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绘本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2023-10-27 07:32郭翠翠
考试周刊 2023年45期
关键词:教师应绘本笔者

郭翠翠

一、 引言

语言,源自生活。有效的情境提取、创设,是语言学习的关键。绘本故事,以其简短而又生动的话题情境,为语言的学习创设了语境平台,提供了充足的语言知识储备,为语用的提升创造了可能。语言,又回归于生活。语言学习的目的,简单来说,是为了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这是一项生活沟通的必备技能。生活需要“智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渗透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各学科的学习实践中去,这也是响应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号召。因此,在笔者看来,我们一线教师应有效地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抓住绘本“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预判,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抓住绘本的语境性,在情境中感知人物性格,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抓住绘本的“故事性”,懂得梳理,以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培养;抓住绘本的发展延续性,大胆创编,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章结合笔者教育工作实践,试图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谈谈绘本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意义。

二、 借助图文信息,大胆预设,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语言的学习对语言环境有要求是毋庸置疑的。书本教材的静态插图,本就对语言的生成性学习的帮助不大,再加上版面的限制,对一线教师在引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以我们当下使用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我们的英语课本往往因为版面有限,一个故事的呈现往往节取一个情节、一个画面,且与之匹配的图片也是少之又少,其目的更多的还只是为了呈现学生所需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久而久之,我们一线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看图说话时,不管是请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问,还是回答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都比较单一或是没话说,长此以往,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创设就会失去意义,更不用谈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了。

在笔者看来,英语绘本故事最大的优势特点,应该就是以简单的语言文字配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呈现出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对语言知识水平本就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学习外语的辅助工具。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语绘本故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把控好主方向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仔细地观察解读图片信息,积极大胆地预设故事情节,在有效的语言引导、情感铺垫基础上,我们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生活阅历,做出相应的预测和推理。如笔者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融合绘本My noisy schoolbag的教学时,在教授处理What’s in the schoolbag?时,借助多媒体音频及效果,让学生直观地认识“noise”,加深感知体验,理解词义。进而提问:Can your schoolbag make noise?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书包进行对比,从而进行猜测,手机(phone),电话手表(smart watch),闹钟(alarm),机器人(robot)……一系列精彩的回答,无不体现着教师的话语引领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亦得到有效发散。

当然,除去绘本内容包含的情节及语言知识点,绘本的封面、环衬、扉页、封底,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笔者以为,在进入文本学习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绘本信息,解读封面图片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推测,提升阅读兴趣,促进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发展。如在低年级教授英语绘本Good night, Gorilla时,从其语言知识内容上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以Good night这一句式完成了整个故事。在绘本内容的导入环节,首先,笔者带着学生“读”封面,了解绘本基本信息:Writer、Illustrator、Title、Character,在情节的揣测方面,会大致得到这样的答案:大猩猩偷偷拿了一把钥匙,不想让饲养员发现。从中可由gorilla这一动物类词汇、钥匙的颜色pink等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也是为了正文动物类词汇及颜色类词汇的学习做铺垫。再者,也可以围绕“key”进行一定的设疑:为什么需要钥匙,是打开什么门的钥匙?……同时也让学生观察钥匙的特点并作一系列的猜测,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的同时,学习文本内容时会更善于读图:钥匙的颜色是解锁的关键。

总之,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的导入环节,应积极寻求突破口,可适当借助头脑风暴等手段,让学生对整个故事发展情节有个基本的预设。在文本情节的过渡时,教师应注意提问方式,注重启发式与开放式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他们以一个读者的姿态去探寻文本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发展经历:预测—验证—修正这一过程,以真正实现思维的发散性培养。

三、 揣摩人物心理,尝试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经历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其思维品质的发展受到限制,在这类教学中,学生只能作为被牵引者,独立人格无法得以养成。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切勿盲目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磨灭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创设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平等”课堂。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懂得给学生留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笔者认为,绘本以其精美的图画,丰富的语言内容,鲜活的人物性格,为初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供了有利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人物心理,进行独立思考,切勿盲从,根据自身体验进行深度分析,尝试获得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如笔者在教授Cinderella这本绘本时,在带领学生感悟情节后,考虑其中性格迥异的人物,便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Cinderella/stepmother/the fairy...?学生会借助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及道德情感标准做出评价:善恶是非。同时他们会以逆向思维去重新解读故事,进而进行自我的审视,做出自我的调整,获得情感共鸣的同时,得到价值观的提升。

再者,在不违背人伦道德底线的前提下,笔者以为,我们一线教师应允许学生对事持有不同的态度,对开放性问题持有不同的见解,肯定不同的思考维度。如笔者在执教上文所提到的绘本My noisy schoolbag的融合教学中,在对文本中的松鼠这一核心“人物”进行评价时提问:Is the squirrel nice? If you are Tom, 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squirrel? What will you do to the squirrel? Why?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因为只有经过真正的思考,激烈的思想斗争,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经过一个个具有不同生活经验的个体所带来的思维的碰撞、火花,使得情节更为丰满,思维更为鲜活。

当然,在绘本教学中,笔者不得不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研读绘本,以带领学生更细致深入地挖掘绘本信息,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帮助。如笔者在教授绘本My dad时,注意到绘本插图中有很多的太阳图案。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故事背景,以及情节的教授后,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插图中会有很多的太阳图案?学生会以自己已有情感体验,感悟到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进而教师可进一步对故事背景做一个简单介绍。再者,为了人物性格的精准分析,角色的对话扮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跟读模仿,情节的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人物性格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提升思辨能力。

