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动词语义地图模型研究

2024-02-04 13:58唐雨童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益处例句宾语

唐雨童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86)

吃与喝是维持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基本现象,往往成为各民族语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中外先贤们也都对吃喝义动词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随着语言类型学的兴起,我国学者也开始以类型学的眼光审视吃喝义动词。目前,贾燕子和吴福祥[1]在这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借鉴词汇类型学的理论框架,考察汉语“吃”“喝”概念的词汇化和范畴化、“吃”“喝”类动词的多义性及其所具有的形态句法特征,探求了汉语“吃”“喝”类动词在历时演变及共时分布中所呈现的共性倾向和个性特征

前人的研究成果十分可圈可点,但是仍有可供探讨的空间。本文采用语义地图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避免传统语言类型学堆砌语料、脉络不清、重点不明的缺陷。同时有利于将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汉语与世界语言相结合,使汉语的研究成果丰富世界语言类型学研究。

语义地图模型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不同语言对应或相关的多功能形式在语义组织上存在相似性,具有共同的制约和限制,目标则是揭示不同模式背后的跨语言规律性。因此,语义地图模型理论与传统类型学目标一致,都是通过跨语言比较揭示不同语言的内在规律性,但是又有独有的优势,那就是采用几何图形来表征语法形式的多功能性,能直观显示出不同语言在语义组织形式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突破纷繁复杂的语言表象,帮助我们找到规律。

一、语言取样

本文在贾燕子和吴福祥的研究基础之上,系统考察了12种汉语方言和世界语言,共选取出19个吃喝动词,并据此绘制语义地图。12种语言分别是:5种汉藏语(普通话、冀鲁官话、广东方言、福建方言和海南方言①)、1种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Moore语)、1种亚非语系(阿姆哈拉语)、1种新几内亚语言(Manambu语)、两种印欧语系(英语、法语)、1种闪含语系(豪萨语)和韩语。我们从中选取了19个动词来构建吃喝动词的概念空间,进而绘制出语义图。

二、功能界定和统计

根据这12种方言和语言的19个动词的多义功能表现,我们可以确定出15个概念空间上的“节点”。对于选取这些节点的标准,我们采用de Haan[2]135的标准,他认为这些概念空间上的节点必须具有“基元”和“独有”两种属性。“基元性”是指功能不可再进一步切分,“独有性”指编码必须具有可区别性。有些特定功能在一种语言中用同一种语法形式表达,无法区分,但是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却是需要用不同的语法形式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特定功能必须被视为不同的功能②。显然,跨语言的比较是关键,我们归纳出的15个概念空间节点正是通过跨语言对比得到的。

不同于前人主要研究吃喝动词自身的语义,本篇文章主要考察吃喝动词的搭配对象,以此为基础构建语义图,具体分类界定如下③:

(1)固体类食物,通过口部咀嚼吞咽,如米饭、菜肴,简称固体类。

(2)半固体半流体类食物,如粥、汤、羹等,简称半固体类。

(3)流体类食物和饮品,如水、酒、茶等等,简称流体类。

(4)药品类,包括固体的药片、胶囊等,也包括液体的汤药类,简称药品类。

(5)香烟类,包括卷烟、雪茄和烟丝等,简称烟类。

(6)有口部咀嚼但没有吞咽动作的非食物类,如口香糖、甘蔗、槟榔等等,简称口香糖类。

(7)经由口鼻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粉尘类,如粉笔灰、灰尘等,简称粉尘类。

(8)经由口鼻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气体类,如风、空气等,简称气体类。

(9)物质和精神层面获得的益处,简称益处类。

(10)物质和精神层面遭受的损失、折磨、不愉快不如意,简称损失类。

(11)可吸收消耗、吞没、征服、破坏消灭的对象物体,简称可吸收类。

(12)需要阅读、理解的思想、理论和知识,简称知识类。

(13)人称代词或指人名词,简称指人类。

(14)各种非典型宾语,如“吃大碗”(工具)、“吃老本”(来源)、“吃零嘴”(方式)等,简称非典型类。

(15)表示年龄的词语,简称年岁类。

(l6)努力想要建立、达成的目标,简称目标类。

三、吃喝动词概念空间及语义图

语义图模型的分析步骤包括构建概念空间、绘制语义图和分析解释。

首先是构建概念空间。在确定功能的选择之后,就要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将功能做出最合理的排列。

