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堡森林之战:罗马之殇,日耳曼之怒

2024-01-14 18:56顾健
世界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赫尔曼阿米军团

顾健

在卡尔克里泽博物馆外的地面上,一块纪念牌描述了条顿堡森林之战的简介。

条顿堡森林之战是西方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之一,在军事史上地位显赫,但位置实在是太过偏远:它在西德鲁尔区的多特蒙德和下萨克森中北部的汉诺威之间,这个地区基本没有什么德国以外的游客会来。我自己去德国旅行过十五六次之后才想起来:对了,条顿堡森林在哪儿?一开始还找错了地方!

参观完明斯特的德国坦克博物馆之后,我开车向东半个多小时,住在威斯特伐利亚州中部的一个山顶城镇代特莫尔德,准备第二天参观附近的条顿堡森林战役古战场。地图上显示条顿堡森林战役的赫尔曼纪念碑就在山下十公里的森林中,我觉得具体地点显而易见,就没多想。出发后也的确顺利地找到赫尔曼纪念碑,这片地区丘陵低矮起伏,森林茂密,赫尔曼纪念碑是在森林里开拓出的一片平地,坐落在小山顶上,巨型赫尔曼雕像面向西方,左手拄盾伫立,右手举剑指天。

这座雕像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条顿堡森林战役日耳曼一方的指挥官明明是阿米尼乌斯,为什么叫赫尔曼纪念碑呢?赫尔曼是德国人的常用名,纪念碑以此命名,寓意它不仅是阿米尼乌斯这位英雄的纪念碑,而且是所有普通德国人英勇气概的象征。

卡尔克里泽博物馆附近的考古现场除了发掘出古钱币外,还出土了一副骑士面具,该面具已经成了博物馆的象征。

卡尔克里泽博物馆馆藏。

公元前31年屋大维用整合了罗马世界的政治秩序,成为元首制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尊号奥古斯都。从奥古斯都皇帝开始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世界的北疆一直以莱茵河—多瑙河为界,这条边界在其后数百年时间里都是文明和野蛮的分际:疆界以内是罗马的文明世界,以外是日耳曼蛮族的世界。

奥古斯都想向两河以外扩张。为此,他对两个继子提比略和德鲁苏斯委以重任。兄弟两人确实都是名将之才堪当大任,哥哥提比略性格阴郁沉稳,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但当时奥古斯都更属意的继承人是朝气蓬勃的弟弟德鲁苏斯。公元前12年德鲁苏斯从莱茵河向今天的德意志北部出击,4年中连战连胜一直打到易北河沿岸,可惜公元前9年年轻英武的德鲁苏斯在凯旋途中坠马受伤后死去。

接替他的哥哥提比略更加雄才大略,他首先平定莱茵河以东日耳曼各族的反叛,然后在公元6年以这块领土作为一场巨型钳形攻势的北翼,以多瑙河边境的潘诺尼亚和伊利里亚地区为南翼(这两个行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匈牙利南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部),动用多达12个军团10万大军西北—东南对进,以波西米亚为居中会合点。当时罗马帝国全国兵力总共只有28个军团,组织这次巨大的钳形攻势动用了全罗马将近一半的兵力,在只差十几公里就要胜利会师的当口,南路大军的出发基地潘诺尼亚和伊利里亚两个行省爆发内乱。提比略只好撤军,亲率南路军回头平乱。北路军剩下5个军团由新任总督瓦卢斯指挥,撤回德意志地区驻扎。公元9年,提比略平息南翼叛乱,正准备重新发动三年前的钳形攻势之际,传来了北翼占领军主力3个军团在条顿堡森林全军覆没的噩耗。

总督瓦卢斯曾任帝国东部边境叙利亚行省的总督,以出色的行政能力和政治敏感性著称,是个能干的文官,但在军事上并非将才。他娶了奥古斯都皇帝的侄孙女,奥古斯都派他出任日耳曼尼亚的总督也是看重他的政治手段而非军事能力,因为当时日耳曼尼亚地区是一个基本被罗马征服的占领区,并不需要打大仗。

瓦卢斯手下指挥日耳曼当地蛮族辅助部队的军官叫作阿米尼乌斯,是一个日耳曼部落的王子,他的部落在公元前8年对战德鲁苏斯的战役中战败,他作为质子被交给罗马人,当时他才10岁。因此阿米尼乌斯从小在罗马长大,接受过罗马贵族的全套教育。名义上是罗马的盟友,但阿米尼乌斯私下里联络日耳曼各部准备发动总起义推翻罗马对日耳曼尼亚地区的统治,他熟悉罗马军事体制和统帅的特点,深信罗马军队并非不可战胜。因此在开战之前就故意诱导瓦卢斯,让他在计划行军路线的时候让军团经过自己部落的腹地。

