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护理体会

2023-12-01 04:46衡思巧李媛媛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阳上亢耳穴证候

张 艳 衡思巧 李媛媛

(邳州市中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大多数眩晕都因机体不具备对外界刺激、内耳迷路神经传导与投射部位刺激或病变予以有效代偿,导致患者空间平衡与定向紊乱性障碍,最终患者产生眩晕症状。眩晕症患者多表现为频繁产生眩晕感,可伴随目眩、肢体冰凉、冒冷汗、耳鸣等症状,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1]。中医认为眩晕发生与风、火、痰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辨证可分为不同证型,一般包括肾精不足型、肝阳上亢型、淤血阻窍型[2]。其中肝阳上亢型眩晕在临床中最为常见,本研究对该型眩晕症患者采取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收治的60 例眩晕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30 例,所有纳入本研究患者均为肝阳上亢型眩晕。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46~80 岁,均值(62.72±7.88)岁;病程均值(6.11±2.96)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45~79 岁,均值(62.51±7.64)岁;病程均值(7.02±3.22)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大,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治疗,内容包括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饮食。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维持稳定情绪,避免思虑过度、暴喜暴怒。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运动坚持25 min/次,按照1 次/d 的运动频次,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戒酒,严格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循序渐进的减肥。对血压定期监测,每天清晨与下午四点,及睡前进行血压监测。(2)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护理,穴位贴敷采用我院自制贴药,于晨时五点至七点,在双侧太阳、大椎穴、双侧内关穴位贴敷,贴敷6 h/次,按1 次/d 的频次。穴位贴敷制备方法:天麻1 g、红景天1 g、菊花1 g、川穹1 g、姜半夏1 g、干姜1 g,将上述药物混合后烘干研磨成粉,取1.5 g 加入适量饴糖调糊制作成圆形用药。耳穴埋籽前检查患者耳部有无发生炎症及缺损,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对耳廓使用酒精常规消毒处理后,取耳部神门、降压沟、肝肾心与交感等穴位,在相应的穴位进行籽耳贴敷,使用正确的按压手法,确保患者自感发热、肿胀、发麻。叮嘱患者午后、晨起、睡前等不同时间段可自行按压,每个穴位按压时间控制在1~2 min。在埋籽过程中注意防潮处理,一旦有任何潮湿应当即刻更换。两个耳朵交替取穴操作,隔日更换一次,持续一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眩晕程度与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标准:患者存在轻微头晕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为轻度;有严重眩晕症状并不能维持正常生活与工作,为中度;有十分严重的眩晕症状,已无法正常睁眼起床,为重度。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包括眩晕、耳鸣、头痛、平衡障碍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眩晕程度改善相较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后,观察组眩晕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仅有6.67%(2/30)重度眩晕,与对照组26.67%(8/30)重度眩晕相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眩晕程度改善指标差异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相较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相较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眩晕病发的主要因素,大多情况下由于患者自身机体虚弱,日常更加偏好重口味饮食习惯,或是情志不畅,导致机体平衡紊乱,痰淤内阻,脑窍失养与凤阳上扰,以眼花头晕为主要临床症状[3]。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多数临床症状都以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为主,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等因素所引起的,主要是患者情志所伤,损伤肝肾之阴,当患者出现肝阳上亢后,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头目眩晕胀痛等不良症状。治疗这类患者可采用耳穴埋籽法疗法,达到预期的临床干预疗效[4]。在耳穴埋籽疗法中,选择内耳,神门,肾,肝等穴位,可通络化湿,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活血化瘀,养心生血。

耳穴埋籽护理操作中,主要操作穴位包括耳部神门、降压沟、肝肾心与交感等多个穴位作为主穴,搭配胃穴、肾穴等配穴,可起到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的疗效。中医经络学中曾提到,穴位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穴位,充分发挥疏通经络作用,对脏腑有调节作用,用于眩晕症状治疗疗效显著[5]。穴位贴敷近年来用于临床眩晕护理干预,具有操作简便、便于取材、安全有效等特点[6]。本研究选用贴敷药物中,天麻、菊花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升清降浊,红景天、川穹则可达到平肝潜阳效果,姜半夏、干姜主要负责疏通人体脉络。通过多药合用平肝潜阳,选择贴敷的穴位中曲池可达到调气降压之效,足三里可调节患者脾胃,内观能调理患者气息,涌泉能引气血下行强固肾元。经中药贴敷可充分发挥人体各穴位与药物作用,对患者血压有效控制。

从现代医学中表示眩晕症有关交感神经,取穴选择神门与降压沟进行耳穴埋籽,这种操作方法能成功刺激起到调节人体阴阳的作用,成功恢复脏腑功能达到控制血压的作用疗效。本研究结果行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后,观察组眩晕程度改善效果明显,仅有6.67%(2/30)重度眩晕,与对照组的26.67%(8/30)重度眩晕相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与以往研究对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用于高血压眩晕护理的结果一致,患者并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效果明显[7]。证明了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能取得预期效果。

综上,对眩晕患者行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可对患者的眩晕症状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阳上亢耳穴证候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