此处构建概念空间的方法主要参考张定《汉语多功能语言形式的语义图视角》[3],基本原则有两点:第一,概念空间必须能反映不同功能间的亲疏关系,而亲疏关系主要通过不同语言间的对比得出。第二,任何多功能形式所表达的不同功能都要在概念空间上占据邻接性的区域,也就是同一种语言中吃喝类动词的不同功能都必须在语义图上毗邻,而不能有被隔开或切断的情况,这一步也要借助跨语言对比。以上两点保证了语义图模型理论的优势,即可以直观体现多功能形式共时分布的亲疏性和规律性。根据以上原则可将吃喝动词的概念空间构建出来,并利用相关语料进行验证(图1)。

图1 吃喝动词概念空间

其次是绘制语义图。我们选取一些方言或语言绘制出具体语言吃喝动词的语义图,并举出相应的例句:

(一)普通话

普通话的“吃”具有固体类、药品类、口香糖类、粉尘类、益处类、损失类、可吸收类、指人类、非典型类9项功能。“喝”具有半固体类、流体类2项功能(图2)。

图2 普通话吃喝动词语义图

“吃”动词例句:

⑴固体类: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老舍《善人》)

⑵药品类:她倒了一杯水让他吃药。(董妮《火爆佳人猎夫记》)

⑶粉尘类:然后,炮车一摇一颠,扬起大阵灰尘,让步兵在后面吃土(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⑷口香糖类:他当年在吃甘蔗时,总是慢悠悠地不肯立刻去啃那多汁的精髓部分。(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

⑸可吸收类: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温润、柔和、敦厚、吃墨。(第一版《汉语大词典·卷一》)

⑹益处类:因为一些学校退书,实际上花了16万元,吃回扣 4万多元(《人民日报》,1999)

⑺损失类:因为报刊不愿因此得罪人,甚至因此吃官司、挨批评(《人民日报》,1998)

⑻指人类:美国人攻不动我们的阵地,相反,他们总是被我们吃掉。(第一版《汉语大词典·卷一》)

⑼非典型类:柳柳吃食堂 住单身楼,容容怕柳柳寂寞想家,退乘时就让柳柳跟着自己回家,同吃同住,形影不离。(王雄《车辙》)

“喝”动词例句:

⑴我每天都喝粥(微博,2005-03-19)

⑵流体类:一切都是从喝一杯水开始(微博,2002-08-10)

(二)广东方言(粤语)

广东方言中表示“吃”的动词为“食”,具有固体类、半固体类、流体类、药品类、烟类、口香糖类、益处类、损失类、可吸收类、知识类、非典型类11项功能。表达“喝”的动词有“饮”“啜”“啉”三个动词,具有流体类、药品类、非典型类3项功能(图3)。

图3 广东方言吃喝动词语义图

“食”动词例句:

⑴固体类:食两支黄豆就想上天(《方言大词典》[4]2809)(下同)

⑵半固体类:食糖水(P2809)

⑶流体类:食奶、食茶(P2811)

⑷烟类:食一口水烟(P2816)

⑸药品类:食药(P2809)

⑹粉尘类:食粉笔灰(P2813)

为了验证上述光伏逆变器设计的正确性,制作了一台逆变器电路板,如图8所示. 带阻性负载时输出电压波形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输出电压约为230 V,谐波含量小于3%,频率为50 Hz,波形光滑,无毛刺,可以为供给设备作交流电用.实测在输出功率为100 W时转换效率达到95.6%,完全适用于民用,有着很好的推广前景.

