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因子分析法

2024-01-17 02:30
关键词:专业课程市场营销问卷

王 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凸显了高校思政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好课堂教学思政立德树人这个主要渠道。同时也对高校如何将习总书记在会议上的要求落细、落实、落好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和要求。之后,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均明确指出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实现三全育人。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高校大学生受到了各类思想观念、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如何让大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下保持正确的三观,这是高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所以,高校通过课程思政多方位、全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势在必行,也是高校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丰富和课程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

一、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的一系列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的出台,各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热情不断高涨,学术界也展开了积极探索,并且为目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截止2023年8月1日,在中国知网上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相关学术论文有39 842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 965篇。历年发文情况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中国知网上,最早出现“课程思政”一词是2017年1月,由高德毅、宗爱东首次提出,并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内涵进行详细阐述。由此,2017年被认为是“课程思政”的研究元年。随后,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逐年大幅度递增,尤其是2019年以后,发文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通过对文献进一步梳理分析,我国“课程思政”目前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近几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思政内涵做了阐述。例如,王剑娜认为课程思政是指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为教育教学核心任务,以各类专业课程实际教学作为载体,通过潜移默化渗透式教学,融合智育与德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兼备的新时代接班人[2]。章进培从课程思政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3]。杨戴萍等认为课程思政是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协同提升的过程,应有多种渠道,突出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于价值、知识、能力目标协同增效的过程[4]。姜芦洋认为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在传授专业课知识中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和正确价值观塑造,要求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协同融合[5]。

第二,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内在关系研究。例如:张春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应该深刻认识两者本质内涵,厘清其显性育人和隐形育人的关系[6]。葛晨光等认为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必须坚持教学目标、内容、主体、方法、环境的协同,并且从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教育内容体系、打造师资队伍体系、拓展方法途径体系、优化管理评价体系和健全工作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全面推进[7]。张文强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有着立德树人价值指向协同、内驱力外逼力助推协同、辩证统一思维推进协同的内在逻辑[8]。

第三,关于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不断完善发展阶段,并针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例如:逄红梅基于高校教师视角,将四个自信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主动育人意识不强,二是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高,三是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应用能力不足[9]。李景初认为目前课程思政建设没有落实到实处,具体包括课程思政落实形式大于内容、课程思政建设与关联单位缺乏协作、专业教师关键作用有待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弱化[10]。戴世英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社会层面、高校层面、教师自身层面这三个方面问题[11]。

第四,关于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研究。从文献来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主要针对高校总体课程进行教学评价,也包含对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专业进行教学评价。例如:孟高旺针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提出了诊断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12]。张慧聪认为应该建立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三个突出、三个多元、一个紧扣评价思路,下设了5个二级指标,具体包括教师育人情况、教师参加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情况、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建设情况、落实课程思政的措施方法、教学研究成果情况[13]。巩彦平等针对我国课程思政发展现状,以高等职业院校的61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四因素模型[14]。

国外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出“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但在开设的专业课程上也会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侧重将价值观教育目标、内容融入到专业课中,促使专业知识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体现了课程育人的理念。例如:Elson曾指出,学校课程教育也应包括对一些基本价值观的渗透,例如:爱国家、爱上帝、节俭、诚实、勤奋等价值观[15]。Halstead和Taylor认为学校应该关注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和综合应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价值观引领和塑造[16]。

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梳理分析,不难看出当前高校对“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以下不足:一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支撑有待进一步挖掘;二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关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纵向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四是“课程思政”指标体系的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调查目的和研究对象

对于高校而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可以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评价。本研究以高校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设计对学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进行调查,全面了解现阶段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情况,并根据调查数据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构建普适性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从而准确刻画出影响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质量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是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情况。通过问卷星方式向学生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和回收均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情况下自主完成,共计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8%。

三、问卷设计和信效度检验

(一)问卷设计

依照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全过程”“全链条”质量管理思想,参考了主要政府文件和国内文献资料、吸纳了一线教师的意见、结合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初步构建由9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评价体系

问卷一共包括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9个,涉及调查课程有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选修课、实践课、实验课等不同课程。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设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共5个选项。

