.32±1.151)干预前3.18±1.86 3.47±1.72 3.44±1.87 3.52±1.58 3.44±1.67 3.92±1.56 3.81±1.64干预后2.35±1.56 2.44±1.54 2.37±1.65 2.26±1.68 2.54±1.73 2.04±1.54 2.42±1.75中药组(30例)干预前3.43±1.76 3.52±1.55 3.37±1.48 3.52±1.46 3.38±1.57 3.87±1.56 4.03±1.45

2.3 2 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对比干预后,中药组患者IL-2、IL-4、IL-5、IL-6、IL-12、PCT及TNF-α等血清因子水平均低于穴位贴敷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干预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s,pg/mL)

表3 2组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干预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s,pg/mL)

注:与穴位贴敷组干预后比较,1)P<0.05。

项目穴位贴敷组(30例)干预前161.22±24.05 6.27±0.92 14.73±1.91 177.68±12.64 3.88±0.67 0.52±0.13 32.33±4.56中药组(30例)干预前160.65±24.02 6.29±0.96 14.75±1.76 178.14±12.53 3.94±0.58 0.51±0.12 32.38±4.63干预后134.13±20.161)5.63±0.581)12.15±1.161)135.34±8.321)4.46±0.851)0.12±0.061)35.92±5.411)IL-2 IL-4 IL-5 IL-6 IL-12 PCT TNF-α干预后147.15±22.41 6.03±0.92 13.63±1.65 152.53±9.14 6.75±1.62 0.27±0.08 37.36±3.22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公认的发病机制分为IgE 依赖机制与非IgE 依赖机制2类,造成异常免疫应答发生[5]。

中药穴位敷贴作为中医特色外治法之一,基于特定腧穴运用中药,兼具经络穴位效应和药物经皮吸收的双重治疗特点。该方法一方面在局部形成药物浓度差,利用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作用,及时对相关组织器官发挥高强度的药理效应,达到双相或单相调节的目的[6,7]。另一方面,即利用药物的间接作用,刺激机体特定腧穴,从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达到缓解症状和降低发病率的目的[8]。

变应性鼻炎临床以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最为常见,本研究针对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温肺开窍散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温肺开窍散作为临床自拟方,其方药组成为地骨皮、桑白皮、地肤子、白鲜皮、菊花、川芎、白芷、辛夷、乌梅、细辛、蔓荆子、苍耳子等。方中重用细辛、苍耳子为君,二者辛散温通,促进肺气宣发肃降协调,鼻窍畅通。辛夷、白芷、地骨皮、桑白皮为臣。地骨皮、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经,是著名经方泻白散中的重要药对,二者联用,可清泻肺中之郁热,与君药一寒一温,相互佐制,共奏清热通窍之功[9];现代药理研究[10]指出,细辛包含一类细辛挥发油物质,不但能够抑制机体释放过敏介质,还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达到缓解鼻塞、抑制黏膜水肿的目的;桑白皮其主要成分为总黄酮和山莨菪内酯,不仅能够平喘止咳,还能抗病毒抗炎;辛夷具有缓解鼻塞、通畅鼻道、减少鼻腔多余分泌物、保护鼻腔内黏膜完好的作用,辛夷挥发油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过敏的功效[11];以白芷香豆素为主要成分的白芷能够缓解鼻黏膜肿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发挥抗炎作用。纵览全方,寒热相兼,共奏疏风通窍、健脾和中、清泻肺热之效[12]。

综上所述,针对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温肺开窍散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控制机体血清因子水平,对其临床证候及预后生活质量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热型严重者温肺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发热的临床特点分析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温肺化纤汤干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Nrf2含量研究
寒性久咳试试盐敷疗法
老觉得自己丑?可能是病
温肺化瘀汤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啰音难消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提取方法对温肺化纤汤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开四关”为主针刺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