⑺口香糖类:食槟榔(P2809)

⑻可吸收类:使车食马(P2809)

⑼气体类:食风(受风力而前进)(P2811)

⑽损失类:食气(受气)(P2813)

⑾益处类:食钱(P2816)

⑿非典型类:食工资、食食堂(P2816)

“饮”动词例句:

(三)海南方言(闽语)

海南方言中表示“吃”的动词为“食”,具有固体类、半固体类、流体类、烟类、口香糖类、粉尘类、益处类、指人类、非典型类、年岁类、目标类12项功能。表达“喝”的动词有为“啜”,具有半固体类、流体类2项功能(图4)。

图4 海南方言吃喝动词语义图

“食”动词例句:

⑴ 固体类:食饭(《方言大词典》[4]P2809)(下同)

⑵ 半固体类:食糜(P2811)

⑶ 流体类:食水(P2809)

⑷ 烟类:食烟(P2810)

⑸ 口香糖类:食槟榔(P2809)

⑹ 粉尘类:食粉笔灰(P2813)

⑺ 可吸收类:食工(花费工时多)、食神(耗费精神)(P2810)

⑻ 益处类:食便宜(占便宜)(P2813)

⑼ 损失类:食拙(受损失)(P2811)

⑽ 指人类:食软惊硬(欺软怕硬)(P2809)

⑾ 非典型类:食软饭(P2814)

⑿ 年岁类:食到九十岁(活到九十岁)(P2812)

⒀ 目标类:食志气(立志)(P2811)

⒁ 气体类:食风(呼吸新鲜空气)(P2813)

“啜”动词例句:

⑴ 半固体类:啜饮(喝米汤)(P3761)

⑵ 流体类:啜酒、啜汤(P3761)

(四)阿姆哈拉语(亚非语系)

阿姆哈拉语中表示“吃”的动词为bəl,具有固体类、益处类、可吸收类、指人类4项功能。表达“喝”的动词为tət,具有流体类、烟类、气体类、可吸收类4项功能(图5)。

图5 阿姆哈拉语吃喝动词语义图

bəll例句:

⑴ 固体类:birtukan bəll-acˇcˇ(转引自John Newman&Daniel Aberra[5]256)(下同)

orange eat

she ate an orange

⑵ 可吸收类:məkina-ye nedaj bəll-a(P256)

car-my fuel eat

my car consumes a lot of fuel

⑶ 指人类:bəll-ahu-t(P257)

drink him

I defeated him

⑷ 益处类:dəmoz bəll-acˇcˇ(P257)

salary eat

she received her salary

tət例句:

⑴ 流体类:səw-yəw bira t′ət′t-a(P265)

man beer drink

the man drank beer

⑵ 烟类:sigara t′ət′t-a(P266)

cigarette drink

he smoked cigarette

⑶ 可吸收类:məkina-ye nedaj bell-a(P265)

car-my fuel eat

my car consumes a lot of fuel

⑷ 指人类:t′ət′t′a-hu-t(P267)

drink him

I punched him

(五)豪萨语(闪含语系)

豪萨语中表示“吃”的动词为ci,具有固体类、益处类、损失类、可吸收类、指人类、目标类、知识类7项功能。表达“喝”的动词为shaa,具有流体类、烟类、益处类、损失类、可吸收类5项功能(图6)。

图6 豪萨语吃喝动词语义图

ci例句:

⑴ 固体类:naa ci a‵ya‵ba‵(转引自PhilipJ.Jaggar&Malami Buba[6]235)(下同)

eat banana

I ate a banana

⑵ 可吸收类:naaye‵e yaa ci ku‵rwar~ yaaro‵o‵(P235)

sorcerer eat spirit.of boy

the sorcerer has taken over the boy’s spirit

⑶ 损失类:mun ci zamaa ya^u(P236)

eat waiting today

we’ve suffered a long wait today

⑷ 益处类:Mazaa da‵ maataa duk zaa su‵ ci mo‵oriyar wanna‵n maaga‵nii(P236)

men and women all eat benefit.of this medicine

men and women will all gain the benefit of this medicine

⑸ 指人类:ko‵ogii yaa cii shʅ‵(P235)

river eat

he drowned(the river ate him)

⑹ 目标类:dan sarkii za^i ci sa‵rauta‵a(P238)

son of emir eat kingship

the emir’s son will get/secure the kinship

⑺ 知识类:daali‵bii yaa ci litafii(P239)

student eat book

the student read the book thoroughly

shaa例句:

⑴ 流体类:za^n shaa ruwaa(P245)

drink water

I will drink some water

⑵ 烟类:kin daina` sha^n taaba`a`(P247)

stop drinking.of tabacoo

have you stopped smoking?