(二)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多以内部一致性表示检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的内在一致性分析通常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提出的系数。该系数值介于0~1之间,系数越高,则信度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越好。通常,当系数>0.7,表明评估量表的信度较好。利用SPSS软件对9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进行处理,得到问卷信度检验结果是:信度系数为0.952,表明该问卷量表的信度非常好,也说明本问卷测量结果可靠,样本数据真实可信。

(三)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是测量所得到的的结果与被测量事物或内容的一致性程度。问卷调查进行效度检验,是为了确保所测量的结果与真实情况相符合,也表明问卷的正确有效性。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针对样本做探索性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通过对问卷中的变量进行KMO和巴特利特(Battlett)球形度检验,可知KMO为0.932,大于0.9(效果非常好),Bartlett球形度检验达到了极其显著性水平,表明原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结构性和相关关系,也表明问卷的正确有效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四、基于因子分析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指标体系研究

因子分析是利用矩阵变换把原始资料中的许多变量压缩成少量的、相对独立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对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的解释,并能反映出大多数原始资料的信息,从而建立一个指标评估系统[17]。采用因子分析法是对原始变量进行降维处理,运用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构造函数,简化了原始指标变量,高效处理变量间重叠的信息[18]。

利用SPSS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2。选取的公因子有5个,其特征值都高于1,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是64.299%,表明这5个公因子可以解释原来29个指标变量信息总量的64.299%,因此选取这5个公因子是合理的。

表2 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为了更加清楚反映主要成分特征值的变化情况,绘制出因子分析碎石图,见图2。从第6个因子开始,曲线趋于平缓,后续的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变化态势变小。因此再次证明提取前5个共因子是有效的。

图2 碎石图

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正交旋转,实现因子载荷的两极分化。在旋转7次迭代后收敛,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矩阵,见表3。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由表3可知,29个二级指标中所对应的“因子得分系数”绝对值基本上都大于0.5,表明各二级指标与公因子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得出教学设计(A)、教学能力(B)、教学方法(C)这三个一级指标对应第一个公因子的载荷较大,第一个公因子反映了教师教学因素;学习态度(D)、学习兴趣(E)、学习方法(F)这三个一级指标对应第二个公因子的载荷较大,第二个公因子反映了学生学习因素;教育背景一级指标对应第三个公因子的载荷较大,第三个公因子反映了教师教育背景因素;教学制度一级指标对应第四个公因子的载荷较大,第四个公因子反映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因素;教学态度一级指标对应第五个公因子的载荷较大,第五个公因子反映了教师教学态度因素。由此可见,9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能够较好的收敛于5个公因子内,所以也表明构建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五、讨论与建议

教育是国家之大计,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的使命和担当。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了评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情况,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依据了主要政府文件、参考了国内文献资料、吸纳了一线教师的意见、结合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构建由9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信效度分析,所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出了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提升的五个维度:教师教学因素、学生学习因素、教育背景因素、教学管理制度因素、教学态度因素,这5个因素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

通过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提升的五个维度可知,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方向应该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设。专业课教师长期致力于专业领域教学,对思政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等不够熟悉,不能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结合,将显性育人和隐形育人相统一,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架起学校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沟通合作桥梁,打破二级学院之间的“孤岛”,开展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建设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保障。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将课堂的主阵地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预期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自主投入课程思政的时间。

第三,创新教学管理监督模式。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完善的质量标准,创新教学全过程管理监督模式尤为重要。创新教学管理监督模式,要发挥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师、学生各个主体作用,齐心协力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管理监督体系,提高教师教学监督的成效。

第四,树典型、建标杆,提升教师政治素养。专业课程教师的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专业课程教师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态度、过硬的政治素养是非常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思想过硬、严格要求,诲人不倦。

第五,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教育背景。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尤其是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教育背景,从而提高其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使得专业课教师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更新传统观念,树立育德为先的观念,认可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从而保证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方向和质量。

六、结语与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不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改进和创新要求,还明确了各类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思想素养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专业课教师在这一教育使命中的重要职责。上海市高等院校率先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鼓舞了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加入这一改革浪潮。这个改革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旨在全方位、全阶段、全员地培养学生成材,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对于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是近些年的新兴领域,国内外对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较少,导致在循证角度存在一定不足。未来,我们将深入开展更广泛的研究,积极寻求相关领域的专家的指导,以不断提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仅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进行了评价。今后,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去,邀请更多学生、专家和同行进行评价,不断修订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实现其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市场营销问卷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问卷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