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学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2023-12-01 04:46吴艳凌周丽娟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胆汁肝功能原发性

连 旭 吴艳凌 周丽娟 林 月(通讯作者)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扬州 22500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以慢性肝内胆汁淤积为临床特征,属于肝内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损害的疾病。90%以上患者表现为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该病可呈现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爆发性发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通过临床症状和血清特异抗体来进行分型,以往临床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当前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晰,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有关,发病机制也可能与免疫、遗传、化学物质、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1]。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确诊率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对于原因不明的持续肝功能异常的黄疸患者,开展抗原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基于诊断标准,患者无需进行肝穿刺活检即可确诊。本研究分析免疫血清学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00 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56 例,女44 例;年龄37~78 岁,平均(54.51±2.04)岁;对照组男51 例,女49 例;年龄36~78 岁,平均(53.81±2.14)岁。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肝功能检测:检测患者肝功能,取4 mL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样本,统计样本中的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2)免疫学血清检测:取患者4 mL 空腹静脉血,经3000 r/min 的10 min 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保存-70 ℃环境下。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使用配套试剂盒检测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Ⅳ-C)以及血清透明质酸(HA)。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肝纤四项、肝功能、免疫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21.0 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与肝纤三项对比 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AST 对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肝功能与肝纤三项情况对比 ()

表1 患者肝功能与肝纤三项情况对比 ()

?

2.2 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 IgM 指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患者,IgG、IgA 指标对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肝功能与肝纤四项情况对比 ()

表2 患者肝功能与肝纤四项情况对比 ()

?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随着临床对该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及AMA 检查的推广,使确诊率在不断上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根据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等,划分成以肝炎为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以胆系损害为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多是在皮肤瘙痒出现后6 个月~2 年间发生黄疸,约有1/4 的患者同时发生瘙痒和黄疸。对原因不明的皮肤搔痒,应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可能[2]。皮肤瘙痒主要原因是患者长时间肝内胆汁淤积导致胆汁酸分泌和排泄减少。后期可影响脂肪吸收与消化,出现皮肤粗糙、骨软化、骨质疏松、夜盲症、出血倾向等症状。以往人们对于该病的认识不够,临床误诊和漏诊情况比较常见,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确诊时已发展到肝硬化程度,所以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迹法可检测,但有部分患者血清指标检测准度不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血清ALP等水平升高,是突出的实验室异常表现,升高幅度可达3 倍以上,而ALT 与AST 水平大多仅从轻度升至中度,常伴有血脂异常,以胆固醇升高为主。ALT 与AST 是肝组织中含量最高的酶,大部分处于肝细胞的细胞质中[3]。当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肝细胞受损后,肝细胞内的谷丙转氨酶会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清酶活性增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可能发生肝细胞广泛纤维化,肝细胞损伤显著减少,ALT 和AST 活性增加。由于肝脏中血浆凝血因子的合成,肝脏疾病也可能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血。HA、PC III 和IV-C 水平可反映慢性肝炎的病理性肝损伤程度,是慢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患者的可靠指标。PC III 是由前胶原分泌到细胞外减少的氨基锥肽,肽酶水平直接反映肝脏中活跃的增殖纤维,在急性肝炎中也可能增加。HA 是反应肝纤维化敏感的指标之一,也可反映炎症程度[4]。

在肝脏纤维化中,PCⅢ、HA、Ⅳ-C 水平是十分可靠的监测指标,联合检测HA、Ⅳ-C 、PCⅢ等指标水平,能作为临床诊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等疾病的辅助指标,有利于预防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肝实质损伤可导致免疫球蛋白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程度与肝实质损伤直接相关。IgM 的显著增加可能表明,在血清免疫球蛋白监测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预后较差,可以识别和诊断疾病,并可以观察详细的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IV-C、HA、PC III、IgM 和ALT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是高等动物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IgG 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它在机体的被动免疫反应中非常重要,还具有调节吞噬作用的功能。另一方面,IgM 是由抗原刺激的引诱剂的免疫反应释放的Ig,分布在血清中,是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抗微生物抗体,抗菌、吞噬、聚集功能要比IgG 高500~1000 倍,具有重要作用;IgA 可调节吞噬细胞,抑制上皮组织中附着病原微生物,避免病毒繁殖,是黏膜的一道安全屏障[5]。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肝纤维化的指标进行检测,其指标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早期风险,对预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支持。

猜你喜欢
胆汁肝功能原发性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