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RBD站城融合绿色多元化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以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商业水街城市设计为例

2024-02-26 07:56鞠瑞馨薛晓雯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2期
关键词:滨水娱乐商业

鞠瑞馨, 薛晓雯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站城融合多层级空间发展布局的场站经济圈是一种以“圈层拓展+产城融合”为特点,以交通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等为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科技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经济要素的时空配置为手段,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随着站场经济圈的空间载体从单一功能枢纽向综合多功能枢纽转变,其强调交通功能、经济功能与城市空间相结合,通过站场、产业、城市的融合,充分整合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促进交通与商业、商务、会展、休闲等功能的融合,最终实现空间、服务、功能和供给多层面融合的理想状态[1]。

郑州作为TOD+RBD先进站城融合理念的实践地,将站场经济圈建设、站城融合以多元化经济生态战略的高度,通过“规划、轨道、建筑、运营”全流程要素的多元空间系统布局,促进滨水土地集约化的高效利用,优化目标客流的交通出行体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最终实现从交通疏解转向站城融合,实现发展站场经济圈的目标[1]。

2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郑州市南部的核心区域滨河新城中心处,用地面积约38.18hm2,与区域外部的交通需通过四港联动大道、经开第十五大街、东三环、南四环等道路,外部交通以城市主干道为主。其周围被三条地铁线合围,且三站距基地直线距离均在500m 以内。三大换乘站未来会为基地带来许多有消费能力的高素质人群。规划区距地铁站500m,通过地下空间连接地铁站与基地,增强人流导向,增加对基地人流量的提升及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基地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大,基地对接周边地块,满足未来地下空间公共资源的共享。

3 TOD+RBD城市设计策略

TOD 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策略(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设计场地内的交通策略应考虑围绕公共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是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的休闲商务区/游憩商业区,是吸引大量旅游者的特定零售商业区。本次规划区域位于滨河新城核心地带,场地规划策略在TOD的基础上借助RBD模式的独有优势,以提升TOD效能价值最大化。这样以TOD+RBD模式驱动多元化的城市场站生活,同时建立以5min生活圈为主的站区经济共同体,推进城市场站经济的商业一体化的综合发展。

①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规划区各建筑、产业连接起来[2-3]。

②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2-3]。

③较低的开发强度,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且休闲、娱乐空间较多,有24小时的经济活力。

④商务和商业以及其他功能的有机结合,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还是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4 绿色多元化站城融合城市设计

规划区距地铁站500m,通过地下空间连接地铁站与基地,增强人流导向,增加对基地人流量的提升及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基地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大,基地对接周边地块,满足未来地下空间公共资源的共享。基地周围以商务办公和高端住宅区为主,人员素质高、消费能力强,基地整体价值高。基地内部滨水空间定位为城市公园,未来人群集聚性高,景观价值好。基地南北两侧一面临街一面紧靠公园绿地,人流量大,土地价值由外围向内部递减。

4.1 绿色多元化城市设计

根据场地自然属性,方案因地制宜的融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并结合场地精神生成(见图1)。规划的主题定位为郑州滨水目的地、滨河新城商业服务核心——依托滨河新城核心区位及打造商业服务核心;滨水景观示范带——依托生态资源,形成城市滨水景观示范带及主题明确的复合型休闲商业街区。其中,主题区的划分是通过对基地周边的分析将基地划分为三个主题区,依次为都市娱乐主题区、家庭儿童娱乐主题区和文化创意主题区。

图1 郑州滨水景观示范带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整合,结合周边的地下停车场联通,使地下交通有效连接。打造高时效、多共享的城市资源利用。创建良好的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体系,基地周边公交车站有效带动人流,落客区既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又为商业带动人流。

城市景观运用生态滞留区、滨水缓冲带、建筑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利用等海绵技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并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同时,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4]。

4.2 城市空间开发

整个项目地块开发分为“启动区、一期、二期、三期”四个区域分期开发。启动区——荷湖映象,首先开发整条滨水商业街的核心景观区域——荷湖映象。下沉广场与周边小块商业开发可以打造水街整体形象,通过水体景观打造滨水商业街的动力核心。一期开发——文化创意主题区,通过模块化的处理手法,体量与功能上可以分可合,有利于销售和资金快速回笼。通过打造高效便捷的文化创意氛围,有利于带动周边人群汇聚。二期开发——家庭儿童娱乐主题区,通过4、5、6 号地块地下连通一体化开发模式,形成规模化的主题商场体量,提供丰富的商业业态,服务于周边家庭客群。三期开发——时尚都市娱乐主题区,通过两站一区间的辐射半径,实现地下商业连通,服务于城市高端客群。

