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3-11-09 16:47许雅玲
考试周刊 2023年43期
关键词:跨学科文本语文

许雅玲

一、 引言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是由教师引导的,学生需要根据指示来进行阅读,这样就大大地忽略了对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掘,这对他们的语文思考能力的提升不利。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要从对学生的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开始,积极地进行课堂活动,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小学生对跨学科阅读有更多的期待,并稳步地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二、 教师树立大局观念,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老师要有“大局观念”,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指导,要灵活使用讲授方式,把“会阅读”“有梦想”的好孩子都带到学校来,不要让他们变成“机器”,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知识海洋”里。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以一颗职业的心灵,以一双探索的眼睛,引导学生对各种文本进行正面的思维,试图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为提高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奋斗。只有找到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培养的教育材料,并对阅读教学进行持续的改进,才能使小学语文教育取得新的成就。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时,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特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的物体进行观察,来发现春季的特征,或者在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时候,了解他们对春季的看法,还可以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走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反应,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与春季进行接触。这项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它对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大有裨益。他们可以从文本中跳出,在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寻找与课文内容有很大关系的东西。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一种非常逼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的眼界变得更加宽阔,从而让他们的跨界思维意识得到初步的培养,为他们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积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多门学科的思考

虽然学生的人生经历还不够多,但是他们对新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鉴于学生生活的“多变”特点,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老师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在教学领域中,“图像知识”能够对小学生解决某些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与教学相结合,运用具有较高逻辑性的教学语言,引导孩子去感悟生活,去发现问题,去分析解决问题。孩子们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对阅读的观点,或是提出自己的个人发展需要,这对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好处。例如,在授课《画杨桃》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所学到的东西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接着,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再结合“观察图形”这个简单的问题,给出一些模型,让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说一说他的看法。如此,语文阅读教学就由“抽象”走向“具体”,促进了学生跨领域思考能力的提升,使他们走入现实,解决现实问题。

四、 跳出课本,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受课本的限制,不能设置单一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这一点在学校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在确定以思促读的教学目标后,将其作为阅读的起点,并将其与小学科学、小学数学、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跳出文本,提升跨学科思维能力。在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说明文时,可以采用激励性的教学语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并告知:自然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因此才有了许多科技创造,你能把它和别的东西联系起来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学生们对文本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探索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言语能力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提高,教学中的语言培养成效很好。又比如,在教学中,生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还着重指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索自然。教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跨学科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让那些高深莫测的语文文本更加清楚,让那些不常见的生活物品更加生动形象。在教学《剪枝的学问》时,着重指出:“有些小事,表面上看起来很重要,但实质上却是微不足道的,一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应该毫不犹豫,尽早放弃,留下宝贵的,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懂得取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在跨学科的指导下,学生才能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最终达到一个更好的身体和精神发展的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围绕着跨学科展开,有利于开启儿童智力的大门,教师要充当“启发者”,深入发掘儿童的潜在潜力,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佳的教学结果,丰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从抽象的思考向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转变,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让他们享受到无限的快乐,让他们的整体素养得到充分的提高。

五、 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

在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时,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考虑有关问题。当今,全球局势瞬息万变,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从而使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更为全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它们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若不能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让他们能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并彼此尊重各国人民的习俗。

六、 通过拓展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突破自己的学科局限,主动拓展课文,把各种学科的知识融入课堂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就拿教科书中的《剪枝的学问》来说,其中涉及了许多关于剪枝的方式,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把生物学的知识适时地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家中有水果树的同学也可以主动地询问父母关于剪枝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已经超出了语文的范围,但老师还是要在教学中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水平。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迁移所学知识的情况下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丰富知识储备,锻炼相关能力,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让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变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的工具,在实施跨学科综合教学的时候,老师们需要在上课前就要布置好跨学科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自主学习。

