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库渔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4-01-10 22:28刘春平
水产养殖 2023年3期
关键词:网箱水面渔业

刘春平

(永靖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临夏回族自治州 731600)

“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颁布了《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紧紧围绕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2022 年中央1 号文件提出,要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刘家峡水库作为兰州市、临夏市、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县的饮用水源地,饮水安全受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关注。大水面散养和网箱养殖快速扩张,给永靖县人民群众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刘家峡水库生态环境的维护带来诸多问题。现对水库渔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 水域概况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周边无工业污染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生产出绿色健康的水产品。年均水温11.5 ℃,冬季最低4 ℃,夏季最高28 ℃,5—10 月平均水温15 ℃。水库内无水生植物,水体清澈,无污染、无异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根据202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甘肃省水产研究所开展的水库容量评估报告,水库水体为弱碱性,pH值为7.67~8.98,平均值8.52;ρ(溶解氧)为8.30~11.19 mg/L,平均值9.35 mg/L。水库自然鱼类以鲤、鲫、鲢、池沼公鱼、鳙为主,还有黄河高原鳅、兰州鲇、黄河裸裂尻鱼、麦穗鱼、似铜鮈等土著鱼类[1]。

2 养殖现状

2.1 网箱养殖

刘家峡水库水面10 672 hm2,平均水深37 m,目前网箱养鱼面积14.8 hm2,水面利用率0.14%[2]。网箱主要养殖鲑鳟和鲟以及少量鲤、团头鲂,年产鲑鳟约3 200 t,占甘肃水产品产量20%以上,是国内重要的鲑鳟生产基地,产值近亿元。政府部门以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制定了《永靖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甘肃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并把网箱面积限制在养殖容量内。根据2020 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甘肃省水产研究所开展的水库容量评估,该水库养殖虹鳟总容量可达4 000 t 以上。同时监测表明,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区总磷0.01 mg/L,总氮为1.13 mg/L,氨氮为0.082 mg/L,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标准,养殖区各水质指标平均值无明显差异。但由于养殖量的增加和高密度的养殖,鱼类病害发生率居高不下,给水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2.2 大水面散养

大水面散养是利用天然水域和地理条件,为鱼类提供自然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干预,从而养出有别于池塘和工厂化养殖的水产品,是回归原生态的养殖方法。其特点是养殖投入相对较少,管理粗放简单,生长环境自然,绿色生态,且类似于野生鱼类,符合消费者追求原生态的心理,并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2020 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甘肃省水产研究所开展的水库容量评估报告,水库浮游植物中硅藻、甲藻、金藻,占总生物量的86%,浮游动物主要由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组成,为增殖鲢鳙和池沼公鱼提供了优质的饵料资源。近几年企业承包水库,采取“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模式,不投料、不用药,年产鲢鳙约100 t,灯光诱捕池沼公鱼约400 t,产值约500 万元。鲢鳙具有很强的过滤浮游生物的能力,鳙体质量每增加1 000 g,能够把水体中32 g 氮、4.5 g 磷转化为优质蛋白质。在大水面中人工增殖一定数量的鲢鳙,相当于把大量的氮、磷及其他营养元素转移出水体[3]。但要通过这种生产活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必须是在确定养殖容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水体,把水体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优质水产品,从而达到“以渔养水”的目的。根据2020 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甘肃省水产研究所开展的水库容量评估报告,该水库鲢鳙年增殖量可达1 165.8 t,可固定磷6.99 t,能够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3 养殖鱼类对水体的影响

1996 年,刘家峡水库在大水面水体中设置网箱,开始冷水鱼高产养殖,以虹鳟、金鳟为主,后又引进七彩鲑、三文鱼、鲟等,年产各类鱼4 000 t,投入饲料超过5 200 t,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渔业水产基地。水产养殖污染物主要来自鱼类粪便、投喂的饲料、鱼药残留、养殖水体微生物等。网箱养鱼带来高收益的同时,鱼类粪便、残饵排到水体中,加上养殖密度过高,水体有富营养化倾向。但养殖区各水质指标平均值无明显差异,表明网箱养殖对库区水质影响较小,且水库大水面散养鲢鳙、池沼公鱼,有效过滤提取了水体中的氮磷,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水库水生生物群落组成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4 存在问题

(1)随着网箱养鱼快速发展,刘家峡水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鱼粪污染、药物残留和病死鱼是主要污染来源。近几年网箱养殖虹鳟成活率达不到80%,主要原因是病害较多,鱼类苗种质量良莠不齐,鲑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细菌性疾病时常发生。由于缺乏鱼病诊断检测技术,养殖户盲目施药,不仅给水体带来污染风险,也增加了养殖成本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生产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加。渔业监管部门和水产养殖户制定了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办法,网箱周边环境有了改观,但从业者环保意识和养殖技术作为影响环境的要素之一,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不易监管和约束。

(3)人类活动、生活污水和鱼类粪便污染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拆除网箱”的呼声激增,不仅阻碍了水库网箱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影响水库生物多样性,有悖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甚至威胁到居民的饮水安全[4]。休闲渔业的发展也带来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和餐饮厨余垃圾增多。

5 发展建议

(1)刘家峡水库具有良好生态和丰富资源,是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在稳定现有网箱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放养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大量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优化微生态结构,有效净化水库水体。

(2)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环保技术创新,支持绿色优质特色水产品的生产经营[4]。强化政策扶持,逐步将传统网箱改造为具有粪污收集装置的生态环保网箱,定期监测水质,并根据水质变化实施养殖量的动态管理,实现刘家峡水库渔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充分利用大水面资源,适时人工增殖鲢、鳙、鲤和鲫,合理布局网箱养殖,既能改善水库生态环境,又可以增加养殖户收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符合国家新时期大水面渔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4)积极保护土著鱼类和水库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似鲇高原鳅、厚唇裸重唇鱼、花斑裸鲤等,数量逐年减少,已成为该水库罕见鱼种。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保护土著鱼类种群,打击非法捕鱼,不以经济效益为先,适度开发利用,保留优良基因,对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筹措资金建造鱼病诊断实验室,提高疾病检测水平和渔业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开展鱼病防治技术服务,为永靖县渔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网箱水面渔业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创造足以乱真的水面反光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争夺水面光伏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