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公里生活圈”的闽都文化课程资源利用

2024-01-20 01:50福建省福州市直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榕树龙舟福州

福建省福州市直机关幼儿园 张 凌

闽都文化特指福州本土文化。闽都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生活在福州的幼儿而言,闽都文化始终交融在其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中。以幼儿日常活动地——幼儿园为圆心向外铺展的“一公里生活圈”,更与幼儿的生活、成长紧密相关,其中蕴藏的闽都文化资源,是幼儿日常触手可及、轻松可达、可自然体验的活动资源。将“一公里生活圈”中的闽都文化资源纳入幼儿园课程,对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并有较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性。

要使闽都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支持幼儿主动感知、充分互动、持续探究、深度学习,教师需要秉持“源于生活、基于经验、归于实践”的理念,对闽都文化资源加以解读和有效利用,使闽都文化资源真正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支持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源于生活——闽都文化资源的调查、梳理

对“一公里生活圈”的闽都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梳理,是课程开展的起始步骤。笔者所在的幼儿园——福州市直机关幼儿园,地处福州晋安区南部的核心区域,东望鼓山,南接繁华的世欧王庄,西临古老的内河——晋安河,北靠华美社区。该区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一公里生活圈”为范围,以具备鲜明闽都文化特色为标准,展开相关资源的调查、梳理工作。(如“表1”)

表1

二、基于经验——闽都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

面对“一公里生活圈”内的诸多闽都文化资源,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筛选。我们遵循的筛选原则为:一、适合建构课程的地域传统文化资源,除了具有独特的闽都文化内容,还必须是有文化传承价值、健康、积极、传递真善美的资源。二、作为课程的资源,要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经验,让幼儿感到熟悉和亲切;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能让幼儿亲近周围的环境和感受身边的闽都文化,使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对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后,我们在“表1”的基础上,把部分资源(以“☆”号标示的资源)作为课程的资源,纳入园本闽都文化课程内容中。(见“表2”)当然,资源的选择、利用是动态的,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兴趣和具体的活动进展进行调整。

表2

三、归于实践——闽都文化资源的适切链接

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只有在幼儿与之充分互动、深入体验、持续探究的前提下,才能转化为幼儿的有益经验,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筛选出闽都优秀文化资源后,我们还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把握幼儿年龄段特征的前提下,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学习特点、家庭文化背景等,对资源进行审议,形成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的原有经验产生链接,促进幼儿经验水平的提升、本土文化情感的萌发。

(一)基于幼儿当下的经验,通过活动,丰富、拓展幼儿的经验

对于幼儿已熟悉的闽都文化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唤起或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经验。晋安河上的龙舟训练,是我们幼儿园的幼儿经常能切身感知的文化资源。因为园所毗邻晋安河,幼儿平时可以在教学楼的连廊上直接观看河上过往的龙舟训练,听到龙舟上的锣鼓声和队员的划船号子声。有声有色且经常出现的划龙舟场景,能够引发幼儿的关注和兴趣,这使得相关活动的开展具有可能性。当幼儿对划龙舟有了粗浅的印象之后,教师能及时抓住幼儿此时的兴趣,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充分表达有关龙舟的看法、想法,提出关于龙舟的问题,那么活动就可能进一步展开。例如幼儿提出“龙舟为什么那么长?”“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座位?为什么要那么多人一起划?”“现在不是端午节,为什么叔叔们还要划龙舟?”“怎样划龙舟才能又快又稳?”“我们可以自己造一条龙舟吗?”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的建构、拓展。教师鼓励幼儿走进社区“龙舟坊”实地参观,现场近距离观察龙舟、亲身体验舟楫的质感、调查访问龙舟队员和社区中的龙舟民俗专家,并开展与龙舟相关的建构和表演游戏、以绘画或陶泥表现晋安龙舟的美工活动等,通过与环境、材料的充分互动,展开持续探究、深度学习,从而了解福州的龙舟文化,体会福州人在划龙舟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健康、有力、整齐划一的运动美,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美,以及传统与创新、人与景交融的文化美。

