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啊,牛

2024-03-01 16:32连亭
散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青牛黄牛

连亭

黄牛不泡澡,不滚泥巴,不渴是不到水边去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我听了直皱眉。不洗澡的黄牛脏,有臊味,骑在它们背上能沾一屁股毛。但黄牛好养活,只要有干草吃,它们就能乖乖待在牛圈里。主人把它们放出来,它们也只安静地啃草,很少惹事。父亲喜欢给黄牛喂干稻草。稻子割回来,脱下谷粒,把禾秆子沿着晒谷场边缘扬起铺开,晒上两日,颜色由青黄变得金黄,就捆成一扎扎的,堆在牛舍的阁楼上,作为牛的夜食或冬粮。儿时我曾误以为牛是吃多了干草皮毛才变黄的。因为别人家在河滩上放养的牛都是青色的,跟江水一色的青,锃亮,俊美。唯独我家牛圈里的,跟黄泥巴上长熟的谷子是一个颜色。后来我才知道,或青或黄意味着牛属不同品种,就像肤色也标志着不同人种一样。颜色本无高下之分,但经过长久的历史文化积累就有了贵贱之别。在古人的祭祀中,地位尊崇的多是青牛。也许在古人的经验思维中,青牛的形象更威武、更健美,更能承托他们厚重深远的祈愿。三千多年前,殷商朝代的“牛”字,用的是青牛长长的弯角来表示。郁郁乎文哉的周代,所铸造的国之重器青铜兕,也是以青牛为饰。

相比之下,青牛要比黄牛多事。它们爱到池塘泡澡滚泥巴。早上,青牛一出牛圈,要到水泡里浸一会儿,洗干净了才慢悠悠地去亲吻草地。到了傍晚,它们要在泥巴里磨蹭半晌,让浑身都裹满泥巴,才甘心回栏。这厚厚的一层泥巴,是它们防止蚊虫叮咬的铠甲。泥巴干了以后,成片成片地沾在皮毛上,一抖动就裂成无数的小块,像破碎犹连的玻璃,在摩擦到地面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早上,舅舅把牛栏打开,青牛就吭哧吭哧地走到村口的水塘里撒欢打滚,壮硕的身躯冲破清澈的水面,天空白云四下散开,只映出牛恍惚的身影。等它安静下来,蓝天白云又聚拢在它身边。这时它才有心思看一看自己鏡中的模样。青牛不仅爱洗澡,还怕热。农忙时节,一歇工,舅舅立马着急地给牛寻一处有树荫的塘子或者阴凉的水沟。若不这般用心照料,它们就会大喘粗气,舌头从嘴巴里掉出来,甚至因此丢掉性命,农民就会在关键时期丧失劳力。每年的三伏天,忙于“双抢”(抢收抢种稻谷花生玉米)的农户,难免有顾不上的时候,因而总有那么两三头牛不幸死去。悲伤的农夫只好停下手中的活儿,操起牛刀肢解或累死或热死的牲畜。每每这时,外公就会跟那些人家买两三斤后座肉,断纹切片,放葱姜爆炒。我则大嚼大咽,不亦乐乎,哪里知道这是一头牛和一个家庭的悲剧。在大地上,青牛的故事多是悲苦的,而在书本上,青牛的传说神圣而安详。老子出关骑青牛而非黄牛,史说这是智慧的象征。马为乾,牛为坤。坤象和顺,与厚德载物的大地接近,与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相洽。青为东方色,是生命之气、生长之机,骑青牛西行,如日之行,合自然之道。老子与青牛的佳话,经过文人的演绎,其意蕴早已超出事实的初始与本相。我认为老子骑牛而非马,只是因为当时牛要比马便宜些,是普通人更易得的交通工具。

