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学校社会工作法解决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2024-01-12 14:53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丁适应性新生

姚 远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132101)

1 学习适应性与学校社会工作内涵

1.1 学习适应性

在学科研究交叉借鉴和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学习适应性被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深入应用,而研究者对学习适应性也提出不同的看法。巴克等国外研究者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一种满意感的体现,也是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动机潜力和目的,然后为了达到学业要求而采取的相关行动和对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而我国研究者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是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也是学生克服困难而获得学习长效能力的体现。对于高校新生来讲,面对全新的校园生活是一次重大人生转折和挑战,每名学生对全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1]。

1.2 学校社会工作内涵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主要针对在学校开展社会工作。与此同时,学校社会工作具有工作目的性强和专业性的特点。美国社会工作协会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达到办学目标;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教育体系内的全部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并提出学校社会工作是为了解决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问题,利用专业知识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还有学者认为学校社会工作需要实现学校、家庭的环境互动,进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

2 辅导员应对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意义

2.1 理论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深入高校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当前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用于辅导员工作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该理论和新生学习需求的契合点,讨论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运用,进而帮助辅导员开展新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能够拓展辅导员工作理论的研究范围。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开展工作评估,能够帮助更多辅导员进行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处理[2]。

2.2 现实意义

一方面,在工作开展中分析更全面、方法更为多样。辅导员在处理新生学习适应性方面不仅要关注思想教育问题,还需综合分析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进而帮助辅导员逐步了解新生的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辅导员需应用学校社会工作的有关方法,关注学生能力素质发展后,从不同维度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能够创新辅导员学生工作模式。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辅导员适应学生工作情况为例,找出学生适应新环境的困难,借助学校社会工作方法提出辅导员工作模式,为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创新思路。整体看来,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用于辅导员工作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引导新生适应高校生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3 辅导员应对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困境

3.1 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辅导员处理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主要是从个人和集体两个维度开展,尽管工作成效相比以往取得很大进步,但依旧存在问题。其一,从个人角度讲,针对学生对高校生活的看法不同与自身适应力存在差异的现状,理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部分辅导员却忽视了这一问题;其二,部分辅导员还依赖于“灌输式”教育,沟通方式灵活性不足。以上两个维度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新生需要,必须要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提升新生管理效率[3]。

3.2 辅导员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辅导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尽管对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容易了解,但是一些辅导员刚刚毕业就从事辅导员工作,角色转换较慢,处理学生适应新环境这一复杂的问题时缺乏经验,如果准备不充分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所以辅导员对新生适应性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还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处理能力。

3.3 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尽管很多年轻的辅导员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并合理利用管理方法提升班级凝聚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够系统、创新能力不足,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此外,很多辅导员对学校社会工作的接纳程度较高,但多数学校缺乏相关的培训体制,未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此加大了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处理难度[4]。

4 辅导员如何应对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

4.1 个案背景资料

本研究主要借助个案法分析,将新生小丁作为研究对象,辅导员借助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分析其不适应高校生活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引导其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小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军训期间小丁表现良好成为中队负责人,在开学典礼中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能够积极配合辅导员工作。但最近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沟通得知,小丁最近经常上课迟到,课堂上低头看手机,与同学的相处不像从前一样融洽,经常独处或者不理别人。辅导员与小丁谈话得知,高三期间小丁母亲每天监督他学习,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的主要目标是摆脱家长的监管。

4.2 辅导员个案服务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从家庭和学校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小丁的生活环境,采取了一对一面谈的方法引导小丁适应大学生活。首先,辅导员与小丁母亲及时沟通,帮助其了解大学校园生活,开导小丁母亲不要将目光仅局限于学业,应重视小丁德、智、体、美等综合发展。其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结合小丁课堂表现与开学初期相差甚远的情况为小丁制定辅导计划。最后,通过与同学、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展现特长优势,为此辅导员开展以下工作。

4.2.1 减少不安情绪 辅导员需要引导小丁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指出他存在的问题。通过谈心谈话的方法,让小丁知道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都存在对大学校园不适应的情况,但是遇到问题时,可与同学、朋友、老师等交流,与父母分享所见所闻或感兴趣的事情,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自信,逐步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4.2.2 进行特定情境反思 小丁的不适应性主要是不能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学习环境,高中时期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多数时间都由母亲规划,进入大学后小丁没有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的时间。所以辅导员要采用鼓励的方法,使其意识到高中和大学阶段学习模式的差异性,小丁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时间,还需要管理好课余时间。

