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在ERCP后胰腺炎的应用

2023-08-03 03:31曹冬日姚继瑶褚晓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外治鸣音淀粉酶

曹冬日 姚继瑶 褚晓蕾 马 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胆道整形美容外科病房,辽宁 沈阳 110000)

目前,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胰腺及胆道系统疾病诊治的常用方法,但ERCP 作为一种有创的诊疗技术,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ERCP 术后胰腺炎(PEP)最常见、最严重,发生率为3%~15%,会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影响预后[1,2]。PEP 西医常规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生长抑素、硫酸镁等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近些年,中医在临床各种疾病治疗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已有研究[3,4]结果证实大黄芒硝散、大承气汤等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但PEP 患者需禁食,汤剂治疗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本研究将中医外治中的一些适宜技术用于PEP 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5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整形美容外科病房收治的ERCP 术后胰腺炎患者8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6 例;年龄24~74 岁,平均年龄(48.29±11.47)岁。对照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24~75 岁,平均年龄(48.46±11.29)岁。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1)符合ERCP 适应证[5];(2)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非首次实施ERCP诊治者;(2)术前存在胰腺炎者;(3)严重结直肠疾病者;(4)皮肤性疾病者[2]。

1.4 治疗方法2 组PEP 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包括:(1)芒硝外敷腹部:芒硝150 g,研磨后装入30 cm×20 cm 大小的纱布袋内,平铺于腹部胰腺体表投影处,并用腹带固定,12 h 更换1次,每日2 次,共用7 d[3]。(2)中药保留灌肠:将黄柏、当归各20 g,黄芩、黄连、苦参、地榆、白芷各15 g,白及10 g,水煎2 次后过滤除渣,将煎剂冷却至40℃左右,取300 mL 自肛门灌入结直肠内,深度为20~50 cm,保留15~20 min,每日2 次,连续3 d[4]。(3)穴位贴敷:药贴(生大黄、白花丹细末内加入适量姜汁,调至糊状)贴敷于胰俞、脾俞、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处,然后利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成都康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ZCO-S1型)促进药物透入穴位内,每次20 min,每日2 次[6]。(4)穴位按摩:采用补、泻手法用拇指点、按、揉、压胰俞、中脘、足三里、神阙等穴位,以产生酸麻胀痛感等为宜,每穴按摩2~3 min,每日1~2次[2]。(5)药膳指导:按照清热、通腑、运脾和胃的原则,由少量米汤、米粉、藕粉等逐渐过度至半流食,以易消化饮食为主,限制高脂肪膳食,可以辅以山楂、山药、薏苡仁、冬瓜等[2]。

1.5 观察指标

1.5.1 疼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于术后24、48、72 h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VAS评分越高,则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1.5.2 血清淀粉酶术后24、48、72 h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以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5 cm),取血清后,采用淀粉比色法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

1.5.3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腹胀持续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2 组PEP 患者术后24、48、72 h 的VAS 评分均逐渐减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PEP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比较(± s,分)

表1 2组PEP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1 41术后24 h 3.59±1.41 2.82±1.26 2.267 0.027术后48 h 3.08±1.47 2.14±1.02 2.925 0.005术后72 h 2.12±1.34 1.17±0.56 3.642 0.001 F值8.716 21.739 P值00

2.2 2 组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2 组PEP 患者术后24、48、72 h 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逐渐减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段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PEP患者术后24、48、72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 s,U/L)

表2 2组PEP患者术后24、48、72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 s,U/L)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1 41术后24 h 237.82±72.76 147.59±54.31 5.497 0术后48 h 164.48±63.47 121.04±42.92 3.157 0.002术后72 h 129.52±41.74 102.17±32.46 2.892 0.005 F值25.677 8.162 P值0 0.001

2.3 2 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的腹胀持续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PEP患者术后腹胀持续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 s,h)

表3 2组PEP患者术后腹胀持续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 s,h)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1 41腹胀持续时间44.61±4.73 35.32±3.48 8.808 0首次排气时间54.58±4.82 41.39±4.43 11.218 0肠鸣音恢复时间49.14±4.72 40.37±3.08 18.543 0

3 讨论

PEP 是ERCP 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3%~15%[1],其发病机制仍未阐述清楚,研究认为PEP 的发生与机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多方面因素损伤胰腺有关,其中操作时间过长、胆管插管困难及胰管反复插入导丝受损、阻塞胰液分泌是最常见的原因[7]。防治PEP 的相关药物较多,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蛋白酶抑制剂、生长抑素、液体复苏、抗生素等,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8]。

在古代医籍中并未寻找到PEP 或胰腺炎的确切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胰瘅”“脾热病”“腹痛”等范畴[4,9]。中医整体综合治疗强调治护同施的理念,中医外治的适宜技术是中医整体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因此,PEP 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对促进疾病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对41例PEP患者实施基于中医外治理论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芒硝外敷腹部、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等。芒硝是一种含有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加工而成的结晶体,已广泛用于治疗胰腺炎。其味苦、咸,性大寒,入胃、大肠、三焦经,外用可清热解毒、破血行血、散结消肿[3]。现代药理学研究[10]认为其具有抗炎、改善局部微循环、松弛Oddi括约肌、降低胰胆管压力、减少胰淀粉酶分泌的作用。中药保留灌肠采用通里攻下药物,达到通腑泄热、散结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而且保留灌肠还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加快肠管排气,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11]。穴位敷贴是基于经络理论指导的外治技术,将生大黄、白花丹细末内加入适量姜汁,调至糊状敷贴于特定穴位,有效成分经皮肤渗透吸收至脏腑[11]。采用补、泻手法刺激胰俞、中脘、足三里、神阙等穴位,发挥祛瘀止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2组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及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逐渐减低,且观察组各时间VAS评分及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与有些文献报道[2,11]相似。

综上所述,PEP 患者实施基于中医外治的中医适宜技术,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外治鸣音淀粉酶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医外治杂志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