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劳动教育融合实践的必要性和创新策略

2023-10-30 03:58许美轮
考试周刊 2023年45期
关键词:生物学双减劳动

许美轮

一、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劳动教育融合实践的必要性

(一)落实新课程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1. 帮助学生树立高尚品格和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

《纲要》强调,初中生应具备较强的劳动意识和形成一定的劳动精神,这意味着初中各学科教师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强调“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以及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同时,新课标反复提及“跨学科教学”,要求初中生物教师整合多学科资源与知识,打破多学科知识壁垒,从根本上构建以生物学为中心,多学科知识并举、渗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此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自然而然地要在日常生物教学中有计划地实施劳动教育,构建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生物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生物知识、劳动教育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使得初中生在生物学习中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并有效引导初中生形成高尚的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 打破传统以“课时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束缚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物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以及传统以“课时为单位”课堂教学的束缚,让初中生物教学从单一的学科知识讲授转变为多学科的知识整合,从单一的课时教学转变为以大概念构建为主的单元教学,从按部就班地按照传统初中生物教科书罗列知识点授课转变为以劳动为主题、各话题活动并重的综合实践活动授课。毕竟,无论是劳动教育内容与生物课堂的融合,还是劳动教育资源与生物实验、生物作业的融合,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生物教学内容,也能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还能从根本上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并切实达到《纲要》所提出的初中学段劳动育人目标,让学生建立可迁移可应用的大观念,并获得素养的提升,真正实现新课标对生物课程所提出的育人目标与任务。

(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1. 初中生物劳动教育融合,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概念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概念与原理的内容,有些知识点不仅抽象难懂,还是学生生物学习过程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在教师指导下将劳动教育和生物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学生结合具体的劳动实践经验认识与了解需要掌握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重要概念,还能助力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形成系统性与全面性的认知,从而有效地突破初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

2. 初中生物劳动教育融合,助力拓宽学生眼界

生物课程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初中生物与劳动教育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与延伸生物知识体系,同时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对挖掘学生心智潜能、锻炼与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极为有利。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日常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等内容,在丰富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并从多个角度认识、体会与理解生物学知识,学会运用生物学和生活经验等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3. 初中生物劳动教育融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想要学生好学,就必须要先生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从教师角度来看,生物学知识与劳动教育有效整合,不仅是教师创造性利用教材的重要体现,更是教师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观念,学习与掌握教学新手段、新技术的体现。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师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技能,拓展教学眼界,又能让教师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发展,进一步促进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

二、 “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劳动教育融合实践的创新策略

(一)立足生物学教材,挖掘劳动教育资源

教材是初中生物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关键,也是根本。初中生物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在充分挖掘生物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劳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深层次地将劳动教育内容与生物学知识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发、自主地在教材中认识、接受劳动教育内容,使之形成劳动意识,从内心真正渴望参与劳动,唤醒劳动意识。初中生物教师还要积极将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内外素材的融合,如安排学生提前收集一些课内相关素材的实验准备,或是结合日常生活展开以劳动为主题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初中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与认知。下表就是课题组通过对北师大版七、八年级教材内容全面梳理后,所共同挖掘与发现的劳动教育素材,可供广大教师们参考与借鉴。

表1 北师大版七、八年级生物教材中劳动实践活动

再者,由于初中生物学科涉及科学探究、生物技术、生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知识点分布比较散乱,几乎每一节的生物学课程中都有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在呈现劳动教育内容时,具有以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艺的劳动为主,却又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特点。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及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如聚焦教材中的“小资料”“课外读”“思考与练习”栏目,将与人工种子培养、生产相关的内容与对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思考与练习充分结合起来,遵循优良传统与科普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展开“参观并进行无土栽培实习”活动,引领学生了解植物栽培新手段的同时,了解古人对植物栽培的具体看法与相关史料记载,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近自然,切身观察公园、菜地中各种植物的结构与特点,进一步思考植物生长到底要满足哪些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抽象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具体的感性认知。

(二)重视生物学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实践,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基本途径。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生物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切实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会等真正有所收获与学习,展现生物学学科的德育功能。

例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这一课中,学生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种子在土壤中是怎样生长的,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根发芽?鉴于此,教师可以巧妙地把节气知识引入教学中,解释春季六个节气的含义,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些节气的具体情况。①“立春”,象征着春风穿越,大地复苏,立春这个节气的划分是基于天文学的,春天意味着晨暖花开、生长和播种。②“雨水”,象征着春风成了滋润的雨水,一切开始发芽,雨水节气时,一切开始萌发。③“惊蛰”,意味着随着春雷的发声,一切开始生长,气候逐渐转暖,春雷渐次响起,动物们开始从冬眠期醒来,“惊蛰”就好比是雷声将冬眠中的动物唤醒。④“春分”,代表着雨量充沛,阳光灿烂,气候宜人,丰收可期。⑤“清明”期间,一切生机盎然,舍弃旧的,接纳新的,气温回升,大地满是春意,在清明前后,民众开始种植西瓜和豌豆。⑥“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秧苗刚刚开始生长,新种的庄稼也开始发芽,谷雨的特点是雨量充沛,这对谷物的生长极有利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节气中涉及的春天一切复苏的条件,比如,水、空气和温度进行分类,并继续追问:那么,种子的萌发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表格中的某一条件与要素,在家中用塑料瓶、盆栽盆等盛装土壤,种下自己所喜欢的花的种子,关注种子的萌芽过程,如每日的浇水量、温度、湿度、见光时间等,经过长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探究,来确定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以及因素影响大小等,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及科学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研精神等,从根本上落实初中生物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育人目标。

