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足球小群体合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4-01-12 14:53赵群忠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足球群体校园

程 晟,赵群忠

(蚌埠学院体育学院,蚌埠 239000)

小群体合作教学是顺应足球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校园足球教学模式,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开展个性化教学为基本原则,通过将学生进行小群体划分进而开展以群体为中心的学习,从而提高足球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该模式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其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有效规避传统足球教学的弊端,且对于推进足球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影响[1]。

1 高校校园足球开展小群体合作教学的意义

小群体合作教学法,即通过使学生组建成若干学习群体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要义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学在学生的互助互学中得以推进[2]。在高校校园足球中实施小群体合作教学,响应了国家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号召,有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

1.1 响应国家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号召

党和国家对校园足球的开展历来都非常重视,从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即可看出,校园足球改革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目前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发展高度。这为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此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研讨会中也明确指出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校园足球的教学竞赛体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人际沟通、合作能力提升来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在深化校园足球改革的过程中,校园足球小群体式合作教学作为有效方式,始终把重视和尊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坚持以生为本的足球教学理念,这从本质上符合了各项纲要和政策,对于校园足球改革及学生全面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3]。

1.2 有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足球教学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只是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主宰着课堂和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能力被压制,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氛围也较为沉闷死板,使本应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变得刻板枯燥、毫无乐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小群体合作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以小群体的形式开展协作学习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个体开始积极地主动思考与探索,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也得到了充分地关注与重视,该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1.3 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传统足球教学中教师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交流也以师生交流为主,生生之间的交流很少,长此以往,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必然会越来越淡薄。通过引入小群体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的协作则得到了有效地强化,在该模式下,学生处在自发组织的小群体中,为了共同的群体目标,大家集思广益,主动展开协商合作、互帮互助地学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不断得以激发和强化[4]。

1.4 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

体育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关键在于学生兴趣与热情的激发,只有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足球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于传授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更在于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乐趣性,当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时,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更具成效,也能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运动锻炼中,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依托小群体合作方式开展足球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以提升,创新思维与自主思考判断能力也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与重视,并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素养,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全面地发展与成长。

2 传统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受限

诸多高校在开展足球教学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以足球技术的传授、战术的提升为重点,以填鸭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沿袭传统的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评价三大既定阶段与环节展开教学。这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虽然表面看来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足球技战术的提升,但实际上它因循守旧,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与尊重,不利于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的培养。同时,它缺少了对竞争意识的激发与强化,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合作,在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淬炼方面也较为薄弱。传统足球教学以既定的程式组织教学,缺乏新意,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严重不足,由此也影响了学生对足球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与能力被压抑和限制,也很难产生较多的获得感与成就感[5]。总之,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在提升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助推足球事业的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7]。

2.2 内容设置偏差,违背课程目标

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并先后针对体育课程的建设目标制定和出台了多部纲要与政策,在这些政策文件中均明确指出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强化学生的运动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但在实践中却并非如此,诸多高校开展足球教学皆以技术传授为重点,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足球技战术能力,而对学生通过足球学习来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使学生通过运动实现素养提升等却多有忽视。由此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认为足球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基本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上课不过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履行形式。有的学生参与足球体育课程仅仅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校园足球教学内容与体育课程建设目标之间出现了不相符合的情况,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2.3 内容参仿专业足球训练,缺乏趣味性

高校在开展足球教学时会有意无意地将专业足球训练的内容迁移其中,偏重于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足球理论与技战术知识,而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锻炼习惯的培养。专业足球训练与普通校园足球教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往往突出竞技性,且要求更为严苛,后者的核心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与观念,足球技战术知识只作普通了解即可。参仿专业足球训练开展校园足球教学既没必要也违背了校园足球课程建设的宗旨,且由于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与难度增加,必然会降低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都是无所益处的,学生参与足球课程的热情受到抑制,必然阻碍高校体育教育核心目标的达成。

2.4 考核机制落后,评价模式单一

针对足球课程的考评,目前大多数高校主要采取综合汇总评分的方式来进行,即基本技术掌握情况、平时上课出勤情况以及课堂表现等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权重后,由教师进行综合汇总评分,形成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这种考评方法表面看来较为客观全面,但未能基于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来进行,未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学有余力的学生即便态度不端正、学习不积极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缺乏相关学习基础的学生则虽然努力付出,可能也收效平平。以结果性为主的评价方式显然对于这部分学生非常不利,既不是对其整体学习行为的客观评价,也极易造成其积极性与自信心受到打击,此外还会对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综合汇总的评价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3 高校校园足球小群体式合作教学的开展路径

