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量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个体化康复的临床应用观察

2023-12-01 04:46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梁个体化股骨

谢 强 王 旭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甘肃 天水 741020)

目前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但术后负重和功能锻炼时间的确定目前尚无定论[1]。本研究自制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内固定术疗效影响因素分析量表,使用该量表辅以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0 至2023 年6 月本院骨折PFNA 内固定术患者90 例,分为个体化康复组(在分析量表指导下实施个体化康复干预)与常规化康复组(常规康复干预)各45 例。个体化康复组女26例,男19 例;年龄60~80 岁,平均(70.11±4.61)岁。常规化康复组女25 例,男20 例;年龄61~81 岁,平均(71.23±4.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化康复组: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全面检查,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注意事项,给予用药指导等。术后个体化康复组(1)负重:术后3~7 d 助行器辅助下地站立,陪护下轻负重行走(负重15~30 kg),术后2 w 助行器辅助下负重>30 kg 行走,术后4 w 复查后助行器辅助下负重>30 kg 行走,术后10 w 助行器辅助下负重>40 kg 行走。(2)功能锻炼:按照被动-主动-抗阻锻炼程序进行功能锻炼,术后8 h 卧床足背伸进行踝泵训练,5 s/次,20 次/组,5 组/d;术后24 h增加行股四头级收缩训练,5 s/次,20 次/组,5 组/d;术后72 h 增加直腿抬高训练,5 s/次,10 次/组,5 组/d;术后7 d 进行屈髋屈膝关节功能锻炼。(3)体位:术后8 h 可翻身,半卧位30°进食;术后24 h 半卧位<45°进食,术后1 w 半卧位<80°进食。

1.3 观察指标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内固定术疗效影响因素分析量表(1)手术复位:解剖复位为优(20分),功能复位,阳性支撑(股骨距处有骨皮质支撑)为良(15 分),复位不良,阴性支撑(股骨距处无骨皮质支撑)为差(10 分);(2)术中固定:内植物位置良好,固定可靠为优(40 分),内植物位置一般,固定欠佳为良(20 分),内植物位置不好,固定稳定性差为差(5分);(3)骨质疏松:依据X 线Singh 指数,X 线下股骨颈次张力骨小梁和次压力骨小梁消失,主张力骨小梁和主压力骨小梁减低或消失为<3 级(5 分),X 线下股骨颈次张力骨小梁和次压力骨小梁消失为3 级(10分),X 线下股骨颈主张力骨小梁和主压力骨小梁无明显减低为>4 级(20 分);(4)骨折到手术间隔时间:无明显并发症,肌肉力量良好为≤5 d(10 分),少量并发症,肌肉力量轻度下降为5~10 d(5 分),较多并发症,肌肉力量下降严重为>10 d(0 分);(5)术后疼痛(VAS 评分):无痛或轻度疼痛,活动不受影响为≤4 分(10 分),有明显疼痛,但活动尚可为4~7 分(5分),重度疼痛,活动受到明显影响为>7 分(2 分),满分100 分[2]。随访6 w,比较①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使用Harris 评分(满分100 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情况,根据Barthel 指数量表(满分100 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越好;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8.0,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个体化康复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常规化康复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分,)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分,)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个体化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1/45) 低于常规化康复组17.78%(8/4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手段,但术后要达到理想化的康复效果,还需加强康复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综合量化指标,包括手术、骨质疏松、疼痛、外伤到手术间隔时间等,如何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尚无定论[3]。有研究证实,围手术期(外伤后到手术的间隔时间)越长,患者卧床并发症也越大,肌肉力量下滑越明显[4]。手术操作的影响因素包括复位不良、固定可靠性差;术后患者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卧床并发症的预防、术后疼痛管理、患者及家属配合。因早期需患者尽力配合康复,有一定的疼痛度,需家属充分理解,有些家属及患者不愿意配合或配合度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危害和后果:(1)骨折术前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2)术后切口感染;(3)功能锻炼过程中内固定失效;(4)疼痛。防范措施和对患者的补偿措施:①充分沟通;②预防使用抗菌素;③加强护理预防卧床并发症;④如出现内固定失效给予手术翻修。

本研究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因素,自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量表并使用该量表针对性的辅以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表明,个体化康复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化康复组。个体化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康复组,说明通过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因素,自制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量表并使用该量表针对性的辅以个体化康复治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分析侧卧位下PFNA 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影响因素,自制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 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量表,针对性的制订术后个体化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高龄股骨粗隆间的手术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迅速解放陪护人员及降低患者术后康复成本。

综上,骨折PFNA 内固定术后在自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量表指导下实施个体化康复的应用效果较常规化康复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小梁个体化股骨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小梁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