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馆”
——问题导引下的中班游戏

2024-01-20 01:50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康桥幼儿园邬乐翊
幼儿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九邀请函照相馆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康桥幼儿园 邬乐翊

最近,班里有几个女孩去照相馆拍了照片。她们不约而同地和同伴分享着自己的经历。汀汀说:“周六我和妈妈去拍照片了。我穿上了公主裙,在公园的草坪上拍了很多照片。”冉宝说:“我是在照相馆里拍的,还要化妆、穿裙子呢!”可乐说:“我是和妹妹一起拍的,还有一张是和爸爸妈妈的全家福。”……说着说着,大家想出一个新主意:我们开一家“照相馆”吧!

笔者追随幼儿的兴趣,共同开启了崭新的游戏主题。

一、问题与游戏过程

问题一:用什么材料制作照相机?怎么固定按钮和摄像头?

“照相馆”当然需要照相机,可是班级没有现成的照相机。如何选择和制作合适的照相机,引起了幼儿的思考。

陶陶从材料库里找来了一个纸杯,只见他用纸杯开口对着自己的眼睛,把底部对着客人,嘴里说着“咔嚓”。一旁的星星看着,皱起了眉头,提出建议:“照相机是有按钮的,还可以放大、缩小,你这个不行。”一个纸杯确实太简陋了,于是陶陶找来一个方形纸盒:“这个和照相机的大小差不多。”可是摄像头怎么做呢?陶陶和星星便去材料库里翻找。星星找到了瓶盖,陶陶发现了软棒圈,他们拿回来,尝试将瓶盖和软棒圈固定在纸盒上。星星撕下一段双面胶,粘贴在纸盒的中央,撕开白色隔离膜,把瓶盖按压在上面。星星很得意,挥动着照相机,正想要瞄准时,不小心碰到了瓶盖,瓶盖掉落下来。陶陶说:“我来试试!”说着,他用胶枪把软棒圈牢牢地固定在纸盒中间,并把另外一个软棒圈固定在纸盒上方当成取景器,还用一个瓶盖当作快门按钮。看着自己制作的照相机,他们满意地笑了。

游戏是幼儿基于原有经验并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照相馆”游戏中,照相机是游戏的核心物品。关于“用什么材料制作”照相机,幼儿整合已有经验,开始尝试。星星提出了以变焦(放大和缩小)的照相机取代圆形纸杯照相机。幼儿通过寻找替代物,用纸盒做机身,把瓶盖和软棒圈当成按钮和镜头、取景器。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一步步操作、探究。幼儿与同伴积极协商,一起出谋划策,制作着属于他们的照相机。

问题二:拍照没有服装、道具怎么办?

“照相馆”布置完毕,客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光顾了。小九说:“我来拍照。”一辰听到后,热情地问:“你要化妆吗?”小九说:“要的,你给我化好看一点哦!”一辰回答:“没问题!”一辰拿起刷子,在小九脸上左边刷三下,右边刷两下,然后拿起喷雾摇一摇,对着小九的脸喷一下。一番操作以后,一辰说:“好了,你可以去拍照了。”

小九正要去拍照,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换上好看的衣服。旁边的卡卡笑着摸了摸脑袋:“对哦,那我去拿!”一辰、汀汀也跟着帮忙。一辰、卡卡和汀汀一前一后把小车推到了“照相馆”里。小车上面有一些纱巾和桌布。小九看了看,拿起一块绣有白色小花的纱巾。卡卡接过纱巾,披在小九头上,然后将纱巾的两端绕过小九的马尾辫并打了一个结。汀汀突然说:“我去‘花店’买点花吧!”汀汀买来了向日葵,递给小九。小九开心地接过向日葵,坐在椅子上。汀汀拿起照相机,对着小九说:“看我这里啊,一、二、三,耶!”汀汀对着小九比了一个动作:“你可以和我做一样的动作!”说完,小九模仿着汀汀的动作拍完照。一辰等继续召集同伴来拍照。一时间,“照相馆”人潮涌动,生意好得不得了!

之前,班里开展过“美容院”游戏。幼儿迁移经验,熟练地为客人化妆。面对客人提出的服装要求,幼儿会主动寻找材料为客人装扮。汀汀还想到去“花店”采购鲜花,当成客人拍照的道具。游戏中,幼儿的可贵之处在于积极开动脑筋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轻言放弃。

问题三:还可以去哪里拍照呢?

最近,“娃娃家”里玩起了结婚的游戏。汀汀是新娘,她邀请了逸泽扮演新郎。一辰和北北是“照相馆”的工作人员。他们邀请新娘、新郎来拍结婚照,还给新娘披上了头纱。幼儿不满足于在“照相馆”内拍照,还可以去哪里拍照呢?一旁的佳宝灵机一动,说:“我阿姨结婚的时候是去草地上拍的。”北北疑惑地说:“可是我们这里没有草地啊。”佳宝说:“那可以去自然角拍。”一辰说:“对了,我们可以去‘水族馆’拍照,还可以和小动物合影。”北北激动得手舞足蹈。

于是,一辰带队,北北、佳宝跟着汀汀(新娘)、逸泽(新郎)一起去“水族馆”。经过老板同意后,他们站在“水族馆”门口拍了合影。北北激动地指挥:“三、二、一,茄子!”拍完照,佳宝笑着说:“我来发个朋友圈吧!”