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应建立在健康人格的养成基础之上,教师可借助鲜明的人物性格,对学生作积极引导,使其拥有健康的独立人格。

四、 探究故事情节,勤于梳理,提高逻辑性思维

什么是逻辑性思维?对小学生而言,主要表现在做事具备一定的条理性,对事物的认知能体现一定的规律性。而在语言学习中,笔者以为的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对事件的表述是否具有层次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能从学生的作文,或者是课例生成的、对话语篇中感受到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反之,在绘本故事的教学中,情节的归纳梳理,有助于学生语言的有序性输出,以及语篇框架的建构,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故事教学中,为了梳理文本,表格、思维导图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手段,表格既可以用于梳理整个故事的发展,从而有效地辅助学生合理有效地进行故事复现,也可以针对故事中的某一重要环节做一个“平铺式”罗列,使学生对文本主干情节的把握更具层次感,便于记忆。就以上文中提到的Good night, Gorilla这则绘本故事的学习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故事内容和发展过程,可以用一个三列表来进行呈现(如表1),这样有利于文本主干信息梳理,便于学生理解、复述文本信息。

表1 三列表

而思维导图作为近年来较为热门、亦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技能,从字面上也能感受其对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意义。这里我们主要是以树状图、括号图、流程图为例,在绘制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和事物的发展顺序呈现之余,也让孩子思维逻辑得到构建。尤其在绘本教学中,为了梳理故事发展的过程,便于学生有效复述,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手段较为有效。如笔者在教授上文中提到的绘本My noisy schoolbag的融合教学时,考虑到本课所教授板块的特殊性,在课程的设计之初,为了体现融合这一特性,在多媒体课件封面的制作(如图1)及板书(如图2)的最终呈现时,就用了思维导图这一手段。在整堂课的设计呈现时,以树状图式的导图理念展开。以歌曲导入,引出核心话题(school things),回顾Story time,设定本课主干语境(Mike’s school day),以引出单元重点核心句型:Is this/that your...?及其回答:Yes, it is. No, it isn’t.通过情节的延续发展,以分支形式分别谈论人物Liu Tao(巩固单元句型)、Su Yang、Yang Ling(引出绘本学习)的学习用品。接着,在绘本教学的设计处理时,继续利用思维导图的理念指导,抽丝剥茧,逐步揭示处理人物Tom的书包和铅笔盒里的物品,直观地借助板书,逐一呈现,进行进阶式地一一罗列。在确保绘本故事处理时条理清晰之余,学生也可以借助板书设计,进行语言的递进式输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为语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图1 封面制作

图2 板书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知识内容之余,需利用有效的教学技能去引导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做出梳理,并有一个及时有效的归纳,让学生有层次地解读故事,并进行输出,从而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发展。

五、 感知文本内容,有效延伸,促进创造性思维

思维创造性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墨守成规。绘本故事最大的优点是其具备独立性与延伸性,它有着独立的故事情节,同时故事也有其连续性,给予读者足够的发挥空间。

因此,教师应在熟悉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带领鼓励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延续性的创编。尤其是我们教材中的故事,受板块页面限制,只呈现主干部分,但这也恰巧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就如我们在教授译林小学英语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文本结尾比较仓促:金发姑娘醒来看到眼前的三只大熊,就害怕地逃走了。那我们在学习了文本内容后,教师也可以抓住学生对系列性故事的兴趣以及其探究性,进行探究性地提问:想象下几年后金发姑娘和大熊之间会发生什么呢?再给予学生时间讨论,在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下,他们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有的说,某天熊落难了,金发姑娘伸出援手帮助了他们;有的说,某天金发姑娘也要请熊到家里做客,成了好朋友等。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都饱含好奇心,能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当然在这一内容的教授中,最后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欣赏绘本Goldilocks and just the one bear,让学生尝试读出这两者的关联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情感体验。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度思维,也能获得内心带来的喜悦感,思维得到一个有效的发散。

当然,笔者认为教学的创新,不应只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情境的创编补充方面,尤其在新课标推行的当下,更注重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在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巩固,最后进行创新迁移的生成。诚然,此时的创造性迁移,建立在教师精准把握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构建语言框架,激发学生语言输出欲望的基础上。再以上文中提到的融合绘本教学为例,笔者在课程的设计时,始终坚持以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为宗旨,从选择这一绘本作为本单元的融合内容起,笔者就一直自问,并时刻自省: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要教会孩子们什么?我要在哪方面帮助学生有所提升?我要帮助我的学生生成怎样的一份创新型作业?带着这些疑问,最终形成了让人较为满意的课例。课前,笔者通过歌曲“Hello song”导入,借助歌曲中的人物“小鸡”的书包,奠定语言框架:Look at my schoolbag. It’s...在进入Story time的回顾时,再次利用该句式对Liu Tao的书包进行描述。接着,利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式进行语篇的扩充构建。最后,在绘本的教授学习中,主要拓展扩充了句式“What’s in my schoolbag? ..., ...and...”。通过一系列的进阶教授建构,最后生成了可供学生选择练习的创新型语篇(如图3)。

图3 创新型语篇

诚然,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应与文本内容的解读有机结合,教师应充分解读文本,引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身解读文本,对内容结构进行有效延伸。

六、 结论

学生的成长需要思维的填充,没有思想的人生必将枯燥,缺乏思维的学习必定机械。因此,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融于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绘本故事的全面性与综合性,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创设一个有利的平台。

猜你喜欢
教师应绘本笔者
绘本
绘本
绘本
老师,别走……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