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情绪及体重的影响研究

2023-12-01 04:46蔡小丹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肥胖症内分泌循证

蔡小丹 许 茜(通讯作者)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导致肥胖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属常见类型。患病后,患者体重出现异常,且情绪和心理状态等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身心健康状况堪忧[1]。针对此类患者,治疗与护理缺一不可。因此,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同时,也应注意施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方面,常规护理措施较为基础、单一,效果也相对有限。循证护理模式下,为此类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观察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相关措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我院50 例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照组男15例,女10 例,年龄18~60 岁,平均(35.69±2.03)岁。观察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19~60 岁,平均(36.71±1.98)岁。对两组一般资料做综合统计分析,得到差异检验值P>0.05。

1.2 方法 (1)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选拔专业护理人才,加强组内成员疾病知识及护理要点的相关培训。循证问题与证据查询。针对患者病情、临床特征、自身情况等,提出具体的循证问题。小组成员进行广泛的资料查询与收集,查阅相关医学文献并联合专业知识,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遵照护理方案,实施多方面护理干预,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食谱,指导患者营养均衡,少食多餐。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和饮食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1.3.1 不良情绪变化情况 对两组临床表现出的不良情绪进行测评,得出量化结果。测评包括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 ing An 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越高,对应的患者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越严重。

1.3.2 体重变化情况 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记录,测量身高、体重,不同护理后,再次测量患者体重水平。汇总不同时间点数据信息,计算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体质指数,计算两组体质指数的下降幅度,计算结果进行汇总,体质指数高于28,则可判断为肥胖[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6.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检验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与抑郁情绪得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不良情绪测评量化结果间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量化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与抑郁情绪测评得分比较(,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与抑郁情绪测评得分比较(,分)

?

2.2 护理前、后两组平均体质指数及下降幅度比较计算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平均体质指数,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平均体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平均体质指数下降幅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平均体质指数及下降幅度比较 (,kg/m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平均体质指数及下降幅度比较 (,kg/m2)

?

3 讨论

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的出现影响到患者生理健康状况,也容易导致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本研究中,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情绪评分分别为(62.78±3.21)分和(62.81±3.25)分,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为(61.85±1.27)分和(61.86±1.25)分,与常模相比较,均相对较高,表明入组患者均存在焦虑与抑郁问题。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出现,也是导致肥胖症出现的重要诱发因素,各种不良情绪的出现,也会促进肥胖症发展,加快疾病进展,加剧患者病情[3]。为此,临床上,针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还需高度重视情绪状态,注重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改善情绪状态,促进体重水平下降,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措施大多包括心理疏导和饮食指导等内容,效果有限。循证护理是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护理模式,可为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参考[4]。在不同护理后再次测评并比较两组不良情绪,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情绪评分分别为(40.23±0.15)分和(49.52±0.12)分,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为(40.09±0.33)分和(45.46±0.21)分,检验显示数据组间差异显著,证明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干预中,科学控制患者体重,促进体重有效下降十分必要。这一过程中,体质指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可直观的体现患者体重变化情况,及临床护理实施效果。对护理前、后两组平均体质指数及平均体质指数下降幅度组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的平均体质指数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平均体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平均体质指数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更好的促进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体重下降。循证护理具有科学性、整体性、个性化等特点,可针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的特点,广泛收集科学的护理证据。并按照相关证据,结合患者情况、临床护理经验等,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更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循证护理的开展也可为各种治疗措施的实施提供良好辅助,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显著降低体质指数,综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肥胖症内分泌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针灸推拿用于肥胖症治疗的作用探究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