5 TOD模式下RBD主题区建筑设计

在整体地块TOD模式的5分钟生活圈的规划策略下,基于RBD模式通过对基地周边及客群的综合分析,将基地划分为三个功能主题区:都市娱乐主题区、家庭儿童娱乐主题区和文化创意主题区。同时,以此为分期开发的顺序,便于形成站区经济共同体、关注客流的生活品质体验的提升,促进城市一体化深度的实效发展。

5.1 都市娱乐主题区

都市娱乐主题区为商业水街,其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建筑侧面紧贴一侧的静水面提供游人娱乐的场所。沿街商业是以TOD发展策略为核心,利用地铁资源开发地下商业。地下一层为商业街,与周围地块商业连通,提高商业可达性。地下二层为停车场,与周围地块地下停车连通,实现资源共享。沿街采用连续的商业界面,展示出丰富的城市空间形态,立面上采用多样同一的处理手法,使沿街形象简洁而富有变化。方案将三个开放节点打通2号地块商业街,提高横向交通的可达性,将城市功能与公园景观有机的串联起来(见图2)。

图2 都市娱乐主题区的建筑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2 家庭儿童娱乐主题区

家庭儿童娱乐主题区的建筑主体设置为市民服务中心、创意主题书店、儿童城、活力运动城、美食天地、特色餐饮、水舞台、儿童乐园、运动主题店等具有“家庭儿童娱乐”主题的功能空间(见图3)。地下连通开发链接4、5、6 号地块,通过地下连通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实现服务于周边家庭客群的规模化主题商场体量。

图3 家庭儿童娱乐主题区建筑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室外商业街是通过二层连廊连接滨水商业以及商场,形成室外商业街。人们既可以在这休闲购物,也可站在眺望平台上远观水景。室内商业街在商场内部商业街共为4 层,可以提供周边家庭客群一站式服务。

屋顶美食天街是在四层的半室外天街提供给人们吃饭、休憩的场所,也可通过休息平台远眺水景。水舞台是下沉式水舞台,在这里可以提供水上剧场和亲水表演,人们可以在水边观看,与水形成良好互动,抑或是在二层连廊俯瞰表演与水景。水广场是下沉式水舞台,在这里可以提供水上剧场和亲水表演,人们可以在水边观看,与水形成良好互动,抑或是在二层连廊俯瞰表演与水景。水游城则通过亲水策略将水引进商场负一层,孩子们可以在水边嬉戏玩耍,家长们也可坐在水边闲话家常,丰富的亲水体验让人们流连忘返。

5.3 文化创意主题区

文化创意主题区的建筑方案以“围合—渗透—升起—连接”四步进行建筑体量的生成。建筑整体突显文化创意主题区的特色,以传统元素演绎现代建筑,地方材料与新材料相辉映,根植文脉,融入现代建筑语汇,以人的活动为本,通过架空平台及连廊,打造丰富的室内外交流空间,意在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文化创意氛围。立面上注重细节设计,通过造型和色彩材质的演绎,融合郑州地方特色、文创特质的元素,采用竖向分隔及多种颜色的阳台错落,简洁又有韵律,同时巧妙的运用了玻璃的通透、石材的凝重、铝板的质感等元素,有虚有实,塑造出清新现代的建筑形象(见图4)。

图4 文化创意主题区建筑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①围合:以回字形为“母题”,形成传统围合式院落空间,核心院落提供交往、休憩的惬意空间。

②渗透:切割成模块化的建筑体量,强化滨水景观与建筑及南侧道路的渗透,“上厂下店”的设计,提供高效便捷的创意文化氛围。

③升起:吸取传统建筑元素,将局部屋面升起形成坡屋面,使造型灵动活泼。

④连接:体量相互错动,形成开敞的景观阳台,使人们在办公之余,尽享四方美景。

5.4 滨水生态娱乐主题带

从良好的绿化覆盖到湿地景观,再到人工水体,富有层次的景观系统应运而生。通过慢行系统与游船码头将整个滨水生态区有机串联起来。建筑到水域的过渡空间,更使得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设计慢行系统,将建筑与景观巧妙的有机过渡。灵活设置荷湖映像、梦舞台、月落广场、水舞台、入口塔等,以增添生活情趣、移情于景,提升品质生活(见图5)。

图5 滨水生态娱乐主题区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6 结语

郑州市滨河国际新城商业水街以TOD+RBD为综合开发模式,将站场5min生活经济圈从城市规划战略的高度进行实效性协作,精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融合,促进轨道站点建设的主体生活经济圈。根据TOD站场经济圈的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经济要素和组织动线及周边客群的分析定位,多层次布局站场功能主题区亦为建设分期开发的顺序。规划设计以建筑景观功能性的空间节点增加地上、地下与滨水空间的通达性和辨识度,倡导人性化的多维场所设计。为人们提供商业休闲、亲子娱乐、创意文化氛围的5min生活圈。

猜你喜欢
滨水娱乐商业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商业前沿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商业前沿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商业前沿
娱乐眼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