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E 法的湖州莲花庄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2024-03-02 15:14周琬玥张建国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业组莲花美景

周琬玥,张建国,2*

(1.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系统和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2]。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承担着不同的主题功能,其景观包括植物景观也随之呈现处相应的特征[3-4]。在文化类城市公园中,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但要符合一般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特征,还需要与其文化主题与内涵相呼应。对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有利于分析其配置模式、存在问题、居民喜爱程度等,能为城市公园规划与改建提供理论指导与科学依据[5]。目前对于植物景观的评价方法主要有SBE 法[6]、AHP法[7]、SD 法[8]、VEP 法[9]、以及网络文本分析法[10]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SBE 法,不少专家学者都利用这一方法进行了植物景观分析评价研究。如杨鑫霞等[11]选取影响近景景观美学质量的13 个景观要素为评价指标,应用数理化理论Ⅰ建立美景度值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对长白山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进行评价;杜红玉等[12]以美学原则与生态原则为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对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植物进行评价,为其提供了科学的改进建议;王彦苏[13]、邹初红等[14]也在植物景观评价研究中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了途径与策略;宋文芳[15]、连洪燕[16]、王雪娟等[17]以植物群落结构与植物配置、组成方式等为评价内容,分别探究了新乡市人民公园、凤阳龙兴寺、蚌埠栖岩寺的美景度影响因子,分析了景观要素与美景度值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些研究都科学地分析了各研究对象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基于此,以SBE 法对浙江省湖州市莲花庄公园的植物景观美景度进行评价,通过以量化的形式直接反映出公众对于莲花庄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偏好[18],分析其最佳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历史文化类公园的植物景观的优化提升和养护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湖州市莲花庄公园概况

莲花庄公园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莲花庄路108 号。东临建设路,南临潜园路,西接横塘路,北临莲花庄路,有公交车通达,交通便利。其距离爱山广场1.8 km,距离衣裳街1.6 km,是距离湖州市中心最近的公园。

莲花庄公园历史悠久,底蕴浓厚,是湖州市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园,莲花庄公园以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形式而建,总占地8 hm2。园内分为西区、东区和潜园三大板块,除潜园外皆以水景的营造为主。园区内景点自然古朴、各具特色,植物种类繁多,配置形式丰富,是结合小桥流水、堆山叠石、亭台楼阁等要素而营造的独具江南特色的植物景观[19]。

1.2 研究方法

1.2.1 美景度评价法

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s,SBE)是心理物理学派派生出的一种用于森林质量评价的方法。其操作简单、算法可靠,是风景质量评价中最严密和准确的方式。美景度评价法最初多应用于森林景观评价,之后在名胜古迹、住宅小区、城市公园、郊野绿地等中也运用广泛。美景度评价法通过量化的形式直接反映出游客对公园环境最真实的感受,直接表明游客的审美倾向与偏好[20]。

1.2.2 评价对象确定

根据莲花庄公园场地(图1)的基本情况,将其按照不同的空间类型分为:A 类(道路植物景观)、B 类(滨水植物景观)、C 类(建筑植物景观)、D 类(文化植物景观)和E 类(休憩植物景观)5 大类进行调研拍照取景。以植物景观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性为依据,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分类选取,使所选样本尽可能的体现出该样地的实地景观植物情况。经过对莲花庄公园的实地考察,共确立了20 个植物景观场地作为此次参评的样本。其中道路植物景观(A 类)6 个、滨水植物景观(B 类)4 个、建筑植物景造(C 类)4 个、文化植物景观(D 类)3 个和休憩植物景观(E 类)3 个。2022 年6 月9 日~2022 年6 月15 日,选择天气晴朗,采光充足的天气对所选取的样地拍摄大量植物景观照片。为了确保照片成像后效果的一致性,应尽量避免非景观因子的影响。在拍摄时均采用同一摄像设备、保持同一拍摄高度,快门速度、景深、曝光度、白平衡等摄影参数均为同一数值,共拍摄照片86 张。

图1 植物景观样地位置

1.2.3 评价过程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评价主体在审美形态上具有一致性[21]。但由于评价主体受教育背景的不同,相关专家与专业学生对植物景观的审美评价感知力优于普通民众。因此,将参评者按照其受专业化程度分为两组:专业组(P)(有环境设计专业背景)25 人和非专业组(U)(没有环境设计专业背景)25 人对所选样本照片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7 个等级,分值依次为-3、-2、-1、0、1、2、3,对应的描述性指标为很不喜欢、不喜欢、不太喜欢、一般、较喜欢、喜欢、很喜欢。在评价开始之前,向参评者简述评价标准并将所选植物景观样本以每张图片间隔3 秒的演示文稿形式快速播放,使参评者对评价对象有大致认知。其次,将所选植物景观样本制作成演示文稿以幻灯片的方式进行播放,每张幻灯片的停留时间为15 s。两类参评者分别对样地照片进行打分,共整理得到50 份有效问卷。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3.1 美景度值标准化处理

