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实施成效:规模扩张还是结构优化?

2024-01-30 04:13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奖学金学历留学生

杨 洲

(南京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高等教育现已成为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国际学生带来的经济红利不断增加。2020年,国际学生给美国带来的经济红利超过284亿美元。[1]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张,其蕴含的经济与文化红利日益显现。从经济方面来看,来华留学生不仅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2]还推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3-4]就文化层面而言,来华留学生是加强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联系的重要纽带。[5]

2020年全球国际学生规模已达到560万人次。[6]面对全球国际学生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不断出台、调整来华留学相关政策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学生争夺战。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颁布了《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办法》《留学中国计划》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内容涵盖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奖学金制度等方面。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办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主要目的是规范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的管理,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留学中国计划》则提出了具体的战略目标,即202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50万人次,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在一系列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于2014年位列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国。[7]

但由于教育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来华留学生规模增长的背后折射出了省际之间的不平衡。如2018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在万人以上的省份为15个,其余省份的来华留学生规模不足万人。为了扩大本地区来华留学生规模,地方政府陆续开始针对本地区实施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如云南省的“东盟留学生奖学金”、江苏省的“茉莉花奖学金”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部分省份还设立了专项奖学金制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如甘肃省的“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湖北省的“一带一路”留学生奖学金等。2018年,设置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地区的来华留学总人数占当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高达73%。(1)本数据由笔者根据2018年《来华留学简明统计》计算得出。“投入大”是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区别于国内学生学业奖学金的主要特征,如江苏省“茉莉花奖学金”最高奖励金额高达9万元/人。(2)本数字来源于江苏省财政厅,详见http://czt.jiangsu.gov.cn/art/2014/5/30/art_59280_7216456.html。国内学生可申请的政府奖学金主要以国家奖学金为主,且奖励金额与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尚存差距。在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的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3)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和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为了便于区分,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仅指由地方政府颁布的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是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简言之,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是否扩大了本地区来华留学生规模?其对学历生与非学历生规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未来改革方向在何处?对此,本文将从来华留学规模切入,探讨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实施成效,希望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出优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奖学金制度与国际学生规模的关联性

推拉理论将奖学金归结为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拉力因素。[8]随着全球国际学生规模的扩张,奖学金、移民等相关政策在国际学生流动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如Amy采用访谈法分析了台湾政治大学的国际学生留学动机,结果表明奖学金、课程质量等具有重要吸引力。[9]Li和Bray通过访谈分析了大陆学生在香港学习的主要原因,其中58.8%的学生表示提供奖学金是重要优势。[10]杨洲、刘志民的研究表明,灵活多样的奖学金政策是德国成为世界八大留学目的国的主要动因,[11]并且奖学金制度现已成为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12]但也有研究表明奖学金制度并不能吸引国际学生,其原因在于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美国的主要动机是享受优质的高等教育。[13]

(二)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对来华留学规模的影响

随着来华留学规模的扩张,部分学者从宏观视角分析了来华留学生在华学习动因。如宋华盛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双边贸易关系等为我国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14]曲如晓等则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动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师生比以及人均GDP对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5]由于以上研究未涉及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随后部分国内外学者探讨了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的效用。如Falcone和Neil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是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因素。[16-17]Peter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是吸引韩国学生的重要原因。[18]Zhou和Hans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是使中国成为第三大世界留学目的国的重要原因。[19]部分国内学者还分析了院校对来华留学规模的影响。如康乐等考察了是否入选“政府奖学金院校名录”对高校来华留学规模的影响,指出入选“政府奖学金院校名录”会导致相关院校自费留学生数量的增加。[20]

部分学者基于微观数据探讨了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的影响效应。如刘扬等在针对北京六所高校的来华留学生调查表明,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等是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原因,但是否享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重要性却相对靠后。[21]杨晓平、王孙禺等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7所不同类型高校643名国际学生的留学动机,结果表明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的重要程度相对靠后。[22]造成中国政府奖学金重要性排名靠后的原因可能是调研样本选择偏差造成。一方面,调研样本中仅有少量来华留学生享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另一方面,调研样本中超过半数的来华留学生均来自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的国际学生更看重的是教育水平,[23]这就低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的效用。

