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理论的上海里弄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现状调研

2024-02-26 07:56姚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2期
关键词:里弄服务设施韧性

姚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 引言

上海自1992年启动旧改以来,累计改造危棚简屋和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4000 万㎡,165 万多户居民受益。近5 年累计完成旧改328 万㎡,受益居民16.5 万户。2022 年7 月,市中心城区成片旧改全面完成,上海开启后旧改新时代[1]。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聚焦于后旧改时代的里弄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现状,研究样本为截至2022 年9 月保留原建筑并以居住功能为主的里弄社区。公共空间主要指的是位于里弄社区内部,以建筑夹峙或围合的外部空间为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进行日常活动的小微型公共性开放场所。服务设施是指在上述公共空间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

1.2 理论基础

本研究基于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的理论基础: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理论。基于CAS的社区研究强调看到社区作为复杂系统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即社区能够通过内部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来适应外部的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并且能够在面临挑战时保持健康和稳定[2]。里弄社区由许多不同的元素,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环境等组成,这些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系统行为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1.3 研究目标

本调研通过提取空间类型,对设施使用场景和设施状态、使用行为形态、频次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利益相关者圈层及需求,建立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模型,试图找到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设计的机会。

2 研究计划

2.1 调研方法

本研究调研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和PSPL 调研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针对国内外研究里弄、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阅读与整理。PSPL 调研法,即“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该方法主要包含五种调研方法:地图法、访谈法、计数法、观察法、问卷法[3]。

2.2 分类抽样标准和范围

上海里弄的分类,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即基本里弄样式和复合里弄样式,进一步则可细分为5种,即早期石库门里弄、后期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和公寓里弄[4]。

本调研经过前期网络调研和初步踏访,发现早期石库门在旧改中所剩无几,故和晚期石库门并为石库门一类,花园里弄和公寓里弄的公共空间形制有较多共同点,也将二者并为花园/公寓一类[5]。

以2020年《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6]发布的中心城区12 片旧城保护区范围内,结合相关著作[7-8]、政府保护名单等对该地区的描述,以“历史建筑风貌典型、具有一定规模、保留原建筑住宅功能”三个条件对上海中心城区里弄社区进行筛选,选取3个主要类型共14个样本(见表1)。

表1 里弄社区样本分类与地址

3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始于2022 年3 月,实地调研始于2022 年9 月,终于2022 年10 月,调研过程和成果内容见表2。实地调研按照上文表一里弄社区分类共分三个调研小组,总计14人进行。

表2 里弄社区公共空间类型与特征

3.1 里弄社区公共空间现状

3.1.1 公共空间分类(见表2)

3.1.2 调研问卷数据结果

问卷调查随访谈进行,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154份,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为97.4%。其中电子问卷131 份,纸质问卷20 份。问卷针对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两大类,共55个问题。

3.1.3 里弄社区公共空间目前存在问题

①公共空间窄小,较难满足现代社区生活所需。65.3%的居民对社区空间的不满意集中在“空间太小”。里弄社区普遍建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以适应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设计的,虽经过更新改造,但无法改变可供使用的公共空间窄小的问题,并在机动车停车需求下进一步加剧[9]。

②功能类型多样且混杂,但灵活性不够。居民对未来空间的需求选项中,最高票选集中在灵活空间(56%)和临时集市(66%)。在目前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并未将可变或临时功能视作对空间不足的解决之道,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③存在安全隐患。居民认为公共空间管线杂乱(68.5%)、亮化不足(58%),通道狭窄(63.5%)、设施陈旧(56%),是社区空间的主要安全隐患。

④活动或服务功能仅能满足基础需求,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临时集市(66%)、社区医疗(53%)、儿童/亲子游乐(51%)等进阶型功能空间呼声较高。

⑤绿色空间封闭度高(认可此项的居民达84%),功能停留在景观美化层面。参与性、生态性、教育性都待开发。可接受社区公共花园/农园建设的居民达53%。

⑥与增强社区韧性相关的空间设立不足。集体参与性活动、公共信息资源交流、应急避难、社区内部医疗等空间亟待建设。

⑦社区成员参与公共空间设计与决策程度较低,参与过此类活动的居民仅有13.3%。

3.2 里弄社区服务设施现状

3.2.1 利益相关者地图

核心圈使用层:原住民、租户、商户;中间圈服务层:居委会、社区物业、安保、保洁人员;外围圈管理层:各级各类城市管理方。

3.2.2 典型用户画像及行为模型(见图1)

图1 里弄社区典型用画像及用户行为模式缩略图(限于篇幅仅缩略展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3 设施点位状况及使用频率(见图2)

4 讨论与建议

4.1 提高稳定性,增强适应性的四个设计思路

4.1.1 提高社区物理安全

对社区安全短板进行专项提升:夜间亮化、管线更新、消防通道疏通、人车分流。采用包容性设计,保证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对所有人,都具有可访问性,使其能够舒适、方便和安全地使用。

4.1.2 增强社区内连接和合作

里弄社区作为高密度住区,应注意对柔性边界的管理,拓宽社交距离,减少矛盾,增加社交机会。可将部分闲置房屋纳入公共空间,改造为社区中心。增设社交属性强的设施,促进社区内的交流与合作。

4.1.3 提高社区自愈能力

改传统景观绿化为社区公众参与的花园或农园,通过与自然接触、与人交往、身体劳作等方式治愈身心。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4.1.4 增加社区空间和服务设施的功能多样性和可变性

里弄公共空间的突出矛盾在于空间狭小,人均不足,需要可变的复合型空间和设施来“一物多用”,“时间换空间”。融合宜居和韧性两大主题,平时满足日常生活状态所需,非常时可以让渡部分非必要功能以集中资源,供社区灵活调整应对风险事件。

4.2 设计应用层面的三个未来趋势

4.2.1 模块化设计(空间韧性)

模块化设计的公共设施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统一生产、采购、装配、运维,使管理上的复杂度降低;通过组装形成多功能的设施,又使应用层面的复杂度提高,从而增强社区面对不同情况自组织自适应的能力,以“系统化”作为“底层支撑”,用“模块化”作为“实现方式”。

4.2.2 生态化设计(生态韧性)

在未来可考虑利用公共空间和设施打造能源利用系统、绿地系统,对社区进行海绵化改造等,使社区融入韧性城市的大系统。

4.2.3 媒介化设计(社会韧性)

未来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将越来越具有社交属性,鼓励人们在其中交往、互动和分享,成为一种建立社会网络,宣扬文化的媒介。社区居民分布式存储的社会关系,在面对外部冲击或压力时,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未来数字化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将有助于社区形成实体和虚拟双重网络,重塑社区精神,提高社会韧性。

5 结语

后旧改时代的上海,里弄社区依然立于城市建设存量优化大潮的浪尖。当我们从CAS的视角出发看到社区空间在刺激—应变模式中的动态适应,发现其作为复杂系统本身的内生力量,要做的并非只关注解决之道,而是帮助系统梳理或创生联系,促成可复制可延续的进化。

猜你喜欢
里弄服务设施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居住功能更新方式探索
多元与包容
根字练习(五十七)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上海里弄认同的多层线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