外婆家喜欢养青牛,我爸则喜欢养黄牛,青牛黄牛都曾是我的好朋友。我在陇村河滩上,经常踩着青牛又长又弯的角爬到牛背上去。那牛的脾气好得很,每当我双手搭在它的脊背上,它就顺势低下头,歪出斜斜的弧度,让我轻松漂亮地一登而上。我稳当地坐上牛背后,它就慢腾腾地走起来,好像生怕颠着我。我在牛背上唱歌,吹口哨,啵树叶,向黔江发出呼喊。天地辽阔,山高水长。那时,时间不是时针分针,不是工作日程表,而是日升月落,花谢花开。江水汤汤,无穷无尽,宛如我对事物的幻想。一只蟋蟀挖个洞,其复杂不亚于颐和园,其精美不输给金字塔。它只是用它的两个爪子刨刨拱拱,大地就现出一座舒适的行宫。不细心的人,只能听到它得意的歌声,却看不到它隐在草丛中的城堡。三叶草、金鸡菊、车前子,挨挨挤挤地长着。紫云英、泽珍珠、附地菜,闹哄哄地开着花。风是快乐的,它摇落草木上的水珠,就像擦去新生儿的泪水。我骑在牛背上,将生命的秘辛尽收眼底,如同坐拥繁盛的国王。和黄牛相处,人也是谦卑的。我不敢踩着它又短又直的角去冒犯它的脊背,而是像它一样老老实实地将腿脚扎在土地上。跺跺脚,土地厚实、博大,我感觉到了,黄牛也一定感觉到了。它兴奋地叫一声,山谷传来深沉的回响,鸟群也为之翻飞欢唱。我知道,在刚才的一呼一应中,大自然的讯息已被悄悄传递,那些接收到指令的生命正在蓬勃生长。

没有比牛更疼惜草木的生灵了。它们温厚的嘴唇触碰草叶时,就像母亲给孩子理发,动作轻柔,生怕弄疼孩子。它们的吃相文静,只小心地捋下草尖,卷进嘴里,留待夜里慢慢反刍,从来没有一头牛为吃草而伤根动土。被牛梳理过的大地不会荒芜,用不了几天就变得更加繁茂。长大后,我见过人为开发楼盘砍光山头,见过人为争地而竭尽湖水,贪念过处,沧海桑田全都改变形貌。也许,有的时候,人应当学习牛的慢性子,才能厘清芜杂与纷乱。比起庞大的身躯,牛的四条腿堪称瘦小。每次看到牛木棒般的腿脚,我都惊叹这神奇的四肢如何才能支撑牛身千斤的重量,何况还要驾车拉货,何况还要健步而行。然而就是这负载千斤的腿脚,也从不舍得伤害草木。它们安稳地踏着步,走过大路、草地、肥田,一些种子落在它的蹄印中,生根发芽,成材成林。我在旷野中行走的时候,最喜欢跟着牛脚印。山重水复,曲曲折折,飘着云朵的山头,披着烟霞的林野,一不小心人就会不知去向,待回头只见山野浩大来路无踪。这时,只要看到几头悠闲吃草的牛就不必再害怕,只要跟着它们,天黑前就能回到家中。若是没有看到牛而是找到牛脚印,跟着牛道走也能回到村子里。

大地上,农人和牛在劳作,季节在庄稼的颜色中更替,青了,黄了,又青了,又黄了……此外,天地似乎再无变化。天还是飘着或白或黑的云,地还是立着那些或高或低的山。天地间的人和牛,却在和庄稼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老了。人不过百岁,牛不过十几载,只要活着,就有干不完的活儿。劳力与任务的不均衡匹配,使农民和牛都没有心力思考,没有时间伤怀,他们坦然接受随时间到来的一切,包括死亡。而田地间的死亡,往往意味着价值的耗尽。这种死亡,有时被称为死得其所,或者寿终正寝,但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回事。在这里,死亡来得无声无息,微小得令人心疼。那年秋天,父亲突然把家里的黄牛牵到集市,那是我记忆中最好的一头牛,壮实、有力、稳重、耐劳。我曾独力给它套车,我才十岁呀,而它配合得天衣无缝,完全显示不出我是第一次驾车。父亲把它牵走的那天,它还是我们村最健壮的一头牛,能拉动装满谷子的牛车,能一天耕三四亩田。它不觉得那次出门有什么不同,我们也不觉得。它来我家十几年了,父亲出外打工的日子,它帮母亲犁地拉车。没有它,母亲是无法一人照料田地的。它对我们这般温顺,是出于纯粹的信任吧。要知道,在村庄公牛的干架史上,它从未败过,这是母亲亲口证实过的。母亲不是好斗的女人,我家的牛也不是好斗的牛,但在它最好的年岁,农闲的暖冬时节,母亲曾放任它干翻所有的公牛,赢得属于它的母牛和爱情。它在村庄播下过多少种子,生出多少个后代,没有人知晓。而它最后的路,只有父亲知情。这个瘦小的男人,把对他无限顺从的牛带到完全陌生的地方,他是怎么下定决心的,路上在想什么?当他的身影和牛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时,他是否想起了那些忙碌不停的春秋?