七、 设置“阅读+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学会自学

阅读+绘画类任务属于将语文学科知识和美术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学习任务,阅读是学生建构认知的一种方式,而绘画是学生展示认知的一种方式,阅读+绘画类任务可以驱动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文本,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展现出来。在课前,教师要将绘画与文本内容相结合,布置阅读绘画类任务,驱动学生建构、展示认知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金华双龙洞为主线,通过对两个洞天福地的描写,展现了两个洞天福地的先后次序,对整个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安排这样的作业:“请大家在课后,通过阅读《记金华双龙洞》这篇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分析作者参观金华双龙洞的先后次序,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画一张思维导图,把作者参观的全过程表现出来。”通过对《记金华双龙洞》的分析,使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转换原有的经历,提炼出其中的关键性信息,并运用想象的方法,画出一幅完整的、能反映出作者游历双龙洞的画。这样,学生就会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认识,这样,教师就能更顺利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

八、 设置“阅读+收集”的作业,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

当学生阅读课文时,他们会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希望进一步了解有关课文的内容,而网络则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一大利器。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布置阅读+搜集类任务,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普短文,讲述一位科学家揭开夜空中的蝙蝠之谜,创造出一种新型的雷达,并以此来解决夜空中飞机的飞行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蝙蝠与雷达》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所以,科学家有没有从其他动物那里得到什么启发?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发明了什么样的技术?请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理解生物现象与科技成果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整理出来,带回教室与同学们共享。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接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构建一定的科学认知,还能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

九、 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实践证明,课堂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优美的音乐又能为课堂情境的营造提供很好的帮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来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在《北京的春节》中,笔者描述了北京熙熙攘攘的年景,并罗列了许多传统的年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的录像来让学生直观而生动地感受到北京人过年时的气氛。然后,老师可以一边播放《新年好》的歌曲,一边播放有关的照片,来营造“过春节”的教学情境。生动的图像和欢快的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影响下,学生们会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老师这时可以提问:“各位,你们发现了什么是老北京过年的风俗习惯?”当学生说出“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赶大集”的答案时,再问:“何时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没有特别的地方?除此之外,在过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其他的风俗?在这种教学情境和探究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们会对有关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十、 组织小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在小组中,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并据此进行分析、讨论,再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在进行跨学科综合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一起探究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作者在讲授《草船借箭》时,一位同学在看完课文后,问道:“诸葛亮用20条船,1 000多个草把,真的可以换来10万多支箭?”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所以作者就借此机会布置了一项任务:“各位同学,你们可以组织一个研究小组,一起想一想,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可能获得超过10万支的箭矢。”为使同学们的探索更有意义,作者还进行以下的引导,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小组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1. 假如这里有1 000个草把,你知道每个船有几根草把?假如有10万支箭,那么一根草把上会有多少支箭?2. 为了把这些箭矢安全地带回来,一只船上要装多少东西?在那个时候,有没有船只可以达到这个要求?3. 诸葛亮命士兵用绳子把20艘大船串在一起,首尾相向,成一条直线,但河面够不够宽?针对上述问题,学生通过教学运算得到每条船上有多少根草把,每根草把上有多少支箭。同时,同学们通过网络,收集历史资料,认识到当时造船工业的发展与水域情境,进而作出判断。在这种探索活动中,学生们不但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诸葛亮的睿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运算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十一、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色表演活动不仅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还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展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还应该以学生们的学习为基础,组织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所得。