对于幼儿在生活中不易感知但又蕴藏着教育价值的闽都文化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补充、完善幼儿的相关经验。例如榕树作为福州的市树,是福州城市精神、文化的象征。晋安河畔遍植榕树,幼儿随时置身于榕荫中。由于在周围环境中榕树太普遍,幼儿反而司空见惯,并不会主动关注榕树。教师可以在榕树资源和幼儿之间“牵线搭桥”,通过活动开展、环境创设、问题引发等,引导幼儿走近榕树。当教师带着幼儿漫步晋安河畔时,可以从“找一找、抱一抱长胡子的树”游戏、“河畔公园榕树统计”等活动切入,引导幼儿关注榕树,进而支持幼儿对榕树的结构、特征、种类、种植历史以及“晋安河榕树之最”等的探究。虽然幼儿目前还不能完全理解榕树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但在活动中与榕树这一资源充分互动,能够让他们对榕树产生亲近感,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优秀文化的养分。

(二)基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支持幼儿沉浸式体验

第一,依据年龄水平,分层规划、利用闽都文化资源。在前期筛选资源的过程中,王庄些啵街的本土美食和传统节日中的本土食物,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比较易于感知、体验。小班幼儿可以通过找一找、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美食故事)、做一做等,充分调动感官感知美食。这些美食资源,主要纳入小班的课程内容。中班及大班幼儿的探究意识、表现能力,可以支持他们对事物进行更深入的体验、学习,比如在与榕树和龙舟等资源的互动中,他们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项目活动、不断扩展的主题活动或者持续较长时间的游戏活动等,在教师不断追随的语言启发、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支持下,开展深度的探究和学习。

第二,以整合化理念,发挥资源的价值。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整合化的理念来审议资源利用的多种可能性,分析、梳理资源的内在价值,探究资源的整体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价值,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如晋安河上桥的资源比较丰富,当我们选取距离幼儿园最近的海潮东路桥作为课程资源时,教师就需要思考如何挖掘这座桥的资源价值,分析指向科学、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等不同领域核心经验的活动内容,开展“‘桥’这一家子”“最美晋安桥”“我也来架桥”等活动,丰富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幼儿家庭文化背景,促进幼儿经验共享交融

在利用闽都文化资源构建课程及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家庭文化背景对幼儿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我园幼儿家庭中,有福州本土家庭,也有福建其他县市甚至省外迁移而来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为我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在适合纳入幼儿园课程的节日文化资源中,有些节日如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拗九节之前,福州本地家庭的幼儿会带来“拗九粥”食材进行展示、分享。教师便利用“拗九节”这一节日资源,通过发起为妈妈、奶奶(外婆)“掼粥”的行动,吸引了更多非福州本地家庭的幼儿“卷入”活动。在大家一起完成“掼粥”的过程中,不仅班级中每个幼儿的家庭都收到了幼儿精心准备的拗九粥,社区的老人也收到了幼儿志愿者送去的拗九粥。通过这一活动,社区中不论是本地家庭还是外来家庭,不论是幼儿还是家长,大家都关注和体验了福州的这一特色传统节日,感受到福州人孝敬长辈的特有方式。

幼儿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从幼儿生活出发。笔者与我园教师一起利用以幼儿园为圆心向外铺展的“一公里生活圈”内的闽都文化资源,构建课程并实施课程,增强了课程的适宜性。目前,我们利用的“一公里生活圈”内的课程资源,还只是闽都文化资源,我们希望教师在课程资源利用意识及能力提高之后,能利用“一公里生活圈”内其他资源,如安全教育资源、运动资源等,更好地充实课程资源,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猜你喜欢
榕树龙舟福州
屈原 端午 龙舟
榕树街121号
榕树的美髯
榕树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龙舟
逐梦福州 只为“她”
《金娃——龙舟》
寻味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