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陆军第五十四军抗战阵亡烈士公墓

2023-11-17 02:28李克义
岭南文史 2023年3期
关键词:黄花岗公墓陆军

李克义

广州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留下众多革命史迹,其中包括不少抗战纪念史迹。陆军第五十四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以下简称“五十四军抗战公墓”)便是其中之一。

建于1946年的五十四军抗战公墓,位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附近,现仅存两座亭子和部分遗迹,分别位于今广州市越秀区永福路35号、37号。关于该公墓,迄今为止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相关报刊史料和档案,结合实地调查,加以探讨,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抗战史迹历史文化内涵。

一、陆军第五十四军在抗战史上的贡献

陆军第五十四军1937年秋在江苏嘉定成立,是全面抗战兴起之时。“该军成立之初,即参与淞沪之役,在洛阳桥、罗店、浏河、昆山、青阳港等地以血肉之躯,抵御暴敌最犀利的武器,仍然斩杀无数敌人,直捣敌指挥部,写下世界战史上最惨烈的一页,表现出中国军人舍身为国有敌无我的壮烈精神。”“惟成功虽大,而牺牲的惨重,也令人触目惊心,士兵成仁的,已不可胜数,中上级干部相继殉国的也指不胜屈,这些都是卫国的干城,忠勇的国宝,这可惊的人力的损失,又不是可以道里计。”[1]以陆军第五十四军第十四师在抗战初期为例,“本师奉命参战于淞沪以及保卫大武汉之会战,于赣北鄂东之瑞昌阳新一带”,官兵“忠勇自持,淬励奋发,始终达成所赋予之任务”,全师先后共伤亡官佐606人、士兵12729人,“数字惊人,至深创痛”。[2]

抗战中,“第五十四军始终担负最艰巨的任务,在沪东、在粤北、在桂南、在滇西、在蛮荒异域中,在腥风血雨中,不断击灭敌并首先展开反攻的大纛”。[3]“五十四军在抗战中是一支铁的队伍,无论在战功方面,在纪律方面,或者是从它所跨越的广袤地域方面来说。”[4]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陆军第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在中国抗战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五十四军(隶属于第二十集团军)加入赴印、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为策应中国驻印军在缅北作战,打通中印公路,以第二十、第十一集团军自滇西强渡怒江,向日军五十六师团及配属之第十八、第二、第五十三师团各一部发起攻击。经过一个多月激战,先后攻克马面关、桥头等日军据点,于6月21日攻占江苴。6月25日,第二十集团军之第五十三、第五十四两军,分别越过龙川江上游,至28日逼近至腾冲外围。腾冲战役自横渡怒江至克复腾冲县城,经大小战斗80多次,历时4月有余,共俘日军官4人、士兵60多人、营妓18人,击毙敌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100多人,日兵6000多人。中国军民及盟军亦付出了重大牺牲:远征军阵亡军官493人、士兵8178人,地方军497人,共9168人;腾冲民众随军作战及赴义死难者6400人,美军阵亡将士19人。[5]腾冲光复后不久,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和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首倡为烈士建立陵园,即1945年7月7日落成的国殇墓园。

在历次大战役中陆军第五十四军做出很大牺牲,阵亡将士甚多。但其“给敌人更深认识我军战斗的日益坚强,因知征服中国为不能实现的幻境,同时提高盟国对我国作战的信赖,增强国人争取最后胜利的决心” 。[6]

二、五十四军抗战公墓建立契机和缘由

抗战胜利前后的历史情势,使得陆军第五十四军与广州相关联。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次年12月初,日军从广州大举北犯,隶属陆军五十四军的第十四师少将师长阙汉骞率部赴粤北参战,涉及区域有花县等地。而最直接的联系,是在日军投降、抗战胜利之际。

1945年秋,陆军第五十四军奉令向广州反攻,行军途中,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陆军第五十四军奉命绥靖百粤,担任卫戍广州使命,时任第五十四军军长的阙汉骞兼任广州警备司令。这使得五十四军抗战公墓建于广州成为可能。

1946年春,在广州“地方安定,小休之余”,阙汉骞等“回忆连年征战,袍泽凋零,或则喋血疆场,或则捐躯域外,眷怀忠烈,莫不凄怆”![7]随之,由阙汉骞发起,在广州修建第五十四军抗战公墓。阙汉骞指派陆军第五十四军参谋长张纯、政治部主任吴建一,督司其事。1946年2月,陆军第五十四军抗战阵亡烈士公墓筹建会成立。同年3月,阙汉骞函请广州市市长陈策批准公墓用地。[8]