在教学《穷人》时,笔者以桑娜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对桑娜的“美”的描写片段进行细致地阅读,体会“美”的本质。当学生们对桑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老师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此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文章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动作、神情和口头语言,从而展现出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独特理解。在这种形式中,同学们不但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桑娜的仁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还能更好地运用表演来表现桑娜的优秀品质,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十二、 以多样化的方法营造跨学科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标准对“情景”的创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真实、具体、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能将抽象变为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发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跨学科学习方面,教师要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蝙蝠和雷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一篇科普文章,通过对蝙蝠的分析,介绍了生物科学中有关生物科学的知识,并用现代科学中雷达与蝙蝠在夜晚视觉障碍之间的关系,来激发人们对生物科学的认识,从学科跨的认识上讲,它与生物和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超声的传播轨迹是以波纹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它的传播速度很快,影响很大,这也让学生们对超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对仿生学的理解。如飞机的形状和飞鸟,蝴蝶和防伪钞票,萤火虫和人造寒光等。视频与文字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神秘的生物,又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扩展知识的时候,学生可以用学习本课文的思路来对所举的仿生学例子进行思考,从而使学习的思维发生迁移。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并能激发小学生对自然学科知识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选择有关的科普文章,从课文的一个点出发,展开多种形式的扩展,对小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十三、 开展跨学科学习实践,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而且,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所以我们的语文知识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心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曹冲称象》时,当学生明白了其中道理后,老师可以提问:“曹冲的称象法是否正确?这只大象的体重真的和所称的体重一样吗?”这个问题一出,很多同学都开始怀疑,其实这个理论和物理上的浮力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外实践活动,使用生活中可用的物品,设计科学实验,对曹冲称象方法进行验证。在实际的应用中,同学们对语文教材有了新的理解(中国先民们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且可以在生活中灵活地应用),他们不禁赞叹曹冲这一人物的聪明。教师提出问题,最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学生以语文课文内容为依据,将其转化成具体的实验动作,再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由此可以看出,跨学科知识可以相互交流,跨学科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十四、 发掘切入点,推动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

语文是一门浩瀚而又深奥的学问,老师必须坚持“引导”这一理念,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不足,他们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如果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其与其他学科之间充分联系起来,推动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就能将小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月光曲》是一篇经典之作,它不但有感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更有一种对人类心灵的启迪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从语文学科的视角来指导学生进行欣赏之外,还可以将欣赏作品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结合,从而推动小学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首先,文章从莱茵河开始,引出了故事的背景。如果从地理角度来认识莱茵河,孩子们就会发现,莱茵河不仅拥有广阔的流域、悠久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地貌,而且由此衍生出的文化,也是极具西方文化色彩的。在对这个地方的特点有了全面的认识后,下面发生的这个故事就有了美感。接下来,教师将会讲述贝多芬演奏的第二首乐曲,这也是这一节乐曲的精髓,想要让学生理解乐曲的深意,还可以对这一节乐曲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

在这篇文章中,关于海洋的幻想来自音乐,音乐来自贝多芬,但是,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中三个角色都有人性的光辉,那就是体谅他人、爱音乐、爱美。而贝多芬除了是一名出色的音乐家之外,还拥有一种美德,那就是关爱弱者,并且富有同情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月光曲》这首乐曲所蕴含的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分析,使学生对这首乐曲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乐曲。最后,与同学们共同体味这篇文章的深层次真谛:人类的优秀精神更为宝贵,就像这篇文章中的女孩、贝多芬一样,女孩热爱音乐,勤奋好学,贝多芬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他还创作出了无数著名的钢琴曲。小学语文文本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文本与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结合点,推动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并在学科深度融合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十五、 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许多一线教师都意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由于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很大的育人价值,又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要将语文课本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将语文课程的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的时候,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去看书阅读,让他们对书中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总体的感知,然后再带着他们去看书中的内容,让他们去想:1. 在平常的日子里,海力布都干些什么呢?当他遇到小白蛇的时候,他做了什么?2. 看海里布对小白蛇的态度,你觉得海里布是什么人?3. 在他的狩猎过程中,他有没有听说过什么事情?这是怎么回事?4. 海力布在面对死亡时,会有什么反应?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有针对性地寻找和思考问题的答案,并在阅读结束之后,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等。这样既可以使阅读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又可以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而深刻地思索,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海力布的崇高情操,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向海力布学习,从中得到德育思想的教诲,在无形之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十六、 结论

总之,培养小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水平、实际发展情况。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生活化指导、游戏化教学等结合,教科书中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开启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全新篇章。

猜你喜欢
跨学科文本语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