除了吸引国际学生,良好的奖学金制度设计也是提升来华留学生质量的重要手段。[24]但由于我国的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从而割裂了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与来华留学生质量之间联系。[25]部分国内外学者还研究了中国政府间奖学金制度的其他效用。如Dong和David指出,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不仅提高了来华留学生的就读满意度,[26]还进一步加强了同生源国之间的联系。[27]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关于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的研究日渐丰富,这为本文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有以下空间待拓展:一是实证研究中忽略了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的效用。近年来,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讨论了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等因素与来华留学规模之间的关系,但选取的指标鲜有涉及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另外,部分已有研究关注到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对来华留学规模的影响,但局限于理论或经验探讨,缺乏实证检验。二是缺乏全国层面的讨论。已有的微观研究中分析了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与来华留学规模之间的关系,但只是以某一地区为研究样本,缺乏对全国层面的讨论。三是鲜有研究讨论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部分国内学者讨论了政府奖学金名录与来华留学规模之间的关系,但缺乏对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关注。本文将利用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来华留学规模视角探讨来华留学地方奖学金制度实施成效,进而为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完善提供建议。

二、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数据与变量

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使用的数据时间跨度为2004—2018年。由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西藏地区数据缺失严重,选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变量如下:

1.因变量:来华留学生规模。具体包括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学历生规模、非学历生规模,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编写的《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2.核心解释变量: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笔者通过手工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相关网站,搜集2004—2018年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本地区的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详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现在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共有3个地区设置了针对某些国家的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其中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了针对东盟国家的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甘肃省设立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

表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奖学金制度一览表

3.其他控制变量。从已有相关研究来看,经济因素和教育因素是影响留学生国际流动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所选取的其他控制变量如下:

(1)教育因素

参考已有研究,本文选取教育经费、生师比、出版著作、国外论文发表、特邀报告等作为教育因素指标。教育经费充足,表示目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越重视,从而学生学习环境较好。[28]国际学生选择来华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教育选择,[14]34因而地区教育科研水平会对国际学生产生正向吸引力,选取出版著作、国外论文发表、特邀报告等反映本地区教育科研水平。生师比则反映了地区教育质量,生师比越高,说明本地区教育质量越好。[28]38同时,交流论文、派遣人次、接收人次等是本地区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有效扩大本地区的教育影响力,因此本文将交流论文、派遣人次、接收人次等都纳入了控制变量。

(2)经济因素

本文选取外商注册资本、外商企业投资总额、居民消费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等作为经济因素指标。对外经济联系是影响国际学生区域选择的重要因素,[15]36选取外商注册资本和外商企业投资总额反映本地区对外经济联系,外商注册资本和外商企业投资总额越大,越有助于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生活成本也是影响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因素,选取居民消费作为衡量国际学生在华生活成本的指标。[29]区域经济影响力是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因素,[30]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影响力指标。

其中,出版著作、特邀报告、交流论文、出席报告、国外论文发表、接收人次、派遣人次等数据来源于《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在校生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居民消费水平、外商企业投资总额以及外商企业注册资本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变量的均值、方差等见表2。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模型设计

经济学中评估某项项目或政策的实施成效被称为“项目效应评估”(Program evaluation),通过观察被解释变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估项目或者政策的效果,常用到的方法有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本文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对来华留学规模的影响。参考双重差分法的设置思路,本文将实施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处理组,而未实施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则为控制组。但与传统双重差分模型不同的是,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时间不统一,本文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根据上述界定,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Lnyit=α+βPolicyit+δControlit+γi+vt+εit

(1)

(1)式中,i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t代表年份。Y代表被解释变量,在本文中指代t年i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包括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学历生与非学历生规模。Policy为i省、自治区、直辖市在t年颁布的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变量。当i省、自治区、直辖市在t年实施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了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这也被视为实施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地区。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既设置了“一带一路”倡议奖学金制度,又设置了其他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将最早实施的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年份设置为政策开始年份。Control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生师比、出版著作等。

双重差分模型的应用前提便是满足平行趋势假设。通常情况下,常用的平行趋势假设主要是观察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因变量变化趋势。参考钟腾等学者的研究[31],本文从来华留学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考察平行趋势,此部分结果将在实证结果部分展示。此外,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是否满足内生性要求也是考察双重差分模型应用的重要前提。如果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具有较强的外生性,那么因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的划分无关,即来华留学规模与处理组、控制组的划分无显著相关关系。参考王剑程等[32]的做法,进一步构造方程检验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外生性,模型如下:

Lnyit=α+βTreatedit+δControlit+γi+vt+εit

(2)