我以为牛老了以后,与之朝夕相处的人会为之落泪,但实际上农人无暇顾及。一个农民,一生少不了要送走几头牛。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牛老了,牙口不好了,再拖下去就吃得少了,干不动了。农人眼瞅着,估算着,拖延着,又担忧着,于是挨不到那最后的期限到来,等不了牛在少食中变瘦,咬咬牙就把牛卖给了屠宰场。缺少收入的农民,需要这笔钱再买一头小牛,把它养壮,教会它驾车拉犁,引领它丈量田地,直到它在日出日落中走到生命的尽头。屠宰场杀牛是镇上最特异的景象。场子不远不近地杵在村子外,一道矮矮的围墙将其与田地隔绝,两间平房毫不起眼,光秃秃的几根水泥柱子却十分突兀。杀牛时,贯穿鼻子的牛绳紧紧地绑在柱子上,牛鼻直抵墙柱,不留一点牛头活动的缝隙,牛的腿脚也用四根横木绑紧。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出场了。白刃直插,动脉截断,血喷涌而出。牛的血真干净啊,像它一生的劳作般干净。只有它最后站立的土地,被它和同伴的眼泪浸泡得泛黑。飞溅的鲜血落在柱子上、泥地上,屠夫抽搐的脸上,苍蝇扑棱着翅膀飞来,蚂蚁摇晃着触角爬来,嗡嗡嗡,呀呀呀,这声音,是欢喜,还是悲鸣?

如果你认为杀牛是一种残忍,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大地的逻辑,不懂得劳作的逻辑。大地是不会浪费的,而劳作是讲收成的。当这个逻辑被破坏时,必有生命为之终结,才能有生命因此而存续。这正确得让人不寒而栗。事实上,人已经超越自然很多了。我们造出许多事物来应对衰老,例如药物、养老金、养老院,但死亡的威胁一直都在。越是那些卑微的角落,生命的出场和退散越干脆利落,没有半点迟疑和留恋。若说谁人的逻辑最接近自然的逻辑,那一定是底层的农民。生就生了,死就死了,土里来土里去,欢喜不多,哀恸亦不必,淡然得近乎麻木。城里人的宠物犬死了,主人哭得稀里哗啦,甚至奉上豪华的葬礼,这是奢侈的娇贵。这样的耗费,农人承受不起。这大地上的人,终究是要像秋后的落叶般变成草木的肥料。大地上劳作的生灵,死后也要发挥最后的价值。鲜血流尽,生命从脖颈的那道窟窿溜走,牛隐忍负重的一生结束了。并无悲壮可言,它们安静地躺在案板上,鋒利的切刀将把它们解体成可口的肉食。它们不是那在疆场上救过主人的战马,不是九天上俯瞰众生的雄鹰,只是一头重复劳作的耕牛。它们不能强求主人太多,主人也不能付出更多。

近年,农村的耕牛突然变少了。在大地的逻辑中,耕牛是应需而生的。当它们不再被需要时,要么消失,要么转变功能。其实,这种变化早有征兆,父亲卖掉那头黄牛后,没有买回新的牛犊,而是买回了一辆带车厢的三轮车。这车只吃油,不吃草,比牛好伺候多了。父亲驾着它拉米,拉木头,拉石沙,无视空荡荡的牛圈在渴盼新的住户。牛耕过的土地,要么被拖拉机占据,要么荒芜。牛被时代和机械解放了,人也跟着被解放出田地,最后,连田地也被解放了。在巨变之中,反应灵敏的生命能很快找到新的位置,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丢下长草的田地跑到城里。像牛这么笨的牲畜,只能等待命运来安排。后来,养牛场出现了,成群的牛汇聚在里面,不用干活,只负责吃饭、睡觉、长膘。它们快乐吗?这个问题只有牛知道。它们没有机会变老,它们在壮年时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道肉食,到死都见不到一株庄稼生长的模样。

责任编辑:田静

猜你喜欢
青牛黄牛
药用植物青牛胆光合特性研究
遮阴对青牛胆生长与物质分配的影响
哈勃图?
吃草
黑牛和黄牛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味道
黄牛育肥技术探讨
味道
红牛、黑牛和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