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冠状动脉CTA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3-12-01 04:46姜红坚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源冠脉检出率

姜红坚

(灌云县人民医院,江苏 灌云 22220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当前病发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患者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出现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等症状[1]。冠心病多发、常发,病程较长,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对患者心脏功能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2]。为减少疾病损害,应当加强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双源冠状动脉CTA 诊断技术的运用具有较强价值,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有利于增强疾病综合诊治效果,本研究对98 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疑似98 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脏彩超检测及双源CT 冠状动脉CTA 成像检查,98例患者中男51 例,女47 例;年龄40~70 岁,平均(59.25±2.85)岁;病程1~4 年,平均(2.58±0.61)年;患者心率46~128 次/min,平均(78.85±8.41)次/min。

1.2 方法 (1)常规心脏彩超检测,保证彩超室环境良好,室内温度超过18℃,告知患者检测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及时舒缓紧张心绪指导患者充分休息,放松肢体,保持呼吸平静。运用PHILIPS-HD11 型超声诊断仪检查,仪器探头频率设置为6~12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心脏位置,运用超声仪开展放射状扫查,重点评估病变部位肿块边界、大小、位置情况,综合分析是否存在侧方声影、包膜等情况。(2)双源冠状动脉CTA 成像检查,给予患者冠状动脉平扫与强化扫描,通过胸部定位扫描进行冠脉成像。从支气管扫描至心脏底部,具体扫描部位为支气管隆突下的1 cm至心脏膈面下1~2 cm 位置。球管旋转速度设置为0.33 s/圈,矩阵512×512,管电压120 KV,扫描层厚2.5 mm,管电流350 mA,螺距0.28 mm。扫描时间6~12 s,冠状动脉造影重建层厚度0.7 mm,重建间隔0.5 mm,电压120 kV,管电流400 mAs。X 管旋转时间0.33 s。造影剂剂量350 mg/mL,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50 mL 及碘必乐,碘必乐浓度为370 mg/L、剂量75~80 m/L,流率5~5.5 ml/s。运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方式,在降主动脉层面得出检测的CT 值,阀值设置为100HU。结合图像重建冠状动脉,得出多平面图像,观察血管狭窄情况。得出患者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情况,对每条血管及分支血管进行重建,得出相应图像信息,观测患者心脏结构。

1.3 观察指标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冠脉分支狭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4.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 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例,即为阳性,阴性为8 例。双源CT 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 例,检出率91.34%,心脏彩超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76例,检出率77.55%,双源CT 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心脏彩超更高(P<0.05),和金标准比较无差距(P>0.05)。

2.2 不同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 双源CT 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和敏感度均高于心脏彩超(P<0.05),但特异度没有差距(P>0.05),见表1。

2.3 不同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双源CT 检测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和重度检出情况均优于心脏彩超(P<0.05),见表2。

表1 不同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 (n,%)

表2 不同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n,%)

3 讨论

通过双源冠状动脉CTA 临床诊断技术,能有效检测出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治疗,该疾病病发后,若治疗不及时,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病情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还可引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多种临床病症,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心率异常的出现可能导致患者长时间缺血缺氧,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其它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最为典型的病症之一为冠心病[3]。冠心病临床诊断具有一定难度,主要由于该疾病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冠心病临床初期发病没有任何症状,原因可能为患者传感通路受阻敏感度差、心肌缺血时间短等。因此要加强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提升临床诊断的针对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技术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冠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不足,双源冠状动脉CTA 诊断方式的运用对此能起到良好的互补效果,在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扫描效率与扫描速度,在运用过程中能适当缩短检查时间,减少X 射线的危害,在临床被广泛运用[4]。

冠脉CTA 属于无创检查,在患者前臂静脉穿刺保留1 个留置针,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快速注射入血管,等造影剂在冠状动脉达到峰值的同时启动CT扫描,通过重建技术获得清晰的冠脉影像,普通CT 做冠脉CTA 检查便捷、无创伤、费用相对较低、阴性诊断率高,对造成管腔狭窄的斑块结构显示较清晰。但检查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患者心律、呼吸配合、身体移动、钙化等,评价狭窄程度不精确,发现问题后需冠脉造影进一步确诊并治疗。双源CT 做冠脉CTA 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患者、心前区不适但其他检查不支持患者及易患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查,非心脏外科手术前排除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的检查,冠状动脉桥血管的检查等。

双源冠状动脉CTA 诊断技术的运用能提供精确的无创型检查,在得出的影像信息中能精准体现出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病变情况,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临床治疗中,重组图像的运用具有较强的运用价值,在保持心率状态稳定的基础上,能得出高质量的图像,具有无创特征,诊断时患者更易接受[5]。结合冠脉CTA 检查结果,若出现轻度至中度狭窄,则需给予患者临床治疗,针对重度狭窄与闭塞患者,要求给予冠脉造影、搭桥术、支架植入术等相关治疗方式[6]。结果表明,经过金标准检测确诊98 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 例,即为阳性,阴性为8 例。双源CT 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 例,检出率91.34%,心脏彩超检测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76 例,检出率77.55%,双源CT 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心脏彩超更高(P<0.05),和金标准比较无差距(P>0.05)。双源CT 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和敏感度均高于心脏彩超(P<0.05)。双源CT 检测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检出情况均优于心脏彩超(P<0.05)。

综上,双源冠状动脉CTA 运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有利于促进对患者冠脉分支狭窄的诊断,促进患者的及时治疗。

猜你喜欢
双源冠脉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