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肌松拮抗策略对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影响效果分析

2024-03-04 01:14郭宇东马晓燕李文娟申彦杰胡美玲
河北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葡糖罗库斯的明

郭宇东, 马晓燕, 李文娟, 申彦杰, 胡美玲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癌症,临床上通过手术切除是当前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方法之一。然而,肺叶切除后患者常常面临着术后疼痛、肺功能不全和术后应激反应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从而对康复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措施来减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的手术结果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舒更葡糖钠主要用于逆转神经肌肉阻滞剂。它能够结合氨基甾类肌松药分子,降低神经肌肉阻滞剂的数量,从而逆转氨基甾类肌松药导致的神经肌肉阻滞[1]。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来发挥拟胆碱作用。这种药物能够兴奋骨骼肌,但对中枢作用较小[2]。目前,关于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肌松拮抗策略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肺叶切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鉴于此,我院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肺叶切除患者86例纳入本研究,旨在探讨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肌松拮抗策略对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行肺叶切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与对照组(予以顺式曲库铵-新斯的明肌松拮抗策略),每组43例。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肺叶切除术;②认知功能正常;③年龄>18岁;④ASA分级Ⅰ~Ⅲ级。排除标准:①患有凝血功能异常;②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③既往接受过肺切除术治疗;④长期服用阿片类、镇静类药物。观察组中,男性22例(51.16%)、女性21例(48.84%);年龄35~72岁,平均值(51.96±2.85)岁;BMI 19~27kg/m2,平均值(24.14±1.82)kg/m2;合并高血压14例(32.56%)、合并糖尿病10例(23.26%)。对照组中,男性23例(53.49%)、女性20例(46.51%);年龄36~72岁,平均(51.99±2.82)岁;BMI 20~27kg/m2,平均(24.19±1.80)kg/m2;合并高血压11例(25.58%)、合并糖尿病12例(27.9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对照组予以罗库溴铵-新斯的明肌松拮抗策略,术前,酌情对患者肌肉注射0.1mg苯巴比妥钠与0.5mg阿托品,监测生命体征。序贯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慢诱导,指标稳定后注射1mg/kg的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最大时行气管插管,静脉泵注丙泊酚2~8·kg-1·h-1,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用于麻醉维持,术中保持30~40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手术结束送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后患者T1恢复至10%给予新斯的明0.035mg/kg与0.01mg/kg阿托品。观察组予以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术前操作同对照组。序贯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慢诱导,指标稳定后注射1mg/kg的罗库溴铵,静脉泵注丙泊酚2~8mg·kg-1·h-1,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用于麻醉维持,维持40~60的BIS,手术结束送PACU后,PTC计数1~2次即可注射舒更葡糖钠,注射10s以上。

1.3观察指标:在麻醉诱导前、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对肺功能进行记录,肺功能指标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second 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与呼气峰流速(Exhale peak flow rate,PEFR),取3次最佳值。仪器应用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在麻醉前(T0)、插管后5min(T1)、术中30min(T2)及术毕(T3)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置于冰箱中待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皮质醇(compound F ,Cor)。统计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统计两组麻醉复苏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寒颤、低血压、术后1d肺部并发症。

2 结 果

2.1肺功能: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FEV1、FVC、PEFR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时点,观察组FEV1、FVC、PEF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n=43)

2.2应激反应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NE、Cor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点,观察组NE、Co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n=43)

2.3血气分析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PaO2、PaO2/FiO2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5min、出PACU即刻,观察组的PaO2、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n=43)

2.4麻醉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而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肌松拮抗剂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n=43)

2.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及术后1、7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肺叶切除术的优势是可以彻底清除肺叶内的病变组织[3-4],确保病变彻底切除,避免复发。不过,手术过程风险较高,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呼吸困难等,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中需应用拮抗药物干预[5]。然而,切除肺叶后,剩余的肺组织可能已经受损或功能减弱,无法有效地响应新斯的明的作用。另外肺叶切除手术本身会导致肺容积减少和肺功能的损失。切除肺叶后,剩余肺组织容量也减少[6],而新斯的明无法逆转这种结构性缺陷。本研究显示,在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时点,观察组的FEV1、FVC、PEFR高于对照组。主要考虑为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可以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减轻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从而清除肺部分泌物,减少肺部并发症。同时,阻断神经信号,可以减少手术对肺部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保护患者的肺功能。另外,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的使用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麻醉药物对肺功能的影响[7-8]。

肺叶切除术是一种较大的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身体创伤和应激事件。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患者的应激指标常常处于异常状态[9]。应激指标是对身体应激反应的评估指标,包括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生理参数。改善患者的应激指标对于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在T1、T2、T3时点,观察组的NE、Cor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罗库溴铵-舒更葡糖能够降低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应激指标。原因是肺叶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创伤性的手术,术后常伴有明显疼痛。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可以有效地缓解术后的疼痛,减轻不适感,从而降低应激反应。另外手术和麻醉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血压升降,这些变化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应激负担。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可以通过阻断神经肌肉传导,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从而稳固血压,减少血液循环的波动,降低心血管应激指标。

肺叶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创伤性的手术,术中丙泊酚用量和舒芬太尼用量的控制对于患者的麻醉复苏情况至关重要。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而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可以减少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并缩短术后自主恢复、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原因为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方法可以在手术结束时快速逆转肌松药物的作用,使患者迅速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这样就能减少在手术过程中所需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剂量,进而降低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肺叶切除术主要治疗肺部疾病,包括肺癌、肺脓肿、肺结核等。尽管肺叶切除术可以解决某些肺部问题,但这种手术也可能引发并发症。通过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能够尽早回归正常生活。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研究显示,观察组寒颤、恶心呕吐、低血压及术后1d、7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原因为舒更葡糖钠可以促进平滑肌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改善术后肠道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综上所述,采用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略用于肺叶切除患者中有利于减轻对肺功能的影响,降低应激反应,减少丙泊酚用量,促进术后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存在的样本量有限,期望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葡糖罗库斯的明
舒更葡糖钠注射液与罗库溴铵的体外结合与释放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澳新拟批准一种葡糖氧化酶作为加工助剂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抑制咳嗽反应的效果比较
阿魏酸糖酯的性能分析
罗库溴铵注射痛防治的研究进展
阿托品配伍新斯的明拮抗肌松的时效性观察
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
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程度T 1为5%~10%的剂量-时效曲线关系