(2)式中,Treated=1则说明i省、自治区、直辖市位于处理组,反之则为控制组,其他变量含义不变。

反事实检验法也是检验双重差分模型应用的又一重要前提。事实上,除了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其他相关政策也可能是影响该省份来华留学生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如我国2014年宣布提高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该项政策也可能会对来华留学规模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本文实证结果产生偏差。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反事实法进行验证。借鉴王春超等[33]、张波[34]、郭峰等[35]、Wang[36]、Bharadwaj[37]等的检验方法,结合公式(1)验证双重差分法的适用性。一方面,本文仅保留原属于处理组的样本,并随机将其划分为“伪处理组”与“伪控制组”。另一方面,将政策时间提前一年到两年。基于以上思路,构造如下回归模型:

Lnyit=α+β1Policyit-n+δControlit+γi+vt+εit

(3)

(3)式中,n=1时,表示政策提前一年的执行效果,n=2时,表示政策提前两年的执行效果。如果Polciy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则说明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实施后,确实对本地区来华留学规模产生了影响。如果其系数显著不为0,则说明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实施的同时,其他相关政策对本地区来华留学规模的变化产生了影响,导致本文结果不稳健。

三、研究结果

(一)来华留学地方奖学金制度对来华留学规模的影响

表3列出了来华留学地方奖学金制度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模型1是以来华留学生整体规模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系数为0.24,并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2是以学历生规模为因变量的实证结果,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系数为0.377,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3是以非学历生规模为因变量的实证结果,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系数为25.8%,在1%水平上显著。总体来看,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使得本地区来华留学总体规模、学历生规模以及非学历生规模分别增加24%、37.7%以及25.8%。其原因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缓解了来华留学生的经济压力,有效地吸引了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同时,我国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是否提供奖学金是吸引发展中国家学生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以“资优”为主要原则,覆盖面有限。而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则成为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的重要补充,提升了来华留学的吸引力。

表3 来华留学地方奖学金制度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

表4显示了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对各层级学历生规模的影响。模型1是以本科生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使得本科生规模扩大了35.9%。模型2和模型3是以硕士生和博士生为因变量,二者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结合表1结果,可以看出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虽然有助于扩大学历生规模,但主要作用于本科生,对硕士生和博士生尚未产生作用。一方面,国际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国时,是否获得相应奖学金确实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教育水平也会对国际学生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硕博士生等高学历来华留学生。[38]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质量是国际学生选择来华留学的首要因素,而奖学金的重要性则成为次要因素[39]。另一方面,由于来华留学地方奖学金制度并未明确规定各层级学历生规模的覆盖比例,这有可能使得高学历求学者望而却步。此外,缺乏效益评价体系也是导致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未能吸引高层级学历生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为了扩大本地区来华留学规模,仅将有限的奖学金资源留给本科生,从而降低了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吸引力。外商企业投资总额、交流论文、出版著作等因素均对本科生规模扩大产生影响,这与之前结论相符。

表4 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对各层级学历生规模的影响

表5显示了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对各类非学历生规模的影响。模型1、模型2与模型3分别以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和短期进修生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使得本地区的短期进修生规模扩大了32.9%,这说明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对非学历生规模的影响主要来自短期进修生。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降低了短期进修生在我国留学的经济成本。短期进修生主要是指学习期限少于一个学期的来华留学生,这部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在于体验我国文化或者学习汉语。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实施,降低了短期进修生来华进修的经济成本,进而强化了国际学生来华进修的意愿。对于普通进修生和高级进修生而言,其更关注的是进修院校的质量,是否提供奖学金是次要因素。

表5 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对各类非学历生规模的影响

(二)平行趋势检验

图1展示了以政策实施前一期为基准的平行趋势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政策实施前,每个时期的虚拟变量的系数均与0无显著差异,说明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在处理后的5期,每个时期的虚拟变量的系数均大于0,且均在1%或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具有显著的正处理效应。

图1 平行趋势检验图

在满足平行趋势假定的前提下,处理组如果存在外生冲击,那么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的结果,可以认为是政策的影响效应。换句话说,如果其他控制变量和政策的外生冲击有关系,就违背了平行趋势假定。表6中模型1是探讨处理组、控制组的划分与因变量来华留学总体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与是否进入处理组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外生性。

表6 平行趋势检验与反事实检验实证结果

模型2与模型3分别是双重差分法的反事实检验结果。模型2与模型3是根据原处理组随机划分的“伪处理组”与“伪控制组”的实证结果,其中模型2是模拟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实施时间提前一年的结果,模型3是模拟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实施时间提前两年的结果。DT1与DT2是本文关注的核心变量,表6结果显示DT1与DT2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该结果表明如果将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实施时间提前,那么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说明本文结果满足反事实检验条件。

