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教授制促进中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为例

2023-09-05 09:50仇文宁孙伟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教授院校高职

仇文宁,孙伟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管理处;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 221116)

自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部门颁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江苏省尝试在高职院校实施原本在本科院校博硕人才培养中采用的“产业教授”项目,获得了校企双方的高度认可[1]。苏建院机电专业通过实施产业教授制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教育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江苏高职院校产业教授的背景

2010年10月,江苏省为探索企业导师选拔机制及推进校企联合培养,省人才办公室、教育厅、科技厅和人社厅四部门开展了产业教授选聘工作。江苏省在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中选聘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到普通高校担任产业教授,这一做法使江苏省在参与培养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推动所在企业、科研院所与合作高校共建教学和实习基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江苏省制造业蓬勃发展,对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迫切,高职院校需要聘请大量的企业负责人、技术能手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管理体系。2017年,政府启动了高职类“产业教授”的选聘,四年来,共有607位来自企业的高技术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产业教授。产业教授参与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高度认可,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

二、苏建院机电专业产业教授工作的成效

苏建院为了更好地为徐工集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2018年起,在徐工集团的重型机械分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消防安全装备分公司等骨干企业中,申报了4名对职业教育热爱的高级技术人员、全国技术能手成为江苏省产业教授,确立了以培养企业紧缺人才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工匠精神培养为首要职责的工作思路。这些产业教授中有企业总经理、技术副总、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他们为现代学徒制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产业教授所在企业每年均从学校招聘大量机电专业的学生成为该公司的学徒。学生(学徒)到企业后,产业教授牵头编制了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了大量的企业课程,如工程机械专业英语、中小吨位伸臂装配线各工位轮岗训练、传动系统装配训练、底盘液压维修等,实现了学分互认。产业教授协同企业导师完成了授课任务。产业教授不仅要完成授课任务,而且要协同安排企业导师与苏建院教师一起辅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课题与实践内容密切相关,如“徐工QY25K5A型号起重机的下车液压系统的设计”“汽车起重机XCA1200吨超起的电气原理的设计”“QY25K5A上车液压系统组合阀的设计”等。通过系统实践+理论教学+真实毕业设计,学生掌握的技术更加全面。同时,产业教授要带领年轻博士开展科学研究,开展工匠精神讲座,教师团队也要到企业开展顶岗实践。产业教授的专业建设成效如表1所示。

表1 产业教授的专业建设成效

三、产业教授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一)协助精准定位专业群发展方向

徐州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中国制造2025徐州行动纲要》提出:建成区域性制造强市,涵盖工程机械装备全产业链,徐工集团从全球第五迈进前三。这项政策为苏建院的机电专业群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徐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大趋势已深层次影响专业规划和调整,因此,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业教授来自徐工集团,他们的信息渠道广而深,一旦有最新的变化,他们不仅可以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且有利于学校及时对专业布局、招生规模等进行优化设置,以便更好地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后对人才的需求。

(二)推进企业深入实践课程开发

校企双方打造充分深度融合的混编教学团队,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苏建院组建了由江苏省产业教授牵头,首席技师、技能工艺师等47名专家及高技能人才为成员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企业导师团队,实施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双线培养。根据企业需求,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了“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及相关的在线开放课程。在完成“理论+实操”的教学任务后,校内及校外导师共同辅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将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中。为确保实习安全、提高师傅带徒弟的积极性,徐工师傅还与现代学徒制学徒签订安全协议和师徒协议,同时加强对师傅和学徒的双考核。徐工集团的海外销售增长速度很快,出口比例达到35%。因此,按照服务工程师的知识储备要求,苏建院在产品调试、整机安全操作、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四大模块进行重点培训。经过整机调试、维修岗位的实训及考试合格后,再由企业工程师给学生讲解电、气、液等各大系统的操作技巧,使学徒不仅能深层次掌握工程机械系统原理,而且能熟练进行操作和故障排除。系统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合格后,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全国各地售后服务处进行锻炼。学生能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的带领下,掌握多种工程机械维修技术及服务技巧,实现徐工集团要求的通融及通识服务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学校将英语培训贯穿安排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周期内,每周均安排半天以上的学习及强化训练。最终,18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海外服务工程师学员进入了海外售后服务或销售岗位[3],因有不错的海外工作成绩,他们获得了“徐工集团攀登者”及“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三)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工匠精神不仅包括精湛的技艺,而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守正创新能力、履行职责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环境育人是培养精神的重要途径,环境能影响人的思想、行动,其中,文化环境是最主要因素。要倡导某种精神,也就要有培养这种精神的环境和氛围。以往的做法没有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更没有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而产业教授在企业环境里的现身教学和周围优秀员工的表现及工作精神,能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培养出一名成熟且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需要产业教授具备不计较眼前利益、不辞劳苦、努力学习技能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需要柔性校园文化的熏陶,也需要刚性企业文化的磨砺。校园文化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了种子,但这颗种子是感性的、有待催发的。以产业教授为代表的企业师傅带领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获得了工匠精神素养,让这颗种子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得到激活,真正实现了工匠精神扎根心中。

(四)提高学校师生的科技研发水平

大部分产业教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企业技术研发过程中,部分优秀的产业教授会将一些项目分解成教师甚至学生都能够完成的项目,让学校的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如“产品液压系统PDM数据整理”横向科研项目是由十几名学生和两名教师共同完成的。有些产业教授将车间技术革新的小项目交给现代学徒制学员完成,既解决了生产上的技术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的产业教授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促进了学校专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技能提升不断深化。

多数产业教授的技术技能水平超群,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大工匠”等技术称号。学校可以让这些优秀的产业教授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工作,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有大师的言传及身教,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都会得到提升。以特级技师李戈和刘斌为代表的产业教授,在企业里都有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他们除了要完成企业规定的生产任务外,还要完成不同类型的技术攻关任务。学校安排顶岗实践教师到这些大师工作室参与产业教授的技术攻关,促进了专业教师技术技能的提升,有利于他们把企业所学的新工艺、新技术落实到教学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产业教授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成立了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完善了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代学徒制不断持续实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教授缺乏激励机制

产业教授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学校缺乏针对产业教授管理的激励退出机制。学校大多因人情关系聘用产业教授,重聘不重绩,更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长此以往,产业教授的工作积极性会不断降低,做不到深度合作,只是进行行业企业联合教学。产业教授无法真正地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中来,没有与高职院校共同研发技术产品,没有把高职院校当作企业试验田和产业孵化器,也无法与高职院校联合取得高层次的科研成果[4]。苏建院的几名产业教授在承担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后,理论水平有所提升,在省级期刊发表了论文,其中,1名产业教授成为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技师。这些都应该有相应的激励举措。

(二)需加强产业教授工作成效的考核与评价

产业教授与学校的合作在形式上有着柔性引进的特点,有着较大的弹性,所以学校要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考核及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产业教授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育人完成情况及其他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学校视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续聘产业教授,否则给予解聘。产业教授的工作职责是通过“言传身教”对学徒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5]。此外,产业教授还要参与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并参加教研课题研究。产业教授可以联合企业工作人员促进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并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通过这个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此外,产业教授还要推动所在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和工艺攻关,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2]。

五、结束语

产业教授制在苏建院实施几年来,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下一步产业教授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产业教授制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使产业教授的评聘及工作开展更有成效。

猜你喜欢
教授院校高职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