为研究同一植物景观在不同类型的人群中所具有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将所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植物景观样地的美景度值。即:

式中,Rij为第i个植物景观的第j个参评者对应的评价分值;Ri为第i个参评者所有评价得分值的平均值;Sj为第j个参评者所有评价分值的标准差;Zij为第j个观察者对第i个植物景观的标准化值;Ni为参评人数;Zi为SBE 值[5]。

1.3.2 建立美学评价模型

采用Excel 表格软件对1 000 个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莲花庄公园的20 个植物景观样地的SBE 值。SBE 值反映该处景观美学质量在所有样本中的评价情况。以20 个景观样本的美景度值作为单因素变量,通过SPSS 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专业组与非专业组、男性与女性对植物景观样地的美景度评价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类型人群对湖州莲花庄公园美景度的认知。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评价分析

评价结果表明,在5 种类型的样地中,B 类和E 类样地的平均得分为正数,其余皆为负数(见图2)。其中,B 类样地得分最高,SBE 平均值为0.686 9,该类型样地的四张植物景观照片评分全部排在前五名,颇受公众喜爱。其主要原因是莲花庄公园以水为胜,水域面积占全园面积的1/3。B 类样地作为滨水空间,是莲花庄造园的主要营建区域。而人们亲水的天性使得滨水景观成为市民及周边人群健身玩乐的重要区域。E类休憩植物景观也较受公众的欢迎,SBE 平均值为0.0258。休憩类的植物景观营造以高大乔木为主,多搭配景观树池使用,为园内游客提供休憩、健身、等候的空间。A 类和C 类的空间得分都为负数,SBE 值分别是-0.010 4 和-0.161 4。其原因可能是莲花庄公园运用了典型的私家园林造园技巧,因此园内植物生长大多以自然生长为主,但由于后期未加以人工干预,使其生长势态违背了本来所营造出的具有“意境”的美感。凌乱潦草、形状各异的植物在A、C 两类的空间中呈现出的效果不佳。而D 类景观作为园内得分最低的空间,SBE 值仅为-0.705 7。这主要是由于莲花庄公园的植物营造与历史文化类小品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莲花庄公园作为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名人名家为依托而进行复建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其在植物景观营造还存在植物种类单一、后期管理不力等问题。

图2 各景观类型样地SBE 得分总值

2.2 不同植物群落的评价分析

在20 个植物景观样本中,有10 个评价结果为负数,10 个为正数(表1)。B1、B2、B3 三个样本的美景度评价分值排在前三位,分别为0.968 7、0.845 6 和0.546 0;D2 和D1 两个样本的美景度评价分值,分别为:-1.138 5、-0.890 6,排在了最后两位。

表1 各植物群落样地SBE 值

B1 样地为滨水远景植物景观,评价得分为0.968 7,植物群落配置为“水杉+香樟- 柳树- 金丝桃+八角金盘+海桐+美人蕉”。该植物群落物种搭配丰富,从地被、灌木到小乔木、大乔木一应具全;树木长势良好,颜色翠绿,树冠繁密、错落有致;后一层的水杉与前一层的柳树形成了一定的高差,丰富了视觉效果(图3)。B2 样地则是滨水近景植物景观,评价得分为0.845 6,植物配置为“水杉- 柳树- 木芙蓉+ 美人蕉+红花檵木+金丝桃”。该地依然延续了地被、灌木、小乔、大乔的植物配置手法;左侧近景处的植物采用木芙蓉、美人蕉搭配红花檵木营造了第一层近水景观,以金丝桃为较高灌木营造出第二层植物景观,水杉则作为远处背景将整个空间围合了起来,植物与水面倒影交相辉映(图4)。B3 样地以满池荷花为主,评价得分为0.546 0,植物配置为“朴树+ 圆柏- 八角金盘+洒金珊瑚- 荷花”。色泽翠绿的荷叶铺满水面,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图5)。

图3 B1 植物景观样地

图5 B3 植物景观样地

D2 是本次测评的样地中得分最低的一张图片,评价得分为-1.138 5,植物群落配置为“香樟- 桂花- 山茶”(图6)。出于强调历史文化要素的考虑,此处营造手法主要以叠石为主,搭配少量植物,手法单一,缺乏层次感。桂花作为背景来衬托出前景中的“圣旨碑”,无论是从植物的种类、造型还是疏密程度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此处的植物景观营造都明显较为弱势。D1 样地的植物景观同样缺少层次感,评价得分较低,仅为-0.890 6,植物配置为“香樟- 杜英- 沿阶草”(图7)。香樟作为该空间点的主要造景植物,以枝繁叶茂成为了景观中心,而使得本来的主体物“陆氏献书碑”沦为陪衬。此处植物的配置单一,树干粗陋,缺乏灌木类或攀附类植物的配景,造景效果较差。