3.1 高校校园足球小群体式合作教学的实践程序

鉴于当前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本文试图将小群体合作教学模式引入足球教学实践中,以创新足球教学手段与方式,提升足球教学课堂活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全方位提高校园足球教学效果。应将小群体合作教学贯穿到足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即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中运用该模式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比如在准备部分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场地器材条件,结合学生的主观意愿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群体,并通过足球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教学以及进行运动前的热身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以理论知识及足球技战术的学习为主,可以以小群体为单位进行对抗练习及合作探究式学习;结束部分旨在指导学生进行整理与放松运动,以防止运动疲劳等现象的发生。足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采取小群体合作教学法要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中,使其发挥最佳效能。

目前诸多高校的足球教学所践行的是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评价的模式,小群体式合作教学为这样的既定模式注入了全新的活力[6]。

首先,课前的准备活动核心目的在于使学生身体预热,运动神经达到适当的兴奋水平,为正规活动做好准备。传统足球教学课堂上,准备活动由教师的组织与安排,通常的热身方式有慢跑、简单体操等,教学方法和内容千篇一律,课堂枯燥乏味。采用小群体合作教学法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并民主选举选出领导能力较佳的小组长,发挥指挥和协调作用,带领小组成员完成热身小游戏,并与其他小组之间开展轻对抗的体育活动,比如围圈抢球等。学生在同组伙伴的互助互学中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为下一阶段的技战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足球的技战术学习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某项运动技能,掌握相关动作要点。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时往往以动作分步讲解与示范为主,之后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单一化、被动式的教学程式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有限,采用小群体合作教学则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开展小组竞技、设计对抗项目等可以将学以致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激发其竞争观念。小群体对抗中能将赛场的实际状况进行模拟再现,学生在接近赛场的环境氛围中更能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与认知足球比赛。比如,在传抢球练习时,可以运用小群体合作法来开展,五人结成一个小组,四人传球一人断球,分场地进行练习,教师则负责巡查指导;又如在踢球射门比赛教学的时候,四人结成一个小组,以接力的方式进行,规定时间内进球最多的组获胜,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训练脚弓传球的动作,也有效提升了其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最后,整理放松阶段旨在使学生的神经,肌肉得以舒缓放松,以减少运动后不适情况的发生。传统的足球教学在该阶段仍旧以教师的安排与组织为主,通过做操、拉伸等方式达到放松的目的,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命令来进行系列的整理放松活动,刻板枯燥的课堂氛围很容易使学生心生厌烦。小群体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桑巴花式足球舞等更具趣味性的足球游戏来进行放松运动,并自由支配时间和强度,身心在良好的协作式课堂氛围中得以有效放松。

3.2 高校校园足球小群体式合作教学的注意事项

3.2.1 遴选适宜的教学内容 普通高校足球教学与专业足球训练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二者教学目标不同,方法模式也迥然有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遴选上也应充分考虑到二者的区别。普通高校校园足球教学核心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观念和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对于足球知识也只限于常识性地了解和基本技战术的掌握。由此教师应注重开展有选择的教学,遴选适宜的内容来组织教学过程,对于动作的精准性、技战术的专业性则应放宽要求,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上。

3.2.2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小群体合作教学法的开展应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为基本原则,教师的角色定位则应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宣示后即应将课堂交予学生,学生开展“四自学习”,即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群体、自由确定练习的模式与方法、自由支配时间与强度、自由展开协商互助的学习。小群体应得到充分的放权,小群体学习应成为课堂的主要推进模式,教师则可以通过巡视、观察来给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3.2.3 健全评价机制 传统考评方式单一,且过度强调结果,这对于学习态度端正,但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小群体合作教学模式中即应对这样的评价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应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在学期初开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与能力,在随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成绩取得作出过程性评价,在学科结束后对学生所达到的水平作出终结性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尽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使评价结论更加科学公正,更具有反馈教学、督促和激励学生的效用。

4 结语

随着校园足球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渐次涌现,小群体合作教学法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创新模式,它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该模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它的应用既有助于提升足球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也对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足球群体校园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