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三问”

2023-11-21 13:06张福军任乐晴韩文欣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问新区劳动者

张福军 任乐晴 韩文欣

六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从那时起,中国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以下简称“雄安工行”)面临着一张关乎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历史答卷:如何高标准定位,在这座未来城市建设未来银行?如何发挥“工行所能”,从“一纸规划”变成“枝繁叶茂”?六年过去了,雄安工行不负众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劳动精神,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在助力新区建设中立下赫赫功劳,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金融五一劳动奖状”“金融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工行“五一劳动奖状”“文明单位”“工银卓越奖章”以及“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發展先进集体”等多项称号。诸多荣誉背后,蕴藏着哪些成功密码?

“助新区建设的劳动者,哪个不是汗流浃背?”

从2017年筹备至今,一批又一批工行人怀着创业的梦想到此投身新区建设。“刚来的时候,工位和设备大多都是自己搬到楼上安装的。”这位员工从筹备起由工行北京市分行加入雄安分行已历时五年,回忆起初到雄安时的辛酸苦辣,依旧历历在目。人背肩扛找工位,仅仅是创业的开始,也是不足挂齿的“副业”,“为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出工行贡献”,才是这群劳动者的“主业”。他们克服了人员少、办公条件简陋的困难,冒着凛冽的寒风伫立在塔吊林立的工地,卷着裤腿站在泥泞不堪的雨坑里合力推着抛锚的汽车,三更半夜抱着大桶方便面为客户走着一批批的流程……他们当中,有来自雄安工行的领导,也有原雄县、安新、容城三县支行员工,还有新招进来的大学生。雄安工行一位负责同志介绍道,“大规模开发建设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两项重点工作中,处处都有我们的身影。在雄安新区重点片区开发、重大项目等各项工作建设发展中,坚持以头雁姿态做好融资保障,服务对外骨干交通项目、新区市场化地块贷款份额遥遥领先,实现重大项目全覆盖”。

“保姆式服务”,成为入驻雄安客户口中评价雄安工行的一个热词。确实,他们发挥京津冀的各自优势,强化经验交流和协同服务,服务疏解客户、重大项目能力明显提升。一位在这里工作的客户经理讲道,“在为某疏解央企开立账户时,主动上门服务,当天上门审核、当天开立完毕、当天账户启用。快速高效的上门开户业务,体现的是工行人专业的职业素养、真诚的工作态度、细致的服务意识。作为一名雄安工行的客户经理,我为自己服务疏解的职业使命感到自豪,为自己挥洒的职业汗水感到欣慰,为新区和工商银行的逐步成长感到高兴,为未来美好生活的到来充满憧憬。”至今,入驻新区的央企分子公司开户率近60%,基本户占比超40%,居同业首位。

六年来,雄安工行在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可谓殚精竭虑、妙招迭出,率先与新区管委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率先成立分行级机构,率先解决遗留难题,率先巩固优势地位破题,以“同业首位、舍我其谁”的目标和决心,成为累计投放贷款超1300亿元、余额超800亿元的惟一金融机构,首家取得启动区金融岛宗地权属、首批入驻商服中心……“短短六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这其中,浸透了多少雄安工行劳动者们的汗水啊!

“在新区服务的劳动者,哪个不是脚踏实地?”

村里搬迁的告示一出,住在容城县李庄村的王大爷一家立刻带头响应,在搬迁限期结束的两天前就搬出住了几十年的平房。谈到征迁安置补偿款的发放,他双眼笑成一条缝,说这边协议一签,那边马上就收到了征迁补偿款到账的短信,不敢相信怎能如此之快。拿到卡后,王大爷还不忘调侃一句,“这下好了,再也不怕儿孙们惦记着我的钱了。”

这是雄安工行在服务拆迁户的一个常见场景。他们本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服务理念,依托科技优势,为新区搭建投产征拆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也解决了新区建设“廉洁雄安”“数字雄安”“智慧城市”的科技难题。为新区量身打造“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率先应用于雄安“千年秀林”和唐河污水库生态治理等项目,已支持新区近2000家企业和5万余名参建人员,链上支付总金额超260亿元。搭建劳动力管理区块链平台,上线“智慧民生”App,专门服务于新区建设单位和劳务用工,目前平台存量用户已达13万人,新注册企业1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

为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现金融服务质效提升,雄安工行始终深入贯彻发展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设立总行级小微中心,倾斜资源配置、加快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供给,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做好普惠、民营金融服务,涉农贷款余额超332亿元。针对新区经济、政策现状,与新区三县政府分别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全省首家普惠金融服务点,落地拆迁贷、种植e贷等10余个普惠特色场景,实现三县县属国有企业全授信,普惠贷款余额较成立之初增长超30倍,以金融活水服务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来新区创业的劳动者,哪个不是拼命三郎?”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2018年9月,正值首期雄安政府债发行的筹备阶段,让首次参与首场战斗的员工们倍感振奋,也深感不安:万一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不仅自己脸上无光,更为刚刚成立的雄安工行抹黑。这时,部门负责人一番语重心长的话鼓舞了大家,“我们什么都不要怕,背后有总省行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分行的倾力支援,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贯传承着团结奋进、吃苦耐劳的工行精神。”激励的话语让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工行人迅速凝聚起来。五加二、白加黑……历经3个月的艰苦鏖战,雄安工行最终作为“雄安债”惟一牵头主承销银行,高质量完成专项债券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资金自求平衡测算、完善债券发行期限品种及规模匹配方案等核心工作,已参与新区全部期次“雄安债”筹备发行,牵头主承销全部“雄安债”1878亿元,投资额超200亿元,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满负荷的工作状态让这些创业者们初尝了奋斗者的快乐。

雄安工行正式成立五年来,员工从百余位扩充至410位,翻了两番。他们有的是来自北上广深及江浙等发达地市的交流干部,也有来自工商银行全国系统内选聘和省内招聘来的新员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工行雄漂人”,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服务新区,在这个未来城市建设未来银行。大家来雄安之前的经历不同、职务不同、薪酬更不同,如何在雄安这个未来城市“同工同酬”?都能迸发出自身的潜力和积极性?这是雄安工行党委面临的一个必解课题。

雄安工行党委以“为每位员工谋福祉”为管理目标,创新运用“2223”工作方法,即抓好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两个人”、端稳绩效工资和职工食堂“两碗饭”、紧扣经营业绩和安全运营“两个点”,办好员工收入增长、职业发展和生活幸福“三件大事”,让每位劳动者能够切身体验到“汗水不白流”“力气不白下”,体验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付出辛苦是光荣的”。

更为可贵的是,“劳动者是辛苦的,更是快乐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全员共识。在此氛围感染下,全行所有人主动加班加点,一支能力突出、作风优良、凝聚力强的干部员工队伍奋斗在各个岗位、各个项目和客户群中,他们有的放下家中年幼的孩子,为完善金融服务方案的每一个细节挑灯夜战、不知疲倦;有的“轻伤不下火线”,忍着病痛始终坚持在业务营销的第一线;有的无畏严寒酷暑,在恶劣的环境中入村为新区村民耐心办理每一笔业务……广大干部员工识大体、顾大局,逐渐形成了认真负责、吃苦耐劳、高效团结的“雄安精神”,

营造出人心齐、士气盛、信心强的创业氛围。

匠心筑梦新时代,踔厉奋发向未来。雄安工行将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为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_赵晓璐

猜你喜欢
三问新区劳动者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公文办理须“三问”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指导阅读“三问”
语文备学应做好“三问”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