其后,经广州市政府地政局测绘丈量,捐让公地,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附近的爱育堂义山,即后来的先烈路二望岗一部分,建筑五十四军抗战公墓,占地面积8911.08平方米。

当月,阙汉骞为该公墓撰写《陆军第五四军抗战阵亡烈士公墓碑纪》和墓表,同时,阙发电文请蒋介石为公墓题字。

五十四军抗战公墓筹建,参与者众多,而付出尤多的阙汉骞“是这块圣土的发现者,从这一块土的发见以至这一个公墓的完成,可说是他生平最兴奋最愉快的大事”“在全部的工程中,他差不多每天都要抽一时间到那里去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何处宜高,何处宜低,何处□亭,何处盘池,如何精美入致,如何培□□□,全部都经过他的设计,安排和改正。”[9]

三、五十四军抗战公墓的建设及其规模

五十四军抗战公墓工程,大部分出于兵工。[10]在工程最初,“铲除山石,奠平基地”,调用日俘200名,“以彼等侵略者之血汗,为我阵亡烈士筑基,庶能安慰烈士之忠魂于泉下”。[11]

五十四军抗战公墓建设费用约一亿元。[12]从当时报道及其所留下的照片中,可见五十四军抗战公墓规模宏伟。公墓正门为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明间两柱(即内柱)分别刻阙汉骞所书:“乾转坤旋长茵碧血”“龙蟠虎踞永峙黄岗”。横额为蒋中正所书:“陆军第五十四军抗战阵亡烈士公墓”泐石大字。左右次间石额,分别刻有“天尊”“地立”。[13]

五十四军抗战公墓正门两旁各建一纪念亭,右(疑为手民之误,实为“左”——引者注)为式英亭,由五十四军三十师所建。式英亭前两柱刻有一联:“四万里河山依旧,百千年浩气长存。”右为武扬亭,由五十四军第八师筹建。武扬亭前两柱也刻有一联:“青史功成长耀日,黄花碑峙永留芳。”[14]

公墓主体为烈士纪绩碑,皆用麻石砌成,仿佛七十二烈士墓。碑碣上的题词,多是简短的文言辞句。其中有许多相同,如“气壮山河”“民族正气”“碧血丹心”。最出色的要算以白话文句题的 “把生命换得民族的永生”。[15]

纪绩碑后刻有许多联句,其中有曾任广州行营政治部主任张泰祥亲撰:“泸水渡王师,远溯千秋堪比美;琐珉勒史实,未能万一有余哀。”[16]在公墓纪念碑铭中有军政部长陈诚、军政部次长林蔚、航空委员会主任委员周至柔等许多军政要人题辞。

纪绩碑前勒石有阙汉骞草书(图1):“有史以来,数千百战,此战成功,国基永奠,君等投艰报国殇,我惭下笔开生面。民纪卅五年四月上澣。……(疑为“陆军第五十四军中将军长阙汉骞敬书”——引者注)”。该墓表“实道出大众之心声,令人景怀者久之”。[17]

图1:阙汉骞为五十四军抗战公墓所书幕表(笔者摄)

公墓左后角有忠烈亭(图2),也有一联:“血溅蛮荒芳草斜阳思壮士,魂归百粤黄花碧血悼英雄。”[18]与前述各亭均为六角攒尖、绿琉璃瓦盖顶。除亭名外,其他各面有题额,如蒋介石“碧血千秋”、白崇禧“精忠报国”、张发奎“我武惟扬”。

图2:忠烈亭

公墓侧门,三间四柱牌坊,明间两柱(即内柱)有顾祝同题赠对联:“龙战中原万里征鏖弥碧血,鹤归岭表千秋勋烈映黄花。”[19]牌坊横额仍为蒋介石所书:“陆军第五十四军抗战阵亡烈士公墓”泐石大字。

1947年2月6日,有一百多人参加五十四军抗战公墓揭幕典礼。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为揭幕典礼主席。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和副主任邓龙光、徐景唐率所属参加揭幕典礼。张发奎与罗卓英同时主祭,第五十四军广州留守主任李邦藻、第五十四军副军长郑挺锋先后恭读祭文。何应钦、白崇禧、张发奎、余汉谋、罗卓英、欧阳驹、叶振中、霍揆章、张纯、郑挺锋、陆幼刚等众多军政人物为揭幕题辞。其中张发奎题辞:“言其勇衽金革而不厌,语其节如竹箭之有筠,望其宰木贯四时而不改,历千祀而长春。”何应钦题辞:“八年奋斗补金瓯,碧血丹心树壮猷;埋骨喜临先烈墓,黄花岗畔共千秋。”蒋光鼐题辞:“为国捐躯,精忠大节;埋骨黄花,后先比烈。”[20]