⑶ 益处类:ya^araa sun shaa daadii(P247)

children drink happiness

the children had a really good time

⑷ 损失类:suna`a sha^n wa`hala`a(P250)

drinking.of trouble

they are really suffering trouble

⑸ 可吸收类:zane`e` yaa shaa baabaa(P253)

cloth drink indigo dye

the cloth has taken/absorbed the indigo dye well

(六)韩语

韩语中表示“吃”的动词为mek-,具有固体类、烟类、益处类、损失类、可吸收类、指人类六项功能,表示“喝”的动词为masi-,具有流体类、气体类两项功能(图7)。

图7 韩语吃喝动词语义图

mek-例句:

⑴ 固体类:Chelswu-ka pap-ul mek-ess-ta(转引自Jae Jung Song[7]198)(下同)

Chelsoo meal eat

Chelsoo ate a meal

⑵ 烟类:ku salam-un tampay (sa) meknun ton-i emcheng-nata(P198)

the man cigarette (buy) eat money substantial-is

the man spends a lot of money on (buying and)smoking cigarettes.

⑶ 益处类:ku cengchiin-un noymwul-ul emcheng mek-ess-ta(P199)

the politician bribe many eat

the politician took many bribes.

⑷ 损失类:ku salam -un nam-uy il-lo yok-ul mek-ess-ta(P199)

the man- others business-because.of criticism eat

the man received criticism because of someone else(‘s fault)

⑸ 可吸收类:ku salam-un caki pwumo-uy caysan-ul ta tul-e-mek-ess-ta(P205)

the man self parents assets all lift-eat

the man used up/wasted all of his parents’ assets

⑹ 指人类:na-num ce yeca-ka mek-epo-ko(P206)

that woman eat-try

I like to try to have sex with that woman

masi-例句:

⑴ 流体类:Chelswu-ka mwul-ul masi-ess-t a(P214)

Chelsoo water drink

Chelsoo drank water

⑵ 气体类:ku ai-num chan kongki-lul memwu manhi masi-ese(P215)

the child cold air too much

drink-because

kamki-lul keli-ess-ta

cold- catch

the child caught a cold because he took in too much cold air

四、规律及蕴含共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和蕴含共性:

(一)吃类动词功能项多于喝类动词

在考察的12种方言和语言中吃类动词的功能都明显多于喝类动词,如汉语普通话“吃”有9项功能,“喝”只有2项,法语“manger”有4项,“boire”只有1项,只有阿姆哈拉语吃动词和喝动词的功能都是4项。

对此,我们可以从语言本身和语言之外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首先,这是语言自身特点和词汇发展演变的结果。以汉语普通话为例,贾燕子和吴福祥[1]指出,“‘吃’带非典型宾语的现象应该与汉语作为孤立——分析型语言的类型特征密切相关”。唐宋元时期,动词“吃”的宾语在语义上都是受事。明清时期,“吃”所带宾语的语义范围开始扩大[8],新出现了工具宾语如“吃癫碗”(《水浒传》)、处所宾语如“吃过十来处好酒肆”(《水浒传》)、来源宾语如“管山吃山,管水吃水”(《朴通事》)。到了现代,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中,“吃”都可以带非典型宾语类,非典型宾语在汉藏语系的载瓦语、越南语、苗语、壮语、泰语等分析型语言中也有出现,但在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等屈折型语言中暂未发现。因此,语言类型是决定“吃”类动词带非典型宾语这一功能的重要因素。

词汇发展演变也导致了“吃”与“喝”在功能上的差别。在现代汉语吃喝类动词中,“食”与“饮”最早出现于甲骨文和金文中,至迟到晚唐五代,“吃”已经完成了对“食”和“饮”的替换[9]。上古时期人们认为“吃饭”和“喝水”是有区别的,分别用“食”和“饮”表示;近代人们认为这两个动作没有区别,属同一类,都用“吃”表示;到了现代普通话中,人们又认为这两者有区别,分别用“吃”和“喝”表示。所以现在广东方言、海南方言、厦门方言中使用的“食”承自上古,比普通话中承自中古晚期的“吃”时间要久得多。因此“食”既保留了上古汉语的一些用法④,又在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受普通话“吃”的影响,发展出新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语义图中“食”的功能比“吃”要多。

