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2023-12-01 04:46陈小娴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个性化

陈小娴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盐城 224000)

感染性休克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了人体,并生长繁殖,造成人体全身的感染,并且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成为如今医院ICU 患者致死要因之一[1]。临床在加强对感染性休克问题的深入研究中,统一认为需要密切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全程生命体征,根据医疗目标值限制性液体输入,密切控制输液速度,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预后[2]。有研究认为,及时给予感染性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救治有效率[3]。本研究对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救治,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39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39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6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74 例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59:106;年龄27~93 岁,均值(78.53±6.5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65:109;年龄28~95 岁,均值(79.07±6.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健康指导及遵医嘱用药。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体位护理:及时辅助患者纠正错误体位,让患者可以维持仰卧中凹位,头部与躯体抬高20 °~30 °,下肢需要抬高15 °~20 °,充分增加患者回心血量,保证恢复患者机体供血脏器正常。注意避免患者有任何体位的大幅度移动,在恢复自主意识且监测血压日益恢复平稳,尿量超出30 mL/kg·h,休克症状明显缓解,可保持半卧体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发生率。(2)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记录患者脉搏、血压、体温、呼吸等各项指标水平,按照15~30 min 为一次记录间隔,定时记录患者脉搏与血压情况。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做好保暖工作,如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物理或用药降温处理,病室通风并调节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3)扩容护理:与患者个体病情的进展状况与恢复情况相结合,有必要实施粗静脉穿刺与深静脉置管的情况,能够遵循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输液准则。对于患者在输液中可能出现的气促、肺部湿啰音状况,密切观察直至恢复自主意识,且机体收缩压在12 kPa 以上,尿量大于30ml/h,才证实患者机体已有充足体液。(4)用药指导:记录患者临床微生物送检与血培养检验结果,进行药敏试验对抗菌用药成效合理应用,结合患者的用药机理与半衰期用药方案,对患者用药后的副作用反应情况记录观察,记录患者副作用可能造成的肝肾功能影响。(5)并发症护理:如患者出现昏迷、呕吐、头疼等不良反应,要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向主任医师汇报,并及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可以给予20%甘露醇、呋塞米急救,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详细记录患者机体的各项指标,控制输液量,对患者予以6~8 l/min 氧流量鼻导管吸氧,若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提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呼吸衰竭,协助责任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对护理干预前后的CRP 指标进行测定,以临床CRP正常质保<5 mg/L 为标准进行评估,标准如下:显效,患者在经过7 日治疗后逐渐恢复自主意识,有效改善患者周围微循环灌注状况,收缩压为12~18.6 kPa,舒张压为8~12 kPa,尿量超出30 mL/h;好转,患者本身拥有清醒意识,可依然需用药调整血压,尿量指标有所增加,脉压差和收缩压基本有所变化;无效,患者无任何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2)记录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CRP 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 表示数据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162/174),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73.94%(122/165)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清CRP 对比 护理干预前血清CRP 对比差异不大,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血清CRP改善效果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CRP 对比 (mg/L)

3 讨论

临床上感染性休克是指一种全身性感染所致患者脏器功能受损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此病在临床的主要生理表现特点是较高的心输出量与低外周血管阻力所致组织灌注不足。临床多项研究表示,治疗此症的首选方案不仅要对感染源及时控制,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抗生素用药。此外对于患者进行早期给氧、容量复苏、机体炎症调节与充分的营养支持同样必不可少[4]。由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进展危重迅速,医护人员应当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护理素养,能第一时间接触患者,可迅速准确的判断病况,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案,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患者在得到有效救治后所开展的护理工作,也有利于促进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提升患者的急救成功有效率[5]。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临床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案护理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护理针对性,不能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要,所以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若仅给予常规护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6]。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覆盖患者身心全方面,遵循患者个体需要,能从患者生命体征、排尿量、机械通气等全身心各方面,予以针对性个体护理。遵循现代化医疗服务“以人为本”理念,有效缩减了原本需要进行的术前准备工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道功能,对患者心率、血压等各方面身体指标发生的变化,在第一时间记录,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第一时间及时处理[7]。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为93.10%(162/174),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73.94%(122/165)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护理干预前血清CRP 对比差异不大,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血清CRP 改善效果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反映了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体内的血清CRP 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控制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有利于提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

综上,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的个体预后疗效,可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个性化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谨防过敏性休克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