游戏充满了想象与新奇。一切生活中发生的有趣事情,幼儿都可以迁移到游戏中。室内拍照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那么该怎样让游戏更好玩呢?作为教师,不必急着出主意,只需要静下心来观察,相信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佳宝联想到了阿姨结婚时去草坪拍摄外景,于是一辰提出了可以去“水族馆”拍照的主意。幼儿之间的交流,不仅拓展了拍照游戏的情节,还增加了与不同区域幼儿的互动。可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创意联想,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四:生意冷清,无人问津,怎么办?

去“照相馆”外拍照的游戏持续了几天,幼儿习惯了相似的拍照情节,生意逐渐冷清了。在游戏分享时,多个幼儿提出了相似的问题:“为什么今天没有人来拍照?”石头很无奈地说:“我们都布置好了,可就是没有人来。”陶陶说:“我和骁骁去玩‘密室逃脱’了,没有空。”看来客人被新开张的“密室逃脱”游戏吸引走了。

正好马上过新年了,笔者和幼儿一起用气球装扮活动室。班级图书角有很多个红气球闲置着,石头看到了,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拿来布置‘照相馆’啊!”于是石头把红气球嵌在桌子和柜子的夹缝中,做成了红色气球的背景,还找来了糖果、波点雨伞(刚刚结束的画展展品)等道具。“照相馆”一下子显得喜气洋洋。可是,这么多新的创意,客人都不知道,还是没人来。游戏分享时,石头再次提出问题:“我们今天用气球、糖果、雨伞重新布置了‘照相馆’,但还是没人来。”这时,北北建议:“石头,你可以邀请客人来拍照,他们都不知道可以拍新年照。”石头想了想,托着下巴,说:“好的,那我试试吧!”

第二天游戏时,石头发现了几张闲置的贺卡。他想到之前办中秋晚会的时候画过邀请函并用邀请函邀请爸爸妈妈来观看演出。“照相馆”也可以发邀请函啊!于是石头到美工区找来了红色彩纸,娴熟地将彩纸对折,两侧贴上双面胶,做成一个包装袋,将卡片塞进红色包装袋内做成精美的邀请函。石头还在邀请函封面上画上了小花、爱心图案。他把邀请函送到了“医院”“娃娃家”“密室逃脱”等地方,很快客人们拿着邀请函纷至沓来,一时间,“照相馆”门庭若市,好不热闹。卡卡负责迎接客人,豆豆负责化妆,石头负责拍照,希望给客人满意的服务。

“照相馆”的故事进入一个新篇章——“新年照”。幼儿还自发拿着道具(糖果、波点雨伞等)加入拍摄,幼儿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

相似的游戏情节,使幼儿兴趣骤减,“照相馆”面临着无人问津的窘境。石头积极寻找活动室里现有的资源,经过一番布置后更新了拍摄主题。但是,第一次的尝试并没有吸引客人的注意。于是石头提出问题,同伴给予了回应——可以邀请客人来拍“新年照”。石头迁移了中秋晚会制作邀请函的经验,进行了第二次尝试,通过制作邀请函、包装邀请函、赠送邀请函的方式进行宣传,成功地解决了问题。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创新内容,还需要主动宣传。这既是幼儿善于倾听同伴意见的表现,又是幼儿在他人意见基础上创新的结果。游戏过程中,幼儿表现出善于倾听、勤于动脑、持续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游戏的总结与反思

“照相馆”游戏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幼儿在问题链的导引下逐步推进游戏。笔者对此做了简单的总结与反思。

(一)相信幼儿,支持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照相馆”游戏中,幼儿运用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表1)。

表1

在游戏中,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在同伴讨论、交流中形成新的策略,推动游戏发展。正是教师的“放手”和信任,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推动游戏的发展。

(二)看懂幼儿,看到幼儿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发展

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得到发展。

对比思维:在制作相机的过程中,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固定摄像头、快门按钮,比较并选择最佳方案。

创新思维:拍摄结婚照的时候,幼儿将生活经验融入游戏,使游戏变得更有创意。

发散思维:幼儿由基础的化妆联想到增加服饰和道具,更好地为客人服务;为了解决生意冷清的现状,想到制作、分发邀请函,创新了游戏玩法,从等待“客人”变成主动招揽“客人”。

(三)后续的支持

第一,敏锐观察,细心捕捉。“照相馆”游戏还在进行中。笔者将持续观察幼儿游戏中的动态,包括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幼儿的言行、幼儿的讨论、幼儿的情感状态、幼儿试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笔者将鼓励幼儿记录游戏中的故事,一对一倾听幼儿的真实感受。

第二,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笔者会重视幼儿游戏中发生的问题。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蕴藏着学习的契机,能激发出幼儿的创意和灵感,能“孵化”出幼儿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笔者将及时引导幼儿展开头脑风暴,将问题抛给更多的幼儿,汇集大家的想法,支持幼儿在交流中梳理想法,积累经验。

第三,梳理与衍生经验。在游戏分享中,笔者将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与提炼经验,鼓励幼儿通过迁移运用、同伴支招、材料转化等方式获得新经验。

猜你喜欢
小九邀请函照相馆
不是孤岛的鲸
奇趣照相馆
神秘的邀请函(上)
会议邀请函
邀请函
是真的不想理, 你说气不气
小九和初八
A LONG LENS
王子的邀请函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