除此之外,“吃”“喝”语义类型虽然十分相似,但语义却有不同。从语义上看,“吃”表示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喝”表示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吃”包括咀嚼和吞咽两个动作,“喝”只需要吞咽一个动作。第二,二者所指对象存在模糊边界,有些食物如“粥”“羹”“汤”等,介于固体食物和纯液体食物之间。因此,“吃/食”可以入侵“喝/饮”的义域,反之则不可以。这一点也可以用来解释其他语言中“吃”类动词功能多于“喝”类动词的现象。

其次,语言之外的原因也有很大的影响,这里主要涉及使用频率因素。

前面谈到,“吃/食”可入侵“喝/饮”的义域,因此一些本可与“喝”搭配的宾语也可与或者只能与“吃”搭配,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吃”的使用频率。词语高频率的使用往往会更容易通过隐喻或转喻带来语义上延伸发展,进而能够表达更多的概念范畴。英语中,无论是“eat”还是“drink”,功能项都很少,这是因为英语中还有have和take这两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动词参与竞争,所以“eat”和“drink”的使用频率远不如汉语中的“吃”“喝”,难以发展出各种功能项。

(二)蕴含共性

语义图模型理论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直观反映出词语各功能项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提炼出蕴含共性。通过观察以上吃喝动词语义图,我们可以概括出9条蕴含共性⑤(表1)。

表1 吃喝动词蕴含共性表

表1中蕴含共性在我们考察的12种方言和语言中均得到了验证。

由此我们看出,除“固体类”功能项之外,“可吸收类”最为频繁地作为被蕴含项出现在箭头右侧,因此是吃喝动词关联范畴最多的功能项。

由此可推测,“固体类”和“流体类”是吃喝动词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功能,在频繁使用的过程中发展出“可吸收类”功能项,进而发展出诸如“知识类”“益处类”“损失类”等功能项。

吃类动词宾语由食物类发展到可吸收类,背后主要是隐喻机制在起推动作用。食物经过咀嚼吞咽被人吃掉,与事物被消耗、征服、破坏的过程具有相似性,因而触发了人们的认知联想,运用隐喻推动了吃类动词宾语类型的扩展,也就促使吃喝动词扩展出“可吸收类”功能项。这类隐喻机制普遍存在于人类认知中,因此各个语言或方言里的吃喝动词才存在此种共性。

如果单独观察普通话中“吃”的发展历程,可能很难发现可吸收类功能项与吃喝动词的亲密关系。谢晓明和左双菊[8]指出在“吃”的非食物类宾语中,首先出现的是损失类和气体类,如“吃亏”“吃虚”“吃东西风”,可吸收类宾语一直到白话文运动后才出现,如“吃力”“吃心”等。但是当我们把研究视野扩大到世界语言范围内,就能看到更普遍的规律。

注释:

①冀鲁官话主要取河北方言,是笔者母语方言,语料来自于笔者自省。广东方言属粤语,包括广州话和东莞话,福建方言属闽语,包括福州话(闽东次方言)和厦门话(闽南次方言),海南方言属闽语,主要取海口话,语料来自于《方言大词典》。

② 如广东话中吃类动词“食”可与流体搭配,构成“食茶”“食糖水”等搭配,但是普通话中吃类动词“吃”不可与流体搭配,只能说“喝茶”“喝糖水”,所以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确定“流体”可作为概念空间的节点之一。

③在确定功能节点时,我们考察的对象主要是各类语言中吃喝动词的自然搭配,而不包括习语或使用范围过窄的搭配。如汉语普通话有“喝西北风”的说法,这属于习语,没有“喝西南风”或者“喝东北风”这样的说法,因此不能纳入考察范围。

④ 东汉到隋朝时期,“食”就发展搭配“流体和液体食物的用法”,详见贾燕子.也论“吃”对“食”“饮”历时替换的不平衡性[J].汉语史学报,2013(00):105-114.

⑤ “固体类”属于“吃”类动词最核心和基本的功能,因此在提炼蕴含共性时我们不将此项功能列入被蕴含项,因为理论上所有“吃类动词”都具有“固体类”。

猜你喜欢
益处例句宾语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及练习
发烧对人体有益处吗?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好词好句
多翻书刊益处大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滑雪益处多 防护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