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效果观察

2023-12-01 04:46申红娟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左乙拉西酸钠

申红娟

(成武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菏泽 274200)

我国癫痫的发生率高达5.0%~7.0%,但高频持续的癫痫发作对病人的脑部神经造成损害,严重损害病人的认知能力[1]。丙戊酸钠是目前最常见的抗癫痫药物,作用是升高抑制性的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有研究表明[2],癫痫的发生与其所分泌的神经传递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脑源性 Nerve growth factor(Nerve growth factor)具有调控神经元代谢作用,然而单独使用VPA 并不能提高疗效。而左乙拉西坦是一种非肝酶诱导剂,可以和丙戊酸钠联用,起到较好的作用[3]。本研究对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配伍应用于癫痫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189 例,分为对照组(n=94)和实验组(n=95)。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1:53,患者年龄55~75岁,年龄均值(66.5±6.0)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43:52,患者年龄56~74 岁,年龄均值(65.4±5.2)岁。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数据较为类似,P>0.05,无统计价值,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赛诺菲药厂制造,国药准字第H20010595,规格:0.5 g×30 粒),采用口服疗法,病人一开始给药10 mg/kg,7 d 以后,按10 mg/kg 用量继续递增,直至每天30 mg/kg,然后继续用药。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加用左乙拉西坦(制造商:浙江普洛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编号:国药准字H20143179,规格:0.5 g×30 粒),第一次给药500 mg,2 次/d,7 d 后逐渐递增剂量,视病情而定,2次/d,每次1500 mg。全部病人持续接受治疗6 个月。

1.3 疗效观察及评估标准 (1)对病人的大脑损害指数和认知能力指数进行比较。用药前、后分别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液,经离心分离,提取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高移动率族蛋白1(英文名称为HMGB-1)、中枢神经系统特异蛋白(英文简称S100β)、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英文简称BDNF)、神经发育相关蛋白(简称BDNF)、神经胶质酸性蛋白(英文简称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英文简称MBP)水平进行检测;(2)骨代谢指标。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病人的血磷、血钙和碱性磷酸酶;(3)临床疗效。用药6 个月后,按Engel 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出现惊厥时均为Ⅰ级。虽然还不到100%,但仍有超过90%的病例属于II 类。惊厥发生率超过50%,但是低于59%属于三级。如果患者的症状下降小于50%,就是IV。分级I+II+III=总体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 对此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如果P<0.05,说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价值明显。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MGB-1 水平分别为(9.04±1.25)、(9.06±1.22),S100β 水平分别为(0.88±0.14)、(0.89±0.16),两组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价值(P>0.05);治疗后,实验组HMGB-1、S100β 水平分别为(4.66±1.67)、(0.62±0.18),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6.53±1.61)、(0.81±0.12),所有患者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改善,实验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指标 两组治疗前MBP、GFAP 及BDNF 水平差异较为接近,P>0.05,无统计价值。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对于上述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统计价值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指标

2.3 对比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 两组治疗前骨代谢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价值。经治疗6 个月,所有患者Ca、ALP、P 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见表2。

2.4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经治疗6 个月,实验组I 级42 例,Ⅱ级30 例,III 级21 例,Ⅳ级2 例,治疗有效率97.89%;对照组I 级19 例,Ⅱ级25 例,III 级21 例,Ⅳ级29 例,治疗有效率69.15%,实验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佳,P<0.05,存在统计价值。

表2 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比较

3 讨论

作为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的一种神经类病症,癫痫多为患者脑部神经元异常导致,发作的主要症状是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全身痉挛等,发病时十分疼痛,如出现频繁,会影响病人的认知能力[4]。丙戊酸钠(VPA)是临床常见的抗癫痫药,入血后可上调中枢突触囊泡(synucleoprotein like protein 2,SYTL2)含量,促进神经递质的分泌,维持病人大脑皮层的正常放电[5]。丙戊酸钠能提高谷氨酸脱羧酶的活力,降低Y-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发挥抗癫痫的效果。左乙拉西坦是新的抗惊厥药,对痫性发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正常神经细胞无明显作用;通过对脑内神经递质的调控,可以达到对癫痫的控制。已有研究表明[6],在临床上使用左乙拉西坦和VPA 是一种较好的抗癫痫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HMGB-1、S100β水平分别为(4.66±1.67)μg/L、(0.62±0.18)μg/L,对照组分别为(6.53±1.61)μg/L、(0.81±0.12)μg/L,所有患者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BP、GFAP、BDNF、Ca、ALP、P 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经治疗6 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89%,对照组为69.15%,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价值。该结果与学者林春颜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7]。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联合用于癫痫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减轻脑损伤症状,有效提升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可在治疗癫痫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左乙拉西酸钠
勘误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冰糖葫芦
丙戊酸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增效作用研究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孕妇胎儿致畸率低
气浮法脱除模拟锌浸出液中的油酸钠
HPLC-MS-MS法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