既然阿米尼乌斯参与制定了整个罗马进军计划,自然可以预先在条顿堡森林起伏的丘陵地带精心选择地形,准备好伏击圈。公元9年3月瓦卢斯率第17、18、19三个军团出兵,在今天德国的明登附近度过整个夏天,按兵不动,主要进行行政工作,而阿米尼乌斯一面扩大日耳曼同盟,完善伏击计划,一面积极帮助瓦卢斯制订军事计划,牵着瓦卢斯的鼻子一步步走向设计好的圈套。9月初阿米尼乌斯准备就绪,授意小股日耳曼武装袭击罗马人,引诱罗马全军出击,在伏击战前3天他才以远程侦察的借口,率领亲信脱离了瓦卢斯的大营。当罗马军毫无戒备地以一字长蛇行军队形走进密林中日耳曼人的伏击圈的时候,条顿堡森林战役爆发了。

现代军事史学家估算3个罗马军团总兵力大約接近2万人,装备和战斗素质优于日耳曼联军,日耳曼人的能战之兵约在2—3万人之间。双方在人数上相差并不悬殊,但日耳曼人拥有地利和发起突袭的心理优势。具体的作战情形很难考证,因为此战罗马3个军团全军覆没,阵亡接近2万,包括瓦卢斯在内绝大部分罗马高级将领自杀,被俘虏的罗马人被日耳曼人钉在十字架上烧死,逃出来的只有零星人员,因此战报语焉不详。只知道罗马军队遭遇伏击之后并非立刻崩溃,而是且战且退,打了3天,战场绵延约20公里,然而阿米尼乌斯事先料到了罗马人撤退的路线,在后面的每一步都预设了防御工事和伏兵,最终罗马全军覆没。

条顿堡森林之战在近现代被认为是日耳曼民族精神的标志性之战,也是一场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扭转乾坤之战。当时罗马帝国的疆域过于广阔,总共28个军团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但尚能凭借征服的惯性对外扩张。当时罗马内部的叛乱消耗了南翼兵力,而北翼日耳曼3個军团的覆没,不仅是突如其来的打击,更是罗马承受不起的损失:第17、18、19三个军团覆灭之后再未重建,终奥古斯都和提比略两朝,罗马的军事力量始终保持在25个军团。

赫尔曼是德国人的常用名,纪念碑以此命名,寓意它不仅是阿米尼乌斯这位英雄的纪念碑,而且是所有普通德国人英勇气概的象征。

奥古斯都在公元14年逝世,据说他去世前曾经以头撞柱大声抱怨自己这位死去的侄孙女婿:“瓦卢斯,还我的军团来!”更重要的是,罗马帝国的边境再未能跃出莱茵—多瑙边疆以外。其实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在军事上未显颓势:阿米尼乌斯在条顿堡森林大胜之后未能击败日耳曼地区剩下的两个罗马军团,也未能乘胜入侵莱茵河以西的罗马疆土,而是在公元21年被自己人毒杀。

奥古斯都去世后提比略登基,此后他连续三年派侄儿日耳曼尼库斯,也就是德鲁苏斯的儿子率领军团从莱茵河出击。日耳曼尼库斯接连获胜,甚至俘虏了阿米尼乌斯的妻子,并再次打到易北河畔。但每年罗马军团战胜之后都撤回莱茵河边界之内,再没有公元6年提比略指挥南北对进的战略性会战的野心了。设想如果罗马在公元6年或者9年真正推进到易北河—波西米亚一线,占领整个日耳曼尼亚并在以后数个世纪里将日耳曼人拉丁化,就像恺撒在征服高卢之后所作的那样,那么以后整个蛮族入侵罗马的历史都将彻底改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条顿堡森林的确是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战役”。

当天下午我向西北方向驱车110公里,住在了一个叫作特克伦堡的小村。傍晚在看旅馆前台摆放的本地区景点介绍时,发现从这里往北35公里的卡尔克里泽村还有一个条顿堡森林战场!我突然恍然大悟:我白天去了个假的条顿堡森林!这是源于19世纪德国人的误解:古籍里对战场的描述只能确定战役发生在这个地区,却有不止一处地点和古籍里描述的地形相近。赫尔曼纪念碑是19世纪后半叶德国人认为的战役地点,却是错误的。直到1988年一名英国户外徒步爱好者带着金属探测器在卡尔克里泽村找古代钱币,意外发现森林里散落着大片奥古斯都时期的钱币,才印证了一条古籍的记载:条顿堡森林战役前几天瓦卢斯刚刚给军团发放工资,因此战役中罗马军队随身携带着大量钱币。此后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的战争遗物确定这里才是条顿堡森林三天作战的中心战场之一。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赫尔曼阿米军团
组建你的恐龙军团
剑指创新,CBE“包装军团”再扩容!
吉利4A军团出战
阿米想长大
夜间
饲养员手记
是这样吗
阿米驼佛
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