图6 D2 植物景观样地

2.3 不同参评人群的美景度值差异性分析

对参评者中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群SBE 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表2)的结果表明,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说明专业组与非专业组的评价结果相关显著性。皮尔逊相关性值为0.910(大于0.7),表明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参评者对莲花庄公园植物景观样地的感知喜好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审美倾向。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2-3]。

表2 不同专业美景度值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由各组美景度值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见图8),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参评者对莲花庄公园的各植物景观样本评价整体起伏较大,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评分值差异较大。在专业组对于20 个景观样本的评分中,得分为正数的景观样本有10 个,得分为负数的景观样本有10 个,美景度负值占比50%;而非专业组在20个景观样本评分中,得分为正数的景观样本有9 个,得分为负数的景观样本有11 个,美景度负值占比55%。两类参评者的最大评价差异值为0.472,最小评价差异值为0.027,差异值较小。除少数几个植物景观样本外,专业组的SBE 值评分均低于非专业组,这可能与两组参评人员的教育背景有关。

图8 各组美景度值对比图

非专业组没有环境设计、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作为支撑,因此其在进行打分时大多依据的是自身过往的经验与主观意识来进行评判,有较强的主观性。而专业组因其有环境设计、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与专业内公认的审美法则等,其对植物的审美和评判标准要求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虽然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景观的美景度评价存在普遍一致性,但由于其专业教育背景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对5 类样地的综合SBE 值评价中,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在A 类与E 类样地的综合得分上存在明显差异。非专业组对E 类样地的打分高于A 类样地,而专业组则反之。经分析发现,E 类样地主要是单一树种以自然式的三角形位置排列,A 类样地则是多种类植物以“乔- 灌- 草”的标准配置手法进行布置。其中,E类样地得分最高的E1(0.522 5)植物配置为“香樟-黄杨”,A 类样地得分最高的A5(0.284 2)是“水杉-杨梅- 洒金珊瑚+八角金盘- 沿阶草”为配置模式。造成两类人群对该场地打分相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拍摄期间正处于初夏时节,树木长势良好,枝繁叶茂。非专业组对于植物的搭配方式不了解,也不能推测出植物四季的景观成像效果。因此E 类样地的美景度值在非专业组中得分较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1)莲花庄公园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为中等,得分为正值的样地与得分为负值的样地数持平;除滨水植物景观和休憩植物景观评分较高之外,其余三类植物景观的得分值均处于负数。滨水植物景观评价平均得分最高,文化植物景观评价平均得分最低。

(2)在不同植物景观样地的美景度评价中,得分最高的B1、B2 和B3 均为滨水植物景观,均表现出植物种类丰富、结构搭配合理、群落长势良好并与水体景观相映成趣等特征;得分最低的D2 和D1 均为文化植物景观,均存在着造景植物单一、缺乏层次结构、与文化要素搭配生硬等问题。

(3)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审美评价结果总体上趋于一致,但在评分值上存在着一定差异。除少数几个植物景观样本外,专业组的SBE 评分值均低于非专业组,这可能与两组参评人员的教育背景有关。

3.2 提升建议

(1)注重滨水植物景观的优化提升和养护管理水平。注重滨水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与营造层次的变化,关注季相变化,避免植物出现因四季更迭而造成景观凋零的情况。

(2)调整道路植物景观的群落结构和造景植物种类。区域内道路植物景观总体种类丰富,少部分植物景观的配置较为混乱,生长形态不好,加之后期管理不力而导致景观效果不良。要在保持景观优美的同时,适度简化植物群落结构层次和同层植物种类,降低整体观感方面的凌乱度。

(3)增加植物景观效果与建筑风格之间的协调与互动。建议将设计视线转移到植物与建筑之间的配合上来,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工艺等与植物的种类、色彩、气味、疏密相搭配,共同营造出一副自然质朴、意蕴深刻的江南古典公园。

(4)强调植物景观与文化主题要素之间的呼应与衔接。莲花庄公园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别业,属历史文化类城市公园,肩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功能。建议引入“梅兰竹菊”“松竹柏”等象征文人高洁品质的植物,既为空间内增添色彩又与公园所传达的历史文化内涵所呼应,同时可将院内的“诗词文化”景观与植物景观相结合,探究植物的文化属性,将之与赵孟頫的品格、志向等结合起来,使植物起到构建意向的重要作用[21-22]。同时从层次结构、植物色彩及养护管理等方面加强此类植物景观的营造与维护。

(5)促进休憩类植物景观“亲景”效果的提升。今后要引进适宜本土种植的花草种类,增添园内植物的色彩层次变化;减少灌木种植,使游客能进入绿地之中,更亲近自然景观。同时加入“香景”[23]的营造,花草树木的香气对园林意境的生成有诱发作用,使得香味与环境、香味与游客之间达到和谐的关系,有利于游客促进艺术联想,从而与环境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专业组莲花美景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详解:“专业(类)+院校”VS“院校专业组”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详解:“专业(类)+院校”VS“院校专业组”
云莲花灯
筼筜美景
独特美景
莲花湖『变身』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海洋美景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