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无氧运动训练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呼吸功能、运动能力及FeNO水平的影响价值探讨

2023-09-13 03:02曲乙乙李金金陈亚楠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间歇气道支气管

曲乙乙 李金金 陈亚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机体易受到病毒感染和变应原刺激,为该病的高发人群[1]。以往针对该类患儿,多采用常规呼吸训练,以期促进患儿肺功能与运动能力的改善,但干预时间较长,会降低患儿依从性[2]。近年来,间歇无氧运动训练逐渐应用于肺疾病临床康复中,具有短时间、高强度等特点,能够通过间歇期避免不良症状的出现[3],但有关其干预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现采用间歇无氧运动训练干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并观察其干预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期间93例收治住院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57±1.2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21±0.32)年。观察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5~12(8.35±1.36)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23±0.31)年。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选取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相关诊断标准[4];②患儿病情均处于缓解期;③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③运动系统疾病者;④中途退出者。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训练步骤如下:(1)腹式呼吸,指导患儿采取仰卧位,微屈髋膝,嘱患儿经鼻吸气时鼓起腹部,10~15min后结束训练。(2)深呼吸,嘱患儿经鼻深吸气后,进行憋气几秒后,缓缓呼气,反复数次,期间防止患儿过度耸肩。(3)全身呼吸,按照以下呼气与吸气的先后顺序进行训练,坐位呼气-立位吸气、双臂下垂呼气-上肢平举吸气、身体前倾呼气-上肢单举吸气、扭转身体呼气-抬起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抱头吸气等,1次/d。

观察组给予联合间歇无氧运动训练,训练步骤如下:第1~2周:采用运动负荷试验最后阶段检测摄氧量的70%,根据其所需的功率进行蹬车30s(60r/min),然后2min时间休息,2次为1组,2组间隔时间为4min,每日共进行4组;第3~4周:采用运动负荷试验最后阶段检测摄氧量的80%,根据其所需的功率进行蹬车30s(60r/min),然后2min时间休息,2次为1组,2组间隔时间为4min,每日共进行4组;第5~8周:采用运动负荷试验最后阶段检测摄氧量的90%,根据其所需的功率进行蹬车30s(60r/min),然后1min时间休息,进行4次为1组,2组间隔时间为4min,每日共进行4组。

所有患儿均干预8周后,评估各项观察指标。

1.3观察指标 (1)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干预过程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2)肺呼吸功能: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肺功能仪(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980AI)对患儿最大呼吸流量预计值(pre-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的预计值(pre-FEV1)以及最大肺活量(FVC)进行检测。

(3)运动能力: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30 s无氧功率实验对患儿峰值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该实验所用设备为无氧功率自行车(上海益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型号:894E),设置预期阻力,其中预期阻力与患儿体重之比为0.075kg:1kg。详细步骤如下:指导患儿以最快速度进行蹬车,于2~3s后,增加蹬车负荷至预期阻力,并在30s后停止测量。

(4)气道炎症反应: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一氧化氮测量仪(深圳市吉顺安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K90-NO)检测患儿呼出气体中一氧化氮(FeNO)水平;于清晨抽取空腹患儿外周静脉血3ml,进行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根据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

2 结果

2.1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为(1.37±0.35)次,低于对照组的(2.74±0.6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66,P<0.05)

2.2肺呼吸功能 干预后两组pre-PEF、pre-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肺呼吸功能比较

2.3运动能力 干预后观察组PP、M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运动能力比较

2.4气道炎症反应 干预后观察组FeNO、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比较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常见儿科顽固性疾病,可分为缓解期与急性发作期,而缓解期患儿病情虽趋于稳定,但仍存在慢性气道炎症,且易在寒冷、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以往针对该类患儿,临床多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虽可一定程度促进患儿康复,但达不到理想效果。间歇无氧运动训练是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所达到的康复效果与持续运动相似,与常规呼吸训练比较,有着高效、省时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间歇无氧运动训练干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对其肺呼吸功能、运动能力、以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pre-PEF、pre-FEV1、FVC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干预患儿肺呼吸功能的效果相当。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症状较轻,同时pre-PEF、pre-FEV1、FVC等肺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基础水平较高,导致两组干预后pre-PEF、pre-FEV1、FV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干预过程中,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说明常规呼吸训练与间歇无氧运动训练联合干预的整体效果,优于常规呼吸训练。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间歇无氧运动训练通过对患儿高强度训练,高度刺激了机体代谢功能系统,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机体骨骼肌携氧能力及心肺系统运氧能力,促进患儿呼吸功能恢复,进而缓解了患儿临床症状的反复发作,降低了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哮喘患儿常伴有反复发作的胸闷、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肺呼吸功能,导致运动能力低下[5]。干预后,观察组PP、MP高于对照组,说明常规呼吸训练联合间歇无氧运动训练改善患儿运动能力,优于常规呼吸训练。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能够一定程度增强患儿呼吸肌的收缩能力,改善肺呼吸功能,进而提高患儿运动能力,但仅给予呼吸训练,干预强度较低,干预效果不甚理想[6]。间歇无氧运动训练采用高强度短时间运动,训练期间运动与休息交替,患儿运动期间主要以无氧代谢为主,能够刺激骨骼肌生长,有效增加肌肉以及毛细血管数量,从而提高患儿肌力;还可深度刺激机体供能系统,以增强骨骼肌摄氧能力以及心肺运氧能力,最终改善患儿运动能力[7]。与常规呼吸训练相比,联合间歇无氧运动训练,采用呼吸训练与运动训练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

气道炎症反应为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8]。干预后,观察组FeNO、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通过指导患儿腹式呼吸、深呼吸等呼吸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患儿气道重塑情况,从而减轻患儿气道炎症反应,但训练形式过于单调,患儿依从性较低,从而降低干预效果[9]。间歇无氧运动训练分阶段采用运动负荷试验最后阶段检测的摄氧量的百分比,指导患儿根据其对应的功率进行蹬车30s,然后休息2min,此运动过程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以及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降低气道炎症反应[10]。

综上所述,常规呼吸训练与间歇无氧运动训练干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均能够提高患儿肺呼吸功能,但二者联合能够进一步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提高运动能力以及降低气道炎症反应。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较少,观察指标有限等不足,同时未进行长期的随访调查,本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关于间歇无氧运动训练的作用机制有待后续大量研究证明。

猜你喜欢
间歇气道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