4.2.3 修复家庭生活环境 为了消除小丁和家长的误解,辅导员充分发挥沟通纽带的作用,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让小丁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辅导员也可以让小丁尝试与母亲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家长感到小丁的成长,与此同时小丁母亲应多鼓励,让小丁感受家长的关爱,改善他们的沟通方式。

4.3 工作结果评估

在小丁的案例中辅导员通过多次谈心谈话,树立小丁积极向上的信心,排解小丁的不良情绪,为小丁制定大学生活目标。辅导员对小丁学习生活发现,学习状态有了很大改观,课堂积极发言,成绩逐渐提升,与同学相处融洽,表明学校社会工作法用于新生学习适应性工作的价值所在。

5 学习适应性问题处理的主要阶段

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高度关注新生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体现的情绪问题。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结合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创建新生关系,利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以及巩固学习适应性变化,表现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辅导员分析和解决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塑造良好的心态,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在该阶段辅导员需要对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利用交流访谈了解新生的学习需求,对新生信息进行整合,拟定工作计划[5]。第一,通过倾听的方式调查新生的学习需求,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分析新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环境因素,结合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发现学习适应性问题的根源并制定解决措施。第二,通过拟定新生学习适应性工作计划整合信息,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开展学习适应性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分析新生所处的学校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分析受到环境压力以及冲突的原因,通过多方面搜集材料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辅导员在利用学校社会工作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尺度,将与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前提,科学制定服务计划、明确服务目标以及学生需求。目前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小组工作、个案工作,以上方法在辅导员开展工作时都要以新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做到助人自助[6]。辅导员利用个案工作解决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灵活变通,找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新生适应性问题如果存在共性,辅导员可借助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例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0级新生入校后辅导员开展了迎新工作,掌握了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谈心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这一过程辅导员应用了成长小组模式,每个小组设定10名成员,并通过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进一步了解,进行资料收集与归类,解决新生情绪低落、学习困惑、交友障碍等问题。目前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易出现思维定式,或直接借鉴成功案例和经验。例如新生在遇到学习生活不适应问题时会向辅导员求助,而辅导员直接让学生向学长求助,这种引导方式不利于问题解决,所以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决定权,相信学生可以通过适当调节渡过难关,通过交流以及活动的方式转变观念。

第三阶段,在运用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过程中评估和巩固是最后阶段。一方面辅导员需要总结以前阶段的工作成效,判断学生面对新生学习不适应问题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学校、家长对活动评价,然后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要持续关注参与活动新生的思想与行为,确保学生真正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7]。

6 辅导员运用学校社会工作法介入应对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反思

6.1 学校社会工作的反思

从整体看来,学校社会工作以及辅导员工作存在很多相同之处,这也是开展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工作的基础,而学校社会工作与辅导员工作之间的差异性利于双方相互配合。在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普遍将重点放在和学生教育有关的行为、情感等方面,面对逐渐增多并且越来越复杂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避免出现这种刚性化、教条化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秩序,做到有章可循,但面对当下个性的新时代大学生时,容易增加学生和教师的隔阂,减少二者沟通频率和深度,学校社会工作实践领域需要加大普及力度,加强辅导员理论知识储备[8]。

6.2 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反思

一方面,需要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目前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表现了全新特点。在巨大挑战面前辅导员需要从学校社会生活方法入手,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由此应对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而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利于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拓宽其视野,理清工作思路,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提升自身工作管理水平。辅导员是学校的基层管理者,自身需要在新形势下转变观念,培养新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也是解决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重要任务。面对复杂化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需要抓住这一机遇实现自我调整,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之后进行个人心理疏导,并开拓工作思维,使辅导员工作思维得到持续发展[9]。

7 结论

新生代的青年生活环境思想动态有了全新的特征,很多新生在迈入高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应性问题,不加以解决将影响其学业,甚至荒废大学时光。所以辅导员需要对新生入学管理问题高度重视,为了解决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辅导员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并借助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辅导员丰富交流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工作小组以及个案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模式。

猜你喜欢
小丁适应性新生
找一找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重获新生 庇佑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小丁写作文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