五十四军抗战公墓甫建立,当时即有宣传报道,题目即谓:“黄花岗的芳邻”。该报道认为,五十四军抗战阵亡烈士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

一九四六年春季,五十四军建抗战阵亡烈士公墓于黄花岗之畔,三十年前有黄花岗诸烈士对内革命于前,三十年后有兹常胜军诸烈士对外革命于后,时间虽有先后,对象虽有内外,而他们的目标则一,他们的成功则一,他们的杀身成仁流芳千古的最后归宿也在一起。[21]

此与何应钦、蒋光鼐等题辞正相呼应。另外,五十四军抗战公墓建筑“形式与黄花岗烈士墓相似”。[22]尤其是上述的烈士纪绩碑及其碑顶部当时皆竖立中国国民党党徽。

四、公墓现状

解放战争时期,五十四军抗战公墓倡建者阙汉骞率陆军第五十四军开赴山东青岛,同陈毅司令员领导的山东野战军作战。[23]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阙汉骞部在锦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上海,与浦东兵团司令官阙汉骞部激战,后阙汉骞部败退台湾省。

由于种种因素影响,1950年代以后,五十四军抗战公墓许多建筑遭到破坏。阙汉骞草书的墓表“有史以来……”遭水泥涂抹。有些碑记后来不知去向,如阙汉骞撰写的《陆军第五四军抗战阵亡烈士公墓碑纪》。该碑纪历述自1937年陆军第五十四军在江苏嘉定成立后的抗日战绩、贡献及其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该碑实物现已不存,唯留下的文字成为研究陆军第五十四军历史沿革、抗战功绩,尤其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珍贵史料。

五十四军抗战公墓现仅存武扬亭和忠烈亭(图3)、墓表和部分遗迹,原有匾额皆不复得见。忠烈亭原有题额字迹模糊难辨。

图3:忠烈亭(笔者摄)

五十四军抗战公墓墓表现已基本恢复如故,作为实物史料,具有一定研究和参考价值。

2 0 0 2 年9 月,五十四军抗战公墓,以“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纪念亭”为名,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11年,公墓所在园区被命名为“中国远征军纪念园”,缅怀抗战烈士丰功伟绩,弘扬抗战爱国主义精神。2015年,五十四军抗战公墓以“陆军第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为名,被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岗的芳邻”五十四军抗战公墓,由陆军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倡建于1946年初,历时一年建成,规模宏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沧桑,成为广州一处重要的抗战纪念史迹,是研究陆军第五十四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相关人物的珍贵实物资料。

将五十四军抗战公墓与广州其他抗战史迹整体考量,可增进对抗战史的历史认知。如陆军第五十四军与陆军新编第一军(以下简称”新一军”)皆曾参加中国远征军系列。龙陵和密支那先后克复后,盘踞在龙陵的日军困兽犹斗,五十四军再次与日军血战,“贯通了滇缅公路而和驻印的第一军会合,奠定了以后胜利的基石”。[24]另外,新一军的第五十师原隶属五十四军。1944年4月,时任五十四军副军长阙汉骞率十四师(师长龙天武)、五十师(师长潘裕昆)由云南空运到印度列多。后五十师改隶新一军,在印缅战场做出很大贡献和牺牲。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五十四军与新一军等5个军同受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指挥。同年9月6日,新一军进入广州接防,五十四军第八师抵广州芳村石围塘、花地等接防广三铁路沿线。次年2月10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张发奎代蒋介石分别授予五十四军与新一军“新编第一军三十三年缅北战役特著功绩”“五十四军三十三年克复腾冲松山战役特著功绩”荣誉旗。[25]

以往叙述五十四军抗战公墓,以为纪念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而建,现也以“陆军第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作为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其实有可议之处。依抗战时期,陆军第五十四军历史沿革、历史贡献及其所付出的牺牲看,仅仅提及第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的一面,显然不够严谨和全面。该公墓当时的全称实为“陆军第五十四军抗战阵亡烈士公墓”。其与附近的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华侨五烈士墓、张民达墓等革命史迹一并丰富了广州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黄花岗公墓陆军
神秘的恐龙公墓
浩气长存黄花岗
陆军海战第一连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黄花岗起义张朝烈士史事考
恐怖的大洋公墓
奋进吧陆军
陆军士兵之歌
大宋摄夏州观察支使何公墓志研究
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