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同治法组方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

2023-08-03 03:32莫小书周月红廖尚上荣三群段春艳常九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证候例数胶囊

莫小书 周月红 廖尚上 荣三群 姜 艳 段春艳 常九州

(浏阳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湖南 浏阳 41030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是一种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异常等聚集发病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以胰岛素抵抗(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临床证候群。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MS 患病率为14%~17%,大约有超过2 亿的患者,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运动减少,MS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它将成为一种普遍的慢性病及公共卫生问题。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游离脂肪酸等在MS 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目前,针对MS 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治疗,再针对MS 的组分进行单一药物治疗,缺乏有效的综合治疗及对因治疗。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对MS 进行病因病机分析,采用“六郁同治法”组方六郁代综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3月—2021年6 月在浏阳市中医医院健康体检和内分泌科门诊确诊的MS 患者14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 例。治疗组中男性38 例,女性36 例;年龄32~62岁,平均为(45.44±4.28)岁。对照组中男性37 例,女性37 例;年龄33~64 岁,平均为(44.65±4.89)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本病中医古籍未有记载,现代中医也无明确诊断标准,但可根据MS 的临床表现,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中医内科学》[5]相关论述,拟定六郁证诊断标准。主症:形体肥胖、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少食纳呆、情志抑郁、烦躁易怒。次症:倦怠喜卧、便溏不爽、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脉:舌暗红或淡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涩。具备主症2 项(舌苔必备);或主症1 项,加次症2 项(舌苔必备)即可诊断为六郁证。

1.3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MS[1]与中医六郁证的诊断标准;(2)新诊断的MS患者,入组前经过2周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的导入期,导入期后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3)选择空腹血糖为6.1~7.0 mmol/L,餐后2 h 血糖为7.8~11.1 mmol/L,体质量指数(BMI)为24~35 kg/m2,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三酰甘油<5.65 mmol/L;(4)入组前未使用降糖降脂药物干预,或服药但停药3 周以上者;(5)年龄≥18 且≤70 岁者,性别不限;(6)3 个月内未参加过其他药物试验者。

1.4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MS常规疗法:纳入试验的所有患者均由固定的专科护士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制定个体化饮食、运动治疗方案,定期督促并确保患者在试验期间能坚持执行。

治疗组在MS 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餐后温开水送服六郁代综胶囊(由浏阳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制备,批号:202008162。药物组成:香附、郁金、枳实、丹参、三七、赤芍、山楂、红曲、大黄、黄连、茵陈蒿、苍术、泽泻、荷叶、僵蚕、法半夏、怀山药、天花粉。胶囊剂型,每粒重约0.5 g),6 粒/次,日3 次。2 组疗程均为12周。

1.5 观察指标以下指标治疗前、治疗12 周后各检测1次。(1)专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并计算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专人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采用美国伯乐公司Bio-Rad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3)血脂常规、肾功能测定: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 醇(HDL-C)、尿 酸(UA)。(4)空 腹 血 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 h 血糖(2 h PBG)、2 h 同步胰岛素(2 h INS)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20×FIns)/(FBG-3.5)(%)。(5)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脂联素(APN)。

1.6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为依据,应用尼莫地平法。中医证候积分统计方法:主症评分以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分0 分、2 分、4 分、6 分;次症评分以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分0 分、1 分、2 分、3 分。总积分为各项积分相加所得。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总积分较疗前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证候总积分较疗前减少≥75%且<95%;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证候总积分较疗前减少≥30%且<7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证候总积分较疗前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方差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64/74)和67.57%(50/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MS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MI、血压及血糖比较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BMI、SBP、DBP、FBG、2 h PBG及HbA1c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BMI、SBP、DBP、FBG、2 h PBG 及HbA1c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MI、血压及血糖比较 (± s)

表2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MI、血压及血糖比较 (±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HbA1c/%6.13±0.31 5.93±0.231)2)6.16±0.33 6.08±0.281)例数74对照组7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8.12±5.25 12.08±4.781)2)27.74±5.32 15.37±5.831)BMI/(kg/m2)27.74±1.85 26.76±1.771)2)27.67±1.79 27.26±1.741)SBP/(mm Hg)144.12±12.84 132.94±7.161)2)143.86±12.78 136.64±8.721)DBP/(mm Hg)85.94±5.24 79.85±3.251)2)85.94±5.18 83.68±4.421)FBG/(mmol/L)6.42±0.56 5.87±0.641)2)6.34±0.57 6.13±0.741)2 h PBG/(mmol/L)9.69±0.88 8.26±1.041)2)9.58±0.94 9.27±1.061)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指标比较治疗前,2 组TC、TG、LDL-C、HDL-C 及UA 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TC、TG、LDL-C、HDL-C 及UA 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指标比较 (± s,mmol/L)

表3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指标比较 (± s,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UA 426.54±102.32 389.26±96.751)2)425.64±103.18 402.86±98.661)例数74对照组7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 5.06±0.5 4.88±0.421)2)5.08±0.62 4.98±0.581)TG 2.36±0.38 2.26±0.341)2)2.38±0.32 2.31±0.341)LDL-C 2.85±0.35 2.63±0.461)2)2.84±0.37 2.78±0.421)HDL-C 1.27±0.18 1.38±0.221)2)1.28±0.16 1.34±0.201)

2.4 2 组患者 治疗前后FINS、2 h INS、HOMA-IR及HOMA-β 比较 治疗前,2 组FINS、2 h INS、HOMAIR 及HOMA-β 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的FINS、2 h INS、HOMA-IR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2 组HOMA-β 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FINS、2 h INS、HOMA-IR及HOMA-β比较 (± s)

