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详查的黎平县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2024-01-02 11:13施后海龙诗成潘礼斌
贵州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孕灾县内黎平县

施后海,刘 港,龙诗成,潘礼斌

(1西南能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2黎平县自然资源局,贵州 黔东南 556002)

0 引言

地质灾害是孕灾地质条件和致灾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特殊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气象水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孕灾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条件,决定了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及分布规律,通常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岩组、覆盖层类型和厚度,而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致灾因素则与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及演变密切相关。因此,孕灾地质条件不同,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差异较大。县域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崩塌,规模不大,但时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故将县内63处滑坡和10处崩塌,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岩组、覆盖层类型和厚度分析黎平县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

1 研究区概况

本次工作区范围为黎平县全境,境内东西长88.1 km,南北长87.5 km,总面积4441 km2,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南部,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是贵州省面积第二大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 ℃左右,地貌类型以苗岭山脉向湘西丘陵过渡区新元古代浅变质岩侵蚀切割中低山地貌为主。县内以变余砂岩、变质砂岩、板岩等副变质岩分布最为广泛,历经多期多次构造运动使得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力学强度普遍较低,县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和崩塌为主,滑坡以浅表层小型为主,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7′27″~109°30′31″,北纬25°42′59″~26°30′43″。县内63处滑坡和10处崩塌主要分布在县域北西部的德化乡、尚重镇、平寨乡、大稼乡;西部的九潮镇以及南东部的地坪乡、龙额镇、水口镇和雷洞乡,如图1所示。

图1 黎平县滑坡、崩塌分布图

2 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2.1 地形地貌

县域主要以侵蚀-低山地貌为主,斜坡微地貌有凹型坡、凸型坡、直线型坡。分布大量沟谷地貌,两侧切割较深,地形坡度大,高陡的地形条件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及势能条件。从地貌形态来看,虽然工作区以低山地貌为主要地貌单元,但地形坡度陡,相对高差大,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河谷区两侧的斜坡上,微地貌类型以凸型坡为主。

2.1.1 坡高

坡高是坡顶和坡脚之间的高差值,按县境地貌特征将坡高分为<30 m、30~60 m、60~100 m、>100 m四个等级,县内63处滑坡、10处崩塌分布坡高见表1。

表1 滑坡、崩塌与坡高关系

由表1可见,滑坡主要分布于坡高60~100 m内,有33处,占比52.38%;其次为30~60 m,有17处,占比26.98%;再次为>100 m,有12处,占比19.05%,最后为<30 m,仅1处,占比1.59%。崩塌主要分布于坡高30~60 m,有4处,占比40%;其次为60~100 m和<30 m,均为3处,占比30%;>100 m暂未见分布。

2.1.2 坡度

坡度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斜坡的应力分布,控制斜坡的变形破坏方式,将坡度分为<30°,30°~50°,50°~70°,>70°四个等级,县内63处滑坡、10处崩塌分布坡度见表2。

表2 滑坡、崩塌与坡度关系

由表2可见,滑坡主要分布于坡度30°~50°内,有53处,占比84.13%;其次为50°~70°,有6处,占比9.52%;再次为<30°,有4处,占比6.35%,>80°暂未有滑坡。崩塌主要分布于坡度50°~70°,有6处,占比60%;其次为>80°,有4处,占比40%;<50°暂未见分布。

2.1.3 坡型

按斜坡形态将区内斜坡划分为直线型、凸型坡、凹型坡三类;不同的坡型临空条件不同,在致灾因素(降雨及各种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应力分布差异巨大,从而决定了地质灾害发育的灾种、位置和规模,县内63处滑坡、10处崩塌分布坡型见表3。

表3 滑坡、崩塌与坡型关系

由表3可见,滑坡主要分布于直线型坡内,有31处,占比49.21%;其次为凸型坡,有27处,占比42.86%;最后为凹型坡,有5处,占比7.94%。崩塌主要分布于凸型坡内,有7处,占比70%;其次为直线型坡,有2处,占比20%;最后为凹型坡,有1处,占比10%。

2.1.4 地层岩性

黎平县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以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5%以上,余者零星分布;岩性以变质砂岩、变余砂岩、变质粉砂岩、板岩、粉砂质板岩等浅变质岩为主,零星分布灰岩、白云岩、泥岩、页岩及砂岩等沉积岩,县内63处滑坡、10处崩塌分布地层岩性见表4。

表4 滑坡、崩塌与地层岩性关系

2.1.5 工程地质岩组

黎平县浅变质岩分布广泛,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力学性质,划分为硬质、软质、软硬相间和松散4个工程地质岩组,因县内青白口系地层年代老,经历过多期多次构造影响,岩石内部裂隙普遍很发育,因此将其变质砂岩、变余砂岩均划分为软质岩组,县内63处滑坡、10处崩塌分布工程地质岩组见表5。

表5 滑坡、崩塌与工程地质岩组关系

由表5可见,滑坡全部分布于软质岩组,其余岩组暂未见发育;崩塌主要分布于软质岩组,有8处,占比80%;硬质和软硬相间岩组各1处,均占比10%,松散岩组暂未见发育。

2.1.6 斜坡结构

黎平县境内按物质组成将斜坡分为土质斜坡和岩质斜坡两大类;岩质斜坡按岩层倾角大小分为水平层状斜坡(倾角≤5°)和倾斜层状斜坡(倾角>5°),倾斜层状斜坡根据倾向与斜坡坡向夹角a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划分顺向坡(a<30°)、斜向坡(30°≤a<60°)、横向坡(60°≤a<120°)、逆向坡(120°≤a<150°)、反向坡(a≥150°)五类。县内63处滑坡、10处崩塌分布工程地质岩组见表6。

表6 滑坡、崩塌与斜坡结构关系

由表6可见,滑坡主要分布于土质斜坡和顺向岩质斜坡,分别有35处和15处,总占比79.37%;其次为斜向岩质斜坡和横向岩质斜坡,分别有10处和3处,占比20.63%,其余斜坡结构暂未见发育;崩塌主要分布于逆向岩质斜坡和反向岩质斜坡,均有3处,总占比60%;其次为顺向岩质斜坡,有2处,占比20%,其余斜坡结构均不大于1处。

2.2 结论

地质灾害发育受多种孕灾因子共同影响,不能从单方面分析,否则得出的结论将是片面不科学的。本次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的研究区域是黎平县,研究灾种为滑坡和崩塌,县内滑坡和崩塌孕灾地质条件总体特征明显。

猜你喜欢
孕灾县内黎平县
四川省北川县崩滑灾害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酸的思念
“神木”倒了
专家下村
基于孕灾敏感性分析的高植被覆盖区滑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鄂西北中部地区滑坡孕灾模式分析
侗族春社节女性盛装服饰考察——以黎平县龙额镇为例
基于GIS技术的山区洪灾孕灾环境综合评价与分区研究
贵州黎平县亮叶含笑群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