(三)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验证实证结论,本文删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样本进行验证。其理由主要在于北京市和上海市拥有的来华留学生人数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如2004年和2018年,北京市和上海市拥有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分别位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同时,北京市和上海市又同属于处理组。因此,本文选择删除北京市和上海市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结果如表7所示。模型1、模型2以及模型3分别以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学历生规模以及非学历生规模为因变量的实证结果,系数符号与前述结果一致。模型4、模型5以及模型6分别以本科生规模、硕士生规模和博士生规模为因变量的实证结果,结果显示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使得本地本科生规模有所扩大,并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7、模型8以及模型9分别以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以及短期进修生为因变量的实证结果,结果再次证明地方奖学金制度有效地扩大了本地短期进修生规模。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2004—2018年《来华留学简明统计》《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等数据资料,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讨论来华留学地方奖学金制度实施成效,从来华留学规模视角分析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实施成效,力图为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完善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使得来华留学总体规模、学历生规模以及非学历生规模分别扩大了24%、37.7%、25.8%。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是否获得奖学金是其选择留学目的国的重要因素。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是由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和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构成,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覆盖面有限。而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实施扩大了来华留学奖学金覆盖比例,强化了来华留学吸引力。

2.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使得本地区本科生规模扩大了35.9%,对硕士、博士规模的影响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于来华留学地方奖学金制度对各学历层级的覆盖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加上缺乏效益评价体系,这就使得实施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地区忽视了对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学历生的吸引。

3.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使得本地区短期进修生规模扩大了32.9%,对普通进修生和高级进修生规模变化并无显著影响。对于普通进修生和高级进修生而言,其更关注进修院校的教育质量等因素。但对短期进修生而言,是否提供奖学金是其选择进修院校的重要考虑因素。而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实施降低了短期进修生的来华进修成本,从而强化了其来华进修意愿。

4.由于北京市和上海市来华留学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且二者同属于处理组。本文删除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系数符号与实证结果一致。

(二)建议

总体来看,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有效地扩大了本地区来华留学规模,但其对高层次学历生以及非学历生作用较小,这也是当前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改革方向。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扩大硕博士生的奖学金获得比例。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之所以未对高学历层级学历生产生影响,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各地方政府并未明确规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之间的分配比例。针对此种情况,地方政府应对各学历层级的奖学金比例作出详细说明,确保向硕士生、博士生倾斜。我国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则主要向硕士生、博士生倾斜,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得学业奖学金的人数占比为86.1%,硕士生为85%。(4)本数据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gwyjs.gdufs.edu.cn/xsgz/jzdb/j1.htm),笔者手工计算得出。另外,国际上重要留学国家都专门设置奖学金奖励硕士生、博士生。例如澳大利亚就设置的“外事贸易部奖学金”和“国际研究生研究奖学金”,重点奖励赴澳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2014—2015学年,两类奖学金投入金额高达5 000万美元,获奖人数高达4 437人。[40]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借鉴国外经验,尝试建立面向硕士生、博士生的专项奖学金制度,以此进一步加强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对高学历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拓宽奖学金来源渠道。地方政府的奖学金来源渠道主要是教育经费,对于部分不发达省份,设置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无疑会加重本地政府的财政负担。为了保证奖学金的实施效果,地方政府只能通过降低覆盖面的办法确保奖学金制度的实施。因此,地方政府可尝试拓宽奖学金来源渠道。众多发达国家都采取类似办法,如加拿大和法国。此外,面对日益扩张的学历生群体,地方政府可采取“政府+企业”等合作的形式为学历生提供奖学金,并适当扩大对硕士生、博士生覆盖率。既保证本地区的奖学金充分用于学历生,又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除了拓宽奖学金来源渠道外,也可尝试采取其他方式发放奖学金。如德国就采取“免学费+生活补助金”的形式为各学历生提供奖学金,生活补助金的金额视国际学生学历层级而定。[41]针对优秀的硕士与博士来华留学生,地方政府可采取免学费或者学费返还的方式提供奖学金。

三是建立奖学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导致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缺乏合理的分配比例。随着来华留学规模的扩张,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5—2017年留学工作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均将优化来华留学生学历结构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下一阶段,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规定评价本地区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使用效益,将各学历层级比例等其他相关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同时,对于已实施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地区,应公开奖学金资金来源、获得比例等内容,加强地方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教育部等主管部门还应对已设立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拟设立来华留学地方政府奖学金制度的地方政府予以相应指导,发挥政府奖学金的引智效应。

猜你喜欢
奖学金学历留学生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