表4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FINS、2 h INS、HOMA-IR及HOMA-β比较 (±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HOMA-β 107.86±36.64 117.54±43.861)2)107.66±35.92 110.14±37.191)例数74对照组7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INS/(mIU/L)12.42±2.46 11.44±2.061)2)12.44±2.42 12.16±2.381)2 h INS/(mIU/L)72.54±20.39 64.14±17.821)2)72.64±20.46 70.94±19.851)HOMA-IR 3.26±0.66 2.88±0.561)2)3.24±0.68 3.15±0.641)

2.5 2 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LEP及APN指标比较治疗前,2 组hs-CRP、IL-6、TNF-α、LEP 及APN 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的hs-CRP、IL-6、TNF-α、LEP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2 组APN 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见表5。

表5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LEP及APN指标比较比较 (± s)

表5 2组MS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LEP及APN指标比较比较 (±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APN/(μg/L)5.04±2.64 6.72±2.741)2)5.04±2.66 5.84±2.741)例数74对照组7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s-CRP/(mg/L)3.56±1.24 1.98±0.961)2)3.58±1.28 2.12±1.021)IL-6/(ng/L)4.06±1.44 3.36±1.341)2)4.06±1.45 3.68±1.361)TNF-α/(ng/L)14.74±2.48 13.86±1.951)2)14.75±2.46 14.24±2.241)LEP/(μg/L)13.16±3.25 10.74±3.261)2)13.26±3.42 11.06±3.341)

3 讨论

中医虽然没有MS 的记载,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致病因素等,可将MS 归纳为“肥满”“消渴”“眩晕”“肥胖”“湿阻”等范畴。目前中医学认为,该病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相关[6],还包括劳逸失调、禀赋不足及年老体弱。笔者崇尚丹溪“六郁学说”,《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MS 患者多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坐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食滞内停,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日久郁而化热;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思虑伤脾,脾气呆滞,运化失职,化湿生痰,日久郁而化热,均可导致六郁;久坐少动,气血失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痰浊,聚于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胖。六郁包括食郁、气郁、血郁、热郁、痰郁、湿郁6 种病理状态,饮食不节以食郁为先导,情志失调以气郁为首因,MS 的核心病机为“六郁致病”,病位在肝脾,六郁中可数郁并见,相互夹杂,协同发病;也可一郁为先,相互衍变,孳生发病。因此制定了“六郁同治”方法,化繁为简,拟定出六郁代综胶囊,全方由香附、郁金、枳实、丹参、三七、赤芍、山楂、红曲、大黄、黄连、茵陈蒿、苍术、泽泻、荷叶、僵蚕、法半夏、怀山药、天花粉18 味中药组成。本方以香附、郁金、枳实行气解郁治疗气郁,丹参、三七、赤芍活血化瘀治疗血郁,山楂、红曲消食化滞治疗食郁,大黄、黄连、茵陈蒿苦寒清热治疗热郁,苍术、泽泻、荷叶燥脾利湿、升清降浊治疗湿郁,僵蚕、法半夏散结化痰治疗痰郁,怀山药、天花粉健脾养阴,防止伤脾耗津。诸药合用,六郁同治,共奏行气活血、消食化痰、清热祛湿之功,使气血调和,津液流行,而无郁滞之证。

本研究中,采用MS常规疗法的对照组的BMI、SBP、DBP、FBG、2 h PBG 及HbA1c 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治疗后的BMI、SBP、DBP、FBG、2 h PBG及HbA1c的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表明加服六郁代综胶囊在减重、降低血压及血糖方面较常规疗法效果更好;治疗组治疗后的TC、TG、LDL-C、HDL-C 和UA 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研究[7]表明,减轻体质量能够明显改善MS,包括血脂、血压及血糖等指标都发生改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六郁代综胶囊在降低体质量的同时,改善了糖脂代谢,降低了血压、血尿酸,对MS的治疗具备多靶点、多环节的综合作用。

MS 的共同病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8]。当机体发生IR时,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表现为靶组织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并促进机体代偿性过度分泌胰岛素。同时IR与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9]。MS 是一种慢性亚临床炎症疾病,其发生与诸多炎性因子密切相关[10]。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TNF-α、IL-6 等炎症因子持续处于轻度升高水平,TNF-α、IL-6 升高存在于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紊乱等多个MS组分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和脂肪转运以及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MS[11,12];另外,肥胖患者由于脂肪堆积,导致瘦素大量异常分泌,形成瘦素抵抗,导致其抑制胰岛素分泌能力,形成胰岛素抵抗和MS[13];有研究[14,15]报道,肥胖、慢病及MS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降低,而减重会显著提高血清的脂联素水平。因此通过对上述炎症因子的检测和分析能较客观地评价MS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治疗后治疗组的FINS、2 h INS、HOMA-IR 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HOMA-β 较对照组有增加(P<0.05),表明六郁代综胶囊能改善MS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另外,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hs-CRP、IL-6、TNF-α、LEP 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APN 较对照组增高(P<0.05),表明六郁代综胶囊能减轻MS 的慢性炎症反应,通过调节脂肪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

综上所述,六郁代综胶囊能够减轻MS 患者的体质量、降低血压及血尿酸、纠正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IL-6、TNF-α、LEP 及APN 等因子水平及减轻慢性炎症反应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证候例数胶囊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Shugan Jieyu capsule (舒肝解郁胶囊) improve sleep and emotional disorder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nvalescence patient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Shumian capsule(舒眠胶囊)improves symptoms of sleep mood disorder in convalescent patient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聚焦“毒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