(三)以动手操作为途径,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 分组实践,激发生物学习的乐趣

《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作为各级学校的必修独立课程,并强调需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各门学科的授课中。如此一来,学生便能以科学的眼光去理解劳动,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并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劳动中。

例如,在以“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来到学校的阳光农场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整地、划沟、播种、浇水、施肥、覆土等。同时,教师向学生们解释管种田的方法和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让他们在小组内完成每一个任务,然后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实验,对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浇水和没有浇水的土壤、犁地和没犁地的种子生长情况,在劳动的过程中探索科学。

再者,引导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方案。

研究方案一:探究水分对豆角种子的萌发。在三月温度为10到20摄氏度时,在阳光农场的一个特定区域中,将这片土地分为6个部分,这些区域在种植之前都已被翻耕和松土,然后分别被标记为“浇水A组”“浇水B组”“浇水C组”“干燥A组”“干燥B组”和“干燥C组”。学生准备120颗完整饱满的豆角种子,每块地均匀地撒上20粒种子。对那三组标记为浇水的区域,从播种后每日都会适当给予浇水,同时观测并记录这三组的种子发芽情况。对那三组标记为干燥的区域,则在播种前10天即停止浇水,致使土壤在太阳照射下变得干燥。播种后,观察并记录这三组种子的发芽情况,继续进行不浇水处理,观察并记录这三组种子每一天的发芽情况。

研究方案二:探究土壤疏松程度对豆角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三月份温度为10至20摄氏度时,将阳光农场的特定区域划分为六个部分。为了保持土壤的湿润,每块地都浇等量且适量的水。这六块地分别被标记为:A组翻土、B组翻土、C组翻土;A组未翻土、B组未翻土、C组未翻土。学生准备120粒豆角种子,每块地均匀地撒上20粒种子。其中,A组翻土、B组翻土、C组翻土在播种前都先把土地翻松。播种后,每日浇水充足,同时观测并记录这三组的种子发芽情况。而A组未翻土、B组未翻土、C组未翻土在播种前不翻松土地,并将土块压实,播种后每日浇水充足,观察并记录这三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会每日踏访阳光农场,仔细观察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从而逐步意识到:种子的萌发取决于足够的水源、空气以及适合的气温,因为只有在此环境下,种子内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才会转化为供种子胚芽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此实验过程塑造了学生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劳动的精神。

2. 开展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群体中,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都有差异。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规划实验时,需要设置不同水平的难题,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在团体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公正、公平且客观地评估,对表现突出的团队进行赞誉或激励,这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将来的集体协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实验完成得不尽如人意的小组,教师应避免过分指责,而是要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

例如,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植物培植以及动物饲养等内容,并引进“无土栽培”的劳作项目。这意味着,当学生们完全理解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后,让他们选择一种花草或蔬菜幼苗,购买或配置适用于种植这类植物的营养溶液,着手开始无土栽培。同时,学生们在掌握合理膳食知识后,可以运用所学的营养知识来为家庭设计午餐菜谱,居家亲自下厨,体验为父母做饭的过程,同时收集父母对他们烹饪技巧的各种反馈,作为评价的标准。教材中涉及的这些实践活动,有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如发酵食品制作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有的实践活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植物种植和动物饲养的跨学科实践活动。通过配合相关的评价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深度参与到劳动过程中,享受劳动的乐趣,理解劳动的意义,并锻炼他们的毅力和品质。

(四)以生活为纽带,组织总结实践活动

1. 从生活中寻找案例

初中学生的理解力还在发展中,单凭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学习缺陷与困境,从而有目的性地避开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因素,寻找更适宜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案例,用来进行课程教学或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容易投入其中,从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在课上讲解生物学重要概念或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境,找出与他们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解在构建人体生理与健康主题中“科学用眼能够保护眼的健康”次位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学生自身作为例子,结合物理学原理分析戴眼镜和不戴眼镜学生之间的不同,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或者指导学生观察近视和远视镜片的不同,来分辨凹透镜和凸透镜,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使学生形成根据实证和观察来确定事实的科学习惯。

又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中,需要使用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这是一种容易种植且开花时间长的植物。培育天竺葵,需要了解植物栽培的相关知识,如光合作用的原理、扦插技巧等。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扦插天竺葵的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扦插知识和相关种植技术,学生自行培育实验所需要的天竺葵,并在后期的学习探索中使用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这不仅能引导学生深深地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生活应用和课堂教学以及具体的生物实验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标。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基本劳动意识能得到良好的培育。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一定的经验基础。

2. 实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不应让学生只专注于单次任务的完成,而需正视作业的实质目标。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通常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也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常规方式。作业的首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充实和巩固课堂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将其成功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另外,作业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探索课堂教学中尚未全面理解的知识,进一步将课堂学习和个人认知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更为高效的学习成果。所以,对教师来说,了解作业设置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知识授课过程中,笔者在结束植物栽培的课程后,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自己种植一种植物(可选绿豆、蚕豆、白芸豆、萝卜等),并将种植过程和结果在课堂和朋友圈展示。下面就是笔者设计的作业页面,以及学生们提交的作业内容。

图1 作业页面

图2 学生作业提交情况(一)

图3 学生作业提交情况(二)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教师一要在劳动教育中让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使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二要引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通过研究初中生物劳动教育实践促进教学,开展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进而提高生物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物学双减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