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立足审美建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023-12-29 19:37范增雪
幸福家庭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新课标建构文本

范增雪

基于审美建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追求艺术化的理想境界为基本目标,根据美的规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顺利融入审美意境,实现创造性学习、自主学习和愉悦学习。为了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审美建构的教学要求,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分析文本内容的美,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对学生的审美建构、思维发展、语言积累和文化熏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鼓励学生体验美、发现美和感悟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没有带领学生深度剖析文本,挖掘文本中的情感之美,过多关注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对教材审美因素的挖掘不够深入,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深刻,难以获得更多的感悟。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影响,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审美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立足审美建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

立足审美建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影响,教师需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美、发现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一)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教师只有坚持创新导向,主动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开拓学生的审美思维,才能够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向新的高度,确保新课标能够顺利落地。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领悟能力,主动创新教学对策及手段,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修养指导学生大胆探索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审美体系,激发学生的内在创新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人文性原则

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度关注學生的道德素质,强化阅读教学环节并理顺阅读教学思路,以实现审美与育人的结合,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能上一个台阶。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遵循人文性原则,关注学生的品德,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美、感受美,深入体会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语言本身的精髓,使学生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三)愉悦性原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感受文字的乐趣。教师需要遵循愉悦性原则,将语文阅读内容和形式趣味化,并通过构建审美体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

三、新课标下立足审美建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审美建构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需要讲究方法,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从文本着手,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字里行间的情感之美,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文本之美,自觉参与情景表演,感悟故事情节之美。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大胆质疑,自觉探究人物的精神之美,在带领学生品味留白和创编补白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感悟阅读的个性之美。

(一)剖析文本,深入挖掘情感之美

新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变动较大,吸纳了诸多内涵丰富的优秀文本,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情怀等主题编排文本,主题思想非常鲜明。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开展审美训练和教育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感悟文字的内容美,分析文字的形式美和精神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品鉴文字的内涵。为了保障教学效果,全面构建审美课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深入研读文本,分析课堂教学中审美建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反复品味文本主旨思想,感悟文本的深刻魅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可以留出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初读文本,创设教学情境,确保学生深入感悟文本所描绘的景象。接着,教师可以开展二次品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细节。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课文内容,深入感悟语言的精妙之处,结合文章结尾剖析作者的用意,让学生自主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之美,确保学生在多次的品读和揣摩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创设情境,直观感受文本内涵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只机械性地灌输理论知识,局限于理论说教,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下降。教师可以依托文本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深度剖析文本的基本内容,留下深刻直观的知识印象。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语文课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一文时,教师可以围绕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整合文本,围绕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从沃克医生的情绪及神态变化感悟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接着,教师可以创设阅读情境,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视频资料,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确保学生顺利融入阅读情境,深刻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中所体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直观地领悟文本内涵。

(三)品悟留白,激发阅读想象之美

文章留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着眼于审美建构的基本要求,主动分析文本中的留白部分,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补白”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助力。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留白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实现文本与生活的无缝衔接。教师还要高度重视文本的再创造,增强学生对文本人物精神的感悟,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思想的理解,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让学生静下心来反复品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女娲找石”这一板块中结合“找呀找呀”“几天几夜”这两个关键词带领学生大胆想象,围绕“女娲遇到了怎么样的危险?”“女娲究竟去过哪些地方?”“如何寻找五彩石?”等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发散思维,深入感悟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核心思想的理解。

(四)情景表演,再现故事情节之美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高,为了保障教学效果,努力构建审美课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根据学生爱模仿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情景表演活动,使学生直观地再现故事情节之美,让学生在自由表演和大胆想象的过程中领悟文本的核心思想,进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教师要做好摸底工作,深入分析基本学情,结合学生的认知期待、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助的形式深入探究和研读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把握人物的动作特点和言语,逐步形成表演脚本。教师还要主动放权,回归教学正轨,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语文知识,灵活演绎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可以呈现圆明园毁灭前及毁灭后的照片,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顺势导入话题,询问学生“在看到这两幅图片后大家想说什么呢?”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积累的历史知识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閱读文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五)提问思考,探究人物精神之美

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密切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经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度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究人物的精神之美,着力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的审美课堂,拉近学生与审美元素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笔者询问学生:“补天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大家有什么想问女娲的吗?”在沉默

片刻后,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说:“女娲,你为了找到五彩石不辞辛劳,你觉得累吗?”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角色,设身处地地为女娲着想,并让学生站在女娲的视角回答刚才的问题。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深入体会了女娲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提升了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六)大胆探究,展示阅读个性之美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密切交流的过程,在阅读相同文本时,不同学生的内心感受和理解各有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身心感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探究阅读文本中的审美元素,全方位展示个性化阅读之美,逐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一文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思路,变换教学模式,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围绕“老人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自主分析,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开展文本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分析老人种树的艰辛,站在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对比环境的方法,领悟老人所创造的奇迹。由此可见,教师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个性化阅读模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个人的阅读见解,深入体悟阅读的个性之美。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立足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剖析阅读文本,与学生共同感悟、挖掘情感之美,精心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本内涵,在品味留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开展情景表演活动,直观再现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度思考,深入分析人物精神之美,全面凸显个性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东师西湖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新课标建构文本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